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練太極,不傷膝蓋才是硬道理!

2021-03-04 太極拳視頻教學

習練太極,正確運動,科學鍛鍊,增加腿部肌肉的力量,會保護膝蓋。那麼怎樣才算科學地練拳呢?

                                         

                                         

                                         

小孩子處於長身體發育階段,青壯年就追求防身與技擊,老年人練太極又追求的是養生,這就要大家先熟悉招式並與自己的教練探討,看是不是適合自己練習再開始練習。

                                    

每次練拳時,一定要熱身運動,拳架過低,使膝蓋受力過大甚至大於胯關節受力,這樣膝蓋肯定會疼。動作定勢膝蓋尖不超過腳尖,膝蓋尖要與腳尖同方向。擺扣腳轉身膝蓋和腳尖方向要一致,同步同向運動。初學者尤其不要急於求成去過分模仿教練的架勢,要從高架到低架,從輪廓到具體,先把步子站穩站正確再練習手型等其它。

姿勢不要過低

練拳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姿勢的要求,膝關節與足尖方向要一致,練拳先要慢慢練,放鬆練,即使是發力的動作如掩手弘錘也不要完全猛力打出,只要打出發力的意念就好了,因為很多初學者還未學懂得放鬆,拳架不夠松、柔,胡亂發勁,只會發出的是死勁,而不是彈抖勁,這樣練習難於去僵求松,且發力過程容易對膝關節造成慢性損傷。

拳架要練的夠熟練、鬆柔了,才可發勁。練習者如果是年輕力壯可直接從低架練起,但是如果年紀較大或身體瘦弱者或平時缺乏體育鍛鍊者,建議先從高架練起,即拳架不必要求太低,只要能做到重心的虛實變化就可,還可以練習站樁作為輔助練習,初時每次站樁的時間不用太長,適可而止,慢慢增加練習時間,通過這些鍛鍊時間長了下肢的力量可以得到明顯的加強,這樣拳架可練的低些,簡單說,就是拳架先從高練起,時間長了,練低架的時候就不會感到那麼吃力了,而且拳架也會比較鬆柔。

因為有的練習者在初練時練低架,雖然動作可以基本做到,但完成的比較吃力,拳架就缺發鬆柔,比較僵、滯、勁斷而不連續,而從高架練起不會那麼吃力,放鬆起來也比較容易一些。

要正確的理解動作的含義和要求

錯誤的理解圓襠開胯,用膝蓋外撐來造成圓襠的感覺,結果變成膝蓋過分外掰,自己扭傷自己的膝蓋。例如練雀地龍時把注意力放在腰胯的轉換,襠開膝合,架子不要過低,全身的力儘量放到腳底,不要停留在膝蓋。

選好適當的拳架

比如年輕人喜歡大開大合,許多表演、競賽類的套路比較對胃口,雖然很帥,但這種膝蓋就明顯外擺。傳統套路也有這個問題,以陳式為例,有的陳家溝拳師本身就刻意把拳架定勢的膝蓋外擺,也許是適應市場需要,但我們選擇練的同時也要注意膝關節的保護。

用意不用力

用意不用力,在這裡說的就是不要因為勉強做動作而影響到你體會放鬆、體會勁力的運動路線,這樣不但打起來沒感覺,還容易造成損傷。這句話可能有的愛琢磨的練習者會反對,認為哪有這麼簡單,用意不用力是非常內涵的事情,實際上看許多拳師甚至大師演練,他們很多動作都不會做到位。掃腿、擺蓮手夠不到腳尖,那去拍小腿就好了。掩手肱拳打不出勁來,路線到位就行。

細節方面要注意

比如練前要做好熱身運動,鞋或者地面不合適,摩擦太大,落腳的時候就容易在地上頓挫,特別是在不甚熟練的時候。這對膝蓋也有影響。有的陳式架子讓腳擦著地面出去,如果不熟練,也會對膝關節產生極大的危害。


只要注意以上幾個方面,堅持科學鍛鍊,太極拳運動不僅不會出現膝蓋損傷,還能有效防治膝關節疾病。如果大家出現膝蓋疼痛的現象,要第一時間去就醫,我們要學會學拳,練拳,不迷信,不玄虛,這樣我們都能健康地進步。

溫馨提示:《太極拳視頻教學》微信公眾號部分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您聯繫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刪除;貴在分享,感恩支持!

投稿郵箱:78860839@qq.com  小編微信號: taijiyanglaoshi

相關焦點

  • 大師膝蓋傷了,太極還能練嗎
    有時,很多問題都不需要慌著回答,或爭論。因為有些問題本身就有問題。譬如我寫的這個題目,從嚴格意義上講,真正被官方和民間公認的大師,或許一個都沒有膝蓋損傷的。如果有,肯定也屬於圈子裡的核心秘密,只被少數人知曉。  此文,我們就做一個假設,假如某位比較有名望的太極名人,或者是大師的膝關節受傷了。
  • 練太極拳如何保養膝蓋
    初學者練太極拳,因為方法不當、不懂保養而容易傷到膝蓋,膝蓋處的關節,是太極拳動作中起重要支撐作用的關節,常處於半蹲位的靜力性支撐狀態。下肢弓步、馬步、僕步等步型步法的轉換,也都需要膝關節的適度屈伸來完成。因此膝關節的受力負荷是很大的,故慢拳應高練,快拳應低練。
  • 《葉問4》完美收官 太極拳傷膝蓋嗎?
    傷膝蓋?太極拳不背鍋 「任何體育運動,不注意正確的運動方法都可能帶來損傷,不只是太極拳,黑鍋不能讓太極拳來背。」重慶市中醫院康復科中醫師王根表示,打太極拳動作雖然緩慢柔和,但是打過的朋友都知道:太極拳的招式動作中,有許多動作是要下蹲的。而且,蹲下去的角度越大,動作看起來就越好看。但是,與之相應的是下蹲角度越大,關節面承受的壓力就越大。
  • 練太極拳不想傷膝蓋,那就做一做這個動作,保護膝蓋很管用
    ,那只能是雪上加霜,越練越壞。膝陽關穴雖然可以很好地緩解疼痛,但怎麼讓它不疼痛才是最根本的。所以,治本的方法就是讓它一開始就不磨損,一開始就讓新鮮血液潤澤過來,而讓血液過來的最好方法就是跪膝法,跪著走,這麼一跪您就會發現氣血輕而易舉地跑到膝蓋上來了,而且在跪著走時,會發覺腰也在扭動,腎也跟著補了,跪著走兩三周後,您還會突然發現原來老掉頭髮的現象消失了。
  • 古人練太極拳為什麼不傷膝?
    練拳傷膝,是近些年太極拳界的一個普遍現象,如果有人因膝蓋痛去看醫生,不容你說話,醫生就會問你:練太極拳練的吧!?現在,練拳健身的人數越來越多,懂拳的老師保守,把太極拳弄的很神秘;不懂拳的亂教瞎忽悠,而且花樣不斷翻新。所以,太極拳越弄越神秘,越來越複雜。正是大家學不到正確的練拳方法,所以才會造成如此普遍的傷膝現象。為什麼古人練拳不會傷膝呢?
  • 練太極拳最常見的三種「傷膝」現象
    我們今天侃一下常見的三種傷膝現象。前幾天我跟幾個練楊式的朋友聊天,感覺到現在練太極拳膝蓋練傷的人太多太多了,有一些案例聽起來讓人很不舒服,我們這些朋友摯愛太極拳、練習太極拳沒有錯,是那些「不當方法」造成了很多人練傷了膝蓋,非常的痛苦,一部分人恐怕一輩子都要受到膝關節損傷的困擾。
  • 耍太極知門派,耍錯傷膝蓋
    至於太極門派種類,據中國武術史學家唐豪等考證,太極拳有兩大分支: 一支傳承於武當派武術之中,秘不外傳,只有趙堡太極拳傳承於外;另一支最早傳習於河南省溫縣陳家溝陳姓家族中,後依次流傳給楊式、武式、吳式、孫式等。
  • 練太極拳膝蓋疼?一篇圖文解決你的煩惱!
    許多太極拳愛好者都反映有不同程度的膝蓋疼痛的問題,我們借用陳正雷老師的架勢,學習一下,避免「膝蓋疼」陳正雷老師拳照這是太極起勢到金剛搗碓的過渡動作,注意轉身時的腳部,有一個腳尖外轉的動作,這個很重要(涉及到所有類似的動作).不轉或轉的不到位都是對膝蓋的一個很大傷害,重心在哪個腳就是扭傷哪一個腳的膝蓋.不轉的話練一個月就要你好看,不信你可以試試.再說第3張圖的出腿,你怎麼出?
  • 跑步、跳繩、太極...傷膝蓋?骨科醫生教你護膝操
    一說到運動鍛鍊,很多人都擔心傷到膝蓋。那麼究竟哪種運動最傷膝蓋呢?答案是:久坐不動才最傷膝蓋所以要適當運動,才可以延長膝蓋壽命。但前提是掌握科學方法,避免不必要的損傷。,不完全頂直;❸ 手扶欄杆幫忙使勁,或藉助登山杖;❹ 膝蓋有傷
  • 練太極,這幾個動作千萬不能有,不然膝蓋一準疼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張鵬老師:練拳時膝關節注意事項。張鵬:陳氏太極拳第十二代傳人,系張志俊老師之子。擅長太極推手、散手、擒拿等技法,以功力純正、發勁剛猛被武術界稱之為「過山猛虎」。在太極拳的習練過程中,有些拳友會出現膝蓋疼痛的現象、有許多不明真相的人會以為是練太極拳損壞了膝蓋。其實,這是天大的誤會。因太極拳而引起的膝蓋疼痛,主要是由於不科學的運動方式和不規範的練拳方法引起的。
  • 乾貨 | 跑步不傷膝蓋,不負責任的跑步才傷膝蓋!
    其中就有關於跑步是否傷膝蓋的真相。紀錄片中專家給出的結論是:跑步不會傷膝蓋。(藍柱代表走路產生的壓力時間,紅柱代表跑步產生的壓力時間)在上述實驗中,麥可跑步時膝蓋承受的總壓力,比起走路時還要小。也就是說,跑步不傷膝蓋,散步才傷膝蓋。
  • 跑步、跳繩、太極傷膝蓋?這套「護膝操」請收藏
    一說到運動鍛鍊,很多人都擔心傷到膝蓋。那麼究竟哪種運動最傷膝蓋呢?答案是:久坐不動才最傷膝蓋!一項國際權威的研究曾指出:健身跑步者關節炎的發病率為3.5%;而久坐不動者,關節炎發病率高達10.2%!所以要適當運動,才可以延長膝蓋壽命。但前提是掌握科學方法,避免不必要的損傷。下面我們就對常見的運動的「正確姿勢」逐一盤點~傷膝風險:★★★★☆上山(樓梯)時膝蓋會承受自身體重約3倍的重量。
  • 不能練不要膝蓋的太極拳
    據記載目前全球近二億人在練太極拳,說明人們確實從練習中獲益了,但是近期習練太極拳的人卻在減少,其中一個很大的說法是練太極拳傷膝蓋,比如某某大師膝關節換了,某某人練太極拳走不成路或上不了樓了,各種傳說滿天飛,傳揚之下讓人望而卻步!而真實的情況是這樣的,據本人師父傳授和查閱相關資料,前人很少有人練太極拳會造成膝蓋病變的,並且前人有每日練拳百遍連續練一周的,也沒有什麼膝蓋病痛的事情!
  • 建立虛實結構,太極拳"傷膝蓋"的問題會迎刃而解
    "養膝蓋"與"傷膝蓋"討論之四膝蓋問題是太極拳運動中不能忽略和繞過的問題。 一句"練太極拳容易傷膝蓋",或"練某式太極拳容易傷膝蓋"就使得眾多的嘗試者收回了他們邁向太極拳的一隻腳。太極拳名聲在外的正是它的綜合的健康修復的功能。那麼膝蓋會例外嗎?當然不會。我不是在推薦凡練拳就要走低架,特別是老年人。
  • 為什麼練太極拳膝蓋疼?如何預防和避免?
    中華文化,絕非一朝一夕練好太極,則要申申世世申申世世,為太極注入活力!練太極拳很多人膝蓋疼痛、甚至受傷,從而談『拳』色變。那到底應該如何避免練太極拳造成的膝蓋疼痛或者損傷呢?膝關節前有一個臏骨,它在保護膝蓋的同時也增加了膝蓋的受力程度;同時膝關節面中間又有一對軟骨半月組織,既能使關節面適當活動也能產生彈力,使小腿骨和大腿骨不直接對撞,類似椎間盤的作用。
  • 跑步不傷膝蓋,不負責任的跑步才傷膝蓋
    撰文/柳條編輯/柳條出品/馬孔多跑步研究室上周六我們推送了一條新聞《39歲男子月跑300公裡受傷,醫生:已磨成60歲的膝蓋》,看後很多跑友留言,其中有一位跑友說:看了這個,我已不知道該怎麼跑了。其實,大可不必過於擔心。很多研究都表明跑步比不運動更有助於膝蓋的養護,跑步傷膝蓋只是以偏概全。
  • 跑步不傷膝蓋,不負責任的跑步才傷膝蓋
    很多研究都表明跑步比不運動更有助於膝蓋的養護,跑步傷膝蓋只是以偏概全。打個比方:我們吃飯偶爾會被噎到,那我們就因噎廢食了嗎? 你可能會說:胡說!那我怎麼還這麼容易受傷? 講真,跑步本身不會導致膝蓋受傷。不管是初跑者還是資深跑者,凡是膝蓋受傷了,絕對不是無緣無故的,要麼跑快了跑多了,要麼跑姿不對,要麼沒拉伸、熱身,不進行力量訓練等等原因。
  • 這樣練太極拳才不會傷膝蓋
    而不科學、不規範、不正確的運動方法引起的膝關節磨損、積液、腫脹等,就很難康復了。輕者不但影響習拳練拳,而且影響日常工作生活,嚴重者甚至致殘。在馬步、弓步、僕步等步法中,膝蓋必須對準足尖,與足尖同向,並以不超出太衝穴為佳,極限不能出足尖,否則就會損傷膝關節。更 不能向前跪伸,因為半月板在膝關節的前面,起著前後上下伸縮調節的作用,其屈伸的範圍是有限的。另,過了腳尖一來失勢,二來雙重,三來單輕,四來身體的承重都會壓到膝蓋上,從而超出膝蓋本身的承重能力,很多太極拳膝蓋練出毛病都是這樣來的!
  • 搞懂這些概念,練太極才能徹底告別"膝痛"
    練拳傷膝是個老話題,也可能是一個永久不衰的話題。今天我們再來談一談練拳傷膝這個問題,一是我們這裡進來了不少新朋友,很多人膝蓋有問題;另外就是前些天我在群裡發過一個講膝蓋的小段子惹了一身騷,據說是得罪了一個體系。所以今天我們再把這個話題拿出來侃一侃,目的是為了讓大家知道膝蓋為什麼痛,什麼叫方法不當!
  • 太極雲手如果不得要領還會導致膝蓋痛,對照下看你是不是這樣練的
    練太極拳弄不好反而會傷膝蓋,其實這個現象已經很普遍。有的練了太極拳不僅雙腿沒有變得輕靈便利,反而膝蓋慢慢痛了起來,對上了年紀的中老年人來說就是一種痛苦了。說「窮不習武」,不僅僅是練武需要時間,需要物質條件,更關鍵是還不能傻練,還得多悟。這個「悟」字放在武學方面我認為比文學方面要難多了。學武需要明師的口傳心授,更需要自己的勤修多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