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人的藕湯哲學

2021-02-08 武漢吃了冇

🍃🍃🍃


武漢的秋已至,雖涼意不濃,但舌尖肺腑已做好被秋食投餵的準備。


涼秋何以度,唯有藕湯解鄉愁。小巷燃起煤爐子,陶銚子裡冒著熱氣的蓮藕排骨湯經歷漫長煨煮,咕嘟嘟的醞釀著最飽滿的濃香,武漢人心照不宣,吃肉不如喝湯。



世界上,再也沒有人比武漢人更愛這一鍋湯,也沒有任何地方,能做出比武漢人更地道更味美的蓮藕排骨湯。



「不時不食」是美食的定律,每一年入秋的藕都分外讓人期待。藕隨荷花,有著淡泊的性格,作為食材可塑性極強。


在武漢人民的烹飪哲學裡,沒有藕湯的秋天絕對是白過了。



雖說排骨藕湯最為知名,但其實真正的武漢人家吃得最多的卻是棒骨藕湯。豬棒骨即豬腿骨,比排骨更便宜實惠。從食補角度來說,棒骨熬湯的補鈣效果也更好。


而排骨藕湯的靈魂,全在藕上。


湖北的蓮藕有九孔藕和七孔藕之分,九孔蓮藕一般種在田裡,稱作田藕,上面開的荷花是白色的,又叫白花藕。七孔藕長在池塘裡,又叫塘藕,上面開的蓮花是粉色的,又叫紅花藕。



九孔藕的顏色是銀白色的,水分含量非常高,吃起來也非常的爽口,我們在選擇清炒蓮藕時,或者涼拌藕片時,選擇九孔的藕。


紅花藕的皮沒有田藕那麼白,是褐黃色的,水含量非常的少,看起來又粗又短,但是澱粉含量很高,吃起來非常的糯、粉,適合煮蓮藕湯。


七孔的紅花藕和略顯肥腴的排骨燉在一起,湯色變成清澈的粉紅,臨上桌前撒上一把翠綠的蔥花,就是每個秋天的標配──蓮藕骨湯。




與江西煨湯的陶罐、廣東煲湯的煲都不同,銚子是湖北人煨湯專用的器皿。「diào子」是湖北方言,指一種尖底的黑砂鍋容器。


極品的老銚子,樣式必須是最土的那種,底部因為長期坐在爐子上,早被燻得烏黑,內壁經過藕湯多年浸潤,覆著一層薄薄的油膜,用瓢羹輕輕刮一刮,還有沙沙的感覺。



煨藕湯是件費心力花時間的活兒,往常人用銚子煨,通常是早上動工,到晚上才有的喝。


筒子骨、蓮藕對半下銚子,上煤爐,風門打開,湯開了關小風門,文火煨到肉爛脫骨,藕變得白色中透著粉紅。



等藕湯第一縷香的過程總是漫長,要經過一個下午的慢熬,有的在爐火旁閒坐著等歸家的人,有的則乾脆叫上鄰居家的嫂子們一起搓一桌麻將,滿是老武漢的味道。


盛出一大碗堆著肉和藕的湯,灑上切成寸斷的小蔥,湯上還蒙著一層薄薄的粉白色湯衣,肉輕輕一撕就能從排骨上掉下來,吃起來口感粉糯又不失清脆,最絕的湯喝上一口,香濃清甜,驚動四鄰。



煨好的藕湯香濃清甜,肉酥而不爛,藕塊粉糯又不失清脆,湯汁稠而濃白,鮮而不膩。湯中有藕的香,藕中有肉的味。喝上一口,這滋味就像是夏天西瓜的正中心一樣,都是心頭好。



「十年冇回家,天天都想家家,家家也每天在等到我。哪一天能回家,銚子煨的藕湯,總是留給我一大碗,吃了飯就在花園裡頭,等她的外孫伢。」


煨藕湯是可以傳家的本事,家家都有本概不外傳的獨家配方和煨湯玄學。秘方通常都是家裡的老人執掌,通過一次次的言傳身教實戰演練,將自家的煨湯秘術傳授給後輩。


在過去多少年的時光中,武漢那一片的老房子裡,每到正午左右,便能見爐煙火升起,大概幾個鐘頭之後,傍晚時分,便能見一縷縷白色的淡煙從各家的升起,夾雜在菜香裡的那抹淡淡藕湯香氣,需要細細分辨才能聞出。



流逝的歲月的人,或許都在嫁嫁老舊房子裡,吃過豐盛的早飯和美味的晚飯,藕湯喝完要再來一碗。


每當秋風乍起,無論身處何地,武漢伢都要記得喝一碗藕湯哦~


相關焦點

  • 武漢味道 | 曾慶偉:奉上一銚藕煨湯
    在武漢人的飲食習慣中,喝湯不能不算是最具廣泛性的一種飲食嗜好,當地民俗謂之「無湯不成席」。武漢地方語境中的湯,專指以煨的烹飪方式,用銚子或瓦罐、陶罐煨制出的表層飄著一層白黃浮油的濃湯。而我們通常所說的江西的瓦罐蒸湯抑或是廣東人用陶瓷砂罐煲出來的清湯都難入老武漢人的法眼。若想煨出一碗濃湯,少不得要有一個砂銚子。
  • 武漢最接近外婆手藝的藕湯,都在這裡了!
    🍲11月的武漢秋天已至,雖涼意不濃,但舌尖肺腑已做好被秋食投餵的準備。涼秋何以度,唯有藕湯解鄉愁。湖北人對藕講究,質地細膩的藕才適合煨湯,脆藕還是粉藕,兩派之爭像甜鹹豆腐腦一樣,沒有標答。豬肉本就膏腴,熬成脂水掛在蓮藕上,肉味化作湯底,排骨、筒子骨、蹄花,配上蓮藕的清甜,都能化為極致的鮮。吃什麼能解了武漢人的秋思鄉愁?
  • 舌尖上的蔡甸之「排骨藕湯」,不愛喝排骨藕湯的人,不能叫作蔡甸人
    做藕湯千萬不要用鐵鍋,蓮藕中含有豐富的多酚,而多酚之一就是沒食子酸,沒食子酸與鐵鍋生成的鐵離子碰在一起就會發生化學反應,隨之而來的「偉大的產物」便是包公臉的蓮藕和神似墨汁的蓮藕湯。食用後不會對人的健康造成傷害。只是鐵具與蓮藕接觸會加大其被氧化的速度和成分,影響彼此的營養元素。所以,儘量不要用鐵鍋來燉蓮藕。而且黑乎乎的顏色難免影響人的食慾。
  • 武漢人的銚子「煨湯」
    瓦罐雞湯、排骨藕湯、鯽魚湯、鮰魚湯、魚圓湯、龜鶴延年湯、峽口明珠湯等,都是我們湯中傑作。凡是宴席,壓軸戲必然是一缽鮮醇香美的湯。我們武漢人一年四季是翻著花樣在做湯,就是說話、打比方也離不開「湯」。而且這個做湯,不叫做湯,叫「煨湯」。煨湯就是比小火燉湯的那個火還要小,然後湯的容器是特定的,叫作銚子,正宗的武漢人都有吊子的印象,家裡面是一定會有一口黑乎乎的帶2個耳朵似的提手的吊子的。
  • 冬至的臘肉、香腸和藕湯
    ☝臘魚☝後臺回復」排骨藕湯「 查看藕湯的故事武漢人料理湯水,獨樹一幟。北方人,追求實在,不拘小節,豪放亂燉,嶺南人,過於挑剔,追求高檔,海味煲湯。武漢煨湯,素來以技論長,選材、火候、湯料,甚至盛湯器具都有講究,一絲一毫,都須用心投入。找武漢姑娘伢談朋友的小夥子,若哪一天接到「通知」,說是要去女朋友家喝湯,那恭喜你,你已經通過初審了。當哪天,周末去女朋友家喝湯成了習慣,或者只要你去,她家都會特意為你「煨湯」,那祝賀你,你已快升級當這家的女婿了。
  • 守望相助,共渡難關 排骨藕湯慰鄉愁
    在武漢人的飲食習慣中,喝湯可謂是最具廣泛性的一種飲食嗜好,當地民俗謂之「無湯不成席」。而在眾多湯類菜餚中,蓮藕排骨湯是武漢人的心頭好。好的藕湯和蓮藕的品質分不開,湖北素有「千湖之省」的美稱,蓮藕便是這水鄉澤國的一大特產,尤以湖北浠水巴河、武漢蔡甸、洪湖的蓮藕最為出名,取蓮藕的中段,洗淨刨皮後,需要先用鹽醃製30分鐘,這樣醃製過的藕,可以去除其中的青澀味,也能讓藕先入味
  • 嶽陽人手中的每一碗藕湯,都要感謝這些挖藕人!
    對於每一個挖藕人來說,他們就像候鳥一般,苦苦等待的是來年的開春。藕斷了就破了賣相,灌進了淤泥,就更賣不出價格,所以每一個挖藕人,都要小心翼翼地把藕完整地挖出來。黑泥、白藕,皮褲,秋天的風中,挖藕人用自己的辛勞,從田中挖出縷縷藕香,為人們奉上餐桌佳餚。▼
  • 排骨藕湯做法大全.
  • 如果我不說,你都不知道武漢的藕到底有多好
    武漢人的湯鍋宇宙裡,蓮藕排骨是永恆的主角兒。和廣東人湯鍋燉萬物的烹飪哲學不同,武漢人家銚子裡清一色煨的都是蓮藕排骨湯。如遇搬家,家裡的碗筷可以不要,那頂煨湯的瓦銚子是一定要帶走的。銚子一定是越老越好,很多武漢家庭的銚子都是傳了好幾輩的。一隻包漿老銚可以充傳家寶,曾聽聞往常有些嫁女兒的,家裡還出一頂老銚子做陪嫁。
  • 湖北美食系列之三:排骨藕湯
    2015年6月11日,武漢江漢區第二屆「非遺文化節」開幕式上,138位民間廚藝高手現場生火「PK」煨藕湯技藝。138個瓦罐吊子同時架起、138個蜂窩煤爐同時點燃……選手從70多歲的老人,到90後學生,各自大展身手。為什麼要舉行這麼一場活動?「煨湯技藝」為何會成為湖北省的非遺項目?一.
  • 李白與武漢藕湯有淵源?社區「廚神」撰寫《千年楚菜》一書有答案
    長江網8月19日訊(記者方歷嬌)「希望這本書讓更多人了解楚菜文化,喜歡楚菜。」蔣文濤是「二河三蒸」湖北特色蒸菜世家第四代傳承人,國家級高級廚師,一名熱衷研究楚菜美食文化的達人。下月,他耗費數年,親筆撰寫的 10萬字楚菜傳承新書《千年楚菜》即將發布。
  • 老武漢的砂吊子煨湯
    老武漢人都知道小桃園煨湯館,那是老武漢的一張名信片。該店主要品種有瓦罐雞湯、排骨湯、八卦湯、甲魚湯、牛肉湯、鴨湯等。以瓦罐雞湯最有名,但在老武漢人的印象中,更多的是以前過年過節餐桌上以砂吊子煨出來的排骨藕湯,武漢人的節氣或年夜飯必須有一吊子經過五六個小時煨出來的排骨藕湯上桌才能顯出對親戚朋友的重視,屬於飯桌標配。這個老武漢人稱之為砂吊子的容器很有講究,書面解釋是類似於砂鍋的細砂陶罐,為煨湯炊具之一。
  • 舊金山市裡最湖北的味道 | 鴨脖藕夾熱乾麵,珍珠丸子、排骨藕湯!
    大廚揭曉答案:這是因為滷鴨脖的湯汁是加了紅曲米熬製的並非如很多鴨脖 為了追求過癮麻辣的」爽「感而後期添加各種香精色素等等。說到湖北菜的江湖首當其衝的藕,就是最好的【代表武器】不吃不知道,原來藕是真的可以融入到每個湖北伢子的菜餚當中的...喧賓不奪主
  • 粉藕排骨湯
  • 鴨脖藕夾熱乾麵,還有珍珠丸子、排骨藕湯!舊金山市裡最湖北的味道!
    好了這道上來,就要看藕的真功夫了。不管到了哪裡,油炸都是一樣雖然略罪惡、但口感就是讓人無法拒絕的做法...像隱退的元老一樣,這道湯燉到骨香四溢藕與排骨達到相輔相成般的天作之合小排燉透了,非!常!爛!夾起來一塊,肉顫顫巍巍幾乎要與骨頭分離。
  • 武漢四家私藏銚子湯館,抵禦武漢冬天的魔法攻擊
    老武漢人對煨湯這件事情,有自己的講究:用天然氣的灶臺來煨湯,散了味,沒有靈魂;用高壓鍋壓出來的,食材都散架,和速凍食品沒什麼分別;用瓦罐或者紫砂鍋來煲,那是江西或是廣東做法,清湯寡水。只有用上炭爐子,以及外表被火燻黑、覆滿油漬的老銚子加上幾個小時的時間慢慢煨煮的湯,才是真正的煨湯。這些年,這種煨湯手藝越來越少見。
  • 職場媽媽曬4菜1湯晚餐,網友:一看就是武漢人,都是湖北菜
    這一周連著三天的雨,武漢人民表示已經懵圈了,本以為冬天會來得溫柔一點兒,沒想到這直接進了速凍模式,夏天的時候吵著熱死了,這會兒才發現自己心裡其實是住著一個夏天的,真的是太嚮往背心大褲衩了,人吶,就是一個矛盾體,沒辦法。
  • 冬日裡的第一碗湯。
    武漢人熱愛美食,徽菜、粵菜、湘菜、川菜來者不拒;日料、韓餐、火鍋、烤肉應接不暇。來自全國的美食總能在武漢大街小巷覓得一處清淨之地,紮根、繁衍。武漢人對口味的包容可見一斑。
  • 武漢人冬季喝湯研究報告
    在武漢待久了,你就會發現,一到冬天,大街小巷裡就氤氳繚繞,時不時傳來一陣陣肉被煨爛的香味。武漢人愛煨湯,在他們眼裡,萬物皆可煨,最好的湯往往是那種骨頭一嚼就能碎成渣渣的。畢竟一碗湯,就是武漢冬天的一把火,能輕易撫慰武漢人被寒冬刺痛的弱小心靈。那問題來了:排骨藕湯、雞湯、羊肉湯、蘿蔔老鴨湯,你最愛哪個湯?
  • 唯這碗蓮藕蹄花湯不可辜負
    在這樣寒冷的冬天,人總是會本能性的趨向溫暖的食物。如果說,火鍋是冬天的寄託,那麼這一鍋蓮藕蹄花湯則是寒日的慰藉。這碗蓮藕蹄花湯是自貢市同興路宜希藕王養生湯店的招牌,店面是偶然發現的,而味道卻讓人念念不忘。今天就請跟隨小編一起去看看這份蓮藕蹄花湯有什麼特別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