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時期,部隊竟然有非常「廉價的軍銜」,但職位卻如此高?

2020-12-22 北海觀史

引言

對於國家軍事感興趣的朋友來說,現在的軍銜制度的最根本的源頭就是十五六世紀的歐洲國家。而我國的軍銜制度完善於晚清時期。於是在孫中山建立中華民國之後,我國就開始繼續保留了一部分在清朝的軍銜設置,繼續延續使用。不過呢,我們也要有些創新。

時間追溯到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軍隊的軍銜有著非常明確的明文規定,要將軍隊進行軍銜區分。但是這種軍銜的劃分是有一定的問題存在的,其實上在日常生活中這種方法並不是特別實用而且運用起來也很混亂,常常讓人摸不清頭腦。所以,這就出現一些問題,使得很多軍人不知道軍銜制度是如何分配的。

「中將」軍銜成立

我們大家都聽說過的是「中將」這個軍銜,這個軍銜是國軍中的一個軍隊等級。大約在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初期,在國民黨的軍隊中,只要是有人擔任師長、軍長、兵團司令以及副司令、綏靖區長官、剿總、副總等職位的人,他們中的絕大數的人都可以被授予中將這個軍銜。說得更加簡單明了的一點就是,在上個世紀四十年代以來,如果我們沒有辦法去判斷一位國軍高級軍官的軍銜時,我們就可以叫他「中將」,這種方法一般情況下都是可行的通的。那這裡面究竟有什麼秘密呢?

▲軍銜等級

在那樣的一個特殊的年代,在國軍的軍隊中,對於一名軍人來說,自己的軍銜無疑是一種身份和地位的象徵,軍銜的意義其實也不大,無非就是證明自己的身份,它實際上與我們古代時候的軍隊權利是不一樣的,甚至於兩者沒有絲毫的關係。除此之外,擁有軍銜也是一種榮譽的象徵,說出去以後絕對很有面子,所以說軍隊裡面的人對於軍銜還是十分歡喜的。因此在當時的那個年代裡,中將就算得上一個很難的軍銜了,也是一個非常受人尊敬的軍銜,當你升到了中將這個位置以後,你就很難再向上晉升了。而當時的國民政府對於「中將」這一軍銜不去做任何嚴格的管理,沒有設關於中將軍銜名額限制,但是與這種有一種很大程度上的不一樣的軍銜,應該就是「上將」了,當時的國民政府對於上將這一軍銜來說,有著很嚴格的數量控制,這就使得上將軍銜非常少並且軍官的質量也是非常高的。

▲軍銜

通常來講,只有經歷過大戰爭,或者說是上一任的上將去世了,簡而言之就是,你必須要立得一等功。那麼,你才會有資格受到關注並且提拔。在解放戰爭的後期,國民黨的軍隊內總共也就是只有幾十名現任上將,就算我們加上了去世後追贈的人數,它的總數也不會超過一百人,可見人數是少之又少。

軍銜劃分等級

我們大家了解了由於中將軍銜的人數不限定,所以上將的人數就會變的越來越少。因為軍隊裡上將的名額少之又少,並且管控十分的嚴格,所以一個軍隊中中將的軍銜就會多的沒辦法再多了,而且獲得中將軍銜的軍官,大多都是一些普普通通的軍官,這就使得他們的軍銜質量很低下,在國民黨的軍隊中,由於中將的軍銜普遍較多,當然了還有很多很多的內部整編因素。

▲軍銜等級

早在 1946年前後,軍隊的全面整編就開始了,至此,我國的軍隊開始了大規模的調解。一般來說,一個中將軍銜是不會授予一個普普通通的軍隊師長的。在軍隊裡,大多數是以少將為主,很多的人都是少將軍銜。但是經過了此次軍隊的大調整以後,這一次在軍隊中有一批獲得新的軍銜的代表。例如張靈甫作為國名軍隊師長兼領導等等在現實生活中,軍長的職務其實也不難,就是很普通的一些軍隊事務,實際在軍隊中的地位也是一樣的。而根據最新的軍銜制度來分,其實代理軍長的標準軍銜就實實在在的是中將軍銜。基本上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認為軍隊的軍銜等級排名已經有了很明顯的變化。

▲中國的軍銜制度

總結

有很多人說,我國的國軍的軍隊師長其實根本是沒有軍銜這一說的,我們現實生活中可以稱他們為「官職」,但是軍銜又和官職的區別還是很大的,它代表的實際職務也是很不同的,各有各的道理,各有各的風格,但是中將軍銜與中將軍銜之間還是有一些小小的細節與差異的。

相關焦點

  • 這16位將領,在解放戰爭時期職位一樣,可是授予的軍銜卻不一樣
    在解放戰爭時期,我黨取得三大戰役勝利後,將部隊進行了全面整編,新整編的部隊按照數字先後分為第一野戰軍第二野戰軍,第三野戰軍,第四野戰軍,華北野戰軍。這五支野戰軍是解放戰爭時期的主力,包括它們的司令員,在建國後的1955年都被授予了元帥軍銜。所以也能看出,在解放戰爭時期職位一樣,解放後授予的軍銜自然也相同。
  • 在解放戰爭時期,十位大將的職位排名如何?一人是當之無愧的第一
    十位開國大將,戰功赫赫,無論是在解放戰爭時期,還是抗日戰爭、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他們都是英勇善戰的驍將。 要論在解放戰爭時期十位大將職位的排名,也沒有準確的定論,因為解放戰爭的不同時期,十人的職位也各有變動。但要說誰的職位最高,戰功最大,粟裕是當之無愧的第一。
  • 解放戰爭時期,同為兵團司令級別將領:為何敵我雙方軍銜差異大?
    解放戰爭期間,為了作戰及部隊編成需要,敵我兩軍都設立了兵團級別軍隊建制。國民黨軍正規兵團序列最多時共有二十二個,我軍1949年下半年兵團數也達到了十九個。兵團在兩軍當中都佔有重要戰術地位,我軍兵團直屬各野戰軍管轄,而國軍兵團上一級直達各「剿總」,都是戰區以下最高級別的作戰建制。
  • 紅七軍團的政委,參謀長都是大將軍銜,為何軍團長什麼職位都沒有
    可能大家對於紅七軍團政委蕭勁光都比較了解,在紅軍時期他歷任過紅11軍政治委員、閩贛軍區司令員等職位,後因黎川失守,受到撤職。不過,上級給他戴罪立功的機會,就把他安排到剛剛組建的紅七軍團擔任政委。蕭勁 光不過在解放戰爭時期,蕭勁光率部挺進東北,並擔任東北民主聯軍副司令員。投入了解放東北戰役中,他在東北一直擔任副司令員。
  • 解放戰爭:野戰軍成立3支特種兵隊伍,部隊司令是誰?授何軍銜?
    特種兵,在兵種上都是一支特殊的兵種,最主要的行動主要有,騷擾行動、斬首行動、護衛行動、救援行動以及反恐行動。而在1949年,解放戰爭時期,有3個野戰軍成立了特種兵隊伍,這三個野戰軍分別是二野、三野和四野,特種兵縱隊的司令都是誰?1955年又授予了什麼何軍銜?
  • 首任軍長又是什麼軍銜
    在解放戰爭時期,我軍鍛造出一批能徵善戰之將,同時也打造了一支鐵馬雄師,它們都為解放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說到王牌軍,如第43軍、38軍、13軍、1軍、27軍、47軍、20軍、39軍、42軍、54軍,第12軍,第14軍,第31軍等部隊,都是屬於我國的王牌部隊。
  • 解放戰爭後,功德林戰犯所100多位在押將領,哪2人職務最高?
    解放戰爭期間,我軍俘虜了大量的國民黨將領,不算那些低級軍官,光是將級軍官的話,就有上百位。這些戰俘中,有100多位高級軍官被關押在了功德林監獄。這所監獄也是我軍關押戰犯等級最高的,那麼在這100多人中,哪兩個人的職務最高呢?
  • 這位司令缺席三年解放戰爭,建國後被授上將軍銜,還當了國防部長
    在新中國成立以後,中央軍委曾根據各位解放軍將領在各時期的職位和綜合功績進行了授銜評估,從而確定了各將領的軍銜。可以說在這份軍銜名單中,在解放戰爭中做出的貢獻越大,那麼所授的軍銜也相對較高。不過,有一位司令缺席了三年解放戰爭,但建國後卻仍授上將軍銜,後來還當上了國防部長,他是誰?
  • 解放戰爭中,東北野戰軍四個副司令員都是誰?後來被授予什麼軍銜?
    東北野戰軍是解放戰爭時期我軍主力部隊之一,也是當時實力最強的一支野戰部隊,其前身是東北民主聯軍,是由抗日戰爭後期開赴東北的八路軍、新四軍主力各一部及東北抗日聯軍逐步發展起來的。
  • 解放戰爭時期一個縱隊有多少人,縱隊司令屬於什麼級別?
    解放戰爭時期,為了應對國民黨挑起的內戰,解放軍開始組建正規化的野戰部隊,因為當時各地部隊編制相對混亂, 正規的」師團營連」編制與非正規的「XX支隊,縣大隊,區小隊「編制並存 ,所以為了組建更大規模戰略單位,解放軍部隊開始使用縱隊一級的編制。
  • 1955年授銜時有3人對軍銜不滿鬧得最兇,最後獲得什麼軍銜?
    我國直到1955年才開始實行軍銜制,並為那些在革命期間作出過巨大貢獻的功臣授予了相應的軍銜。不過由於這次授銜的人數太過龐大,也不是人人都像粟裕將軍那樣不受功名利祿的桎梏,因此在授銜名單出來以後,很多將軍都對自己的軍銜表示不滿,認為其軍銜太低。
  • 許光達讓軍銜的時候,曾提出有兩個人比他合適,這兩個人都是誰?
    後來在抗日戰爭中,許光達擔任過八路軍第120師獨立第2旅旅長兼晉綏軍區第2分區司令員,到了解放戰爭時期又歷任西北野戰軍第3縱隊司令員、第一野戰軍第2兵團司令員,立下了非常突出的戰功。建國之後,許光達奉命開展組建裝甲兵的各項工作,出任裝甲兵司令員兼政委一職。在1955年授軍銜之時,作為西北野戰軍的代表人物,以及裝甲兵負責人,許光達被授予了大將軍銜。
  • 開國將帥中著名的三楊,是指哪三位將軍,他們都授予了什麼軍銜
    1955年,我國對那些在土地改革時期,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立下功勞的將軍們進行封賞,立功越多,職位越高的自然擁有的軍銜就越高。如元帥與大將這兩個軍銜最高,授予的人數只有20人,再往下就是上將,中將,少將等等,反正就是越往下越小。然而,在那麼多開國將帥中有三位能徵善戰之將,都姓「楊」因此被毛爺爺戲稱三陽(楊)開泰,吉祥的意思。
  • 大校軍銜在部隊中常見嗎?屬於什麼級別?
    此條例中規定,設置大校軍銜。至此,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多了一個新的軍銜——大校軍銜。大校是校官軍銜中的最高一級,不過多數國家都沒有設置大校軍銜。比如美國,我國的大校軍銜就相當於其準將。當年,設置大校軍銜是結合我軍的實際情況,因為當時我軍的基數很大,加上有不少資歷頗深的革命前輩。因此,我國借鑑了朝鮮的軍銜制,設置了大校軍銜。
  • 授銜時,為何有五位曾經的「野戰軍副司令員」,沒有被授予軍銜?
    一野無論是在西北野戰軍時期,還是在一野時期,都有兩個副司令員:張宗遜、趙壽山;二野除了兼任陳老總之外,先念同志也曾任副司令員;三野在華野時期,有粟裕和張雲逸兩個副司令員,到了三野時期,只有粟裕一個副司令員;四野先後召集東北人民自治軍、東北民主聯軍、東北野戰軍、第四野戰軍,高同志、呂正操、李運昌、周保中、肖勁光三人都曾任司令員。
  • 解放戰爭中,3位捨棄上將軍銜,棄暗投明起義的川軍名將
    國民黨的軍銜中最難得的就是上將軍銜,因此,我們能看到很多有名的國軍將領,都是中將軍銜,像我們熟知的杜聿明,王耀武等名將,就算是當了兵團司令,依然是中將軍銜。大名鼎鼎的西北王胡宗南,也是一直到了1955年,才被正式授予了二級上將的軍銜。
  • 華東野戰軍非常特殊的2個縱隊,司令員都是誰?後來是什麼軍銜?
    在解放戰爭時期,華東野戰軍是我軍建制規模最龐大的一支野戰軍部隊,其戰鬥序列之下一共有15個縱隊,其中14個縱隊是步兵縱隊,1個縱隊是特種兵縱隊。在華東野戰軍15個縱隊之中,有2個縱隊非常特殊,因為這2個縱隊沒有數字序列作戰番號,而是以地方名稱而命名的。這2個縱隊分別就是魯中南縱隊和渤海縱隊。
  • 日本軍隊的中將軍銜,地位非常高,最高能夠擔任什麼官職?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抗戰時期日本軍隊的元帥和大將,今天,我們聊聊日本軍隊的中將。在日本軍隊中,元帥和大將的數量非常少,屬於最高領導層。中將的數量不多不少,至於少將,則出現了少將多如狗的情況。中將的地位和權力雖然不如大將,但也屬於高級將領。
  • 解放戰爭中,被我軍俘虜的國軍職位最高的將領是誰?最後結局如何
    得知如此重要情報,三十七師黨委經開會研究決定,繞過敵軍外圍警戒團,奇軍突襲蒙自機場,切斷其外逃通道,然後配合兄弟部隊在蒙自、個舊、建水一帶殲滅敵人。這次戰役,中國人民解放軍全殲國民黨第26軍,俘虜國民黨陸軍副總司令兼參謀長湯堯在內的數十位高官。湯堯的被俘,使他成為了解放戰爭中被我軍俘虜的職位最高的國民黨將領。
  • 他是方志敏手下的參謀長,後來成就非常大,榮獲了大將軍銜
    方志敏是無產階級革命家和軍事家,在土地革命時期曾創建了閩浙(皖)贛革命根據地和紅十軍團。讓人痛惜的是,後來方志敏率領紅十軍團在北上抗日的途中,遭到國民黨軍隊的追剿,一萬多人的部隊只有極少數成功突圍。當時,方志敏也在戰鬥中被俘,最終寧死不屈,英勇就義,年僅3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