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陌|中山四路

2021-02-17 窗典

                 *請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本號*


王宮已逝瓦礫珍存


中山四路一帶,是秦任囂所建番禺城,廣州建城之始,各朝代的廣州都城相繼以此為原點發揚光大。趙佗在番禺兩山懷抱中建南越宮苑,宮殿仿漢皇宮而建。番山多木棉,禺山多松柏,番山後還有層疊的山巒,南面一片茫茫珠水接伶仃洋,山是番禺城的皇冠,水是玉帶。公元前111年,南越都城被攻入城的漢軍大火燒成灰燼。

萬歲瓦當

南越國空心磚熊飾 

南漢王在南越宮苑廢址上建築王宮,悉取南海珍寶,以為玉堂珠殿。這一片南漢最大的宮殿群,宮殿多達45所,此宮是劉王接待使節的要殿,恐也無多少日子安待期中,城內行宮遍布,劉王多的是縱情玩樂之所。宋滅南漢,劉鋹火燒府宇,宮殿又一次灰飛煙滅。

南漢黃釉鴟吻建築構件,雖然鴟首已殘,魚身、鳥羽、鳳尾、龍爪通體黃釉,光彩奪目

陶鳩建築構件,我國漢代對70歲以上老人授予拄杖,拄杖上端用鳩鳥裝飾,象徵老人飲食如鳩,咽而不噎之意 

瓊樓玉宇已逝,各個朝代重要的府衙要署相繼建於泮宮舊地之上:秦漢時期的南海郡治、隋代廣州刺史署、唐代嶺南道署、宋代經略安撫使司署、元代廣東省宣慰使司都元帥府、明清時期的廣東行中書省和廣東承宣布政使司署,清鹹豐年的法國領事館。

20世紀30年代,宮苑舊址建起永漢公園,是廣州最早的動物公園。抗戰期間,變成日軍「神社」。抗戰勝利後,改為漢民公園,藥洲著名的「藥洲」石、中華路(今解放路)兩座建於明代的四牌樓牌坊,都曾置於公園內。1955年,正式改名廣州動物園。

20世紀30年代永漢公園大門

永漢公園裡的動物棚

40年代的漢民公園

明洪武三年,宮署舊地旁建起城隍廟,雍正年間,升格為廣東都城隍廟,為明清時嶺南最大之城隍廟。城隍廟是地方官祈晴祭祀之所,香火無虛日,二月二日土地會最盛。七月二十四都城隍誕,相傳是日築城之始。清末民初,城隍廟周圍還有關帝廟、祀孫思邈的藥王廟、祀廣東總督石琳的大司馬祠。

廣東都城隍廟

土地誕,光緒三十三年(1907)時事畫報

廣州城隍廟經修復後光彩重現,小小的城隍廟,囊括了「三雕二塑一彩」嶺南建築傳統工藝

6米長的高棉花梨木雕貢案後,三城隍端坐

城隍廟內的金漆木雕 

簷上宿草自春菲

城隍廟後的這一片街巷,名聚星裡凌霄裡登雲裡梯雲裡朝天坊。星雲蒼穹,一色雲天相接的街名,似在敘述著南越王國天高任鳥飛,舉杯邀明月的往事。歲月蒼老,王宮盡毀,殘垣瓦礫在千百年的覆蓋下。宮址後一片市井巷陌縱橫,那段傷逝,卻在時光的流淌中淡如青煙。

朝天坊

梯雲裡

聯珠坊

斷片,殘垣。

從街巷深處望城隍廟屋頂

小巷裡,腳步聲近了又遠,光陰便在這人來人往中生動起來。這樣的,忙碌的時光匆匆流走,回頭卻是——驚鴻一瞥,浮生若夢。

聚星裡

 

人文薈萃草木森森


宋淳祐元年(1241),知縣諸葛鈺在城東南五裡建縣學,經略使方大琮築浴沂亭而被毀,明洪武三年(1370)重建。番禺學宮秉承著中國儒家祭廟與官學合一的功能,是番禺縣最高官辦學府,士子們通過考試取得生員資格才能入讀。學宮內又分設文武生員,番禺學宮內建有射圃等習騎場地。學宮的學生,有機會通過貢舉成為「貢生」,直接升入京師國子監。

清代的番禺學宮

廢除科舉後,學宮先後改為中學、兵營、後防醫院。1926年5月,東皋大道的農民運動講習所遷到番禺學宮,舉辦第六期培訓班。1953年,番禺學宮舊址闢為紀念館,幸有農講所護身,番禺學宮故跡得以保存,是廣州唯一保存下來的學宮和孔廟建築。與農講所紅牆之隔,是建於1982年的廣州圖書館,圖書館的前身原是建於1969年的農講所輔助陳列館,現已改作廣州市少年兒童圖書館。

番禺私立中學,校址及今農講所、廣州少年兒童圖書館地

20世紀50年代番禹學宮改名農講所

陽春三月,明倫堂前的簕杜鵑開得如火如荼

屋頂上的鰲魚雕飾象徵準發科名、獨佔鰲頭

紅棉爬上了雕龍畫鳳的屋脊

從大成殿望大成門 

大成殿是學宮中建築等級最高的,紅牆黃瓦,享皇家禮遇

雕刻精細的磚雕

文德路小學一年級新生在番禺學宮舉行開筆禮。同學們列隊走過狀元橋,念誦《弟子規》繞泮池一周

清時聚星裡仍是小山崗,乾隆狀元莊有恭倚小山而居。今凌霄裡往聚星裡而行,有一面何氏書室的門額,是後來莊氏轉予何氏的府第。嘉慶年,莊公在府內溫莊亭施教;光緒年,康有為梁啓超在長興裡邱氏書室開辦長興學舍,培養戊戌變法的骨幹。從今天的地圖來看,兩址僅夾著一條中山四路。

凌霄裡

凌霄裡往聚星裡方向要上一個小斜坡,是舊時的山勢使然

康有為祖屋在大塘街「雲衢書室」

1891年,康有為在長興裡邱氏書室開設長興學舍,次年遷往衛邊街鄺氏宗祠,1893年遷入廣府學宮仰高祠,人們把三址統稱為「萬木草堂」

今日的萬木草堂生氣盎然

宋時這一段尚不成陸,從今小北路經倉邊路方向流過來的文溪靜靜流淌。天空高遠,星河璀璨,閃耀星光的文溪河,兩行岸堤芙蓉點翠,隱隱飄來夏花暗香,盞盞燈影明滅,孜孜挑燈夜讀,李公故居在水一方,小溪潺潺恰如李公文思泉源。南宋李昂英,廣東歷史上第一位探花,李公師從崔與之,棄官隱居文溪著書講學。

等到風景都看透,也許你會陪我看溪水長流,溪水卻乾涸,說好的天長地久呢?

李家巷

中山四路長塘街、李家巷一帶是李昂英故址,內有一橫巷名仰賢裡,賢估計是指李公,或指廣府學宮內祈拜的聖賢

李公在今長塘街與中山四路交界處建起文溪橋,利百姓渡水之便,明末溪河淤塞成塘,故此地有名大塘街長塘街。

今中山四路一帶曾經小橋流水夢芳菲

古時長塘街口曾建有文溪橋,與賢思街相交處西側建有文廟 

雖然文溪自此消失,在崇八股的光緒年,這裡卻輕輕地流淌著一股新文化覺醒的清流。南有廣府學宮,往東番禺學宮,時空交錯,鬱蔥佳氣,文氣斐然。

   

惠愛老街遍布古蹟


中山四五六路相連,古稱惠愛坊惠愛街,民國建成路後改稱惠愛路,後改名中山路,中山四路即惠愛東路,中山五路即惠愛中路,中山六路即惠愛西路。由西往東,今中山六路至中山四路,即舊時正西門的惠愛首約到正東門的惠愛十約。

惠愛路

中山四路

惠愛十約,東門下,明時廣州左衛指揮署,清初兩王入粵時改為備調軍裝公所。同冶年間,此地改為皇華館,是明清鄉試考官下榻之所,相去不遠的今廣東省實驗中學後的地塊是古時貢院之地。皇華館所在地後來建成惠愛堂,之後被拆去建成高樓。

大東門附近的城牆

中山路與越秀路交界為大東門所在地 

大東門下一座古老的東平大押遺世孤立,俯視著腳下滾滾車流。廣州以舊城門命名的地名只兩處,正西門的西門口和正東門的大東門,不作路名,但公交車站均以此名代之,正東門宋時名有別,稱震東門。

明信片 城東當鋪街

東平大押 

東平大押西側,有建於清末的廣東省實驗中學。90年代初期建地鐵一號線,中山四路沿線店鋪拆遷,「省實」旁的商鋪也一併拆除。直到1998年,「省實」旁的地鐵上蓋建成東興順購物中心,東興順酒家杯酒勸辭,好不熱鬧。

東興順購物中心

2013年,承載著14年老廣回憶的「東興順」及後側的菜市場遭拆除,街坊們依依懷舊,買碗紀念。2015年11月,這片工地上發現五代南漢建築基址,揭露出36個磉礅支撐的大殿,可能是宮殿或寺廟。

惠愛九約,元明康熙年番禺縣署舊地,番禺縣署衙佔地寬廣,約在今德政北路南,標著禺西路禺東路的皆是舊日署址。乾隆年間,此地建有開越大夫祠,祀勸說趙佗歸漢的陸賈,址約在今榨粉街街口。

1927年,惠愛東路番禺縣立師範學校改建的私立廣州大學,1930年後在漢民路和文德路分別建校舍

秉政街,得名於此地東漢的秉政祠,祀秉公廉潔的張買父子。乾隆年間,秉政街建有祀上蔡侯曹印的曹先賢祠

百歲坊,因乾隆年99歲中生員的百歲老人黃健寒得名,其孫黃天球亦80高壽

惠愛八約,宋時17城門之行春門舊址,在今長塘街口與中山四路交界處,城門往南而開,「穴城而達諸海,古東澳也」。東澳碼頭邊多鹽倉,故此地街巷多倉字,如倉邊路舊倉巷。

2007年,中山四路長塘街一工地上,考古人員首次發現了一段長達3.6米的南漢城牆

19世紀的廣州水城

大塘街西側挖掘出來的河堤和臨河木構建築

惠愛七約,開篇有述,南越南漢宮苑舊址、城隍廟。

 惠愛七約石大司馬祠為僧人佔踞,易名廣福祥林,遭縣衙幹究,光緒三十二年(1906)《賞奇畫報》

19世紀五十年代,城隍廟關門,廟址被廣州試驗儀器廠使用

中山四路舊惠愛七約路段

麟趾巷,取名於麟趾呈祥,平民偶像向秀麗曾居於此街

長興裡

粵味雜陳老廣情結


清末民初,城隍廟前街魚龍混雜,各式補鞋檔、小食檔、舊書攤、理髮檔、古董玩具檔、佔卜檔等小販攤檔多達一百幾十檔,市井百態盡收其中。直到民國新政府重整城隍廟周邊社會秩序,「走鬼」們方曲終散場,城隍廟也改為國貨市場。

清末民初廣州街頭小販、佔卜算命、街頭雜耍,城隍廟前諸如此類民間百態

街道秩序規整了,卻控制不了老街的人氣旺盛不歇。民國年間,惠愛東路印刷業裝裱業鏡器業釀酒業菸絲製作業百業興隆,創辦於民國的惠愛東路嘉頓餅乾廠、成昌酒廠有一定規模。連現在的居民區大塘街、秉政街、長塘街、麟趾巷都儘是各式旅店商鋪。

1921年商辦長途搭汽車,廣州最早的汽車停在大新公司以東,約在今中山四路李佔記騎樓附近

民國惠愛東路

民國時,廣州兄弟圖書公司位於今中山四路328號房子西面部份

民國後期,這條老街逐步發展成為商肆為主的騎樓店鋪,一溜的金鋪銀號、百貨店、藥店、書店、糖煙商店。始建於明萬曆年的致美齋醬園和清光緒年的滄洲棧腊味,在惠愛路上香飄飄兮客盈盈。茶樓、甜品店、齋菜館、外江菜館林立,福來居、雲來閣、冠東、利南、妙奇香等茶樓遠近聞名。

利南茶樓

20世紀20年代惠愛路中央影畫院

創於1903年滄洲棧腊味,店址原在惠愛中路後來中山四路大學鞋店附近一條小巷內,1928年遷往惠愛中路

 廣州淪陷(1938年)時的惠愛東路

改革開放前後,人們物質生活剛剛復甦,逛中山四路置物拍照下館子看電影,甚至是小朋友去一回兒童公園,都是多麼難忘的往事。一年裡,可能就在節日或大日子裡去那麼一兩次。

20世紀70年代初廣州兒童公園

20世紀80年代廣州兒童公園正門

舊時兒童公園正門旁是豔芳照相館,從「豔芳」到「雄志」,以前人們拍證件相全家福是很有儀式感的事情,能拍好黑白照片的攝影師不多。後來都降低要求了,將就在路口小相店用自動相機拍方便快捷,何必一定要到名店。大家都很忙,快餐文化卷土而來,如進駐「豔芳」舊址的表叔茶餐廳。大學鞋店走了,妙奇香酒家、東江飯店也相繼消逝,「奇香豆豉雞」「東江鹽焗雞」成為老一代廣州人舌尖上的記憶。

舊時兒童公園正門旁是豔芳照相館,現在是南越南漢宮苑舊址博物館和表哥茶餐廳

幾度風雲幾度春秋,中山四路的變化確實很大。老店還是在的,李佔記鐘錶店,大躍進時期,廣州生產的第一隻手錶在此誕生。難得的是,這間建於19世紀末的老店在中山四路的幾度變遷中靜靜地守候著。

李佔記鐘錶店

2011年 9月,「致美齋」在中山四路原址復業,復業當天市民在門前排隊打醬油,久違的醬香魔力依舊。失而復得卻也三分熱度,不復當年盛況,生活習慣改變了,難復當年。

復業後的致美齋 

20世紀90年代致美齋

過去已過已飄去,流逝片段總念記。

~~

小編整理了一下20世紀70-90年代中山四路的門牌號,按著順序排列,是否能重拾你我那段中山四路騎樓下的依稀記憶?遺漏之處,請讀者們在文末留言補充。

中山四路34號惠愛堂,1930年由叢桂新街的沙基堂遷入,改名惠愛堂

中山四路42號農民運動講習所,前身是番禺學宮;相鄰的是廣州圖書館

1982年,廣州圖書館以「星火燎原館」為館舍建館

中山四路170號廣州廣播電視大學,前身是開越中學。

中山四路178-184號新以泰體育用品商店,前身是創於鹹豐年的新以泰文房四寶店,1946年開始轉營體育用品。每當五星紅旗在國際賽場上冉冉升起,總教人熱血沸騰。「新以泰」還曾代售體育比賽門票,還記得年少時在「新以泰」搶購大熱的雙魚牌桌球,新華牌足球嗎?

1995年的「新以泰」

如今的「新以泰」已變成一座「新以泰」命名的大樓,進駐了各類培訓補習機構

 

中山四路189號陸羽茶莊,前身是創辦於20世紀40年代的陸羽軒茶莊。

中山四路225號「致美齋」,前身是創辦於清末的致美齋醬園,文革期間,「致美齋」招牌被認為是「四舊」,曾改名「永為民」。

1996年的「致美齋」

中山四路城隍廟東側中山五路百貨商店,1985年,中山五路4號的中山五路百貨商店被鑑定為危樓,臨遷至中山四路紅旗劇場舊址營業,紅旗劇場前身是建於清時的東樂戲院,因而有一段時間,中山四路高掛著中山五路百貨商店的牌子。1989年中山五路新大新百貨大樓重建後復遷回原址。

中山四路309號妙奇香酒家,前身是創辦於光緒年的妙奇香飯店,毛澤東柳亞子曾在此「飲茶粵海未能忘」。

1998年的妙奇香酒家

中山四路334號廣州兒童公園,1958年6月1日,廣州兒童公園建成,小小的公園,設施簡單,卻放飛著幾代人的歡樂童年。

20世紀80年代廣州兒童公園

中山四路336號豔芳/雄志照相館,創於1912年的豔芳照相館在惠愛中路(今中山五路)開業,後移於中山四路廣州市兒童公園正門側。

雄志攝影店兒童攝影室,「雄志」是「豔芳」屬下五個基層店之一

中山四路337號東江飯店。原設在中山四路忠佑大街內的寧昌飯店,1946年由國民黨要員創辦,1956年遷往中山四路,改名東江飯店。

中山四路338-342號稻香村糖菸酒商店。20世紀七八十年代市內有不少糖菸酒商店,稻香村比較有名,和其他糖菸酒商店不同的是店內多江浙土特產,二樓是江浙菜館。

20世紀80年代中山四路

中山四路344-348號李佔記鐘錶店,始建於1915年,是廣州最古老的鐘表店之一,至今已有近百年歷史。

1996年李佔記

中山四路361-369號大學鞋店,創辦於民國的老字號鞋店,鞋類品種齊全,有市內首創的訂製大碼鞋服務。

1994年的大學鞋業公司

end 

若走心,點個讚唄~~

~~以小古典的心情讀廣州~~

長按或掃下方二維碼關注本號

往期文章回顧,點擊圖片下方藍字進入↓

巷陌|德政中路

巷陌|一德路

巷陌︱回龍路

~關於老廣州的城事,歡迎有感留言~ 

相關焦點

  • 重慶中山四路厚重歷史
    10月15日下午,我們冒雨來到重慶市渝中區中山四路,尋找歷史的腳步。
  • 中山四路、鐵山坪,WEY VV6車主有話說
    漫遊林蔭小道,享受平和安寧生活作為一名重慶「土著」,我在「抗戰一條街」中山四路一住便是十幾年,因此這條被媒體大量渲染的重慶最美街道,在我看來更多的是一種熟悉的親切感。沒錯,作為抗戰一條街,中山四路還有著大量人文景觀,周公館是其中之一,帶女兒無事過來逛逛,為她講解歷史,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從我家開車到周公館,十分鐘,而在這十分鐘裡,女兒已熟練地跟WEY VV6智能語音助手諮詢起了歷史上的今天大事件,當時正是9月3日,既是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紀念日。
  • 寶雞人去重慶,一定要去最美中山四路,來一趟穿越民國之旅!
    要說回憶這趟行程,有很多感受很深刻,個人非常喜歡的景點,其中之一就是被稱為重慶最美街道的——中山四路。可能有小夥伴已經能猜測出來了,以「中山」命名的街道,大多是跟民國時期有點關聯。重慶這條「中山四路」也不例外,它可以稱為是當時抗戰文化一條街。
  • 毛宏芳調研市區「一環四路」等項目
    毛宏芳調研市區「一環四路」等項目時要求厚植民生情懷 精心打磨高質量推進「一環四路」等項目工程建設今天,市委副書記、市長毛宏芳調研市區「一環四路」等項目開展情況。毛宏芳要求要以強烈的歷史責任感,厚植民生情懷,精心打磨,高質量推進「一環四路」等項目工程建設,整體提升嘉興城市人居環境和品質,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需要。副市長沈曉紅參加。
  • 高質量推進「一環四路」 等項目工程建設
    昨天,市委副書記、市長毛宏芳調研市區「一環四路」等項目開展情況。毛宏芳要求,要以強烈的歷史責任感,厚植民生情懷,精心打磨,高質量推進「一環四路」等項目工程建設,整體提升嘉興城市人居環境和品質。副市長沈曉紅參加。
  • 從白天到黑夜,我總算從中山一路走到了中山八路!(上)
    >——東山口中山三路——烈士陵園中山四路——農講所沒想到 沒想到原來中一到中四聽著這麼陌生但是原來又是這麼廣州的中山路在清代時叫做惠愛街全長9公裡有中山一路到中山八路中山一路裝修別具一格的壁畫和復古的燈籠很有老西關的風情大東門,又稱正東門是中國廣州在宋代至明、清時代的東大門也是廣州老城八城門之一中山四路
  • 「巷陌」飄出咖啡香
    溫州城對咖啡的接受程度,甚至高於「北上廣」,於是也發生了很多與咖啡有關的創業故事,給這個城市的時尚和文化帶來一些由頭。「巷陌」,4個小夥伴原創的咖啡品牌,從溫州街巷小店開始,到打造咖啡工廠,從售賣一杯兩杯咖啡,到出品文旅伴手禮,這些都源於他們對咖啡的超級熱愛。
  • 那些年 · 中山四路舊【兒童公園】的舊照片~ 80後90後的回憶!睇到流眼淚
    嗯,又要發舊照片了,今次嘅主題系 —— 中山四路舊【兒童公園】
  • 「尋常巷陌」是什麼樣的巷陌?古代的這些長度單位到底有多長?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孫權其中有一句「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大家一般的翻譯是:普通的街巷和小路,人們說,武帝劉裕曾在這個地方住。
  • 毛宏芳調研市區「一環四路」等項目時要求:厚植民生情懷 精心打磨...
    12月12日上午,市委副書記、市長毛宏芳調研市區「一環四路」等項目開展情況。毛宏芳要求,要以強烈的歷史責任感,厚植民生情懷,精心打磨,高質量推進「一環四路」等項目工程建設,整體提升嘉興城市人居環境和品質,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需要。
  • 武漢中山大道52條公交線路調整 增設微循環公交
    (1)調整13條客流最大的公交幹線至利濟東街-民意上街-民主一路-江漢二路(利濟路-崇善路)、順道街-自治街-銘新街-江漢四路(武勝路-黃石路)通行,並通過加密公交站點,提高公交服務水平,保障市民出行的便利。
  • 巷陌|惠福東路
    *請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本號*巷陌巷陌|一德路巷陌|越秀南路巷陌︱回龍路~關於老廣州的城事,歡迎有感留言~
  • 2019中山國際馬拉賽開始報名啦!限量版獎牌你想要嗎?
    中山體育館-興中道北行-中山三路西行-中山二路西行-中山一橋西行-中山一路北行-富華道東行-岐江橋 -孫文西路步行街往東-孫文中路往東-民生路往南-中山二路往東-中山三路往東-中山四路往東-起灣道往 南-博愛六路往東-博愛七路往東-逸仙路往北-環茂一路往東-康樂大道往北-世紀一路往東-折返-世紀一路往西-湖中路折返-世紀一路往西-康樂大道往南
  • 耦園隱於尋常巷陌
    蘇州耦園坐落於倉街小新橋巷深處,隱於古城尋常巷陌之中。耦園三面臨河,古牆殘垣、野樹婆娑,遮擋了外界市井的嘈雜。清鹹豐年間,兩江總督沈秉成購得此園,易名「耦園」,沈秉成抱病下野,偕愛妻隱於園中。好景不長,耦園八年神仙眷侶的日子倏忽而過,沈秉成無奈再度復出。光緒21年,沈秉成回到闊別多年的耦園,物是人非、畫閣魂消。
  • 江城又添4條夜行公交線 方便馬鸚路、古田四路等沿線居民
    楚天金報訊 金報訊(記者張吉晴 通訊員饒威)昨日,記者從武漢市公交辦獲悉,為進一步方便馬鸚路、武東、新華路、古田四路等道路沿線周邊居民夜間出行需求,從9月23日起,將新闢夜行9路、525、378、42路。至此,武漢夜行公交線路增加到33條。
  • 吉林廣播網12周年慶——尋常巷陌 人間煙火 為日子留住聲音
    吉林廣播網12周年慶——尋常巷陌 人間煙火 為日子留住聲音_吉林廣播網,吉林人民廣播電臺,新聞綜合廣播,交通廣播,經濟廣播,鄉村廣播,音樂廣播,資訊廣播,健康娛樂廣播,故事廣播,教育廣播,在線直播,在線點播
  • 雁塔區沈家橋四路等4條斷頭路通車
    計程車駕駛員李師傅覺得新修通的沈家橋四路工程質量非常高。「路通了肯定好,原來去西灃路西側的超市買菜需要繞行西部大道,現在近多了。」住在附近小區的周阿姨體會到了斷頭路打通後的便利。沈家橋四路北起西灃三路、南至西部大道,道路全長316米、寬30米,因涉及違建拆除,該路施工難度較大。
  • 集寧區建國四路小學 「首屆校園冰雪文化節」活動簡訊
    2020年集寧區建國四路小學被認定並命名為全國青少年校園冰雪體育傳統特色學校,建國四路小學高度重視此項工作,把冰雪運動加入到體育教學的內容中,既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生活,也為全面推動集寧區建國四路小學的教育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 優秀記者採風(7)羅麗娟:「南方高度」看中山,縱橫維度著文章
    ......回首自己這十年新聞路,羅麗娟依然覺得走進鎮村巷陌,感受百姓生活是這個職業最自由、快樂的所在,也成為她紮根中山的堅實基礎。2016年初,省「十三五」規劃賦予中山「四大定位」發展方向。羅麗娟參與採寫「省專家解讀中山『四大定位』」系列報導開篇《「四大定位」回答了中山新時期動力源問題》,得到市領導的肯定與批示。還有《「中山+廣州」戰略加速落地》等報導,都是她從一些政府活動中挖掘亮點,使得中山在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中的定位與角色更鮮明,這些報導也都得到市領導的肯定,並促成「中山+」系列報導的推出。
  • 中山玩具廠大全
    中山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發祥於中山的香山文化是中國近代文化的重要源頭,享有廣東省曲藝之鄉(粵劇)、華僑之鄉的美譽。中山連續多年保持廣東省第5的經濟總量,並與順德、南海、東莞一起被稱為廣東四小虎。  中山市橫欄鎮永豐工業區  1992    玩具製造    其他有限責任公司    中型52  中山市坦洲鎮集美製品廠  中山市坦洲鎮嘉聯路5號1、2、4、7樓1991    玩具製造    集體企業    中型53  中山市利盛豐玩具有限公司    中山市坦洲鎮新前進村前進四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