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拳貴在虛實分明,初學者如何才能到?

2020-08-21 太極療

太極拳運動中的虛和實是指運動時肢體力量的輕重、動力的大小、意識的有無、動作的主次、支撐體重壓力的多寡等等。

比如弓步,前腿謂之實,後腿相對謂之虛。又如虛步,支撐體重的一足謂之實,輕點地面的另一足謂之虛。

又如「摟膝拗步」式的上肢動作,前推的掌謂之實,摟膝後按於胯側的另一掌謂之虛。

又如「搬攔捶」式,搬拳時,滾壓纏繞有勁的前臂謂之實,虛握之拳反謂之虛。又如「蹬腳」式,蹬出的腿謂之實,同側助勢的手謂之虛。在蹬出的腳掌中,著力的腳跟謂之實,足尖謂之虛。

又如「左手揮琵琶」式,右側身體為實,右手後拽置於體前為實,左側身體為虛,左手前挑為虛。

練太極拳時虛與實是相對而言的,虛不是完全無勁,實也不是絕對的充足。

怎樣做到虛實分清?

虛實分清是太極拳演練技法上的一大關鍵,也是技擊的基礎。對於功夫深淺不同的鍛鍊者,虛實分清的要求也不同。

對於初學者,虛實分清主要講的是下肢動作,在步型、步法上要分清兩足的虛與實,主要就在於掌握正確的步型和動作時身體重心的位置。

如做弓步動作。前弓腿必須做到膝與足尖上下對直,兩點連線與地面垂直,後腿自然伸直,並且前後兩足跟有一定的橫向距離,使身體重心線落於兩足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與後三分之二的連結點上。這時前足支承了大部分體重,謂之實,後足只支承小部分體重,謂之虛。

又如做虛步動作,後腿承受了絕大部分體重,重心線落於足跟,前足虛點地面,作為一個支點承受極少部分體重。如果重心線落到兩足中間或後腳足趾前,則是虛實不分了,也可謂之雙重。

步法上,也要虛實分清。前進時,先移重心,落於前腿上,屈膝坐穩,然後挪動後足向前上步,待重心進一步穩定後再提膝邁步,自然地把腿向前伸出,足跟著地(此時不可移動重心)。足跟著地後,再慢慢屈膝,將重心前移,壓於該腿上,使全腳掌著地用力站穩。

這就是所謂「邁步如貓行」,說明做到虛實分清了。

相關焦點

  • 練拳:分虛實,明陰陽,避雙重
    因為不懂勁,不知對方勁的來路去方,勁真的到自己身上,又難以化解,結果落得不能運化,受制於人。 雙重,是太極拳之大忌。從古代先賢到近代大師,以及當代拳家,都十分重視避免太極拳訓練中腳下出現雙重之病。請看幾位先師對雙重之病的論述。 王宗嶽在《太極拳論》中云: 「偏重則隨,雙重則滯。
  • 練拳:分虛實,明陰陽,避雙重
    因為不懂勁,不知對方勁的來路去方,勁真的到自己身上,又難以化解,結果落得不能運化,受制於人。雙重,是太極拳之大忌。從古代先賢到近代大師,以及當代拳家,都十分重視避免太極拳訓練中腳下出現雙重之病。請看幾位先師對雙重之病的論述。王宗嶽在《太極拳論》中云:「偏重則隨,雙重則滯。
  • 「縱橫太極」太極拳核心要義——虛實流動與端正姿勢
    修煉的法門,拳經拳論就說得十分多了,我們重點談談虛實流動與端正姿勢,希望學者都能掌握正確的修煉方法。首先我們練拳是要注意虛實間的流動,虛實就是陰陽,虛實分清楚是最重要的觀念,虛實分清了,才能談要注意的各種細節。虛實除了重量在兩腳的虛實交換外,能量也在體內各處流動,形成虛實。
  • 太極拳的虛實變化
    要理解太極拳的虛實變化,有一個一層功夫一層體會,一層功夫明一層理的問題。從身體的鬆柔、招式的運用,到神意氣的聚散,再到內勁的運使,都有虛實變化,要理解其中真諦,則要根據自己的功夫到了什麼程度去分析、去體悟。
  • 看到就一定要收藏起來:馮志強先生經典練拳理念四則
    :一代太極宗師馮志強先生的7個練拳理念,看完受益終生!人在幼年,不受七情六慾之擾,可以保持人身先天之三寶,到成年後,人體之眼、耳、口、鼻、舌、心意等七竅的活動逐漸增多,太過了則三寶精、氣、神逐漸有所損傷,導致陰陽之氣不平衡,陽盛陰衰,身體漸衰,抵抗力減弱,若受到六邪外感與七情內傷,就會生病。
  • 手機攝影如何「虛化」?試試這6招,輕鬆實現「虛實分明」!
    那麼,手機如何拍出虛化效果,實現「虛實分明」?1、靠近點拍想要得到更好的虛化效果,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在可以準確對焦的情況下,儘量的靠近被拍攝物體,特別是拍攝一些小景物時,如小花小草,小動物等。但實際拍攝時,最常見的錯誤是攝影者為了拍到更清晰的圖像,往往靠近再靠近,當將手機推到可以對焦的極限時,鏡頭就不能非常清晰地對焦。
  • 太極拳中這一點很多練拳多年的人也沒有搞懂
    太極拳如何正確發力?如何掌握正確的發力技巧?這兩個問題是大部分拳友比較關心的問題,今天我們以大家經常提到的「掩手肱拳」為例,為大家講解!如果這篇文章幫助到了您,希望您關注我們!我們會持續更新!掌握這個技巧以後,我們再遵循太極拳發力的基本規律,一節節推進,要意到、氣到、勁到,不能超節。手上發力,其力的根源在腳下,並通過腳、膝、胯、腰、脊、肩、肘,最後到達末梢的手,即所謂「勁起於腳,行於腿,主宰於腰,發於梢」。
  • 建立虛實結構,太極拳"傷膝蓋"的問題會迎刃而解
    不要以為人生下來就會走路,就會用膝蓋,不論高架或低架拳,科學地使用膝蓋去練拳才能夠"養膝蓋"而非"傷膝蓋"。其實人體本身是有很強的代償能力的,如果在使用膝蓋的過程中不是持續犯下極大的錯誤,膝蓋是會自行修補小的創傷的。再介紹一種養膝蓋的方法,即"建立人體的下肢虛實三角形結構"。
  • 太極拳的要領,你悟到了嗎
    我個人認為,最重要的也是最關鍵的一點對於沒有基礎的初學者來說,就是必須要有一位明師教授給你太極拳,使你少走很多彎路,達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若是自學的話且不說能不能學會,至少會在動作上達不到正確、規範,使之誤入歧途;從另一方面講,太極拳的核心是講究意會的,若沒有老師指點,自己永遠是練不會的。
  • 練拳不懂養,百練功不長!練了這麼多年太極拳,這個道理你懂嗎?
    人在幼年,不受七情六慾之擾,可以保持人身先天之三寶,到成年後,人體之眼、耳、口、鼻、舌、心意等七竅的活動逐漸增多,太過了則三寶精、氣、神逐漸有所損傷,導致陰陽之氣不平衡,陽盛陰衰,身體漸衰,抵抗力減弱,若受到六邪外感與七情內傷,就會生病。
  • 太全了,太極拳常用術語解讀,初學者一定不要錯過
    如何做到?本文梳理了太極拳常見術語,將這些常用術語一一講透。喜歡的話,別忘了收藏轉發。所謂「氣沉丹田」,即以丹田為中氣運行之根基,無論何時,得保持重心的穩定,含胸拔背而勿使俯仰,沉肩墜肘而勿使漂浮,主宰於腰而勿使散亂,虛實分明而勿使僵滯,皆有氣沉丹田之意。因此,「氣沉丹田」不是也不必「意守丹田」。只要做到含胸拔背、沉肩墜肘,動作以腰為軸,虛實分明,自會有「氣沉丹田」之效。更不必故意鼓肚或凹腹。氣非呼吸之氣,故不以呼吸之進出而論氣沉丹田。
  • 膝關節高度放鬆,太極拳腿部動作才能靈活
    實踐證明,腿部姿勢好壞,關係到全身姿勢是否正確,動作是否穩定,呼吸是否順遂和勁力是否完整(俗稱勁整)。「腳打七分手打三」,說明推手和盤架子發勁時腿腳比手臂的作用重要得多。因此,平時要特別重視腿功。太極拳還要求兩腿進退轉換虛實分明,穩健輕靈。「虛實分明」是太極拳的一大要領。
  • 練習太極拳,虛實轉變要留意
    前人提醒我們,在虛實變換時要留意,只有這樣才能氣遍周身不稍滯。不稍滯的意思,就是沒有一點阻滯,很靈活。那麼留什麼意,如何留意呢?通過多年來的練拳體悟,特別是近年來的練拳感受和許多有關太極拳論文的啟迪,筆者感到虛實變換中間有個轉換節點,這個節點就是要我們留意的地方。那麼,這個節點在什麼地方,是什麼性質的呢?拳譜曰:「牽動往來氣貼脊。」
  • 空而不空,虛實相伴,虛懷若谷練太極
    練太極拳,要遵循虛實相伴的原則。所謂虛實相伴,是指虛中有實,實中有虛,虛實同源。虛實都是同一個來源,虛實又同時產生。從外形招式上去理解太極拳的虛實,首先應當是每一點上都分虛實。一舉手,一投足,皆虛中要有實,實中要有虛。也就是拳論上所說的「處處總此一虛實」,虛實在任何地方都要有。練拳時要體會任何一個動作打出去,都要注意身上是不是整體分了虛實,是不是點上分了虛實。
  • 師父留下的太極拳練拳筆記
    而所謂身明,則是在心明的基礎上,在長期的習練太極拳的過程中,將心明所學到的和所悟到的一點一滴的轉化到自己的身上的過程。到後來就無所謂先後了,心明的進步會使得身明變得相對容易,反過來有些東西上身了又會更進一步地加深對拳理、拳法、拳勢的理解。
  • 練太極拳​腰如何才能起到帶領四肢的作用
    二.練拳向什麼方向努力我們常是學會一套拳,每天照樣練,對提高的方向不明確,不知如何努力。拳譜講的著熟、懂勁、神明三個階段,太極拳提練體、練氣、練神三個階段。著熟與練體對應,懂勁與練氣對應,神明與練神對應。一般練拳處於練體練氣之間。練體是練身體的柔軟,使身體達到鬆柔;練氣是使內氣充盈。我們不以技擊為目的,僅為健身。
  • 一位習武多年前輩的練拳體悟,乾貨
    練拳貴在專一,專一則精熟,精熟而意味日出,心得無窮。練功夫疏不得,能得一刻便練一刻。練拳須用定力,定則靜,靜則生,不但靜中能靜,且在動中亦能靜。練拳必求心靜,心靜則神清,神清則氣合。運動先求松靜;松則靈,靈可氣血暢通;靜則凝,凝才發勁完整。故松靜是練拳之要訣,習武之道無他,求其專心而已。學拳性要頑鈍,不可取巧,取巧則粗心浮氣,只見俏皮,難得精髓矣。時時揣摩審察,此處神到則氣到,氣到則力堅。
  • 練拳,是一個長期的明理過程
    從一個門外漢到對太極拳有一定的認識和感悟,我很樂意將我習拳七年的一些粗淺的認識和感悟講出來,與廣大太極同道特別是開始練拳時間不長的同道們共享。而所謂身明,則是在心明的基礎上,在長期的習練太極拳的過程中,將心明所學到的和所悟到的一點一滴的轉化到自己的身上的過程。而這一點一滴的轉換的過程,是一個水滴石穿、鐵杵磨針的過程,要有十足的耐心和韌性。雖然心明和身明分屬明理的兩個層面,但是二者又相互關聯、密不可分,剛開始是心明在先,身明在後,二者相互促進成螺旋式上升的進步。
  • 李術然講太極 | 練拳時總聽說虛實,你能分清楚虛實嗎?
    李術然老師講太極(四)太極拳為什麼要分虛實?太極拳區分虛實就是在鍛鍊下肢。因為虛實轉換要用腳產生搓、磨、踏、踩的力,從而拉扯我們的筋。人的足底有一條大筋,叫地筋。鍛鍊拉扯長地筋後,人的體質就有很大提高,因為人老先從腿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