淺談學術造假的認識

2021-01-19 一學未解

摘 要:長期以來,我國科學研究和學術研究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我國研發人員總量已居世界第一,論文總量和被引次數逐步增長,湧現了大批專家學者等。但是少數人員的學術不端問題仍有發生,比如,論文抄襲、論文造假等。2019年全國科技工作會議上,弘揚科學精神,建設創新文化,共同營造良好的科研環境再次被強調。本文結合《科研素質培養與論文指導》所學習的知識以及其他資料,簡要闡述了學術造假的定義以及形式,然後結合社會中的一些案例對學術造假的原因進行了分析討論。

關鍵詞:學術剽竊;學術不端;科研誠信

當下,學術造假是學術界和社會輿論中的熱門話題之一,學術造假涉及的內容相當廣泛(由百度指數得出結論,見圖1)。從107篇論文涉嫌同行評議造假被撤銷[1],到韓春雨團隊因科研界無法重複其實驗結果主動撤稿[2],再到青年長江學者與她的「404」論文[3],以及前不久的「翟天臨學術門」事件,可以看出當前學術造假、學術不端、學術腐敗等現象不同程度存在。

圖1 學術造假輿論趨勢

就前不久的「翟天臨學術門」事件,除了引發了網絡熱議,各個高校以及相關部門都紛紛做出了響應,是相關問題引向深入。部分高校開設了相關課程,並且在學校的公眾平臺進行了宣傳教育,教育部也加大了審查力度。問題是,隨著社會發展的變化,科學研究變成了大生產,變成了一種激烈競爭的職業,由「科學預設了科學家的不謀利、正直與誠實」 [4],到不得不採用一系列綜合防範策略和手段,看來,對科學素養的培養,也有必要從原有的敘述的層面上,進一步提升到哲學的高度加以認識,以更真切的認識當前科研誠信重要性,並內化於己身。

1 學術造假定義及形式

所謂學術造假,就是指剽竊、抄襲、非法佔有他人研究成果,或者偽造、修改實驗研究數據等的學術腐敗行為,[5] 其中學術剽竊最為典型。

常見的學術造假表現形式主要有三種:杜撰、篡改和剽竊。

杜撰,也就是捏造,這種造假主要是根據自己的主觀想像得到一種結果,而不通過試驗、調查。另外也表現為對科學和實驗結果不尊重,按照個人想法無中生有、捏造論據以支持某種理論的正確性。如引言案例中,韓春雨團隊因科研界無法重複其實驗結果主動撤稿。以及2016年1月10日被譽為韓國頂級科學家、克隆之父黃禹錫被公布在美國《科學》雜誌上發表的兩篇關於胚胎幹細胞系克隆技術的論文也確屬於偽造。

篡改,主要是不尊重實驗結果,而根據自己的期望隨便的修改原始的實驗數據。如在物理實驗中,大家根據理論值隨意修改得到的實驗結果,而不尊重實驗真實的結果。

剽竊,是指抄襲別人的科研成果,並且以自己的名義進行發表的行為。通常表現為引用別人的學術思想、學術觀點但是又不註明出處。當然,在對剽竊的認定上,很難將剽竊部分和合理引用區分開來,並且存在抄襲者常常以「合理引用」作為自己剽竊行為的開脫藉口。[6]如2007年7月至8日,西安交通大學副校長、博士生導師黃慶的2篇署名論文的,被舉報涉嫌抄襲或過度引用,此事最後於2009年7月最後被認定結果為抄襲成立,並取消了黃慶管理學博士學位;撤銷了黃慶研究生導師資格。

2 學術造假分析及其原因

學術造假對國家、社會及個人都會產生嚴重的危害性,為什麼學術造假之風還在中國大地盛行?

2.1 科學研究成為一種專門的研究

在早期,從事科學研究的許多科研人員也只是把科學研究作為業餘愛好, 他們並 不單純的依靠科學研究所獲得的報酬維持自己的生存,在社會上,這些科研人員往往另有其它職業。這種業餘式的科研活動更多的滿足了科研人員的好奇心、娛樂心,科研成果 的多少與維持生存關聯較小,因而很少產生大面積的造假現象。

2.2 科研獎勵機制及職稱評審機制下的相關性影響

在我們的印象當中,科學家都是一群作風嚴謹、道德高尚的人。正如前面提到「科學預設了科學家的不謀利、正直與誠實」那樣。的確,他們中很多人今天依然是出於興趣不斷地探索未知但是他們生活在世俗的世界裡也難以脫俗,總有少數人為了名利,甚至只是為了生計,誇大自己的研究成果,這種事情並不少見。由於中國的晉升制度將職稱與論文優劣及數量掛鈎等原因,科研人員必須工作、科研兩手抓,有些工作人員沒有時間寫論文,但是不寫又沒有辦法評上職稱,最後只能通過抄。

另外就是科研人員也是很講究聲譽、影響力的。聲譽( reputation)即聲望名譽, 是人與人之間在社會活動中形成的一種相互信任的社會關係。[7]科研人員的聲譽是在與其利益相關者的科研等社會活動中形成的一種相互信任的社會關係, 這種社會關係建立在科研人員的能力和職業道德的基礎之上, 其中職業道德尤為重要。有些學術不端的科學家有些在一開始只是無意中犯了錯誤,並非刻意造假。但是後來為了維護自己的名譽和地位,對自己所犯的錯誤死不認帳,利用學術地位打壓同行。你要說他們的動機多麼惡劣吧,我倒也不這麼認為,但是很多時候由於他們講話的權威性,一旦造假,或者為了維護自己的名譽死不認帳。

學術造假、割竊、抄襲事件等學術不端行為的發生多半是因為個別學術研究工作者底線意識不強,在名利誘惑面前心態失衡,進而從事了造假和學術不端行為,因此,個人應承擔首要責任。

從制度上來說,我國學術評價制度還不夠完善,現實中,一些單位分類評價改革措施落實不到位,還存在一刀切的做法。對學術不端的懲處多停留在學術道德批評和內部處理層面,導致學術造假成本過低,難以對科研不端行為形成有力震懾。致力於學術研究的工作者,在學術生涯起之初就應該要熟悉掌握學術科研的基本準則清醒認識違反學術道德所需承擔的後果,從而引導大家在樹立崇高的學術目標、培養嚴謹的學習態度、端正良好的學習規範等方面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逐漸養成嚴謹求實、潛心鑽研的治學態度和風範。另外,還要加快科研誠信信息化建設,建立完善的科研誠信信息系統,對科研人員、相關機構和組織的科研誠信狀況進行記錄,對嚴重違背科研誠信要求的行為堅持零容忍,建立終身追究制度,依法依規對嚴重違背科研誠信要求的行為實行終身追究。

3 結論

科學的本質就是求真,科學研究和學術研究的目標是不斷拓展人類知識的邊界、推動技術進步,真正的研究動力來自於內心的認同。在複雜人性和巨大的利益面前,學術道德的推進在完善科研管理體制之外,也有賴於每個體對於科研之道的認同而實現的自律,如此才能遠離「學術高壓線」。

參考文獻

[1] 羅暉.操秀英.107篇論文被撤,又是同行評議造假惹得禍[J].科技日報,2017,4:1

[2] 新華社.2018,8

[3] 中國青年報,2018,10

[4] 蔣美仕.從職業倫理到科研誠信-科研不斷行為的國外研究動態分析[J].自然辨證證法研究,2011,27(2):96-102

[5] 劉劍輝,吳起軍,潘武東. 學術造假的原因分析及預防措施[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9, 5:215-217

[6] 張冰.我國學術剽竊認定方法與標準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科技經濟市場,2014,7:166-167

[7] 劉霞玲.羅俊傑.聲譽機制下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探討[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2010,8,4(4):116-127

相關焦點

  • 天津大學一教授被舉報學術造假
    天津大學一教授被實名舉報學術造假,校方:行為屬實,已解聘。11月19日,一篇題為《實名舉報天津大學化工學院張裕卿教授和其女張絲萌學術造假》的文章在網絡熱傳,原天津大學化工學院一碩士研究生以一篇長達123頁的舉報信實名舉報其原導師張裕卿學術造假。
  • 排名第一的化工學院的教授被石錘學術造假,其學生實名舉報
    ,至少有50篇學術期刊論文造假。學術造假的數量和嚴重程序,駭人聽聞。張裕卿學術造假數量以及嚴重程度除了學術造假的數量之外,呂翔還列舉了張裕卿造假行為的五個方面:張裕卿學生的碩士畢業論文造假張裕卿指導舉報人造假張裕卿發表的學術論文造假張裕卿存在一稿多投的不端正行為張裕卿存在相互抄襲的行為除了舉報張裕卿本人的學術造假的行為之外,呂翔還舉報張裕卿多次幫助其女兒張思萌進行學術造假
  • 臺灣學術造假5怪象,教團批:臺灣是學術詐騙的天堂?
    相較之下日、韓學者被終結學術生命、判刑,還有人為此自殺,臺灣學界實在太缺乏「恥感」。輔大教授戴伯芬表示,公眾完全不信任政治人物的論文生產機制,是臺灣學界的危機,撤稿統計如果考慮人口平均,臺灣被撤論文數量獨步全球,「這可不是臺灣之光!」
  • 畢業前嚴查學術造假,畢業後學術成果卻遭盜用
    教育部已經開始非常重視大學生、碩士生的學術成果造假問題,審查的要求會越來越嚴格。所以,近幾年畢業的大學生,都要比前輩們多吃一些苦。以今年的畢業生為例,在論文的格式、重複率等方面,大部分院校的要求明顯比往年要更加嚴格,在內容方面也要求頗多,用嚴厲的規定來杜絕學術造假問題。
  • 原研究生實名舉報教授學術造假,天津大學:屬實!解聘!
    近日,一份長達123頁的舉報材料在網絡熱傳,作者自稱「原天津大學化工專業碩士研究生呂翔」,實名舉報「天津大學化工學院張裕卿教授和其女張**學術造假」。昨晚(11月19日),天津大學化工學院在其官網發布情況說明稱,經該院調查組查證,認定張裕卿教授學術不端行為屬實,天津大學已對其解聘。南都記者注意到,目前該院網站已刪除張裕卿的相關信息。
  • 學術造假新高度!學位論文致謝都造假,天大、廈大撤銷兩人學位
    通告指出,涉事的兩名學生存在由他人代寫、買賣論文的學術造假的行為,均撤銷其碩士學位,收回、註銷碩士學位證書。公告指出,經天津大學調查認定,劉宇宸的碩士學位論文存在由他人代寫的事實,屬於教育部令第40號《高等學校預防與處理學術不端行為辦法》第二十七條第六款之規定,為學術不端行為。
  • 日本造假「學術女神」博士論文不過關
    原標題:日本造假「學術女神」博士論文不過關  曾參與捏造和篡改「萬能細胞」相關論文   據新華社東京11月2日電 日本早稻田大學2日宣布,正式取消「STAP細胞」學術造假事件主角小保方晴子的博士學位。早稻田大學去年認定小保方的博士論文存在問題,要求其在1年內進行修改。但最終校方認定修改後的論文未達到博士論文水平。
  • 「老闆學術造假被查了,想退學」
    ,包括對個人學術名聲和職業前途的擔憂,和對學術合作甚至整個科學界的信任危機。大學隨後裁定古德溫確實存在學術欺詐,這讓艾倫感到在科學界偽造數據要比她想像的普遍得多。「當發生這種事的時候,你會覺得大多數科學都在造假。而且我和碰到過這種事情的人談過,他們幾乎每個人都確實有過這種想法。」 艾倫的本能反應是考慮退出研究生院。
  • 陳銘髮長文回應學術造假傳聞 還曬出厚厚一沓相關材料
    陳銘髮長文回應學術造假傳聞 還曬出厚厚一沓相關材料時間:2020-11-30 18:17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陳銘髮長文回應學術造假傳聞 還曬出厚厚一沓相關材料 2020年11月30日,網友爆料陳銘疑似學術造假男小三。第七季《奇葩說》已經在錄製了,難道是預熱?
  • 天津大學一教授被實名舉報學術造假 校方:行為屬實,已解聘
    天津大學一教授被實名舉報學術造假 校方:行為屬實,已解聘 2020-11-20 12: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學術造假的後果有多嚴重?留學人兒一定要了解這些
    在這種情況下,學生一旦被查出學術欺詐行為,輕則面臨降級或者被學校開除,重則面臨刑事檢控並驅逐出境。為了順利完成國外學習,留學生有必要了解各國有關學術不端的政策和規定。美國何為學術不誠信行為?以美國名校康奈爾大學為例,康奈爾大學要求學生不僅在課程作業中保持學術誠信,同樣在大學整個教育過程中,以及大學資源的使用中都要保持學術誠信。
  • 天大教授被自己學生寫123頁材料舉報學術造假,官方:已開除
    11月19日,一篇題為《實名舉報天津大學化工學院張裕卿教授和其女張絲萌學術造假》的文章在網絡熱傳,原天津大學化工學院一碩士研究生以一篇長達123頁的舉報信實名舉報其原導師張裕卿學術造假。
  • 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專業水平堪比碩士,學術造假何時停止?
    說起學術造假這四個字放到現在來說應該是非常常見了,雖然像這樣的一些事情經常都會被曝光出來,比如說誰誰誰學術造假,誰誰誰又怎麼樣了。這樣的事情雖然會引起無數網友關注,會讓大家討論,可是這樣的亂象卻一直都沒有停止過,即便是曝光了這麼多起,但更多的造假行為我們還不得而知。
  • 學術造假小學生事件後續進展,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回應了
    近日,學術造假小學生事件可謂是持續發酵,無數人都在討論這件事,因為這件事讓很多科研工作者看不下去了。雲南一名六年級小學生獲得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獎,他的科研成果讓無數人質疑,因為能擁有這樣的科研水平的都是碩士、博士生,他這個年齡不可能會有這個科研水平,所以科研工作者開始質疑他是否存在學術造假的行為。
  • 《人民日報》點名封殺劣跡藝人翟天臨在列,學術造假等同吸毒嫖娼
    被廣電點名的劣跡藝人有吸毒的柯震東和陳羽凡,嫖娼的黃海波、偷稅漏稅的範冰冰以及學術造假的翟天臨。看到翟天臨的名字網友還是有些吃驚,在很多網友看來對於明星而言學術造假的影響並不是很大。畢竟不像在科研圈,很多明星學歷低,這一點本來就一直備受網友詬病。
  • 學術造假?插足別人婚姻?「奇葩之王」陳銘回應了
    近日,有網友爆料稱曾參加過《奇葩說》的陳銘存在學術造假。11月30日中午,陳銘在微博曬出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人民法院受理案件通知書及裁定書回應,稱「別急!結辯總要一點時間嘛!」據悉,陳銘是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講師。因為熱播網綜《奇葩說》被觀眾熟知,是第二、三、四、五季主力辯手,第五季曾獲「奇葩之王」。
  • 奇葩說陳銘被指學術造假,高中期間做小三,本尊稱最近一直被騷擾
    在前一段時間,陳銘還是奇葩說這檔綜藝節目的一個主力辯手,並且他的口才能力也是讓觀眾們誇讚不已,結果這幾天陳銘就被人扒出疑似是學術造假,並且還破壞別人的家庭。  甚至這位匿名人還去報社跟一些娛樂新聞匿名爆料,更過分的是,還向上級部門去舉報自己學術造假。
  • 陳銘被曝學術造假、碩士博士全靠打通關係,本尊回應
    陳銘被曝學術造假、碩士博士全靠打通關係,本尊回應  olivia chan • 2020-11-30 15:53:58 來源:前瞻網
  • 民航聯盟:千年一遇的奇才頻出,學術造假 「娃娃軍」殺到
    這本是一個鼓勵青少年通過知識和創意改變命運的舞臺,但濫用資源助子女造假的家長,以及對造假現象視而不見的評審,讓這個全國性比賽淪為又一個「拼爹拼媽」平臺,也造就了一批學術造假「娃娃軍」。據民航聯盟了解,近期接連爆出藝人偽造身份參加高考、考生被冒名頂替上大學、高校論文涉嫌批量抄襲等舞弊事件,這批造假「娃娃軍」被曝光,更令教育體制和學術系統的公平與透明度進一步遭到質疑。如果不從根本上堵住現有制度的漏洞,誰知道下一個研究基因抗癌的「神童」,會不會來自幼兒園?
  • 前有翟天臨學術造假,後仝卓自毀前程,今又一韓星步入後塵?
    近年來,娛樂圈中存在著不少明星學術造假的案例。有「中國好演員」之稱的翟天臨去年,一句「不知何謂知網」在網上炸開了鍋。需要注意的是,翟天臨是北京電影學院電影學院的博士研究生,或者是多年的學術獎學金,還被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工商管理博士錄取。竟然不知道論文查重網站「知網」,學術造假半途而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