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極拳技法探秘 之十 人體下肢的三角形結構(1)
太極拳是這個載體裡靈與體的結伴之舞?是我們的大腦意識和肢體運動雙重能量構建的一件婀娜精品。意識為虛,肢體為實,虛實共生才是完美的太極拳。在前篇文章《太極拳訓練中的三角形結構》中舉例了一個虛實共生的上肢三角形的應用,今天接著舉一個下肢意形三角形結構的例子。下肢兩腿的功能是:1)支撐(承載體重)、2)位移(空間移動)3)平衡身軀的左右轉動。需要動態中的穩固和靈活。
-
太極拳的虛實變化
要理解太極拳的虛實變化,有一個一層功夫一層體會,一層功夫明一層理的問題。從身體的鬆柔、招式的運用,到神意氣的聚散,再到內勁的運使,都有虛實變化,要理解其中真諦,則要根據自己的功夫到了什麼程度去分析、去體悟。
-
「縱橫太極」太極拳核心要義——虛實流動與端正姿勢
當我們已經知道「正確姿勢」及利用松來鍛鍊自己,就要進一步修煉我們的格體(即身體結構),以期能早日體會掤勁而入太極之門。修煉的法門,拳經拳論就說得十分多了,我們重點談談虛實流動與端正姿勢,希望學者都能掌握正確的修煉方法。
-
太極拳技法探秘 之十一 人體下肢虛實三角形(2)
我們來看一組兩隻腿單獨的"虛實三角形"。當人體的重心向一邊移動時,前腿需要穩固,否則,無論後腿從大地借來的力量有多強,也形不成合力。單腿支撐身體的時候,尤其需要穩固性。否則另一隻腿的蹬、踹等工作便無根基可言,即便邁步的質量都會大打折扣。
-
太極拳的虛實雙重
太極拳的主要內容是走架和推手。走架講究自身虛實變換,推手講究彼此雙方的虛實變換。何謂虛實?簡單地說,走架時式式頻頻轉換,是靠身體某些部位該著力時著力,該放鬆時放鬆,著力大意識重時謂實,小些時謂虛。楊澄甫先師說:「全身坐在右腿,則右腿為實,左腿為虛;全身皆坐在左腿,則左腿為實,右腿為虛。」
-
太極拳虛實一例
這才是太極拳虛實的正確劃分。虛實皆為身體的能量來源。純肢體的物理運動皆為實,不在於你放上了多少身體的重量。純實體的運動只能稱為力,這個力一但有了方向或其它原素就表示有了意識的參與,虛實結合,就成了勁。就能作功。這樣說普通人在生活中就是虛實結合的。只是比較基本和粗糙而已。太極拳強調虛實結合,一是因為虛實結合本來就是人的本能,就是日常生活中的存在,同時又對"虛實結合"提出了高中又高的要求。
-
這樣練太極拳才不會傷膝蓋
一般來說,在初學太極拳時出現的疲勞性酸痛,是暫時的,休息後就會減輕和自行恢復。而不科學、不規範、不正確的運動方法引起的膝關節磨損、積液、腫脹等,就很難康復了。輕者不但影響習拳練拳,而且影響日常工作生活,嚴重者甚至致殘。
-
練習太極拳,虛實轉變要留意
拳譜曰:「虛實宜分清楚,一處有一處虛實,處處總此一虛實。」太極行拳時,分虛腳和實腳。常人走路,也是靠虛腳和實腳的變換來完成的。楊澄甫太極拳十要指明:分虛實是太極拳第一要義。說到底,有了虛實轉換,才會形成太極拳,否則就不能稱為太極拳。
-
不能練不要膝蓋的太極拳
據記載目前全球近二億人在練太極拳,說明人們確實從練習中獲益了,但是近期習練太極拳的人卻在減少,其中一個很大的說法是練太極拳傷膝蓋,比如某某大師膝關節換了,某某人練太極拳走不成路或上不了樓了,各種傳說滿天飛,傳揚之下讓人望而卻步!而真實的情況是這樣的,據本人師父傳授和查閱相關資料,前人很少有人練太極拳會造成膝蓋病變的,並且前人有每日練拳百遍連續練一周的,也沒有什麼膝蓋病痛的事情!
-
太極拳第六講,搭手辨虛實
聽勁兩軍相遇,首重偵查,聽勁就是太極拳推手和散手中的偵查。偵查就要與對手接觸,不論是肢體接觸還是神意接觸,都是以了解對手的虛實為目的。在推手時通過觸覺判定對手的勁路的大小、快慢、方向,這種感覺就是太極拳的聽勁。《太極拳論》上說:「由著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如果將太極拳聽勁功夫的深淺,分為著熟,懂勁,神明三乘功夫的話,那著數即為聽骨,懂勁為聽皮,神明為聽意。我在練習太極拳的三個階段中對這些已有提及了,為加深學者的印象我在就聽勁部分重新論述。
-
練習太極拳要處處分清虛實和穩定重心
一、處處要分清虛實太極拳的整套動作,都是由虛實、動靜、剛柔相互轉換而形成的整體運動。在身正、體松、輕緩的姿勢和動作情況下要求身、手步部分清虛實,同內部的虛實轉換相一致,因此,太極拳是要求內外、上下、左右、前後都要分清虛實的。下肢是穩定重心的關鍵,因此道德要注意兩腿的轉換虛實,使動作平穩舒展,中正不偏,沒有搖晃不穩之處。
-
練太極拳最常見的三種「傷膝」現象
我們今天侃一下常見的三種傷膝現象。前幾天我跟幾個練楊式的朋友聊天,感覺到現在練太極拳膝蓋練傷的人太多太多了,有一些案例聽起來讓人很不舒服,我們這些朋友摯愛太極拳、練習太極拳沒有錯,是那些「不當方法」造成了很多人練傷了膝蓋,非常的痛苦,一部分人恐怕一輩子都要受到膝關節損傷的困擾。
-
李術然講太極 | 練拳時總聽說虛實,你能分清楚虛實嗎?
李術然老師講太極(四)太極拳為什麼要分虛實?太極拳區分虛實就是在鍛鍊下肢。功架拳練習時要求腳底穩,不能動,重心所在的膝蓋保持與腳尖一個方向,不能隨意扭動。因為虛實轉換要用腳產生搓、磨、踏、踩的力,從而拉扯我們的筋。
-
《葉問4》完美收官 太極拳傷膝蓋嗎?
傷膝蓋?所以,很多膝蓋不好的老年人如果為了追求動作漂亮而刻意的下蹲過大,甚至出現了不適也忍著疼去蹲,時間久了就可能出問題。 此外,太極拳中有很多單腿站立負重的動作,需要打拳者將重心和全身重量壓在一條腿上,這個動作還是具有挑戰性的。新手不熟悉,做動作過快,甚至熱身活動不夠,都可能在這些動作上出現小問題。
-
修煉骨骼的螺旋結構,讓太極拳擁有巨大的智勁!(五)
太極拳的基本功、套路、推手練的就是智勁功夫。從這個意義上講,太極拳的運動方式是上下向主體螺旋+萬向作用技巧螺旋的雙螺旋。雙手的萬向作用螺旋的運動方式也叫太極八法(掤、捋、擠、按、採、挒、肘、靠)。八法是以主體螺旋勁為核心動力,沒有上下向主體螺旋勁,八法的作用不大。
-
深蹲會傷膝蓋嗎?
首先,我們先了解深蹲會傷膝蓋這件事情從何而來,於1961年Karl Klein博士進行了一項研究,比較舉重運動員與未曾參與訓練的人,他們兩者之間的膝關節穩定性研究,並發表了一篇研究報告,結論是蹲下或平行(當髖關節與膝蓋平行)時會拉伸膝蓋韌帶,所以,他表示深蹲會造成膝蓋鬆弛與傷害
-
古人練拳為什麼不傷膝?看後終於明白了
現在,練拳健身的人數越來越多,懂拳的老師保守,把太極拳弄的很神秘;不懂拳的亂教瞎忽悠,而且花樣不斷翻新。所以,太極拳越弄越神秘,越來越複雜。正是大家學不到正確的練拳方法,所以才會造成如此普遍的傷膝現象。為什麼古人練拳不會傷膝呢?
-
傷膝蓋的3項運動,經常做,膝蓋可能會提前「退休」,希望你少做
最近幾年,國家一直在提倡健康生活的概念,因此每個人都開始穿上健身裝備,準備好好地運動一番,但是在運動之前一定要認真思考,哪些運動對身體好,哪些運動傷膝蓋,可千萬不要身體沒有鍛鍊好,卻把膝蓋弄傷了。可能很多人會說膝蓋受傷了休息一會不就好了,沒什麼大問題,其實不是這樣的,如果你也是這麼想的,一定要改變這個想法,膝蓋一旦損傷就不能自我修復,剛開始感覺不到,慢慢地就知道嚴重性了。要知道運動對膝蓋的磨損不是一天兩天,而是日積月累,今天磨損一點,明天磨損一點,即使短暫地休息,磨損部位也無法得到恢復。
-
科學練太極,不傷膝蓋才是硬道理!
每次練拳時,一定要熱身運動,拳架過低,使膝蓋受力過大甚至大於胯關節受力,這樣膝蓋肯定會疼。動作定勢膝蓋尖不超過腳尖,膝蓋尖要與腳尖同方向。擺扣腳轉身膝蓋和腳尖方向要一致,同步同向運動。初學者尤其不要急於求成去過分模仿教練的架勢,要從高架到低架,從輪廓到具體,先把步子站穩站正確再練習手型等其它。
-
活膝——太極拳鍛鍊中膝蓋的要領
太極拳的鍛鍊體系博大精深而細緻入微,既需要掌握總體要領,也需要掌握細節局部之具體要求。如虛領頂勁,說的是頭頸之要領;含胸拔背,說的是胸背的要領;沉肩墜肘,說的是肩肘的要領……那麼,膝蓋的鍛鍊要領應該如何掌握呢?筆者認為,練習太極拳,膝蓋部位的一個關鍵要領就是「活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