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博物院 的喵
題圖|堆糖
編輯|雪七
今日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重要節日,是一年中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今天,白天就漸長了,床就更難起了。
冬至時節,中國北方的鍋灶裡,翻滾著薄皮大餡兒的餃子,嶺南地區的碗盤裡,盛滿軟糯香甜的湯圓,哪怕是在江南水鄉,人們也會在冬至這天吃上一碗赤豆飯,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而在武漢,也有著自己迎接冬至的獨特習慣——醃臘肉,煨藕湯。
☝臘魚
☝老武漢的記憶
冬至到了,五毒歸了藏,家家戶戶忙起來,醃製臘魚、臘肉,這時正是好時候。
在武漢,只有在冬至後和立春前醃製的魚肉,才能稱為臘魚臘肉。如果說「冬至」前醃製的魚肉還不能稱之為臘魚臘肉,只能說是醃魚醃肉,那麼,從今日開始,想要規規矩矩做臘肉、臘魚的,可以開始了。
☝臘肉還是媽媽醃的好
「將肉買回切成2斤左右的條塊,把魚沿肚子剖開把內臟淘盡,將鹽、花椒撒於肉上醃在盆裡,幾日後掛於屋外風乾就可以了。越幹越好,越幹越香!」醃製臘貨的熱鬧景象留存於每個老武漢人的記憶中。
曬臘貨,也是個幸福的過程,要瞄著天氣,搶著太陽,不然鹹潮收得慢,長了綠黴,就拐了。
「仲冬天氣肅風霜,臘魚醃肉盡出缸。生怕鹹潮收不盡,天天高掛曬臺旁」(清代葉調元《漢口竹枝詞》),那是冬日寒冷中最熱鬧的景象。
肉醃好了,每天做飯時割一點臘肉,切成片放在鍋裡榨出油,然後用油炒菜薹,滿屋即飄臘肉香,這樣炒菜省油又好吃,尤其那肉渣更是香酥可口,可以從春節一直吃到正月……
☝湖北獨有——菜薹炒臘肉
冬至後,也正是洪山菜薹大量抽薹時,要是再下幾場雪,雪中的菜薹鮮嫩水靈,紫紅莖杆格外好看。切了炒臘肉,脆崩了甜滋了,那絕對是冬天裡的人間美味。
除了醃製臘魚臘肉,老武漢人灌臘香腸也是一絕。
☝我似乎聞到了香腸的味道
那時的腸衣,都是各家各戶自己做。
「先訂一些豬小腸回來,用鹽一捏,用竹篾片把腸壁上的漿汁刮下來,然後把一頭繫著,把另一頭拉著一吹,整個腸衣鼓起來,亮汪了的。把腸衣晾在竹竿上吹一晚上,第二天用切好的醃好的肉餡拌上鹽、胡椒、香油,插上專門灌香腸的筒一點點灌,一邊灌,一邊用針把下面腸衣中的氣泡放掉,以防把腸衣撐破……」
普通老百姓家自己做的香腸乾淨又實惠,而上世紀30年代,講究一點的老武漢人,卻格外偏好去冠生園買做好的臘腸,那裡的腸衣是用羊腸做的,灌出來的香腸是廣式口味,蒸好切成片端上桌,那叫一個飄香四溢!
☝後臺回復」排骨藕湯「 查看藕湯的故事
武漢人料理湯水,獨樹一幟。
北方人,追求實在,不拘小節,豪放亂燉,嶺南人,過於挑剔,追求高檔,海味煲湯。武漢煨湯,素來以技論長,選材、火候、湯料,甚至盛湯器具都有講究,一絲一毫,都須用心投入。
找武漢姑娘伢談朋友的小夥子,若哪一天接到「通知」,說是要去女朋友家喝湯,那恭喜你,你已經通過初審了。當哪天,周末去女朋友家喝湯成了習慣,或者只要你去,她家都會特意為你「煨湯」,那祝賀你,你已快升級當這家的女婿了。
☝排骨藕湯-家的味道
喜歡煨湯,是老武漢人最大的愛好,幾乎每個老武漢人家裡都有一個用來煨湯的銚子,而眾多湯中,藕湯永遠是主角。
而在冬至,更是少不了一碗熱氣騰騰的湯了。這個時候的藕,最適合煨湯,一口咬下去,那真是又粉又香。
一家人,一銚子湯,媽媽盛的藕,爸爸夾的肉,冬天最幸福的事,也莫過於此了。
"冬至快樂啦\(^o^)/ 你喝湯了嗎?「
♧
轉載請註明出處
|這是武漢的第124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