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煨湯技藝 文武炭火老銚子 重拾武漢老味道

2021-01-09 騰訊網

「煨」是湖北人慢漫的生活情趣,是一種悠然自得的生活方式,是一顆火舞升騰的民間匠心,是一段段其樂融融的開心回憶,是一次次團聚邀約的情感傳遞,更是無數情誼的暖暖分享。

記得兒時,午後的樓道、煤爐上的砂鍋,矮凳上搖著扇子的外婆,和一旁哼著歌的母親。在這段記憶裡,想要喝一罐湯,值得付出一天去等。

這家位於武漢火車站黃鶴路特1號的漢煨老手藝煨湯專門店。以「文武炭火老銚子、每罐煨足9小時」的傳統煨湯工藝,復刻大武漢飲食生活持續變遷中的堅守與傳承。

粗砂材質的銚子,可以在煨湯過程中使油脂與水達到最佳融合,鍋裡都是精華,一口下肚,絲毫沒有油膩感,沒有一個湖北人能逃出它的掌控。

而用炭火煨出來的湯,用外婆的話說就是「有種深入骨髓的煙火氣,一般爐子煨不出來!」

煨湯時間太短,滋味和原料的相互融溶難以達到最佳;太長,原料的形狀難以保持、揮發過多口感也會差,9小時剛剛好。

兒時記憶的小吃,烤紅薯片,炸年糕

再到各年代經典燒菜滷味

各式各樣的經典家常菜應有盡有。

這麼多真正的老味道,當然值得專門來一趟,也可以在乘坐高鐵時錯峰出行,先喝碗湯再走,或是喝碗湯再回家。

相關焦點

  • 武漢人的銚子「煨湯」
    瓦罐雞湯、排骨藕湯、鯽魚湯、鮰魚湯、魚圓湯、龜鶴延年湯、峽口明珠湯等,都是我們湯中傑作。凡是宴席,壓軸戲必然是一缽鮮醇香美的湯。我們武漢人一年四季是翻著花樣在做湯,就是說話、打比方也離不開「湯」。而且這個做湯,不叫做湯,叫「煨湯」。煨湯就是比小火燉湯的那個火還要小,然後湯的容器是特定的,叫作銚子,正宗的武漢人都有吊子的印象,家裡面是一定會有一口黑乎乎的帶2個耳朵似的提手的吊子的。
  • 寒潮來襲,來武漢這些街頭銚子煨湯館體會時間的溫暖
    不過,武漢伢面對這個情況,卻也不是毫無對策。畢竟在這座城市,有一家眾所周知的法寶足以對抗寒意,那就是煨湯。武漢人愛喝湯,也很會做湯,在武漢,素有「無湯不成席」的說法,舉辦宴席,招待賓朋,必然少不了一罐鮮醇香美的湯。在這裡,真正醇美的湯必須要用銚子煨,極具地域特色,濃縮了荊楚美食文化的精華,有人說銚子給湯注入了靈魂。
  • 武漢四家私藏銚子湯館,抵禦武漢冬天的魔法攻擊
    先生火,往矮壯的碳爐子裡放上蜂窩煤,等煤燒紅,放上銚子,加水,放入食材,等它慢慢煨煮。於是在奶奶家的一整天時間裡,都能夠聞到銚子裡飄出來的香氣,伴隨著麻將聲,醇厚又深刻。老武漢人對煨湯這件事情,有自己的講究:用天然氣的灶臺來煨湯,散了味,沒有靈魂;用高壓鍋壓出來的,食材都散架,和速凍食品沒什麼分別;用瓦罐或者紫砂鍋來煲,那是江西或是廣東做法,清湯寡水。
  • 武漢味道 | 曾慶偉:奉上一銚藕煨湯
    在武漢人的飲食習慣中,喝湯不能不算是最具廣泛性的一種飲食嗜好,當地民俗謂之「無湯不成席」。武漢地方語境中的湯,專指以煨的烹飪方式,用銚子或瓦罐、陶罐煨制出的表層飄著一層白黃浮油的濃湯。而我們通常所說的江西的瓦罐蒸湯抑或是廣東人用陶瓷砂罐煲出來的清湯都難入老武漢人的法眼。若想煨出一碗濃湯,少不得要有一個砂銚子。
  • 老武漢的砂吊子煨湯
    老武漢人都知道小桃園煨湯館,那是老武漢的一張名信片。該店主要品種有瓦罐雞湯、排骨湯、八卦湯、甲魚湯、牛肉湯、鴨湯等。以瓦罐雞湯最有名,但在老武漢人的印象中,更多的是以前過年過節餐桌上以砂吊子煨出來的排骨藕湯,武漢人的節氣或年夜飯必須有一吊子經過五六個小時煨出來的排骨藕湯上桌才能顯出對親戚朋友的重視,屬於飯桌標配。這個老武漢人稱之為砂吊子的容器很有講究,書面解釋是類似於砂鍋的細砂陶罐,為煨湯炊具之一。
  • 冬日裡的第一碗湯。
    藕挑選好了,武漢人為了做好一鍋藕湯,還細心地利用好了一個器具和一個動詞,那就是「銚子煨」。說起用銚子煨的排骨藕湯,老武漢跟你講個三天三夜也說不完。 老銚子的特點是底部黝黑,被炭火燒出一層層鍋黑,銚子的把手,也不免會被油膩染色。還有的銚子因為長久使用,整個銚子都被藕湯的顏色深深浸染著,充滿了時光的厚重感。
  • 武漢人的藕湯哲學
    🍃🍃🍃武漢的秋已至,雖涼意不濃,但舌尖肺腑已做好被秋食投餵的準備。涼秋何以度,唯有藕湯解鄉愁。小巷燃起煤爐子,陶銚子裡冒著熱氣的蓮藕排骨湯經歷漫長煨煮,咕嘟嘟的醞釀著最飽滿的濃香,武漢人心照不宣,吃肉不如喝湯。
  • 養生良方 瓦罐煨湯
    「凡味之本,水最為始,五味之材,九沸九變……則成至味」,公元前239 年《呂氏春秋》記載了江南水都——江西南昌的一道沿襲了兩千多年的民間養生小吃——瓦罐煨湯。  瓦罐煨湯講究食性,食料常用新鮮的雞、鴨、魚、肉、香菇、海帶、山藥等,以存甘、酸、苦、辛、  鹹之五味;配以生薑、當歸、天麻、黃精、黃芪等滋補佐料,滅腥去臊除羶。
  • 怡香閣——瓦罐煨湯
    所謂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湯補,飯前一口湯到老不受傷的說法。瓦罐湯(民間瓦罐煨湯)是一種江西南昌漢族民間傳統的煨湯方法,《呂氏春秋·本味篇》記載了煨湯的真諦:『凡味之本,水最為始,五味三材,九沸九變,則成至味』,幾千年的歷史記載和沉澱,使其獨具特色。
  • 武漢人冬季喝湯研究報告
    在武漢待久了,你就會發現,一到冬天,大街小巷裡就氤氳繚繞,時不時傳來一陣陣肉被煨爛的香味。武漢人愛煨湯,在他們眼裡,萬物皆可煨,最好的湯往往是那種骨頭一嚼就能碎成渣渣的。畢竟一碗湯,就是武漢冬天的一把火,能輕易撫慰武漢人被寒冬刺痛的弱小心靈。那問題來了:排骨藕湯、雞湯、羊肉湯、蘿蔔老鴨湯,你最愛哪個湯?
  • 武漢最接近外婆手藝的藕湯,都在這裡了!
    🍲11月的武漢秋天已至,雖涼意不濃,但舌尖肺腑已做好被秋食投餵的準備。涼秋何以度,唯有藕湯解鄉愁。湖北人對藕講究,質地細膩的藕才適合煨湯,脆藕還是粉藕,兩派之爭像甜鹹豆腐腦一樣,沒有標答。豬肉本就膏腴,熬成脂水掛在蓮藕上,肉味化作湯底,排骨、筒子骨、蹄花,配上蓮藕的清甜,都能化為極致的鮮。吃什麼能解了武漢人的秋思鄉愁?
  • 江西省漢族民間傳統瓦罐煨湯
    不僅味道鮮美可口,且營養成分多半已溶於水中,極易吸收。  湯作為我國的菜餚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非常重要的養生保健作用:飯前喝湯,可溼潤口腔和食道,刺激口胃以增進食慾。飯後喝湯,可爽口潤喉有助於消化。中醫認為湯能健脾開胃、利咽潤喉、溫中散寒、補益強身。湯還在預防、養生、保健、治療、美容等諸多方面對人體的健康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 冬至的臘肉、香腸和藕湯
    ☝臘魚☝我似乎聞到了香腸的味道那時的腸衣,都是各家各戶自己做。武漢煨湯,素來以技論長,選材、火候、湯料,甚至盛湯器具都有講究,一絲一毫,都須用心投入。找武漢姑娘伢談朋友的小夥子,若哪一天接到「通知」,說是要去女朋友家喝湯,那恭喜你,你已經通過初審了。當哪天,周末去女朋友家喝湯成了習慣,或者只要你去,她家都會特意為你「煨湯」,那祝賀你,你已快升級當這家的女婿了。
  • 如果我不說,你都不知道武漢的藕到底有多好
    尤其是冬天,武漢家家戶戶的瓦銚子高壓鍋都不得閒。這個季節的藕最是肥厚粉糯,雖說排骨藕湯四季可燉,然滋味最豐美之際當屬此時。從前奶奶家,老皮沙發被竄跳的小孩子們打磨得油光發亮,前頭支著爺爺喝茶的小桌子,一家人就著這張小小的茶桌嚼藕吮肉,幾碗粉糯糯的藕湯下肚,吃得人渾身發熱額頭冒汗。能跟家人吃上一頓排骨藕湯,對我來說就是冬天裡最好的事情。
  • 南昌瓦罐煨湯記|有關一座城一罐湯的水與火之歌
    古時候用來煨制的鼎罐2011年3月南昌海昏侯墓的發現,更是對於煨這一傳統烹飪技藝的實物見證。也來源於我們權且當真的傳說,新建縣有一個名叫李茂發的掌柜,聽說瓦罐湯味道極佳,便把它引入自家飯莊鑫缽源,受到食客的普遍歡迎。後來這位李掌柜帶徒傳藝,在南昌繁華地段開有多家煨湯館和飯莊,吸引了城裡眾多賓客。
  • 喝遍武漢幾百家店,才挑出這11碗秋冬必喝暖湯!
    藕湯真真加分,藕本身是比較嫩的又足夠粉,口感很好,骨頭湯味道也很好啊,愛喝湯的人不禁會想起家的味道。帶外地的朋友來這裡是個不錯的選擇哦,武漢的傳統特色菜一覽無餘,藕湯、武昌魚、面窩、大閘蟹、藕夾、藕帶等等
  • 「仰天大笑上陽臺,銚子排骨煨藕湯」|陳謝詩書畫
    全帖共25字:「山高水長,物象千萬,非有老筆,清壯可窮。十八日,上陽臺書,太白。」這張約一平方尺且有殘缺的紙片流傳至今,已被整成長卷。引首清高宗弘曆楷書題「青蓮逸翰」四字,正文右上宋徽宗趙佶瘦金書題籤:「唐李太白上陽臺」一行。
  • 鹹菜梗子煨老鵝
    我們這一帶,在其長到半大的時候,也有稱「湯菜」或是「冬菜」的,特點是梗子比較長,葉子部分相對較少,深秋時節,弄個湯菜燒芋頭、湯菜燒扁豆,吃起來非常的滑爽。如果條件允許,湯菜上耷幾個斬肉,或是放幾塊五花肉,燒出來以後,菜梗會更軟索,味道就更好了。
  • 守望相助,共渡難關 排骨藕湯慰鄉愁
    在北風蕭瑟的時節,用砂銚子煨上一鍋熱騰騰的蓮藕排骨湯,泛紅的藕塊香氣四溢,酥爛的排骨香味撲鼻,湯水浮起一層濃鬱誘人的淡黃色,喝上一口,不僅是酣暢溫馨的美味,也蘊藏著對這座城市的時光記憶。底湯和主料準備好之後,便可開始上銚子煨了。銚子是一種特製的用來熬製湯料的器具,有大有小,剛入銚子的排骨藕湯要用大火迅速煮開,等火候夠了的時候,就可以轉小火慢慢燉了,這個時候也是發揮一個「煨」字的重要時刻。
  • 家鄉的20碗湯,真的挺香,真的挺想
    當然還有新鮮的牛羊肉和麵筋木耳、黃花菜、蔥花等也是必不可少吃起來酸辣可口寒冷的冬日早晨,一碗熱乎乎的胡辣湯下肚便能精神飽滿地把一天的事做完8湖北武漢銚子排骨藕湯和廣東人熬煮的各種材料的老火湯不同武漢人的湯鍋裡,蓮藕排骨是永恆的主角而且武漢人喜歡用砂銚子煨湯銚子的形狀像比較高的壺口大有蓋,旁邊有柄用陶土燒制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