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價,洩露隱私……滬市場監管部門公布侵害消費者權益典型案例

2020-12-17 新民晚報

新民晚報訊(記者 金旻矣)今天,上海市市場監管局公布了十大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典型案例,涉及不正當競爭、缺斤短兩、小病大修等。值得注意的是,十大案例中還囊括了疫情防控時期商家以次充好售賣「三無」口罩、哄抬蔬菜物價等,體現了特殊時期查辦典型案件「從快從重從嚴」原則。

1.上海雋喆醫療器械銷售中心不正當競爭案

當事人利用其非營利性公益組織服務站點的「特殊身份」,在開展政府為老服務項目中,以非營利性公益活動的名義對在售的保健產品進行虛假宣傳。根據《反不正當競爭法》的相關規定,奉賢區市場監管局依法對當事人作出行政處罰。

點評:

2019年上海市市場監管局等13個部門聯合開展了整治「保健」市場亂象百日行動,本案是在此次百日行動中較為新型的虛假宣傳案例。該案進一步推動了部門合作,對建立健全事中事後監管制度和失信組織聯合懲戒制度有著重要意義,讓民生項目落到實處。

2.上海市虹口區杜淵食品店銷售商品缺斤短兩案

消費者購買核桃肉後,當事人使用改裝磨粉機加工,並通過暗門和滑道剋扣部分商品,最終交付給消費者短缺數量的核桃粉。上述行為違反了《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條例》的相關規定,虹口區市場監管局依法作出行政處罰。

點評:

本案中,當事人一味追求經濟利益,違背了誠實信用原則,侵害了消費者的公平交易權。購物時可以使用市場方提供的公平秤,並索要發票等消費憑據。

3.上海點快手機維修中心手機小病大修案

當事人打著「華為、小米、OPPO等品牌手機專修」的旗號,採取「小病大修,無病損修,強制修理」等手段,使用劣質配件維修收取高額維修費用。當事人在維修過程中更換假冒華為配件及電池、謊稱部分配件需要更換,但實際並未更換,收取高額費用。徐匯區市場監管局依法對當事人作出了行政處罰。由於相關行為已達到犯罪標準,該當事人被移送上海市公安局徐匯分局追究刑事責任。

點評:

市場監管部門與公安等部門通力協作,嚴懲違法行為,震懾了不法經營者。消費者在維修電子產品時,應選擇正規的售後服務商,並注意查看授權許可和經營資質。

4.上海市金山區紅譽食品店銷售侵犯註冊商標專用權商品案

2019年8月,執法人員在現場檢查時,發現當事人待銷售的標有「夢之藍」、「五糧液」、「劍南春」等白酒無法提供進貨憑證及相關註冊商標信息。經查,上述白酒系假冒「夢之藍」、「五糧液」、「劍南春」註冊商標。當事人的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的規定,金山區市場監管局依法沒收、銷毀假冒侵權白酒,並依法對當事人處以罰款。

點評:

受高額利潤吸引,個別經營者鋌而走險、以假亂真,製售假冒高檔白酒,不僅嚴重擾亂白酒消費市場秩序,更會危害消費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市場監管部門將持續打擊酒類侵權假冒行為。

5.上海中心大廈置業管理有限公司未執行政府定價案

當事人為浦東南路500號國家開發銀行大廈地面停車場經營者,停車場核准收費標準為「5元/小時、超過1小時後,以每半小時為計費單位」。當事人修改電腦計費系統的標準和規則,實際對外按10元/小時收費,且超過1小時後未以每半小時為收費單位。上述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的相關規定,浦東新區市場監管局依法作出了行政處罰。案後,當事人對收費標準重新進行了備案。

點評:

違法多收停車費,侵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和公平交易權。停車場經營者對外收費,必須依法在停車場出入口醒目位置懸掛相關部門備案核准的「價格明碼標價公示銅牌」和價格舉報監督電話。

6.上海六星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侵犯消費者個人信息案

2019年6月,消費者通過手機在「房天下APP」獲取當事人發布的房源信息,前往其經營場所看房。因看中的房源與房源信息不一致,消費者明確表示不要再推送房源信息。之後,當事人仍安排業務員通過微信多次推送房源信息,幹擾消費者正常生活。上述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相關規定。虹口區市場監管局依法作出行政處罰。

點評:

當事人所處的房產中介領域是侵害消費者個人信息合法權益的多發區。經營者使用、收集、消費者個人信息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不得洩露、出售和非法向他人提供。同時,未經消費者同意或者請求,或者消費者明確表示拒絕的,不得向其發送商業性信息。

7.上海祿躍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非法使用消費者個人信息案

2019年4月,消費者購買了當事人在天貓店鋪內銷售的「汽車打磨拋光機」,當事人由此獲得了消費者的姓名、聯繫方式、家庭住址等信息。2019年10月,消費者對產品追加評價,隨後當事人在該條評價下公開了消費者的個人信息。當事人的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相關規定,金山區市場監管局依法作出了行政處罰。

點評:

本案當事人以公開消費者個人信息為手段,阻止消費者給予差評。此案的查處有助於推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規定的消費者享有個人信息受保護的權利得到消費者、經營者的普遍理解和認知,具有普遍警示意義。

8.上海順西餐飲有限公司在標價之外加價出售商品案

當事人(店招:鋼管廠五區小郡肝)在餐飲經營活動中,採用「四捨五入」的方式進行結算。其收銀系統設置為:0.5元以下金額去零處理,0.5元至1元的金額按1元收取。在消費者提出行動支付可以滿足實付要求時,當事人以系統設置無法更改為由予以拒絕。當事人在標價之外加價出售商品的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的相關規定,長寧區市場監管局依法對當事人作出了行政處罰。

點評:

收銀系統設置並不能成為經營者拒絕找零的理由,維護消費者權益必須「錙銖必較」。經營者四捨五入的做法,「四舍」屬於讓利的自願行為,但「五入」則違背了消費者的公平交易權,侵害了消費者權益。

9.上海金也實業有限公司銷售不符合標準醫用器材案

嘉定區市場監管局發現,當事人明知所售口罩為「三無」普通口罩,仍在網頁上借用某正規品牌口罩的資質及說明,虛假宣傳該款口罩為醫用防護級口罩,並以每盒68元的價格售賣,共計銷售197箱(每箱40盒,每盒50片),銷售總價達50餘萬元。因案值數額巨大,嘉定區市場監管局已將案件移交區公安局,並聯合區公安局成功偵破案件。目前,涉案人員熊某某、謝某某因涉嫌銷售不符合標準的醫用器械罪已被警方採取刑事強制措施,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點評:

防疫時期,口罩稀缺,仍有部分不法經營者以次充好,這種違法行為嚴重危害消費者的人身安全,甚至影響了疫情防控措施的有效實施。市場監管部門對「問題口罩」堅決「零容忍」,堅決依法從嚴從重從快查處製售不合格防疫用品行為。

10.上海聯家超市有限公司徐匯店哄抬物價案

2020年春節期間,當事人在其銷售的精選生菜、小白菜、雞毛菜等15個蔬菜商品進貨成本無明顯變化的情況下,多次調高銷售價格,其中最低漲幅為110.80%,最高漲幅為692.00%。當事人在已經收到市場監管部門價格提醒告誡函的情況下,仍多次調高涉案商品的銷售價格,涉及品種多,漲價幅度大,造成了惡劣的社會影響,屬於情節較重,上海市市場監管局執法總隊依法責令當事人改正違法行為,並罰款200萬元。

點評:

本案是上海市市場監管局在疫情防控關鍵時期查處的第一件哄抬蔬菜價格的違法案件。本案從發現線索到查清事實,送達聽證告知書,僅用36個小時,是特殊時期查辦典型案件「從快從重從嚴」原則的具體體現。本案通過媒體的宣傳報導,對市場違法行為形成了有力震懾,也對穩定疫情期間涉及民生的商品價格起到了重要作用,維護了市場秩序,保障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相關焦點

  • 滬工商局公布2015年度侵害消費者權益典型案例
    東方網3月14日消息:昨天,市工商局公布2015年度侵害消費者權益典型案例,除了傳統的虛假宣傳、霸王條款外,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這再次讓主管部門和消費者都意識到,在信息爆炸的新時代背景下,消費者應增強信息鑑別能力,切莫陷入消費陷阱。
  • 今年市場監管部門立案查辦1474件侵害個人信息案
    11月18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打擊侵害消費者個人信息違法行為專項執法行動情況,並公布了專項行動中查辦的十大典型案例。買房置業預留信息不法分子獲取售賣個人信息會從哪些渠道洩露出去?買房置業經歷是其中最為典型的一種途徑。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公布的十大典型案例「第一案」就揭示了這樣的情形。
  • 市場監管部門查辦侵害消費者個人信息案1474件
    嚴重侵害著消費者的人身財產安全影響了正常的社會經濟秩序對此,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開展了為期6個月的「守護消費」暨打擊侵害消費者個人信息違法行為專項執法行動。日前,市場監管總局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通報了專項行動開展情況,並公布了侵害消費者個人信息違法行為十大典型案例。
  • 長三角地區聯合公布12起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典型案例
    中國消費者報報導(記者 劉浩)為增強廣大經營者誠信經營意識,引導消費者樹立依法維權觀念,3月20日,長三角地區市場監管部門聯合發布12起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典型案例,包括上海晶蓓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侵犯消費者個人信息保護權案、寧波奉化查處早產超範圍使用食品添加劑年糕案、宣城市康福滋源商貿有限公司虛假宣傳案等。
  • 甘肅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公布消費者權益保護十大典型案例
    原標題:甘肅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公布消費者權益保護十大典型案例  中國甘肅網3月13日訊(本網記者 宋芳科) 3月13日,甘肅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消費者權益保護十大典型案例,疫情期間蘭州惠仁堂藥業連鎖有限責任公司高價銷售口罩案在列。
  • 【典型案例】我省公布消費者權益保護10大典型案例
    3月13日,省市場監管局公布了消費者權益保護十大典型案例,供廣大消費者參考,依法理性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同時也提示經營者守法誠信經營,營造良好市場秩序和消費環境。 在「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到來之際,3月13日,蘭州市公安局經偵支隊聯合城關、七裡河市場監管部門,在城關區某固體廢物處置點舉行假冒偽劣商品銷毀活動。記者 張芳芳 攝快遞生鮮引糾紛 依法調解獲全賠 【案情簡介】2020年1月10日,消費者馬某通過臨夏某快遞公司向湖南永州快遞新鮮生牛肉,快遞費1404元。
  • 甘肅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消費者權益保護典型案例
    甘肅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消費者權益保護典型案例  快遞生鮮引糾紛  依法調解獲全賠  【案情簡介】2020年1經工作人員調解,開發商承諾於十個工作日內全額退還消費者所交款項,消費者表示非常滿意。  【案例評析】《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條規定:「經營者向消費者提供有關商品或者服務的質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應當真實、全面,不得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經營者對消費者就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的質量和使用方法等問題的詢問,應當作出真實、明確的答覆。」
  • 甘肅省公布消費者權益保護10大典型案例
    原標題:甘肅省公布消費者權益保護10大典型案例  3 月 13 日,省市場監管局公布了消費者權益保護十大典型案例,供廣大消費者參考,依法理性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同時也提示經營者守法誠信經營,營造良好市場秩序和消費環境。
  • 甘肅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消費者權益保護十大典型案例
    經執法人員多次溝通協調,該公司同意向消費者賠償全部損失2.3752萬元(快遞貨物價值和快遞費),消費者表示滿意。 【案例評析】這是一起因快遞物品保鮮措施不當、快遞時間延誤引起的消費者權益糾紛。《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七條規定:「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享有人身、財產安全不受損害的權利。
  • 杭州市市場監管局公布教育培訓機構十大違法典型案例
    2017年以來,杭州市市場監管系統依託部門職能,除提供教育培訓機構登記信息、配合教育部門查處「無證辦學」等工作外,著重強化對教育培訓機構市場行為的監管,對其洩露消費者個人信息、發布違法廣告、不正當競爭、違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規的行為加強執法,查處了一系列案件。
  • ...機構利用不公平格式條款侵害消費者權益違法行為實施方案》的通知
    : 為貫徹落實《安徽省教育廳 安徽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關於印發〈安徽省對校外培訓機構利用不公平格式條款侵害消費者權益違法行為開展集中整治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皖教秘基〔2020〕120號)精神,現將《淮北市集中整治校外培訓機構利用不公平格式條款侵害消費者權益違法行為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各單位嚴格按照要求,認真組織實施。
  • 網絡直播銷售侵害消費者權益主要表現形式及案例分析
    為此,中國消費者協會2020年開展了《網絡直播侵害消費者權益類型化研究》,在對網絡直播銷售行為進行深入分析的基礎上,對其中侵害消費者權益的現象進行系統性梳理並予以類型化研究,歸納出虛假宣傳、退換貨難、銷售違禁產品、利用「專拍連結」誤導消費者、誘導場外交易、濫用極限詞、直播內容違法等七類網絡直播銷售中存在的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的主要類型。
  • 最高法舉行依法懲治利用網際網路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典型案例發布會
    原標題:關於依法懲治利用網際網路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典型案例新聞發布會  6月1日,最高法舉行關於依法懲治利用網際網路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典型案例新聞發布會。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姜啟波介紹嚴懲利用網際網路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典型案例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 滬工商公布2017十大侵權案例 85℃、under armour、雲峰汽車...
    東方網記者程琦3月12日報導:東方網記者獲悉,上海市工商局於今日公布了2017年度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十大典型案例,案例包括發布違法廣告、虛假或引人誤解的宣傳、銷售不合格產品、強迫消費者接受服務等各類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違法行為,其中,備受消費者熟知的「85度C」、「underarmour」品牌、「雲峰汽車「、「上膳源」、「G-STARRAW」品牌等上榜
  • 杭州教育培訓十大典型違法案例公布 有你熟悉的機構嗎
    今天,杭州市市場監管局公布了十起教育培訓機構違反市場監管法律法規被查處的典型案例,希望廣大消費者加以防範、理性消費,全市校外教育培訓機構引以為戒、守法經營。  據了解,2017年以來,杭州市市場監管系統依託部門職能,除提供教育培訓機構登記信息、配合教育部門查處「無證辦學」等工作外,著重強化對教育培訓機構市場行為的監管,對其洩露消費者個人信息、發布違法廣告、不正當競爭、違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規的行為加強執法,查處了一系列案件。
  • 2017年工商和市場監管部門查處商標侵權典型案例
    2017年,全國各級工商和市場監管部門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共查處商標侵權案件26985件,案值33348.33萬元,罰沒金額44307.22萬元。  為展示工商和市場監管部門的工作成效,有效震懾違法犯罪分子,在全社會營造尊重智慧財產權的良好氛圍,商標局與本報聯合開展了全國工商和市場監管部門查處商標侵權典型案例評選發布活動。
  • 江蘇法院2018年度消費者權益保護十大典型案例
    總體而言,當前人民群眾日益旺盛的消費需求和尚未健全的消費市場之間的矛盾仍然比較突出,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尚未得到全面有力保護,既有的法律規範面臨新的挑戰。江蘇法院高度重視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五年來,不斷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的審判與調研,辦理了一大批疑難複雜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案件,出臺了一批保護消費者權益方面的審判指導意見。
  • 合肥公布2020年14例廣告違法典型案例
    中安在線 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2020年,合肥市市場監管部門一手抓常態化疫情防控,一手立足於市場監管職能,嚴厲打擊虛假違法廣告發布行為,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促進廣告產業健康發展。
  • 淄博通報3起典型案例 侵害企業權益4人被嚴肅查處
    根據淄博廉政在線消息,為深入貫徹中共淄博市委十二屆八次全會和全市企業家大會精神,確保市委市政府關心關愛企業家十條措施落地落實,全市紀檢監察機關依紀依法嚴肅查處侵害企業合法權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清除影響制約企業發展的障礙。近日,市紀委通報了近期查處的3起侵害企業合法權益破壞營商環境典型案例。
  • 池子斥「流水」遭中信銀行洩露金融消費者隱私法律保護在途
    胡豔明時隔一年半,中信銀行再次因為客戶信息洩露被置於聚光燈下;上一次是因其分行違規查詢客戶信貸信息而受處罰。仿佛是種共鳴——金融消費者隱私保護亟待加強。近年曾有數例銀行員工售賣個人徵信信息、個人銀行帳戶信息等已審理案件,但此類洩露用戶隱私事件仍未止步。記者從部分銀行從業人士處了解到,即使銀行制定了相關的規章制度,但銀行員工進入櫃檯交易系統列印交易明細並非難事。一位資深金融法律人士對經濟觀察報透露,金融消費者隱私保護非常重要,預計商業銀行法修訂也會加強在這方面的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