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漢族民間傳統瓦罐煨湯

2021-02-08 中廚聯Kitchen

民以食為天 無湯不成飯
  中華湯文化源遠流長,獨具特色。坊間至今流傳著的「民以食為天,食以湯為先」,就是湯文化幾千年歷史的生動寫照。
  遠在奴隸社會初期,由於陶、銅、鐵等炊飲制器的普遍使用,人類從最初的「火烤法」發展到「水煮法」和「汽蒸法」,於是「湯」的烹飪之道也應運而生。
  歷史學家考證世界上最古老的一本食譜是在公元前2700年在中國發現的,這本食譜上就記載有十幾道湯菜。
  《呂氏春秋·本味篇》記載了煨湯的真諦:凡味之本,水最為始,五味三材,九沸九變,則成至味。
  大文人李漁在《閒情偶記》中稱:湯即羹之別名也……有飯即應有羹,無羹則飯不能下。
  中國帝王家的食譜可算是集中國菜與中國湯之大成。慈禧太后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美食家。有8名御廚為她做湯,她最喜歡喝的湯是"雞茸鴨舌湯"。德齡公主曾說過,「這位老佛爺一生似乎與鴨舌湯結下了不解之緣」。
  湯確有這麼一種魔力,無論一頓飯多麼豐盛,人們還是把許多讚美之詞加到湯上。湯,是人們所吃的各種食物中最富營養、最易消化的品種之一。這種以水為介質,對各種烹飪原料經過煮、熬、燉、氽、蒸等加工工藝烹調而成的汁多的、有滋有味的飲品。不僅味道鮮美可口,且營養成分多半已溶於水中,極易吸收。
  湯作為我國的菜餚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非常重要的養生保健作用:飯前喝湯,可溼潤口腔和食道,刺激口胃以增進食慾。飯後喝湯,可爽口潤喉有助於消化。中醫認為湯能健脾開胃、利咽潤喉、溫中散寒、補益強身。湯還在預防、養生、保健、治療、美容等諸多方面對人體的健康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湯作為餐桌上的第一佳餚以它鮮美可口的滋味、豐富全面的營養、極易消化吸收和很好的養生食療作用等眾多的優點而被越來越多的家庭與人們所接受與喜愛。「湯文化」在二十一世紀一定能擁有更加燦爛輝煌的發展與市場!
瓦罐煨湯,中國湯品一絕
  中國人愛喝湯是出了名的,吃飯沒有喝湯,這頓飯肯定讓人不滿足,因此餐桌上總有各式湯品出現。湯,是豐富餐點的最佳元素。過去湯品是各式菜餚的最佳配角,現在湯品更晉升成為餐桌上的主角。
  俗話說「吃肉不如喝湯」,土皇帝瓦罐煨湯就是以煨湯為主要賣點,輔之以拌粉和拌麵等主食,8元就能吃飽吃好,同時兼顧到「美味享受」和「飲食益生」這兩個方面追求,完全符合中國現代的飲食觀。
  瓦罐煨湯是將食材加足水量,加上絕密配方,在特製的瓦罐中低溫煨制,中途不加水、不開蓋,確保原汁原味。通過多種食材的鮮味相互交融,將食物的精華濃縮在湯汁裡,成為一罐鮮美的好湯。各色湯品煨好端上桌,一揭蓋香氣撲鼻,湯水濃香醇厚,入口鮮美。瓦罐煨湯美味的奧秘在於瓦罐具有吸水性、通氣性和受熱均衡等特點,原料在瓦罐內長時間低溫封閉受熱,養分充分溢出,因此湯品原汁原味而軟爛鮮香。
  瓦罐煨湯採用科學配方,精選食物原料。瓦罐兼有陰陽之性,久煨之下原料鮮味且營養成份充分融解於湯中,湯汁稠濃,醇香誘人,風味獨特,食補性強,充分吸取食物中各種營養元素,將之發揮出來,消除疲勞、補身益智、強身健體、延年益壽,達到了食補的上乘境界。
  煨湯的製作,以鮮為核心,以養為目的,以禮為食俗。營養均衡,味鮮湯香的瓦罐煨湯自成一派,在中國湯品中脫穎而出,揚名五洲四海,美食家譽為「一湯在桌,滿室皆春」,由此成為中國飲食文化的瑰寶。
          天下美味,一罐煨盡
由來  中華湯文化源遠流長,獨具特色。坊間至今流傳著的「民以食為天,食以湯為先」,就是湯文化幾千年歷史的生動寫照。《呂氏春秋·本味篇》記載了煨湯的真諦:凡味之本,水最為始,五味三材,九沸九變,則成至味。大文人李漁在《閒情偶記》中稱:湯即羹之別名也……有飯即應有羹,無羹則飯不能下。
[[url=#]編輯本段[/url]]
特點  民間瓦罐煨湯,更以其獨特的魅力成為烹飪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我館一貫以弘揚中華民族幾千年的飲食文化為己任,搜遍民間煨湯之妙法,博採眾長聚一罐,幾經研製終於製成倍具儒家傳統特色,又合乎現代人需求的民間瓦罐煨湯。

  南昌湯館湯採用多種名貴藥材,科學配方,精配食物,加以天然礦泉水為原料,置於一米方圓的巨型大瓦罐內,再以優質木炭恆溫制達六小時以上。瓦罐之妙,在於土質陶器秉陰陽之性,久煨之下原料鮮味及營養成分充分融解於湯中,湯汁稠濃,醇香誘人,風味獨特,食補性強。該湯充分吸收中藥材的藥理成份,更有消除疲勞、補腎強身、益智健體、延年益壽的作用,達到了食補的最高境界。

  俗話說(吃肉不如喝湯)中國人自古就有喝湯的習慣。中國傳統飲食觀追求(美味享受),注重(飲食養生),湯最容易兼顧到這兩個方面,烹飪飲食經典《呂氏春秋-本味篇》所著:(凡味之本,水最為始)五味三材-(九沸九變)則成(至味),這是古人總結出來的道理。

  瓦罐湯,完全採用民間傳統煨湯方法,以瓦罐為器,精配食物加以天然礦泉水為原料,以硬質木炭火恆溫傳統式六面受熱,煨制達七小時以上。終於演譯成倍具民間傳統特色又合乎現代人口味的美食。瓦罐之妙處在於土質陶器,秉陰陽之性含五行之功效,久煨之下原料鮮味及營養成分充分溶解於湯中,其味鮮香淳濃,食後令人久而難忘。成功人士雅聚高朋,宴飲於高堂之上,豈能無此瓦罐煨湯?喜好中華美食者,當以一品為快哉!
[[url=#]編輯本段[/url]]
江西瓦罐煨湯  江西,簡稱贛,贛菜講究原汁原味,其中瓦罐煨湯,是贛菜的代表,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看那高達三米多的瓦缸,著實讓人一驚;再往裡看,瓦缸內一層一層摞著小瓦罐,內裝土雞、蛇、龜、天麻、猴頭菇等原料,下以硬質木炭恆溫煨制,達七小時之多。由於這缸中之罐是用氣的熱量傳遞,故避免了直接煲燉的火氣,煨出的湯鮮香淳濃,滋補不上火。

  各色湯品煨好端上來,上桌後罐口仍封著錫紙,一揭開香氣撲鼻,湯水特別濃且醇厚,入口鮮掉人眉毛。瓦罐湯之所以味道特別好,奧秘在於瓦罐具有吸水性、通氣性和不耐熱等特點,原料在瓦罐內長時間低溫封閉受熱,養分充分溢出,因此湯品原汁原味而軟爛鮮香。

  俗話說,陳年的瓦罐味,百年的吊子湯。所以瓦罐使用次數愈多,煨制出的湯品味道愈鮮美。同志哥,請喝一罐湯!瓦罐煨湯,能使你提神補腦,益氣補腎。
[[url=#]編輯本段[/url]]
各種製法  綠豆紫菜煨排骨

  原料:豬肋排500克 綠豆100克 紫菜50克 淡菜25克 薑片10克 蔥節30克 精鹽、胡椒粉、料酒、味精、純淨水各適量

  製法:

  1豬肋排洗淨,斬成5釐米長的段;綠豆洗淨;紫菜、淡菜洗淨泡發好。

  2將豬肋排、綠豆、紫菜、淡菜、薑片、蔥節放入瓦罐內,調入精鹽、胡椒粉、料酒、味精,摻入純淨水並蓋上蓋,放入大瓦缸中煨約8小時,即成。

  特點:湯清味鮮,清熱解毒。

  白果腐竹煨土雞

  原料:土雞600克 白果150克 腐竹100克 薑片10克 蔥節30克 精鹽、胡椒粉、料酒、味精、純淨水各適量

  製法:

  1土雞洗淨,斬成條塊;白果去殼去芯;腐竹泡發好後切成節。

  2將土雞、白果、腐竹、薑片、蔥節放入瓦罐內,調入精鹽、胡椒粉、料酒、味精,摻入純淨水,蓋上蓋,放入大瓦缸中煨約12小時,即成。

  特點:湯濃味鮮,滑潤去燥。

  蟲草煨老鴨

  原料:老鴨600克 豬瘦肉100克 蟲草10根 雞油75克 薑片10克 蔥節30克 精鹽、胡椒粉、花雕酒、味精、純淨水各適量

  製法:

  1老鴨洗淨,斬成條塊,入沸水鍋中氽一水撈出;豬瘦肉切塊,亦入沸水鍋中氽一水。

  2炒鍋置火上,放入雞油燒熱,投入薑片、蔥節爆香後,倒入鴨塊炒香,烹入花雕酒,起鍋倒入瓦罐內,放入蟲草、豬瘦肉,調入精鹽、胡椒粉、味精,摻入純淨水,蓋上蓋,放入大瓦缸中煨約12小時,即成。

  特點:湯清肉爛,補肺益腎。

  珧柱香菇蛇段湯

  原料:菜花蛇600克 珧柱50克 火腿30克 水發香菇150克 薑片10克 蔥節30克 雞油75克 精鹽、胡椒粉、料酒、味精、純淨水各適量

  製法:

  1菜花蛇治淨,斬成6釐米長的段;珧柱洗淨;火腿、香菇均切片。

  2炒鍋置火上,放入雞油燒熱,投入薑片、蔥節爆香後,倒入蛇段炒香,烹入料酒,起鍋翻入瓦罐內,放入珧柱、火腿、香菇,再調入精鹽、胡椒粉、味精,摻入純淨水,蓋上蓋,放入大瓦缸中煨約12小時,即成。

  特點:清熱除溼,舒筋活絡。

  淮杞筍乾煨牛

  原料:牛小腿肉 500克 淮山藥15克 枸杞、桂圓肉各6克 天目山筍乾150克 薑片10克 蔥節30克 雞油75克 精鹽、胡椒粉、料酒、味精、純淨水各適量

  製法:

  1牛洗淨,入沸水鍋中焯約3分鐘撈出,切成片;筍乾用溫水泡發好,改刀成條狀。

  2炒鍋置火上,放入雞油燒熱,投入薑片、蔥節爆香後,倒入牛炒香,烹入料酒,起鍋倒入瓦罐內,放入筍乾、淮山藥、枸杞、桂圓肉,調入精鹽、胡椒粉和味精,摻入純淨水,蓋上蓋,放入大瓦缸中煨約12小時,即成。

  特點:筍脆肉爛,湯味鮮醇。

中國烹飪大師名師、廚師證、營養師、河豚證、職業經理人、

添加微信18911241235諮詢、或電話諮詢、



相關焦點

  • 「瓦罐煨湯」的由來和做法
    全國服務熱線:4008-059-008                                                                                            聯繫人電話:13699552783    胡經理「瓦罐煨湯」又名「民間瓦罐煨湯」,是江西省漢族民間傳統煨湯方法,以瓦罐為器,精配食物加以天然礦泉水為原料
  • 怡香閣——瓦罐煨湯
    所謂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湯補,飯前一口湯到老不受傷的說法。瓦罐湯(民間瓦罐煨湯)是一種江西南昌漢族民間傳統的煨湯方法,《呂氏春秋·本味篇》記載了煨湯的真諦:『凡味之本,水最為始,五味三材,九沸九變,則成至味』,幾千年的歷史記載和沉澱,使其獨具特色。
  • 瓦罐煨湯技術要點(附幾款瓦罐菜品)
    瓦罐煨湯又名民間瓦罐煨湯,1994年名稱由民間飯莊所取.是江西省漢族民間傳統煨湯方法,以瓦罐為器,精配食物加以天然礦泉水為原料,以硬質木炭火恆溫傳統式六面受熱,煨制達七小時以上。終於演譯成倍具民間傳統特色又合乎現代人口味的美食。
  • 大廚分享~瓦罐煨湯技術要點(附幾款瓦罐湯菜品做法)
    瓦罐煨湯又名民間瓦罐煨湯,1994年名稱由民間飯莊所取.是江西省漢族民間傳統煨湯方法,以瓦罐為器,精配食物加以天然礦泉水為原料,以硬質木炭火恆溫傳統式六面受熱,煨制達七小時以上。終於演譯成倍具民間傳統特色又合乎現代人口味的美食。
  • 養生良方 瓦罐煨湯
    「凡味之本,水最為始,五味之材,九沸九變……則成至味」,公元前239 年《呂氏春秋》記載了江南水都——江西南昌的一道沿襲了兩千多年的民間養生小吃——瓦罐煨湯。  瓦罐煨湯講究食性,食料常用新鮮的雞、鴨、魚、肉、香菇、海帶、山藥等,以存甘、酸、苦、辛、  鹹之五味;配以生薑、當歸、天麻、黃精、黃芪等滋補佐料,滅腥去臊除羶。
  • 港式燒臘&江西瓦罐湯麻陽店開業啦!
    中國的飲食文化中屬湯最為精細複雜又耗時費力,它的傳承也是最為完整,可以說,如果沒有湯,就沒有餐桌。瓦罐湯  是江西省漢族民間傳統煨湯方法,以瓦罐為器,精配食物加以天然礦泉水為原料,以硬質木炭火恆溫傳統式六面受熱,煨制達七小時以上,是倍具民間傳統特色又合乎現代人口味的美食。
  • 南昌瓦罐煨湯記|有關一座城一罐湯的水與火之歌
    首先,瓦罐湯的重要材料瓦罐為土質陶器,南昌靠近陶瓷之都景德鎮,坐享地利之便;其次,瓦罐湯的核心在於湯,對水質的要求非常關鍵。南昌及其周邊河湖眾多,水質含硒等礦物質,且口感偏甜,自然水質上乘,作為煨湯用水特別適合;再次,江西植被豐富,茅草、木材等可就地取材,煨制瓦罐湯所需的木炭等燃料非常充足。正因為坐享「天時地利人和」之便,最終成就一盅完美的瓦罐煨湯。
  • 小桃園煨湯,湯鮮肉爛,原汁原味,營養豐富,是滋補上品
    小桃園煨湯位於漢口勝利街蘭陵路口「小桃園」本為「筱陶袁」,最初是由來自黃陂的陶、袁兩姓的兩個小販在這裡搭棚設攤,經營油條、豆漿之類的小吃,後來兩家合作,經營煨湯。解放後,以諧音「小桃園」為名,是著名的「煨湯專家」。武漢三鎮的小桃園煨湯與老大興鮰魚、四季美湯包、老通城豆皮,並稱為武漢四大名吃。
  • 江西好風光,傳統美食也叫絕!快來看一看你都吃過哪些?
    瓦罐湯 瓦罐湯以南昌瓦罐湯最為正宗,起源於宋朝末年,近代因民間飯莊瓦罐湯而得名,民間飯莊自主研發了當時中國獨一無二的特色美食——民間瓦罐煨湯! 白糖糕 南昌白糖糕是一種流行於南昌漢族民間的傳統糕類小吃,起源於明清時期,到民國時代,這種白糖糕已是南昌街頭巷尾各大茶鋪常備的佐茶食品,被譽為「江西大傳統名點」、「南昌十大特色小吃」。
  • 老武漢的砂吊子煨湯
    老武漢人都知道小桃園煨湯館,那是老武漢的一張名信片。該店主要品種有瓦罐雞湯、排骨湯、八卦湯、甲魚湯、牛肉湯、鴨湯等。以瓦罐雞湯最有名,但在老武漢人的印象中,更多的是以前過年過節餐桌上以砂吊子煨出來的排骨藕湯,武漢人的節氣或年夜飯必須有一吊子經過五六個小時煨出來的排骨藕湯上桌才能顯出對親戚朋友的重視,屬於飯桌標配。這個老武漢人稱之為砂吊子的容器很有講究,書面解釋是類似於砂鍋的細砂陶罐,為煨湯炊具之一。
  • 鍋碗瓢盆 全是營養湯|星光Park為你帶來萬方圓瓦罐湯、神筋·牛筋米撈
    在立秋前後,喝上一碗湯,對人體有很大的幫助。瓦罐煨湯,精選各種食材配以中藥,煨湯長達八小時以上,營養妥妥的! 萬方圓的拌粉瓦罐湯 是極具江西地方特色美食之一;江西有千年瓦罐文化,百年大師匠心製作;用十分好水,煨十分好湯;我們是萬方圓,只為傳承老南昌最經典的味道~用瓦罐煨湯,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其歷史源遠流長,博奇於江南民間,又名百步湯,曾盛興宮廷中,想必都聽過御膳湯,指的就是這個了。
  • 傳統煨湯技藝 文武炭火老銚子 重拾武漢老味道
    「煨」是湖北人慢漫的生活情趣,是一種悠然自得的生活方式,是一顆火舞升騰的民間匠心,是一段段其樂融融的開心回憶,是一次次團聚邀約的情感傳遞,更是無數情誼的暖暖分享。
  • 寒潮來襲,來武漢這些街頭銚子煨湯館體會時間的溫暖
    畢竟在這座城市,有一家眾所周知的法寶足以對抗寒意,那就是煨湯。武漢人愛喝湯,也很會做湯,在武漢,素有「無湯不成席」的說法,舉辦宴席,招待賓朋,必然少不了一罐鮮醇香美的湯。在這裡,真正醇美的湯必須要用銚子煨,極具地域特色,濃縮了荊楚美食文化的精華,有人說銚子給湯注入了靈魂。
  • 邵萬寬 | 砂鍋、瓦罐燉菜探賾
    走進餐廳, 每張餐桌上都有砂鍋在燉、燜、煨, 好像到了砂鍋的「王國」。這裡不僅經營著散座, 還舉辦宴會, 謂之砂鍋宴。砂鍋、瓦罐、陶煲, 為陶瓦質, 一般為圓肚, 平底, 砂鍋大多無耳, 也有帶耳或長單把者;瓦罐、瓦煲腹部帶雙耳或者長單把, 也有無耳者。它是人們生活中常備的炊具之一, 多用來煮燉帶湯的菜品。從具體外形看有湯缽式、深罐式、淺盆式、燉盅式等數種。
  • 武漢人的銚子「煨湯」
    鄂菜有三無不成席的說法,其中一無就是「無湯不成席」。瓦罐雞湯、排骨藕湯、鯽魚湯、鮰魚湯、魚圓湯、龜鶴延年湯、峽口明珠湯等,都是我們湯中傑作。凡是宴席,壓軸戲必然是一缽鮮醇香美的湯。我們武漢人一年四季是翻著花樣在做湯,就是說話、打比方也離不開「湯」。而且這個做湯,不叫做湯,叫「煨湯」。
  • 武漢味道 | 曾慶偉:奉上一銚藕煨湯
    在武漢人的飲食習慣中,喝湯不能不算是最具廣泛性的一種飲食嗜好,當地民俗謂之「無湯不成席」。武漢地方語境中的湯,專指以煨的烹飪方式,用銚子或瓦罐、陶罐煨制出的表層飄著一層白黃浮油的濃湯。而我們通常所說的江西的瓦罐蒸湯抑或是廣東人用陶瓷砂罐煲出來的清湯都難入老武漢人的法眼。若想煨出一碗濃湯,少不得要有一個砂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