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武術:千年的傳承與變革》在北京體育大學完成拍攝並發布

2020-12-23 國家體育總局

近日,中國網《彭瑞話中國》欄目來我校採拍了中西雙語專題片《Artes marciales chinas: cultura, moral y magia中華武術:千年的傳承與變革》,該專題片採訪了我校中國武術學院師生並在該網站播出,向海外觀眾介紹了中華武術與其歷史淵源,覆蓋用戶總數逾 4800 萬。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我校師生在片中的精彩表現吧!

《彭瑞話中國》欄目

中國網中西雙語短視頻節目《彭瑞話中國》由中國政府"友誼獎"獲得者秘魯籍專家彭瑞等外籍人士擔任主持人,配合重大活動、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文化繁榮以及國際問題的中國主張,向海外受眾說明、解讀中國,針對當前熱點及時發聲。自開播以來,該節目圍繞十九大、全國"兩會"、"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金磚國家合作、改革開放 40周年、新中國成立 70周年、中國傳統文化等主題製作發布節目100餘期,多期節目內容被中央網信辦指令全網轉發或被境外媒體廣泛轉載,成為海內外廣大用戶認識和了解中國的重要渠道。該節目榮獲中國外文局優秀外宣作品等獎項。

中國武術學院具有深厚的辦學傳統,多年來始終堅持以傳承武術文化,弘揚民族精神為己任,是國家重要的武術人才培養的搖籃,為國家輸送了大批武術人才。作為中華優秀文化的傳播者,近年來,中國武術學院教師先後赴8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武術等項目的傳播工作;舉辦了十四屆北京體育大學國際武術交流比賽和國際導引養生功比賽;師生多次跟隨黨和國家領導人出訪演出,將中國故事傳至世界各地。


學校與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籤署合作協議


北京體育大學第十四屆國際武術比賽交流大會


北京體育大學首屆國際武術發展論壇


我校留學生參加武術比賽並獲團體賽冠軍


集體合影


中國武術學院(中華民族傳統體育研究院)作為國家重要的智庫,入選了中國智庫索引,為推動民族傳統體育特別是中華武術走出去等方面提供高水平的智庫支持和專業支撐,為民族傳統體育事業的發展獻言獻策。在這次全民抗「疫」戰爭中,在校黨委的統籌安排與有力組織下,學院胡曉飛(強體助肺健身術、少兒八段錦)、武冬(纏絲功)、段全偉(柔力球操)、劉曉蕾(八段錦)、黃康輝(太極拳)、王曉軍(明目益視功)、楊玉冰(十二生肖拳)、王貴賢(少兒武術)等教師發揮專業特長,創編、教授各類健身功法,在人民日報、新華社、學習強國等平臺發布,點擊量上億次,在戰勝疫情過程中弘揚了傳統文化,發揮了正能量,受到社會各界廣泛讚譽。

未來,學校將繼續積極對接國家戰略,通過規範化、科學化、現代化、國際化的轉型,支持和搭建高水準的學術國際交流合作平臺,培養具有歷史使命感的體育高素質複合型的人才,努力把武術運動在全世界推廣好、普及好、發展好。


相關焦點

  • 北京體育大學大力培養武術人才 推動武術國際發展
    9月11日上午,國家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與北京體育大學關於武術國際推廣及人才培養合作框架協議籤訂儀式暨「上合組織武術訓練營網絡課堂」開機儀式,在北京體育大學南武術館隆重舉行。國家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黨委書記陳恩堂,北京體育大學黨委書記、校長曹衛東,武術運動管理中心與北京體育大學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北京體育大學中國武術學院全體教師60餘人參加了籤訂儀式活動。活動由北京體育大學中國武術學院院長馬學智主持。
  • 北京體育大學武術專家助力全球太極拳網絡大賽
    本次大賽得到了北京體育大學武術專家的大力支持,他們以深厚的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能,以國際化視野助力太極拳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弘揚共享中華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精神。北京體育大學中國武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太極拳研究推廣中心主任黃康輝先生是本次大賽的專家組組長之一。
  • 繼承發揚中華武術,河南這所大學要火了
    中華武術博大精深,上武得「道」,平天下;中武入喆,安身心;下武精技,防侵害。強身健體,抵禦外侵,河南宿有「武術之鄉」,全國129個武術拳種中,河南流行的就有40餘種,所以說,世界武術看中國,中國武術則要看河南,給河南這樣的褒獎為情理之中,一點也不為過。
  • 奧運會武術冠軍趙慶建: 傳承武術精神,弘揚中華文化
    奧運會武術冠軍趙慶建: 傳承武術精神,弘揚中華文化
  • 南京體院舉辦中華武術(國術)交流大會 - 國家體育總局
    南京體院舉辦中華武術(國術)交流大會 發布時間:2020-11-14 來源:中國體育報 作者:許立俊 壽嘉俊 孫利華 字體:
  • 傳承武術文化 河北大學這一學生社團30餘年初心不改
    河北大學武術協會參加河北省第十一屆大中學生武術比賽收穫頗豐。據了解,該協會成立於1984年,由著名武術家、中國武術國家級裁判、河北大學武淑清教授(1938年—2003年)在1963年成立的河北大學武術隊的基礎上創建,以「崇尚武德、修身強身」為宗旨,以傳承武術文化為己任,30多年來培養學生超過3萬人。
  • 第三屆《傳承的力量》學校體育藝術教育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傳承的力量》學校體育藝術教育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系列節目項目」旨在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意見》,以及《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等相關文件要求,深入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實施中國傳統節日振興工程,把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
  • 籌建巴蜀雄關文武學校 傳承中華傳統武術文化
    2020年10月1日,四川省高科技產業化協會高級專家工作站常務副站長兼秘書長、全國工業和信息化領域急需緊缺人才培養工程,智樂享微運營師商學院全產業循環經濟分院院長楊純,巴蜀雄關文武學校(籌)總教練、世界武術冠軍、國家級武術教練、中華武狀元獲得者、江油市中劍體育有限公司董事長劉軍,在綿陽市涪城區涪城會館就巴蜀雄關文武學校
  • 北京許武尚德體育研究社——《武林大觀園2021年日曆》中介紹的第一個武術組織
    北京體育研究社成立於1912年12月,由著名武術教育家許禹生先生創立,登記宗旨為「提倡尚武精神、養成健全國民,並專事研究中國舊有武術使成系統,不含宗教及政黨性質」。1917年,創辦北京體育講習所,為北京體育研究社增設機構,1920年更名北京體育學校,北京體育研究社也以「研究體育、振興尚武精神」為宗旨。1928年,在北京體育研究社的基礎上,成立北平國術館。
  • 2020海峽兩岸暨港澳民間青年中華武術交流大會在南京召開
    11月14日,2020海峽兩岸暨港澳民間青年中華武術交流大會在南京體育學院召開。南京體育學院黨委副書記、校長,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楊國慶在致辭中表示南京體育學院承繼了近現代中國百年體育文脈,是一所具有獨特辦學模式高等體育學府,培養了15位奧運冠軍在內的101位世界冠軍,被譽為「世界冠軍搖籃」。
  • 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 王登峰:以學校武術教育助力國脈傳承
    學校體育(包括武術教育)要實現的「增強學生體質,提高運動技能,塑造健全人格」三大目標,是國運昌盛、國脈傳承的基礎。 激發運動熱情,奠定國運昌盛、國脈傳承身體基礎 學校體育工作的第一目標是提高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體質健康是學校體育工作的基礎,是學生個人成功和幸福的基礎,也是民族奮進、國運昌盛、國脈傳承的基礎。
  • 沙市區武術協會傳承民間武術文化,助推荊州經濟發展
    近日,沙市區文旅局、沙市區武術協會共同舉辦2020年度沙市區武術協會表彰大會,鼓勵先進個人、積極分子繼續發揮優勢和主觀能動性,做好中華武術推廣和傳承工作,為武術事業貢獻力量。開展群眾性文化體育活動沙市區武術協會群眾性的武術文化體育活動以各種交流方式廣泛開展,2020年武術發展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2020年5月,新冠疫情進入常態防範階段,為滿足社區老年居民的運動需求,沙市區武協和中山街道黃家塘社區一起,開展「情暖夕陽、愛滿荊楚」關愛老年人活動。
  • 中華傳統體育項目受熱捧 舞龍舞獅武術融入大課間
    文件中提到了「推廣中華傳統體育項目」,認真梳理武術、摔跤、棋類、射藝、龍舟、毽球、五禽操、舞龍舞獅等中華傳統體育項目,因地制宜開展傳統體育教學、訓練、競賽活動,並融入學校體育教學、訓練、競賽機制,形成中華傳統體育項目競賽體系,並針對此提出了「增強文化自信」,深入開展「傳承的力量——學校體育藝術教育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果展示活動」,讓中華傳統體育項目在校園綻放光彩。
  • 2018海峽兩岸中華武術(國術)交流大會在南京體育學院舉行
    省委臺辦主任、省政府臺辦主任練月琴,中華臺北武術總會主席楊美蓉,南京體育學院黨委書記朱傳耿出席大會並在開幕式上致辭。南京體育學院校長楊國慶主持大會開幕式。出席大會的領導和嘉賓還有:省體育局副局長王志光、南京市文廣新局副局長顏一平、中山陵園管理局副局長趙傑、中華國術總會總裁黃鯤忠、江蘇省武術協會會長嶽雷、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體育史分會秘書長崔樂泉、省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交流處副處長肖晨、省體育局外事處處長張煥志、省武術管理中心主任陳彪、省教育廳體衛藝處副處級調研員王紅蕾、省武術協會會長秘書長殷建偉。
  • 北京體育大學2020年運動訓練、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專業招生簡章
    北京體育大學成立於1953年,原名中央體育學院,1956年更名為北京體育學院,1993年更名為北京體育大學,是全國重點院校、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並已成功入選國家首批「雙一流」建設高校名單,具有光榮的辦學歷史、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紮實的辦學基礎,在國內外享有盛譽,隸屬國家體育總局。
  • 膠州玄真太極武術館開館 傳承中華武術精神
    8月22日上午,嶗山玄真派傳承基地——膠州玄真太極武術館第一分館在山東省青島市膠州舉行了隆重的開業慶典儀式。本門弟子河北省道教協會副會長、金闕宮主持鄧元富道長,深度按摩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張慶西大夫以及青島市武術協會副主席、城陽武術協會主席於蘭峰先生,四川省武術協會副會長張建國先生,螳螂拳名家張炳鬥老師,著名導演朱時全先生等嘉賓參加了慶典儀式。
  • 傳承與發展中國武術文化
    中國武術是一個豐盈飽滿的文化載體,在一招一式中折射著中華智慧,在一拳一路中體現著中華精神,在一技一理中內隱著中華文明。新時代,傳承與發展好中國武術文化,應成為一種社會責任。 保持中華本色遵循中國武術自身發展規律,要保持中國武術的中華本色。作為身體行為文化的中國武術,存在其自身的文化生成規律。與西方體育的身體文化特徵相比較,中國武術所展示和內隱的文化意涵,更多是天人合一的理念、厚德載物的精神與彬彬有禮的競爭意識。
  • 北京體育大學2021年運動訓練、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專業招生簡章
    根據《體育總局辦公廳、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印發北京體育大學成立於1953年,原名中央體育學院,1956年更名為北京體育學院,1993年更名為北京體育大學,是全國重點院校、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國家首批「雙一流」建設高校,具有光榮的辦學歷史、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紮實的辦學基礎,在國內外享有盛譽,隸屬國家體育總局。
  • 走進省體:武術短兵傳承中華武術魅力
    齊魯網·閃電新聞8月18日訊 (稿源 山東電視體育頻道)武術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在山東省體育中心體育館,有這麼一項優秀傳統武術項目——武術短兵,得到了眾多青少年的喜愛。
  • 張華東:傳承中華武術  激發愛國情懷
    一武者正在錄製武術視頻,只見他身姿矯健、動作迅猛飄逸,手中紅纓槍如同出海蛟龍,靜如潭水,動如脫兔,上下翻飛,左右盤繞……如同古代俠義英豪浮現的畫卷。這位武者,正是德州市赫赫有名的武術跆拳道冠軍教練張華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