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的人們繼承著大海的氣度和山川的堅韌。每個周寧人對這個小城,從心底裡、從每一句話裡、從字裡行間裡散發出來的熱愛,都令人感動。這個小城不大,卻充滿人情味。
在周寧,不僅有氣勢磅礴的九龍漈瀑布群,人魚同樂的鯉魚溪,遐邇聞名的滴水巖,散落在鹹村裡的古民居……無不散發著原生態的魅力。就連歌裡的鄉愁也會在腦海裡悄悄重疊。
在周寧最難忘的,是它璀璨星空和夢幻的雲海,一個晴好的夜晚,隨意抬頭,就會撞上漫天的星鬥,仿佛窺見了宇宙。而清晨的雲海,會在你奔赴路上時,寂靜地湧出,和太陽一起,歇腳遠山。
9月3日~9月7日,一場主題為「雲端鯉鄉 找到周寧」的2020全域旅遊推介展在福州三坊七巷舉行。通過周寧文旅圖片展示區、非物質遺產展示區等展區以多種多樣的形式,向福州各界展示了一個別開生面的周寧,讓我的思緒又回到山川秀麗,樹林茂密,溪水潺潺,魚兒群群的地方。
九龍漈的核心水域被稱為龍溪,龍溪在不到1公裡的流程中,落差卻達300多米,形成九級奇絕的飛瀑深潭。九級瀑布一瀑連一瀑,曲折跌宕於懸崖斷谷之中。各級瀑布各具特色,或氣勢磅礴,或流水潺潺,瀑間巨石陡峭,形態奇異,形成罕見的山水奇觀。
其中,第一級瀑布最為壯觀,瀑高46.7米,寬76米,盛水期瀑寬甚至比黃果樹還寬40多米。瀑流經陡峭的崖巔騰衝跌落,直瀉深潭,聲如轟雷。
九龍漈不僅僅有雄渾的一面,它也是秀美多情的。即使高掛在懸崖之上,也掩飾不住它的秀氣與瑰麗。九級瀑布以下還有一個長潭,遊人可以泛舟其間,觀賞四周山景,妙趣橫生。
九龍漈位於周寧縣七步溪下遊的峽谷下,從寧德市區和周寧縣城都有到瀑布的旅遊專線車。
我們還在另一個很詩意的地方-鯉魚溪,感受到了周寧的水的另一面。
浦源村山環水抱,風光秀麗,更有一條聲名遠播的鯉魚溪穿村而過,800多年來村民就在這樣的山水美景中安居樂業、和諧共處。
據傳,在宋朝,村民為了淨化水源,在溪中放養鯉魚,制定了禁捕傷害鯉魚的族規,遂成此保護鯉魚之俗。鯉魚死後,會被村民撈起,埋葬在村內連理枝下的魚冢內。2008年以「三個世界唯一」(魚冢、魚葬、魚祭文),收錄吉尼斯——「年代最久的鯉魚溪」。
令人稱奇的是,鯉魚溪中的鯉魚只生長在溪中段的浦源村裡,偏要和人待在一起,上到葫蘆潭,下到半月潭。每當雨季時,鯉魚便咬住溪壁上的綠菖蒲,防止被水衝走。一旦被水衝到下遊,它們也是千方百計地逆流而上,「躍龍門」回家。
周寧的陳峭村,是大自然的厚贈。這裡有瑰麗的日出、雲海、星空,有磅礴的峭石、巖洞、峽谷,還有千年遺存的街巷、廊橋、民俗。陳峭山巒疊嶂,怪石嶙峋,險峻陡峭,被遊客譽為「天下第一峭峰」,是觀看雲海日出的好去處。
晨曦裡,片片雲霧從山間升起,進而形成一條條雲帶,繞著山腰,衝著山彎,爭先恐後朝前湧去。雲帶連成雲河,雲河匯入雲海,茫茫無際。群峰淹沒在雲海裡,極力衝出尖尖的腦袋。
陳峭村至今仍保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傳統農業生活方式的原生態村落。房屋多為夯土建築,清一色的黑瓦泥牆,倚巖臨淵,依山疊屋。多少的春去冬來,陳峭村都帶著歷史的厚重,仿佛帶人穿越回到了一千年以前。有時間的話,不如踏上鵝卵石鋪就的村道上,走上一段,360度沉浸在山水美景中。但總覺得這個村莊太安靜了,偶有雞鳴狗吠,很少見到村民來往。
棕衣製作,是周寧古老的民間傳統技藝。這種棕衣形似展翅的燕子,又叫燕子棕衣。至上世紀八十年代,是人們重要的生活、生產用具。雖然棕衣在歲月的侵蝕下慢慢地遠去,但也有不少人在堅持這門老手藝,讓這些民間勤勞和智慧的結晶得以繼續傳承。
周寧人製作麥芽糖具有悠久的歷史,據史料考證,麥芽糖製作技藝是從唐末傳入周寧的。每年臘月,家家戶戶都製作麥芽糖。
圖源:周寧縣文旅局
香甜的麥芽糖是周寧的一大特產,看老師傅拉、甩、拉、甩……周而復始,越拉越長,越拉越白,就成了透透鮮、蜜蜜甜的麥芽糖。
周寧制硋業始於清道光十五年,當時主要生產茶瓶、水缸等硋器,20世紀70年代後期,搪瓷、不鏽鋼和塑料器皿出現後,硋器的需求量銳減,但是傳承幾百年的硋器製作技藝一直延續至今。在保持傳統產品外還生產出了花紋美麗、釉彩生光、品種多樣的硋器。
圖源:周寧縣文旅局
如今的作坊裡,木板敲打硋坯的聲音起起落落,泥土無聲,硋器有情。「窯」變出的一個個魅影,見證著流淌的歲月,演繹著民間藝人的執著堅守。
錫器製品耐用、樸實,再配以精美絕倫的雕花,成為許多家庭在婚嫁上必不可少的嫁妝。錫器製作採用的是高純度精錫,經過嚴格的配料、熔化、壓片、裁料、造型、捶打、刮光、焊接、擦亮、鏨花、雕刻、嵌銅裝飾等十幾道工序細心製作而成。
圖源:周寧縣文旅局
目前,周寧還有一小部分民間老藝人在從事這門古老手工技藝,平均年齡已超60歲,由於受到現代工業產品的衝擊和現代生活方式的影響,傳統手工錫器製作費時耗神,能潛心學習並加以傳承的人已越來越少,這種有鄉土味道的手工藝漸成「絕唱」。
烏蛋粿是周寧縣獨有的特色小吃之一,周寧話管土豆叫「烏蛋」,所以,土豆即是製作烏蛋粿的主要原料,周寧的土豆粘性好,煮熟後,可直接拍成土豆餅。
泥鰍,被稱作「水中人參」,具有滋陰、壯陽、補氣血的作用,而用紅糟煨製成的泥鰍面,不但好吃,還能治療痔瘡、浮腫。吃碗泥鰍面,村民們在田間勞作的疲勞就都消除了。
魔芋是一種生長在海拔250—2500米的山間多年生草本植物,在周寧的山澗溪邊常有發現。後當地人引種田間作為主要蔬菜廣為種植,並精製出一種享譽閩東的特色食品——魔芋糕。
繼光餅是周寧特產,也稱光餅、掛餅。剛出爐的繼光餅,餅皮香脆,餅囊鬆軟,略帶鹹味,味道香脆,十分可口。改良過的肉餅,香脆,味道更好。
周寧的美,是安靜的,是和諧的,是你觸手可及的。總之,百變周寧會給你不一樣的旅程體驗~
每周給大家推薦一個旅行目的地
歡迎花果山小猴們
還有什麼好玩的地方推薦給我
拜託拜託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