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西藏自治區林業和草原生態保護工作
站在林芝市墨脫縣果果塘大拐彎處極目遠眺,目之所及皆綠意蔥蘢,林海翻捲起層層綠浪。行走在藏東的高山峽谷間,層林已染上點點秋意,群山疊翠流金,美不勝收。從拉薩市北環線經過,路邊的拉薩北山恢復造林點上,繁花盛開,綠草如茵,美景令人心曠神怡……金秋時節,雪域高原「美」出了別樣風情,這是我區大力推進林業和草原生態保護工作繪就的生態美景。
近年來,我區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貫徹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觀念,堅持生態保護第一,全力推進生態修復治理,持續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為建設美麗西藏創造了良好生態條件。
今年以來,我區落實森林生態效益補償、草原獎勵補助、天然林保護工程管護補助、停止天然林商品性採伐等資金約50.11億元,對增加農牧民收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等發揮了重要作用,確保農牧民群眾吃上「生態飯」、走上致富路。
保護優先,留住自然生態之美
白瑪次仁是林芝市米林縣丹娘鄉的一名護林員,常年居住在丹娘鄉魯霞溝溝口,全天24小時盡責值守。
護林員這一職,責任不小。白瑪次仁擔任護林員一職後,認真細緻地調查了解山情、林情和民情,堅持每天巡山查林,跑遍了轄區的每一道山溝、每一片林地,把地理位置、林木種類等都熟記於心。
他通過耐心細緻的宣傳走訪工作,使廣大農牧民群眾逐步提高了愛林護林和保護生態的意識,在魯霞村形成了保護森林資源、嚴禁破壞、護林防火、警鐘長鳴的良好導向,為護林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堅實的群眾基礎。
像白瑪次仁一樣堅守崗位、保護林草資源的護林員在我區還有很多很多。今年以來,我區共落實各類林業護林員崗位28.91萬個,現有公益林專業管護站208個和羌塘保護區專業管護站73個。
我區林草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得益於廣大護林員隊伍的履職盡責,90%以上的森林、溼地基本保持原生狀態,沙化土地擴展的趨勢得到有效遏制,野犛牛、藏羚羊、黑頸鶴等野生動物種群數量呈恢復性增長,森林火災發生次數和過火面積呈下降趨勢,天然草原綜合植被覆蓋率有所提高。
強化監管,確保林草資源安全
林草資源既是生態之基,也是財富之源。
今年以來,我區各級林草部門狠抓林草資源管理,切實增強執法監督能力,確保林草資源管護無盲區。
——對林草資源實行網格化管理,落實管護責任區和責任人,全區1063萬公頃公益林、435萬公頃溼地、4萬公頃沙化土地得到有效保護。
——全面落實森林資源一張圖、採伐限額和佔使用林、草地、自然保護地審批制度,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採伐,將符合條件的林地、溼地、草原等全部劃入自然保護地範圍。
——及時發布森林防火戒嚴令,開展冬春季森林草原防火期檢查工作,開展野生動物保護巡邏工作,規範小葉杜鵑等野生植物採集行為。
——強化對野生動物疫源疫病、森林防火、林草有害生物監測預報,確保林草資源安全。
——開展違規佔使用林地、草地和自然保護地督查工作,開展野生動物保護專項巡護行動,加大打擊力度。
綠色發展,林草保護與脫貧攻堅共贏
日喀則市南木林縣生態示範園,是自治區「兩江四河」流域造林綠化工程的啟動地和示範點,也是日喀則市傾力打造的雅江兩岸百萬畝生態區建設示範工程。
秋日時節走進這裡,數萬畝生態林鬱鬱蔥蔥向陽生長。艾瑪鄉柳果村貧困群眾赤列和妻子正在給林地澆水,夫妻倆在這裡幹活,每人每天有100多元的收入。據赤列介紹,在生態示範區工作之前,他在外地打工,賺的錢不多。自從來這裡工作後,每年有1.3萬元的固定工資,3月—6月是植樹的繁忙期,每天還能多拿100元的工資。
在園區的另一邊,護林員西洛和同事們正在園區內巡邏,2016年,西洛等11名柳果村的貧困群眾被吸納成為護林員,每年的工資和生態崗位補貼解決了家裡的大問題。西洛說,園區的建設不僅改善了家鄉的環境,也讓他們吃上了「生態飯」。「種了這麼多樹之後,我們鄉裡的環境有了很大改善,風沙小了,氣候也好了。我們在這裡當護林員,每天在園區巡邏,做好管護工作,每年有1萬多元的工資和補助,生活條件也越來越好。」西洛激動地說道。
赤列和西洛通過參與護林工作增收致富,這是我區群眾轉變觀念,依託生態資源,享受生態紅利的一個個縮影。
據統計,目前,全區共有66.7萬個生態崗位,2016年以來,共安排脫貧攻堅生態護林員崗位122.34萬人次,共增加貧困農牧民收入40.05億元,越來越多的普通老百姓成為生態衛士,成為生態建設的「主力軍」,真正實現了林草資源保護與脫貧攻堅的共贏。
來源:西藏日報
記者:潘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