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下午,我們冒雨來到重慶市渝中區中山四路,尋找歷史的腳步。
被評為「重慶最美一條街」的中山四路有個陪都歷史文化街區,起於上清寺轉盤,止於周恩來紀念銅像廣場,全長約1000米。這條街道,見證和記錄了重慶建市(1929年)以來近百年的巨變。尤其是從1937年之後的十年間,重慶做為中國戰時陪都、盟軍遠東戰區司令部、國共兩黨合作與鬥爭的重要戰場,以及中國一些民主黨派的誕生地,中外歷史的風雲人物都在中山四路上演繹著壯闊精彩的歷史大劇,同時也都遺留下厚重的歷史印記。
現重慶市委所在的中山四路36號曾是蔣中正、宋美齡、李宗仁等國民黨軍政要員的官邸,國民政府行政院、軍事委員會侍從室等也在院中。在中山四路東端盡頭(曾家巖50號),是當年的八路軍重慶辦事處、中共南方局辦公地,也是周恩來曾經居住的地方。而中山四路65號(原德安裡107號)的桂園,則是1945年毛澤東與周恩來代表共產黨同國民黨代表進行談判和籤訂《雙十協定》的地方。從1945年8月到10月,毛澤東與蔣介石歷時43天談判期間,毛澤東、周恩來在此多次會見了各黨派人士和社會各界人士。
桂園原是孔祥熙系統關吉玉的產業(關吉玉當時是財政部司長,後擢任次長、部長),1937年12月,國民政府內遷重慶後,陳誠租為官邸。次年,張治中由湖南省主席調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侍從室一處主任(分管軍事),因桂園離侍從室較近,遂與陳誠商量將桂園轉租給張治中,直至抗戰勝利。張治中乃黃埔軍校名將,是1931年上海「一二八」抗戰的參加者和1937年上海「淞滬抗戰」的總司令。他是周恩來等中共高級領導人的摯友,長期承擔著國共複雜關係中的調停人,始終為維護兩黨團結而努力,發揮著積極穩定作用。
1945年8月28日,毛澤東由延安到重慶談判。周恩來考慮到毛澤東的安全,遂向張治中借桂園使用,從此桂園便成為毛澤東、周恩來等在國共兩黨談判期間的主要活動場所。毛澤東在重慶和蔣介石面對面談了六次。在國共雙方指定的代表周恩來、王若飛、王世傑、張群、張治中、邵力子談判時,毛澤東有時也在場。儘管多數時間是在德安裡101號蔣介石舊居舉行,但會外的接觸多是在桂園。桂園自始至終是整個國共談判的中心。1945年10月10日下午6時,著名的《雙十協定》(即《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議記要》)籤字儀式,便是在桂園舉行的。
我們乘車來到桂園門口時,只見中山四路對面的市委門口正在戒嚴,崗哨林立,警察正使勁揮手驅趕行人,不讓車輛在桂園門口停下。我們只好到幾百米外的周公館門口停車,打著傘冒著雨,一腳水一腳滑地步行回桂園參觀。後來才知道市委內領導在接待"抗疫英雄",聽到有人在議論,"有必要如此陣仗嗎,也不怕驚了毛主席周總理"!
在桂園門口冒雨排隊、掃碼進入參觀的人還真不少,男女老幼都有,人民還是懷念毛主席周總理的。桂園是一個獨立的小院,大門臨街。院子不大,上下兩層小樓。小院佔地約800平方米。院內有兩株高大的桂花樹,據說是張治中遷居入住時親手所栽。張治中父親名「桂徵」,又有親栽桂花,於是將此小院命名為「桂園」。桂園主樓中西式磚木結構,坐南朝北,一樓一底,面闊約13米,進深約13米,高約11米,佔地面積273平方米。白漿勾縫的青水磚牆與石拱門,如同民國時期舊照相館裡衝洗出來的那般,承載著當初的模樣。窗戶設計很好!帶百葉窗,遮光又通風。
一樓進門是走道和衣帽間,右邊是客廳,就是雙十協定籤字的地方。
廳後兩小間是秘書辦公室和洗手間,右邊是餐廳,餐廳後是廚房。二樓是毛澤東辦公和休息的地方。辦公室內掛著毛澤東重慶談判時穿戴的衣帽,陳列著毛澤東在重慶談判期間的活動照片,以及《新華日報》、《解放日報》在當時的有關報導。
毛澤東的辦公室和臥室都很簡陋,臥室門口掛著一張毛澤東"三龍衛士"的照片。據說毛澤東從未在此臥室過夜,周恩來為保證毛澤東絕對安全,為毛安排了三個一等一的衛士:龍飛虎、陳龍和顏太龍。三人姓名中皆有龍字,故稱三龍。
小樓後北面幾間平房是傳達室,左側是汽車房。我上上下下、前前後後仔細參觀了一遍,看著各個房間內簡約大氣的擺設,看著牆上一幅幅舊照,仿佛又將我們帶回那個戰火紛飛的歲月。想當初,這座小樓裡的任何決定,都足以改變歷史走向。如今這裡的一切都依照從前的樣子擺放,室內似時光依舊,但室外早巳滄海桑田。參觀後走出桂園,雨巳停,天還陰,一眼看到馬路對面的黃桷樹根在石牆上攀長得好頑強!特有生命力!
從桂園出來,我們又去了周恩來當年在重慶的活動中心"周公館"。依巖而建的周公館三層小樓,樓後就是嘉陵江,小樓內部結構複雜得超出想像,面積雖不大,但房間多得驚人,這些房間在當年都有著特殊的作用。印象最深的是周恩來的臥室似懸掛在嘉陵江邊,窗戶外有一"防空洞",實際就是逃生洞。一旦有危險,立即從此洞下去嘉陵江邊逃逸。
當年在周公館四周國民黨特務密布,國民黨軍統頭子戴笠的指揮中心就在周公館旁邊(現中山四路85)。可見當年國共鬥爭的勢態是多麼兇險,周恩來是何等的大智大勇!周公館門口的周公銅像令人感懷曾經的崢嶸歲月。
中山四路上的遺址遺蹟,兩旁枝繁葉茂的黃桷樹,見證了中國革命許多重要的歷史進程,代言著重慶的前世今生。不知在此特有歷史凝重感街區辦公的人,是否真的能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