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漢的秋已至,雖涼意不濃,但舌尖肺腑已做好被秋食投餵的準備。
涼秋何以度,唯有藕湯解鄉愁。小巷燃起煤爐子,陶銚子裡冒著熱氣的蓮藕排骨湯經歷漫長煨煮,咕嘟嘟的醞釀著最飽滿的濃香,武漢人心照不宣,吃肉不如喝湯。
世界上,再也沒有人比武漢人更愛這一鍋湯,也沒有任何地方,能做出比武漢人更地道更味美的蓮藕排骨湯。
「不時不食」是美食的定律,每一年入秋的藕都分外讓人期待。藕隨荷花,有著淡泊的性格,作為食材可塑性極強。
在武漢人民的烹飪哲學裡,沒有藕湯的秋天絕對是白過了。
雖說排骨藕湯最為知名,但其實真正的武漢人家吃得最多的卻是棒骨藕湯。豬棒骨即豬腿骨,比排骨更便宜實惠。從食補角度來說,棒骨熬湯的補鈣效果也更好。
而排骨藕湯的靈魂,全在藕上。
湖北的蓮藕有九孔藕和七孔藕之分,九孔蓮藕一般種在田裡,稱作田藕,上面開的荷花是白色的,又叫白花藕。七孔藕長在池塘裡,又叫塘藕,上面開的蓮花是粉色的,又叫紅花藕。
九孔藕的顏色是銀白色的,水分含量非常高,吃起來也非常的爽口,我們在選擇清炒蓮藕時,或者涼拌藕片時,選擇九孔的藕。
紅花藕的皮沒有田藕那麼白,是褐黃色的,水含量非常的少,看起來又粗又短,但是澱粉含量很高,吃起來非常的糯、粉,適合煮蓮藕湯。
七孔的紅花藕和略顯肥腴的排骨燉在一起,湯色變成清澈的粉紅,臨上桌前撒上一把翠綠的蔥花,就是每個秋天的標配──蓮藕骨湯。
與江西煨湯的陶罐、廣東煲湯的煲都不同,銚子是湖北人煨湯專用的器皿。「diào子」是湖北方言,指一種尖底的黑砂鍋容器。
極品的老銚子,樣式必須是最土的那種,底部因為長期坐在爐子上,早被燻得烏黑,內壁經過藕湯多年浸潤,覆著一層薄薄的油膜,用瓢羹輕輕刮一刮,還有沙沙的感覺。
煨藕湯是件費心力花時間的活兒,往常人用銚子煨,通常是早上動工,到晚上才有的喝。
筒子骨、蓮藕對半下銚子,上煤爐,風門打開,湯開了關小風門,文火煨到肉爛脫骨,藕變得白色中透著粉紅。
等藕湯第一縷香的過程總是漫長,要經過一個下午的慢熬,有的在爐火旁閒坐著等歸家的人,有的則乾脆叫上鄰居家的嫂子們一起搓一桌麻將,滿是老武漢的味道。
盛出一大碗堆著肉和藕的湯,灑上切成寸斷的小蔥,湯上還蒙著一層薄薄的粉白色湯衣,肉輕輕一撕就能從排骨上掉下來,吃起來口感粉糯又不失清脆,最絕的湯喝上一口,香濃清甜,驚動四鄰。
煨好的藕湯香濃清甜,肉酥而不爛,藕塊粉糯又不失清脆,湯汁稠而濃白,鮮而不膩。湯中有藕的香,藕中有肉的味。喝上一口,這滋味就像是夏天西瓜的正中心一樣,都是心頭好。
「十年冇回家,天天都想家家,家家也每天在等到我。哪一天能回家,銚子煨的藕湯,總是留給我一大碗,吃了飯就在花園裡頭,等她的外孫伢。」
煨藕湯是可以傳家的本事,家家都有本概不外傳的獨家配方和煨湯玄學。秘方通常都是家裡的老人執掌,通過一次次的言傳身教實戰演練,將自家的煨湯秘術傳授給後輩。
在過去多少年的時光中,武漢那一片的老房子裡,每到正午左右,便能見爐煙火升起,大概幾個鐘頭之後,傍晚時分,便能見一縷縷白色的淡煙從各家的升起,夾雜在菜香裡的那抹淡淡藕湯香氣,需要細細分辨才能聞出。
流逝的歲月的人,或許都在嫁嫁老舊房子裡,吃過豐盛的早飯和美味的晚飯,藕湯喝完要再來一碗。
每當秋風乍起,無論身處何地,武漢伢都要記得喝一碗藕湯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