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如何練腰胯,這個就是訣竅!

2021-01-10 騰訊網

一、開前襠

就是站外八字,最好兩腳在一條線上,半蹲(彆扭吧),骨盆與大腿部交接部內收。一次練1-2分鐘。開始覺得彆扭,久練就習慣了。很多八字腳的,就是開前襠。

二、開後襠

就是站內八字,至少雙腳要平行。最好兩腳在一條線上,半蹲,膝蓋儘量內收,腳尖不能超過膝蓋,身體儘量後坐(更彆扭),感覺臀部的骨盆外翻就對了。

還要把腿部肌肉內旋,使重量全吃到腳底(腳跟和腳內側),如果吃到膝蓋,會對膝蓋有傷害。一次練1-2分鐘。開始覺得彆扭,久練就習慣了。尤為練陳氏小架,這是基本身法的要求。沒有後襠,就不是陳氏小架。只能是其他太極拳。

開襠後,骨盆增加了橫向的移動距離,打拳時,開則骨盆向兩邊打開,合則骨盆從兩側往前包合,太極拳講開合,所以骨盆也忙得很。

三、松胯練習

我們學練太極拳雙胯必須鬆開,襠部撐圓。松胯哪怕鬆開一點點都行,不松胯或未松胯時不能使內氣內勁產生。

1、松胯的標準:

雙胯能下沉,襠開圓,雙腿曲膝;上身自重能通過胯膝往腳上負重,胯部相對不負重;雙胯隨身體重心移動胯部也能適當負重,轉換靈活,下盤穩固。

2、松胯的感覺:

人的自重已扎在膝部已下小腿及腳跟部;在膝部不前傾的前提下,胯部能上下起伏;人上身的自重往下松沉時,胯部有一種釋放能量的感覺,從上往下釋放;當你收縮會陰部時,胯部有一種吸的感覺。

大家通過靜練和慢練,細細體悟會找到感覺。

四、腰和胯的練習方法

肩開一分,胯開一寸你就是半個武術把式,胯的活動量加大也是非經過苦練苦修很不容易得來的,胯和腰的動作是密切相關聯的,如腰動,勢必帶動胯動,尤為在前進、後腿轉換運動中,以及左顧右盼過程中,化勁走化無不以腰和胯配合就此帶動全身各部活動,而發勁動作必須松胯,松胯實則為沉胯,才能發勁整壯。

(一)胯

兩肩找兩腰、兩腰找兩胯,就此才能穩定自己身體,轉腰轉胯氣歸丹田。斂身,外形似為肘部在做回收前提走圈運動,而實則是一胯帶肘,以肘帶手,隨肘向下向身側成圓回收,步隨勢稍收即可變為腳尖虛步點地,實腿下勢,胯向下松沉蓄勁,身體先進兩頭,打人如親吻,緊繼點地虛步前邁,意念提頂,下頜微收,頭和腳順利勁去了,自然身也進勢成功,此即為手進腳落力而發出。

(二)腰

拳譜上講:「腰為主宰」「腰似車軸」「刻刻留意在要隙」話雖然寥寥幾字。但足以告誡學者「腰功」在太極拳裡它的重要性,也就將其上升為理論探討這個問題,在套路中,或推手散打、自由搏擊,或實戰對敵時,勢勢招招盡貫穿著腰勁,可以掂量「練習太極拳如練不到腰上,就等於不知太極拳勁理」這句話的分量,大有數年純功,不能運化著,比比既是,不知怎樣練,也就不會練,往往耗費幾多時間也是練不出腰勁來,就而導致數年功夫要功虧一簣,這樣些人雖也說得上很勤奮,練得很久卻沒有幾多長進,只得一個花架子而已。

初學太極拳推手的人一般常常僅以上肢運動為注意點,日日夜夜仍樂忠於一招一式勢上用心思,也有人雖也口口聲聲把腰常掛在嘴邊上,可一到具體行功走架時,在推手練習時就沒了腰。

這種現象不止一人,從想像裡也知道太極拳離不開腰勁,可一旦付諸實踐即茫然不知所措,腰此時也不知跑到哪兒去了,想用也用不上。即因平常練習太極拳對腰勁真正了解認識還步夠,而經專門訓練仍太少,丟失腰勁並步為奇,知道到理就好辦,所以得出結論。要想學好太極拳這門功夫,就要特意對腰身進行專職的訓練。

只知有手而談不上腰勁,所以不妨乾脆先把手拋開,意念中,起落,伸縮,即在太極拳本手法掤捋擠按採挒肘靠八種手法欲法動勢。把意念活動著重點從手勢繼而轉移到腰上,索性把手徹底忘卻,思想裡自己就不存在,這叫丟掉了手才能找得到腰,從而悟出腰勁來。

相關焦點

  • 太極拳如何練腰胯,這個就是訣竅
    一、開前襠 就是站外八字,最好兩腳在一條線上,半蹲(彆扭吧),骨盆與大腿部交接部內收。一次練1-2分鐘。開始覺得彆扭,久練就習慣了。很多八字腳的,就是開前襠。
  • 如何練好太極拳的腿腳和腰胯功夫
    那麼,太極拳的腰腿功夫應該如何求?因為站樁是靜態練習,可以初步調整人的間架結構,把虛領頂勁、沉肩墜肘,含胸拔背,松腰松胯等身法結構練上身。站樁時間不必太久,20分鐘左右即可,站完之後可以在保持樁架的基礎上,試一試步法練習,這就是「樁架走步」,一開始步子不宜過大,大而易散。
  • 太極拳腰胯練法秘訣
    練好太極拳腰胯是關鍵,這是大家都知道的。綜觀現在許多人的練法,似乎與太極名家大師的要求練法不同,甚至是背道而馳的。我把過去近六十年來跟先師們學拳時聽到的、見到的關於腰胯練法的要求,寫出供太極拳愛好者作一參考。
  • 太極拳如何練出胯的功夫
    太極拳不是只以柔勁化解人家來勢的,它可以發勁打人。而力量的終極來源就是盆骨,換句話說就是腰胯(原文該提法不夠準確,骨盆系胯中一部分,並不完全等於胯一筆者注)。雖然遊泳和太極拳並無直接的聯繫,但這個故事對我們練習太極拳強調「以身領手」,以身法統帥太極拳走架揉手,是有一番啟迪 的。太極拳的所有動作,初級時是以手領手,也就是以手指揮整個太極拳運動。然後是以身領手,就是身法主宰全身的運動,每一招一式,一切運動之主宰皆由胯節 指揮。太極拳名家鄭悟清先生曾經有一個比喻,以說明胯在太極拳中的重要地位。
  • 體悟太極拳:知胯、識胯、練胯
    經過幾年艱難摸索,雖然走了彎路,終於認清太極拳第一步是知胯、識胯、練胯。知是知,識是識,練是練。一環少不了,這是科學練拳步驟,如果還是照著拳譜大講特講松腰落胯。不要師傅也罷。 知胯:師傅一般不講胯,因為都信奉「寧教十拳,不教一胯」,甚至有的師傅自己都說不清楚胯,所以,我建議問度娘更靠譜。
  • 太極拳的中定在於腰胯
    北京晉僖太極養生館張晉僖老師拳照太極拳的中定功夫全在於腰胯,能松腰落胯,則能氣沉入地,兩足有力,下盤穩固,上輕下重,穩重如山太極拳的虛實轉換全在於腰胯,旋腰轉胯,松腰落胯,即可調節虛實,化發自如。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太極拳懂勁的功夫也就是腰胯的功夫。故拳經云:「有不得機不得勢處,身便散亂,必至偏倚,其病必於腰腿求之。」因為胯為大腿的根部,人的上體重量全部落在胯上,人要站立行走,負重等,因此胯關節特別強大結實。要把胯鬆開,確實不易。有很多人練拳幾十年,胯還是沒有鬆開。
  • 太極拳怎樣做好呼吸、松沉圓活、撐胯頂腰、對拉拔長和力發四稍
    她強調了如下幾點:1、呼吸她說:「練拳是要講呼吸的,所謂的自然呼吸那是初級階段的練法,練到一定程度就要練深呼吸,以至達到拳勢呼吸。呼吸是要單練的,要當作一個重要的基本功去練。不然腹部老是空的,沒有內動,只有把呼吸練好了,練順了,腹部有了感覺,產生了內動,拳才真正有了基礎。才能練一日就有一日之長進」「太極拳是往裡打,只有練好了呼吸,才可能往裡打」。
  • 陳耀庭:談談太極拳先師們對腰胯練法的要求
    來源:武談 練好太極拳,腰胯是關鍵,這是大家都知道的。綜合現在許多人的練法,似乎與太極名家大師的練法要求不同,甚至是背道而馳的。我把過去近六十年來跟先師們學拳時聽到的、見到的關於腰胯練法的要求寫出,以供太極拳愛好者參考。
  • 如何判斷自己練的是不是「傳統太極拳」
    今天我想給大家聊一聊如何判斷練的是不是「傳統太極拳」。我們現在社會上很多人說自己練的是傳統太極拳,很多教拳的老師也說自己教的是傳統太極拳,那我們大家怎麼去判斷呢?今天我想聊聊這個話題,供大家參考。大家知道過去練拳就是練武,在吃不飽肚子的情況下沒有健身這個概念,練出功夫來走鏢、看家護院等等,所以套路裡每一個動作都是攻防,不講好看不好看,沒有任何一個多餘的動作。陳吉老師跟我說,過去說「妄動」不是指手腳亂動,過去說的「妄動」是指多餘的動作。現在我們理解的「妄動」,大多是腰胯不動手亂動。
  • 內家拳腰胯核心,太極拳腰胯不松活力量發不出?
    內家拳腰胯核心,太極拳腰胯不松活力量發不出?內家拳腰胯核心,太極拳腰胯不松活力量發不出?內家拳腰胯核心,太極拳腰胯不松活力量發不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布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 練太極拳​腰如何才能起到帶領四肢的作用
    二.練拳向什麼方向努力我們常是學會一套拳,每天照樣練,對提高的方向不明確,不知如何努力。拳譜講的著熟、懂勁、神明三個階段,太極拳提練體、練氣、練神三個階段。著熟與練體對應,懂勁與練氣對應,神明與練神對應。一般練拳處於練體練氣之間。練體是練身體的柔軟,使身體達到鬆柔;練氣是使內氣充盈。我們不以技擊為目的,僅為健身。
  • 學習太極拳的訣竅
    3、輕沉:拳打起來一定要輕沉兼備,尤其是手要向上發勁時,腰胯必須松沉,即逢上必下,如金雞獨立,右手向上舉,左胯就一定要下沉,好比是樹要往高長,根一定要深扎。再有倒換重心,一定要襠走下弧,腳的五趾要緊緊抓住地。順纏變逆纏、逆纏變順纏,凡是轉關時,一定要塌掌根。掌根塌時,肘要墜,肩要沉、胯要松。定式時一定要螺旋下沉,同時邊呼氣邊沉。
  • 太極拳為什麼是要用腰打拳?
    練習用腰打拳應該是在習練者完成了學拳的初級階段,具有一定基礎後的練習方法。這個基礎包括各式動作基本正確,手腳腰身配合基本協調,全身初步放鬆,首先是腰胯放鬆,腳下分清虛實,下盤初步穩固。特別是在身體移動重心或單腿站立作踢蹬腳動作時,能松腰松胯,始終保持上身正直。比如作弓步動作時,應在前腳跟落地後,再穩穩地前移身體重心,消除了腰胯僵硬邊邁步邊移動身體重心的搶步現象。
  • 如何練出太極拳「內氣」
    拳經上講:太極拳的練習要分三個階段,即練體、練氣、練神。在練氣階段其運行規律是以心行氣,以氣運身,內外相合,由內及外,特別突出以腰帶動四肢,追求松、穩、圓、沉、勻、整等規則,在這個階段裡,四肢絕非自動,一定要用腰脊帶動,這也是捨去拙力,走向鬆柔的關健。當然要做到這些絕非易事,口頭上講的全身放鬆,腰帶四肢,而實際上即是滿身僵勁,四梢亂動。
  • 太極拳運動之首重是以腰為軸
    就要知道太極拳為什麼要以腰為軸和太極拳運動如何以腰為軸,以及以腰為軸在太極拳運動中的作用等問題。這三個問題明白了,就會在太極拳運動中,自覺地用腰軸去帶動肢體運動,使太極拳運動與太極運動同道,把太極拳練好,達到提高技藝和健身祛病的目的。
  • 太極拳:先練開,後練合,再練活
    先練開這個「開」就是我們大家比較熟悉的,太極拳要先從大圈練起,就是把我們身上的幾大關節拉伸開有人說練背絲扣的時候把臀翻出去好遠,這樣練對嗎?大家應該清楚這只是一個階段性的練法,剛開始不這麼練就翻不過去,腰臀胯就拉伸不開。從我個人練的體會和觀察,陳家溝不管是老的拳師、年輕的拳師,要想身上練出功夫,腰臀胯這一段必須拉伸開,翻轉要靈活,否則出不了功夫!這就是說我們開始階段練的主要是開,把主要的幾大關節給它拉伸開,首先是腰臀胯,其次是兩肩,主要關節開了,次要關節也就自然開了。
  • 川字步中的腰胯運換
    、中醫經絡學、養生學、運動學等於一體的全優拳種,她的運動細緻微妙,我們現在就一起研究太極拳川字步中的「腰胯」。要注意的是,在前進起腿時,腳跟逐漸抬起以數位化至腳尖抬起10、9、8、……1,這時腰胯要有個換勁(胯有如兩軸同時向裡滾碾,腰椎有如弓背拉開,骶骨下沉兜裹),在落步時腳跟先落,然後也是以數位化1、2、3、……10到腳尖,可參考《川字步中的腳跟腳尖落地、旋轉如何換勁》一文,在腳跟落地時腰胯裡還要有個換勁,同腳跟提起一樣。
  • 如何理解太極拳中的「松胯」?
    拳論云:「有不得機得勢處,身便散偏倚,其病必於腰腿求之」,而胯是腰腿轉關之處,胯關節不靈活,則腰腿難隨,可見松胯之重要性。胯為人體上下運動之總樞紐,下肢的虛實及上下的相合相隨都是在松胯的基礎上完成的,胯鬆開則腰腿的動作更為靈活。
  • 太極拳 "腰"與"胯"的關係有必要捋捋清楚
    太極拳技法探秘 之六什麼是腰?肋骨以下,臀部以上稱為腰。什麼是胯,通常人們認為盆骨即為胯。楊吳太極拳強調"腰為主宰",而陳式太極拳認為"胯"為人體最大的關節群,非常強調旋胯、轉胯、調胯的作用,趙堡太極拳甚至強調"以胯代手"。
  • 太極拳的重要功法,「腰胯主宰」,抽時間看看
    武學也是這個,內循環越通暢,越得內勁。太極修意,意到勁到,不要總想使勁,多揣摩身心關係,東西就上檔次了。古代沒有沙發,都是圈椅,就是讓人坐得端,穩得住,不偏不倚的姿態,才能舉止有度,從容中正。鷗翔魚躍,大浪拍岸。用身子催手,手法才管用。怎麼催呢?練腰胯勁,四個字,活腰活胯。髖關節撐開,股骨頭潤滑,蹬地轉換就快。你看大貓,撲出之前,有個蓄勢,蓄什麼呢,胯勁。腹股溝是皮筋,大轉子是彈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