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都訊 今天,記者從市教育局了解到,本月起,各縣(市、區)教育局對當前社會關注度較高的教師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有償補課、通過朋友圈向家長推銷商品等現象予以重點查處,教師做微商向家長推銷商品被教育部門明令禁止。
教師做微商由於其職業的特殊性引發廣泛關注,各方觀點不一。
有教師因做微商被調離崗位
此前,樂清一教師因做微商被舉報,查實後這名教師被調離崗位。
市區一名小學語文教師說,她知道不少教師在做微商,賣護膚品、化妝品、日用品、學習用品的都有。
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教師坦言:「校長、同事都知道我做微商,但我的原則是不賣貨給家長,家長能加我微信,但是看不到我的朋友圈,我把所有的家長都屏蔽了,一是減少我的副業對家長的打擾,二是不想把工作時間和生活時間兩者混為一談。」這名教師表示,首先她的第一身份是教師,其次才是微商,對於學生的學習她不會放鬆。
青青(化名)是一名幼兒園老師,以前她常常在朋友圈裡發布童裝和代購護膚品的信息。她表示,很大一部分客戶的確是學生家長,「但我不會主動向家長兜售。」今年她的朋友圈不再發這方面的內容,幼兒園管得嚴。
記者了解到,從事微商的教師中,幼兒園的相對多一些,其次為小學,初中、高中和大學教師相對較少。
家長擔心老師因此分散教學精力
老師做微商,家長很糾結。
市民陳女士說,她也是一名微商,知道做微商不容易,每天光回答客戶各種問題就要耗費不少時間和精力。老師從事微商勢必會分散用於教學的精力,減少老師與學生交流的時間。「如果我孩子的老師兼職做微商,我的確會擔心。老師光教學任務就很重了,再花心思做微商,教學質量難以保證。」
一些老師時常將商品信息發在朋友圈,家長裝作看不到是不可能的,可看到後「到底買還是不買」,令不少家長犯難。
「現在是全民微商的時代,只要老師別在上班時間從事微商,我還是可以理解的。」市民王女士說,她的孩子在讀幼兒園,兩個老師都做微商。「一個老師賣洗髮水,一個老師賣英語玩具,但不會向家長兜售。要是出現老師利用自己的身份向家長兜售,那就比較討厭了。」
教育部門:形成師德信息化「閉環」管理
鹿城區教育系統日前發布通知,各學校要通過設立師德信箱和師德監督電話等形式,廣泛向學生、家長和社會徵詢意見,自覺主動接受社會監督。重點查處教師在法律法規學習和貫徹執行方面是否認真,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是否勤奮、廉潔,有無索受家長財物,有無從事違規有償補課,有無向學生推銷教輔材料,有無通過微信朋友圈等方式向家長推銷商品,有無歧視、侮辱、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等。
溫州市教育局和鹿城區教育局後續將在教育網、微信公眾號,以及相關媒體公布舉報二維碼,精確掌握各地各校師德師風建設社會滿意度情況、舉報查處效能和滿意指數情況,形成師德師風舉報、交辦、查處、反饋、電子存檔的師德工作信息化「閉環」管理。
樂清也出臺相關意見稿,嚴格進行師德師風監督檢查,大力開展教師有償家教、課堂教學「慵懶散」、參與微商經營等專項整治活動。
市教育局工作人員稱,老師不得在工作時間參與微商活動,不得利用家長資源謀取私利,比如在家長群、有家長的朋友圈做微商。
市教育局將組建師德師風專項整治督查組,深入各縣(市、區)及直屬學校進行專項督查,通過明察暗訪、重點抽查、舉報突查等形式,對群眾舉報的問題將及時跟進調查核實,認真接待和處理投訴事件,做到舉報一件、調查一件、處理一件。
溫都記者 姜瑾瑾
編輯 孫立彭
校對 徐卉
版式 邵海若
審核 黃小玲
監製 陳博盛
【來源:溫都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