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練不要膝蓋的太極拳

2020-10-12 走走看看說說唱唱

據記載目前全球近二億人在練太極拳,說明人們確實從練習中獲益了,但是近期習練太極拳的人卻在減少,其中一個很大的說法是練太極拳傷膝蓋,比如某某大師膝關節換了,某某人練太極拳走不成路或上不了樓了,各種傳說滿天飛,傳揚之下讓人望而卻步!而真實的情況是這樣的,據本人師父傳授和查閱相關資料,前人很少有人練太極拳會造成膝蓋病變的,並且前人有每日練拳百遍連續練一周的,也沒有什麼膝蓋病痛的事情!那麼問題出在哪裡呢?作為僅靠二隻腳著地來平衡全身的人類,本身身體下肢已承受了很大的負荷,如果再去運動那麼下肢承重是呈幾何倍數的,30歲以前由於骨頭密度大,滑膜緊緻、滑液充足,暫時還感覺不出不適,但還是會留下隱患!30歲以後那下肢是很快有反應的,特別是膝蓋可能會由於不當運動或過量運動而發生病變!前些年看春晚時看到一些年輕人打太極時為了表演耍帥跳起後單腿著地,就為他們的膝蓋擔憂!誰知道又過些年變成了大多愛好者的擔憂!在這裡要堅決地為太極正名!各家太極拳都要求膝不過腳尖,這可不僅僅是為了技擊時可以迅速合理應變,而是因為先輩宗師都是醫武結合的,早就已經將這個下肢承重問題考慮在內,並且現代凡是有師承的人都會被師父強調膝不過腳尖,太極六合中的外三合'肘與膝合'就是強有力的證明,那麼什麼是合?就是不貪不欠剛剛好的意思!這也是順應自然和天道的,肘與膝合了,那麼必然地就不會跪膝!本人練太極拳近三十年了,從沒有任何膝蓋不適,包括一天練三十遍拳的那一周也很正常。太極拳在民間作為全民健身運動,對許多人的身心健康帶來了益處,在這裡真誠地請教授太極的師傅們一定要告知學員膝蓋在練拳中的正確方法和注意事項,並勤於糾正,避免造成不良後果!為學員負責為太極正名!

相關焦點

  • 這樣練太極拳才不會傷膝蓋
    在馬步、弓步、僕步等步法中,膝蓋必須對準足尖,與足尖同向,並以不超出太衝穴為佳,極限不能出足尖,否則就會損傷膝關節。更 不能向前跪伸,因為半月板在膝關節的前面,起著前後上下伸縮調節的作用,其屈伸的範圍是有限的。另,過了腳尖一來失勢,二來雙重,三來單輕,四來身體的承重都會壓到膝蓋上,從而超出膝蓋本身的承重能力,很多太極拳膝蓋練出毛病都是這樣來的!
  • 活膝——太極拳鍛鍊中膝蓋的要領
    太極拳的鍛鍊體系博大精深而細緻入微,既需要掌握總體要領,也需要掌握細節局部之具體要求。如虛領頂勁,說的是頭頸之要領;含胸拔背,說的是胸背的要領;沉肩墜肘,說的是肩肘的要領……那麼,膝蓋的鍛鍊要領應該如何掌握呢?筆者認為,練習太極拳,膝蓋部位的一個關鍵要領就是「活膝」。
  • 建立虛實結構,太極拳"傷膝蓋"的問題會迎刃而解
    "養膝蓋"與"傷膝蓋"討論之四膝蓋問題是太極拳運動中不能忽略和繞過的問題。 一句"練太極拳容易傷膝蓋",或"練某式太極拳容易傷膝蓋"就使得眾多的嘗試者收回了他們邁向太極拳的一隻腳。太極拳名聲在外的正是它的綜合的健康修復的功能。那麼膝蓋會例外嗎?當然不會。我不是在推薦凡練拳就要走低架,特別是老年人。
  • 練太極拳永遠不能放棄的三件事
    儘管雞湯文多少有些曲高和寡,不過轉念一想,或許對於練太極拳人來說,這三件事倒是實實在在,很是貼切。在我看來,若是盲從多半是沒有目標,心中抱著學習太極拳的想法,卻沒有給自己設定一個目標。學什麼、跟誰學、怎麼學,太極拳並不神秘,它實實在在,毫不虛幻,為自己設置好一個目標,然後再去尋找實現目標的方式和途徑。有了目標,就說到這第一件不能放棄的事情,永遠不放要放棄這個目標。太極拳是中華傳統武術,同時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優秀載體,想要學會已是不易,更勿論學好云云。
  • 練太極拳時,身體出現這些不適,說明你練錯了
    ,但太極拳看似緩慢易練的拳術,因是練習內氣的內家拳,除對外形姿式有一定的要求外,對精神心理意識內裡層面的要求也相當的嚴格,即看著易練的拳術實則難練(太極操除外),又加上部分練習者對拳理的領悟及要領要把控不夠,導致對太極拳的錯練誤練,身體出現各種不適,編者僅就練習者錯誤練習所導致身體不適的幾種常見情況作以下分述。
  • 練太極拳舒展大方固然好,盲目追求不可取
    important}拳打出來要不要好看或者說要不要舒展大方?,而且這種現象在社會上非常非常的普遍,這樣長期下去會毀了我們的太極拳!膝蓋為什麼難受?是因為往外撐膝蓋是別著勁的,不能自然吻合,這一試我們就可以試出來。圓襠不是要往外撐膝蓋,圓襠就是合襠,合襠之後我們才能把兩胯之間給它撐圓!
  • 練太極拳如何保養膝蓋
    初學者練太極拳,因為方法不當、不懂保養而容易傷到膝蓋,膝蓋處的關節,是太極拳動作中起重要支撐作用的關節,常處於半蹲位的靜力性支撐狀態。下肢弓步、馬步、僕步等步型步法的轉換,也都需要膝關節的適度屈伸來完成。因此膝關節的受力負荷是很大的,故慢拳應高練,快拳應低練。
  • 練太極拳若身體出現這幾種不適,說明你已經練錯了
    ,老少皆宜的有氧運動已惠及億萬之眾,但太極拳看似緩慢易練的拳術,因是練習內氣的內家拳,除對外形姿式有一定的要求外,對精神心理意識內裡層面的要求也相當的嚴格,即看著易練的拳術實則難練(太極操除外),又加上部分練習者對拳理的領悟及要領要把控不夠,導致對太極拳的錯練誤練,身體出現各種不適,編者僅就練習者錯誤練習所導致身體不適的幾種常見情況作以下分述。
  • 太極拳腰胯練法秘訣
    練好太極拳腰胯是關鍵,這是大家都知道的。綜觀現在許多人的練法,似乎與太極名家大師的要求練法不同,甚至是背道而馳的。我把過去近六十年來跟先師們學拳時聽到的、見到的關於腰胯練法的要求,寫出供太極拳愛好者作一參考。
  • 太極拳如何練出胯的功夫
    太極拳傳人張志俊先生在《太極技擊功夫對身體各部位的要求》一文中談到腰胯時說:「太極拳理曰『不得機不得勢時,腰腿求之』。我認為這裡少了一個字,應該 是『腰腿間求之』。腰腿間是胯,其位置格外重要。腳把地面的反作用力通過膝蓋送到了胯上,松胯便可在剎那間將力量送到腰部。不能松胯將會瞬間斷勁,功虧一 簣。
  • 為什麼練太極拳膝蓋疼?如何預防和避免?
    中華文化,絕非一朝一夕練好太極,則要申申世世申申世世,為太極注入活力!練太極拳很多人膝蓋疼痛、甚至受傷,從而談『拳』色變。那到底應該如何避免練太極拳造成的膝蓋疼痛或者損傷呢?膝關節前有一個臏骨,它在保護膝蓋的同時也增加了膝蓋的受力程度;同時膝關節面中間又有一對軟骨半月組織,既能使關節面適當活動也能產生彈力,使小腿骨和大腿骨不直接對撞,類似椎間盤的作用。
  • 太極拳如何練腰胯,這個就是訣竅
    一次練1-2分鐘。開始覺得彆扭,久練就習慣了。很多八字腳的,就是開前襠。 最好兩腳在一條線上,半蹲,膝蓋儘量內收,腳尖不能超過膝蓋,身體儘量後坐(更彆扭),感覺臀部的骨盆外翻就對了。 還要把腿部肌肉內旋,使重量全吃到腳底(腳跟和腳內側),如果吃到膝蓋,會對膝蓋有傷害。一次練1-2分鐘。開始覺得彆扭,久練就習慣了。尤為練陳氏小架,這是基本身法的要求。沒有後襠,就不是陳氏小架。只能是其他太極拳。
  • 太極拳如何練腰胯,這個就是訣竅!
    一次練1-2分鐘。開始覺得彆扭,久練就習慣了。很多八字腳的,就是開前襠。 最好兩腳在一條線上,半蹲,膝蓋儘量內收,腳尖不能超過膝蓋,身體儘量後坐(更彆扭),感覺臀部的骨盆外翻就對了。 還要把腿部肌肉內旋,使重量全吃到腳底(腳跟和腳內側),如果吃到膝蓋,會對膝蓋有傷害。一次練1-2分鐘。開始覺得彆扭,久練就習慣了。尤為練陳氏小架,這是基本身法的要求。沒有後襠,就不是陳氏小架。只能是其他太極拳。
  • 太極拳小心「白練」和「瞎練」!
    如立身欠中正,下頦過於回收.頭部俯仰成弊,腋貼身或腋離虛太過,兩肘翹張,兩肩僵緊,不明確身中垂線,運腿時膝對腳尖,手動不能從胸口出入,盤拳沒有十字中心意念,開合不能經十字中心往返貫串,身緊體僵或身疲體軟等。
  • 練太極,這幾個動作千萬不能有,不然膝蓋一準疼
    張鵬:陳氏太極拳第十二代傳人,系張志俊老師之子。擅長太極推手、散手、擒拿等技法,以功力純正、發勁剛猛被武術界稱之為「過山猛虎」。在太極拳的習練過程中,有些拳友會出現膝蓋疼痛的現象、有許多不明真相的人會以為是練太極拳損壞了膝蓋。其實,這是天大的誤會。
  • 如何練好太極拳的「鬆緊」
    練太極欲求技擊,必須先求形正。各家太極拳招式都不盡相同,難道只有一家形正,其餘都不正?不是的。形正並非指每一招式的運行路線標準不變,而是指身法要領正確。身正形順,則內勁自出。就從身法要領來看,各家留下的文字也不盡相同,有說要含胸塌腰,有說要含胸拔背;有說要泛臀,有說要斂臀。於是有些人就爭得不可開交,莫衷一是。
  • 初習太極拳,這樣練才能把太極拳練得更好
    太極拳是一個需要長期訓練的才能打好的拳種,看似柔和緩慢,但卻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逐漸地練好學好太極拳。在練習太極拳的過程中,想要練好拳你還是需要經過幾個層次才能掌握太極拳的練習要領。第一層次 先學好拳架學習太極拳,我們之前說過,先要練好下盤的功力,把腿上的勁練出來之後,再開始練習太極拳的拳架。在練習太極拳拳加要的過程中,不要著急,如果可以的話,先練習簡化太極拳24式,從24裡尋找練拳的感覺。
  • 科學練太極,不傷膝蓋才是硬道理!
    每次練拳時,一定要熱身運動,拳架過低,使膝蓋受力過大甚至大於胯關節受力,這樣膝蓋肯定會疼。動作定勢膝蓋尖不超過腳尖,膝蓋尖要與腳尖同方向。擺扣腳轉身膝蓋和腳尖方向要一致,同步同向運動。初學者尤其不要急於求成去過分模仿教練的架勢,要從高架到低架,從輪廓到具體,先把步子站穩站正確再練習手型等其它。
  • 初學者必看:太極拳,怎麼練好下盤?
    太極是一種身心合一的傳統鍛鍊方法,練習太極拳需要練好下盤。 太極拳動作緩慢、走圓劃弧、屈膝松胯、重心低沉、連綿不斷,又因太極拳動作溫和,沒有精神及體力上的高度緊張,特別適合中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是中老年人健身運動的最佳選擇。
  • 練太極拳,千萬不要被「陰陽」二字所迷惑
    學練太極拳之始,老師就會給學生講,要學好太極拳就要先明白「太極的陰陽變化」之理,一說太極,一提「陰陽」二字,學生首先感到的是「高深和神秘」,若老師本身在故作玄虛,那學生對「陰陽」之說就徹底懵圈了,那麼學練太極拳究竟該怎樣認識太極的「陰陽」變化之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