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省體:武術短兵傳承中華武術魅力

2020-08-18 閃電體育

齊魯網·閃電新聞8月18日訊 (稿源 山東電視體育頻道)武術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在山東省體育中心體育館,有這麼一項優秀傳統武術項目——武術短兵,得到了眾多青少年的喜愛。

山東省體育中心以培養全民健身意識、增強人民群眾體質為己任,利用一流場館資源,引入了武術短兵這一深受青少年喜愛的項目。武術短兵是中華武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以武術基本功為基礎,將武術中刀劍技法進行了提煉,使練習者更容易掌握,實戰性更強,趣味性更濃。

短兵採用高科技的「軟」式兵器,保證了練習者安全。該運動集觀賽性、競技性為一體,形成了獨立的訓練體系和比賽模式。通過武術短兵訓練,孩子們可以感受中華武術魅力,在強健體魄的過程中增強自信和擔當,感悟傳統美德。

相關焦點

  • 奧運會武術冠軍趙慶建: 傳承武術精神,弘揚中華文化
    奧運會武術冠軍趙慶建: 傳承武術精神,弘揚中華文化
  • 《中華武術:千年的傳承與變革》在北京體育大學完成拍攝並發布
    近日,中國網《彭瑞話中國》欄目來我校採拍了中西雙語專題片《Artes marciales chinas: cultura, moral y magia中華武術:千年的傳承與變革》,該專題片採訪了我校中國武術學院師生並在該網站播出
  • 「體教融合」視域下中華武術文化發展策略
    「體教融合」就是將「體育」和「教育」融合到一起,令體育回歸到最本質狀態的一種理念。從文化的狀態來看,體育更像是一種動態文化,教育則傾向於靜態文化,而中華武術文化便將這兩種文化外顯為實用主義文化,即身體格鬥文化;內化為理想主義文化,即精神思想文化。在「體教融合」理念指導下,中華武術文化的發展既要重視實用主義文化,又要抓住理想主義文化,將體育與教育科學融合,才能並駕齊驅。
  • 弘揚中華武術文化|| 格爾木市青少年武術大賽落幕
    8月22日至23日,2020年「夢幻鹽湖杯」青少年武術套路、搏擊邀請賽在我市舉行。據悉,比賽採用中國武術協會修訂的《2012年武術套路競賽規則》及《搏擊競賽規則》,比賽項目包含武術套路(單項)、搏擊、集體項目三大類,參賽選手年齡在8至16歲之間。
  • 中華武術《綿張拳》,弘揚中華武術,傳承武術精神!
    中華武術《綿張拳》,弘揚中華武術,傳承武術精神!中華武術在形成和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深受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影響,逐步形成了「精忠報國」「厚德載物」「自強不息」「尊老愛幼」等諸多世人所崇尚的傳統美德和思想觀念,形成了佔據主導地位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一思想觀念是蘊藏在武術文化深層的武術精神。
  • 傳承與發展中國武術文化
    中國武術是一個豐盈飽滿的文化載體,在一招一式中折射著中華智慧,在一拳一路中體現著中華精神,在一技一理中內隱著中華文明。新時代,傳承與發展好中國武術文化,應成為一種社會責任。 遵循發展規律中國武術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穿越古今福澤華夏人民,博大精深育化廣大民眾。當前,中國武術的發展緊緊圍繞著「一帶一路」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設目標,被強力地發掘、傳承與傳播。
  • 2018海峽兩岸中華武術(國術)交流大會在南京體育學院舉行
    出席大會的領導和嘉賓還有:省體育局副局長王志光、南京市文廣新局副局長顏一平、中山陵園管理局副局長趙傑、中華國術總會總裁黃鯤忠、江蘇省武術協會會長嶽雷、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體育史分會秘書長崔樂泉、省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交流處副處長肖晨、省體育局外事處處長張煥志、省武術管理中心主任陳彪、省教育廳體衛藝處副處級調研員王紅蕾、省武術協會會長秘書長殷建偉。
  • 佛漢無疆,縱橫天下,武術文化,耀世傳承----- 中華武術佛漢拳精英代表團赴美之旅
    中華武術,博大精深,體現了東方人,尤其是中國人的智慧結晶和文化凝聚。武術源於中國,屬於世界。武術運動是一門提振全人類精神意志的科學技術。一個國家文化的提升可以升華一個民族的思想;武術的振興可以提升一個國家的民族精神,一個有思想的民族是有理想有目標有希望的民族,一個有精神的民族這個國家才會越來越強大。
  • 歐洲被太極驚豔,莫道中華武術無魅力,國粹價值非打鬥價值所能及
    歐洲卻被中華武術的魅力驚豔而傾倒!莫道中華武術無魅力,國粹價值非打鬥價值所能及!以細枝末節否定根系的功勞,以苗木成樹否定大地的厚德,都是不正確的!本末不能倒置!深厚的中華傳承文化瑰寶內涵,不能以一時一事論而武斷!
  • 中華武術不行了?從近年武術比賽為視角談中國武術頹敗的原因
    這樣接連的追問,不能解決的話,不僅中華武術的傳承與發展不僅難以為繼,就連傳統武術的生存根基都難以保證。其實,中華武術傳承數千年,是有很深厚的底蘊,並非虛妄,然至於今日之頹勢,則是因為傳承方式、培養目標、訓練方式與古代相比較而言,都發生了偏差,於是出現了人心不古、師道陵夷、技藝日弊的怪象。下面我們將就各方面分別進行具體分析。
  • 【體教融合】舞龍舞獅武術「WU」進大課間
    文件中提到了「推廣中華傳統體育項目」,認真梳理武術、摔跤、棋類、射藝、龍舟、毽球、五禽操、舞龍舞獅等中華傳統體育項目,因地制宜開展傳統體育教學、訓練、競賽活動,並融入學校體育教學、訓練、競賽機制,形成中華傳統體育項目競賽體系,並針對此提出了「增強文化自信」,深入開展「傳承的力量——學校體育藝術教育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果展示活動」,讓中華傳統體育項目在校園綻放光彩。
  • 籌建巴蜀雄關文武學校 傳承中華傳統武術文化
    2020年10月1日,四川省高科技產業化協會高級專家工作站常務副站長兼秘書長、全國工業和信息化領域急需緊缺人才培養工程,智樂享微運營師商學院全產業循環經濟分院院長楊純,巴蜀雄關文武學校(籌)總教練、世界武術冠軍、國家級武術教練、中華武狀元獲得者、江油市中劍體育有限公司董事長劉軍,在綿陽市涪城區涪城會館就巴蜀雄關文武學校
  • 膠州玄真太極武術館開館 傳承中華武術精神
    8月22日上午,嶗山玄真派傳承基地——膠州玄真太極武術館第一分館在山東省青島市膠州舉行了隆重的開業慶典儀式。本門弟子河北省道教協會副會長、金闕宮主持鄧元富道長,深度按摩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張慶西大夫以及青島市武術協會副主席、城陽武術協會主席於蘭峰先生,四川省武術協會副會長張建國先生,螳螂拳名家張炳鬥老師,著名導演朱時全先生等嘉賓參加了慶典儀式。
  • 沙市區武術協會傳承民間武術文化,助推荊州經濟發展
    近日,沙市區文旅局、沙市區武術協會共同舉辦2020年度沙市區武術協會表彰大會,鼓勵先進個人、積極分子繼續發揮優勢和主觀能動性,做好中華武術推廣和傳承工作,為武術事業貢獻力量。開展群眾性文化體育活動沙市區武術協會群眾性的武術文化體育活動以各種交流方式廣泛開展,2020年武術發展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2020年5月,新冠疫情進入常態防範階段,為滿足社區老年居民的運動需求,沙市區武協和中山街道黃家塘社區一起,開展「情暖夕陽、愛滿荊楚」關愛老年人活動。
  • 用好「武術+」,傳承創新菏澤武術
    用好「武術+」,傳承創新菏澤武術 2020-04-28 16: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新華社:《中華武魂》·中國武術系列短視頻第一集《青城武術》上線
    新華社「體育強國夢」系列重點融媒體報導,中華傳統文化影響力國際傳播項目《中華武魂》·中國武術系列短視頻」第一集《青城武術》上線啦新華社海外英文版全球超一億粉絲體量平臺帳號同步播出。
  • 武術是中華文化的精神標識和內核
    易、儒、釋、道、墨、兵、醫等中國傳統文化對中國武術文化的形成與發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特別是儒釋道三教合一思想和文化對近代傳統武術文化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武術與易、儒、釋、道、墨等社會哲學、中醫學、倫理學、兵學、生理學、心理學、養生學、美學、氣功、藝術、民俗、宗教等多種傳統文化思想和文化有著密切的聯繫,特別是中國古典哲學對武術的影響深遠。
  • 京兆堂之2018榆林市首屆武術大賽暨中小學生武術比賽
    為了貫徹落實國家關於「武術進校園」精神要求,促進青少年武術發展,進一步為榆林市承辦2022年省十七運會儲備武術後備人才,提高競賽組織能力。
  • 中華傳統體育項目受熱捧 舞龍舞獅武術融入大課間
    文件中提到了「推廣中華傳統體育項目」,認真梳理武術、摔跤、棋類、射藝、龍舟、毽球、五禽操、舞龍舞獅等中華傳統體育項目,因地制宜開展傳統體育教學、訓練、競賽活動,並融入學校體育教學、訓練、競賽機制,形成中華傳統體育項目競賽體系,並針對此提出了「增強文化自信」,深入開展「傳承的力量——學校體育藝術教育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果展示活動」,讓中華傳統體育項目在校園綻放光彩。
  • 武術「短兵」項目是體育人文項目,還是運動競技項目:創意與選擇
    武術「短兵」項目,體系化的研究與實踐始於1978年。作為與「武術散手」項目同時列為當時的科研項目。外界不很熟悉。問題是作為武術的一門技擊技術它的發展卻是歷史悠久,早在距今2000多年前的戰國時代技擊的短兵器應該是相對普及的社會風尚。現在最著名的記載文字:「齊人隆技擊」。就是戰國末年思想家荀子描述當時戰國時期齊國齊人的技擊現象。戰國時代的齊國相當於現在以山東,河南,河北一帶的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