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罐煨湯技術要點(附幾款瓦罐菜品)

2021-02-19 先鋒食藝

瓦罐煨湯又名民間瓦罐煨湯,1994年名稱由民間飯莊所取.是江西省漢族民間傳統煨湯方法,以瓦罐為器,精配食物加以天然礦泉水為原料,以硬質木炭火恆溫傳統式六面受熱,煨制達七小時以上。終於演譯成倍具民間傳統特色又合乎現代人口味的美食。瓦罐之妙處在於土質陶器,秉陰陽之性含五行之功效,久煨之下原料鮮味及營養成分充分溶解於湯中,其味鮮香淳濃,食後令人久而難忘。

「瓦罐煨湯」是流行於南方民間的一種風味菜餚。它採用一種制特的大瓦缸,其缸底可以燒火,缸內置有鐵架,廚師將裝有湯的小瓦罐一層層地碼入缸內的鐵架上,然後點燃木炭,借用木炭火產生的高溫將瓦罐內的湯煨熟。
製作「瓦缸煨湯」的大瓦缸高約1.3米,系粗陶製成。缸的底部放有一個圓形鐵筒,裡面可裝木炭,用來燒火。缸內有三層鐵架,可以放約 30多個小瓦罐。缸的頂部有一鐵蓋,可以隨時揭開,加木炭、放瓦罐都是用一個鐵製的夾子從頂部伸進去進行。用於裝湯的小瓦罐高約 18釐米,直徑約 20釐米,有一小手柄,可用手握住端上桌,此外小罐上面還有一個小蓋,蓋上有一小孔,用於煨湯時排出多餘的熱氣。

煨湯時, 需將各種原料治淨後放入小瓦罐內, 再加入調料, 摻入清水,最好用純淨水,蓋上蓋,將瓦罐碼入瓦缸內的鐵架上,點燃木炭,將湯煨 8~12小時,取出即成。製作「瓦缸煨湯」的用料很廣泛,雞鴨、牛肉、豬肉、海產、野味、竹筍、菌類、豆製品、蔬菜等,都可用來製作「瓦缸煨湯」。
製作「瓦缸煨湯」時還需注意以下幾點:

1,一般只往瓦罐內摻入清水或純淨水,而不能用吊制的鮮湯,其目的是保證各種不同風味的煨湯都原汁原味。

2,瓦罐加蓋前,需先用一張鋁箔紙將瓦罐口封住,然後再加蓋,以保證瓦罐密封良好。

3,需根據不同原料的不同性質來確定煨制的時間。一般的原料煨制約 8小時,質地較為老韌的原料如牛肉、土雞、老鴨等則需煨制 10~12小時。

4,大瓦缸內不同的位置,其火力的大小是不一樣的,因此煨制時應注意掌握好大火和小火的合理搭配。一般是先用大火將瓦罐內的湯燒開,再用小火將湯煨熟。

5 一罐湯煨約 4~5小時後應「翻壇」,即把瓦罐調換一下位置,以免瓦罐因接近火力大的位置而被煨乾湯汁。
下面就介紹幾款「瓦缸煨湯」的具體製法,供參考。

綠豆紫菜煨排骨

原料:豬肋排500克 綠豆100克 紫菜50克 淡菜25克 薑片10克 蔥節 30克 精鹽、胡椒粉、料酒、味精、純淨水各適量

製法:

1 豬肋排洗淨,斬成 5釐米長的段;綠豆洗淨;紫菜、淡菜洗淨泡發好。

2 將豬肋排、綠豆、紫菜、淡菜、薑片、蔥節放入瓦罐內,調入精鹽、胡椒粉、料酒、味精,摻入純淨水並蓋上蓋,放入大瓦缸中煨約8小時,即成。

特點:湯清味鮮,清熱解毒。

白果腐竹煨土雞

原料:土雞 600克 白果 150克 腐竹 100克 薑片 10克 蔥節 30克 精鹽、胡椒粉、料酒、味精、純淨水各適量。

製法:

1 土雞洗淨,斬成條塊;白果去殼去芯;腐竹泡發好後切成節。

2 將土雞、白果、腐竹、薑片、蔥節放入瓦罐內,調入精鹽、胡椒粉、料酒、味精,摻入純淨水,蓋上蓋,放入大瓦缸中煨約 12小時,即成。

特點:湯濃味鮮,滑潤去燥。蟲草煨老鴨

原料:老鴨600克 豬瘦肉100克 蟲草10根 雞油75克 薑片10克 蔥節 30克 精鹽、胡椒粉、花雕酒、味精、純淨水各適量

製法:

1 老鴨洗淨,斬成條塊,入沸水鍋中氽一水撈出;豬瘦肉切塊,亦入沸水鍋中氽一水。

2 炒鍋置火上,放入雞油燒熱,投入薑片、蔥節爆香後,倒入鴨塊炒香,烹入花雕酒,起鍋倒入瓦罐內,放入蟲草、豬瘦肉,調入精鹽、胡椒粉、味精,摻入純淨水,蓋上蓋,放入大瓦缸中煨約 12小時,即成。

特點:湯清肉爛,補肺益腎。

珧柱香菇蛇段湯

原料:菜花蛇 600克 珧柱 50克 火腿 30克 水發香菇 150克 薑片10克 蔥節 30克 雞油 75克 精鹽、胡椒粉、料酒、味精、純淨水各適量

製法:

1 菜花蛇治淨,斬成 6釐米長的段;珧柱洗淨;火腿、香菇均切片。

2 炒鍋置火上,放入雞油燒熱,投入薑片、蔥節爆香後,倒入蛇段炒香,烹入料酒,起鍋翻入瓦罐內,放入珧柱、火腿、香菇,再調入精鹽、胡椒粉、味精,摻入純淨水,蓋上蓋,放入大瓦缸中煨約 12小時,即成。

特點:清熱除溼,舒筋活絡。

淮杞筍乾煨牛

原料:牛小腿肉 500克 淮山藥15克 枸杞、桂圓肉各 6克 天目山筍乾 150克 薑片 10克 蔥節 30克 雞油 75克 精鹽、胡椒粉、料酒、雞精、純淨水各適量。

製法:

1 牛小腿肉洗淨,入沸水鍋中焯約 3分鐘撈出,切成片;筍乾用溫水泡發好,改刀成條狀。

2 炒鍋置火上,放入雞油燒熱,投入薑片、蔥節爆香後,倒入牛炒香,烹入料酒,起鍋倒入瓦罐內,放入筍乾、淮山藥、枸杞、桂圓肉,調入精鹽、胡椒粉和味精,摻入純淨水,蓋上蓋,放入大瓦缸中煨約 12小時,即成。

特點:筍脆肉爛,湯味鮮醇。瓦罐烤雞:

一兩年後雖然表面光鮮,但內部大都已燒爛,再加上食客對「瓦罐煨湯「的熱情降低.很多酒店的瓦罐爐都閒置了下來。龍華師傅發現瓦罐爐爐壁比一般的爐子都厚,保溫效果非常好,熱氣不易散失所以更省炭;同時它比一般的爐子美觀更適合擺在門口。龍華將內壁燒壞的棉絮去掉,然後將裡面放瓦罐的鐵支架拆卸下來再焊上烤架,缸底部鑽四個眼作為出油孔,用兩塊磚將烤鴨爐墊起來,並用四個小桶接著油這樣烤爐就改裝好了。龍華為我們算了一筆帳:新烤鴨爐售價:1200元左右,一天烤 40隻雞,大約需要消耗:30斤炭;瓦罐爐改裝的烤鴨爐:電焊改裝費(加人工)200 元,一天烤 40 只雞,大約需要消耗:15斤,炭是烤鴨爐耗炭量的一半。兩種爐子烤出來的菜品口感不同:前者成菜肉質幹香,幾乎沒有油,可以用手撕著吃。而後者成菜表脆肉嫩,沒有將油烤乾,要用烤鴨餅卷食。正因為口感的不同,所以瓦罐烤爐更適合烤雞或者瘦型櫻桃谷鴨等皮下脂肪少的原料:而烤鴨爐更適合烤肥鴨、肥鵝等皮下脂肪厚的原料。

兩種爐子在烤制時間長短上也有差別。瓦罐烤爐烤一爐雞需要 2個小時(由於爐壁厚、保溫好一爐炭可以用 2.5 小時) ,而烤鴨爐則需要1個小時。瓦罐爐烤制時間雖長,但是可以提前預製後長時間存放,走菜時用微波爐加熱一下即可。
醃雞滷水調製配方:

取 70斤清水,放入 4斤香料包(其中包括迷迭香 150克、沙姜粉 250克、鹽焗雞粉 230克、八角 120克、花椒 100克、白芷 100克、白蔻100克、丁香 60克、山奈 100克、石羅子 60克、小茴香 100克,肉蔻 100克、草蔻 100克、香葉 120克、幹沙姜 120克、胖大海 80克、香砂 50克、砂仁 50克)鹽 4斤,味精、糖各 2斤,蔥、姜共 5斤,料酒 1斤,燒開後放涼。

脆皮水配比:飴糖、水、大紅浙醋的比例為 1:20:0.3

瓦罐烤雞的製作流程:

(1)將白條雞放入滷水湯中浸泡,由於雞肉大腿根部及雞翅根部的肉比較厚,所以需要用小刀劃幾刀,以便更入味,放入冰箱中冷藏醃漬兩天,取出用三根長鋼針將雞插成扁平形,然後均勻淋入脆皮水用風扇吹 4個小時。

(2)將炭引燃,放入瓦罐爐中,添炭將瓦罐爐燒熱,掛上制好的雞,小火烘約 1.5小時至雞幹香成熟,然後打開瓦罐爐門,使爐火變大,再烤 20分鐘,烤雞可烤上色出爐即可。

瓦罐銷魂雞(附特製香料湯汁機密配方)

賣點:這款菜的亮點在於, 用多種香料調製成湯汁, 採用特製的瓦罐,一雞一爐,經過長時間煨制,成菜湯汁濃香,皮嫩肉糯,很受食客歡迎。

器具:選用專門燒制的瓦罐, 採用一雞一爐的方式, 經過長時間煨制,使雞肉入味充分,外嫩裡香,且雞的形狀和菜餚風味不受破壞。瓦罐色澤柔和,當作盛器上桌後,還有調節色彩的作用,一舉兩得。新買回來的瓦罐,使用前要迅速清洗,不能浸泡,否則加熱時容易裂。用完後要等瓦罐完全涼透後再洗刷,也不要浸泡。瓦罐和爐子都可以在市場上買到,瓦罐售價約 32元/個。
選料:最好是農家放養母雞,生長時間在一年半,重量在 1500 克左右。散養農家雞以青草、螞蚱、草籽等為食,肉中的可溶性蛋白、液離胺基酸、不飽和脂肪酸等物質含量均高於其他雞肉。選農家雞時,不能選生長時間過短的,以免肉質過嫩,煨制以後,雞肉太爛,沒有嚼勁。農家雞生長時間超過兩年,雞體內已經積累了很多脂肪,油質含量過高,煨制以後,過於膩口,效果不好。

香料湯汁調製:

將白豆蔻、八角各 1 千克,草豆蔻、小茴香、肉果、香葉、孜然各750克,蓽撥、當歸、香茅、桃草、桅子、毛桃各 500克,煙桂 450克,砂仁、良姜、幹菘、陽春砂各 400克,香果 350克,肉桂 300克,草果、白芷、山奈、丁香、甘草、花椒、黨參、陳皮、黑胡椒、百裡香各 250克,羅漢果 3個,用紗布包好,放入 100千克純淨水中,大火燒開,改小火熬 20 分鐘,取出香料包,汁水即為香料湯(香料湯的香味很濃,用時要根據實際情況稀釋) 。
將香料從紗布中取出,放入乾淨的鍋中,小火慢慢炒幹,離火放涼,放入攪拌機中打成粉,放入盆中,加味精 3千克,胺基酸 2千克,核苷酸、高鮮各 1千克拌勻,即成特製香料。

上面的配方為 3千隻雞用量。以上香料中,煙桂的味道與普通桂皮一樣但要比普通桂皮的香味純正,沒有焦糊味;桅子是用來調色的;

幹菘是一種補品類調料,一般的調料市場都能夠買到;陽春砂是一種緬甸。進口的香料,每盒為 200 克,目前售價為 25元;桃草與茅草味道接近,市場有售;毛桃有防腐、吸附作用,能吸附雜質,使湯汁更清。
製作方法:

(1)初加工:

1.將雞宰殺,去淨雞毛後開膛,去掉內臟,用清水漂洗 2 小時,衝淨血水備用。

2.去掉雞脖子和屁股處的油脂,再將雞腿骨敲斷,在雞胸兩側各劃一刀,將雞胸骨按塌。將油脂去掉,是為了避免成菜過於油膩,口感不好;步驟 2中的操作,是為了便於雞肉入味;若有的地方的食客喜歡吃脆脆的雞皮,可以加一點陳村視水,但要反覆漂洗時,將視水的味道衝掉。

(2)調湯:先在不鏽剛桶裡倒入 10千克香料湯汁,大火燒開,依次放入湯皇 6克,麥芽糖 10克,桂花糖漿 4克,雞精 10克,草菇老抽5克,雞汁 2 克,生菜子油 100 克,鹽 10克,大火燒開,熬 5分鐘

即可。

(3)醃漬:醃漬時,每隻雞用鹽 1克,特級草菇老抽 50克調勻,將雞內外抹勻, 醃漬 5分鐘, 再用清水漂洗乾淨表面的老抽, 瀝乾水分,再將事先泡好的鮮板慄 3個裝進雞肚子裡,將雞腿也插進去,把兩個雞翅反向扭過來,把雞頭壓在底下,雞表面的老抽一定要漂洗乾淨,以免煨出來的雞顏色太深。
(4)煨制

1.在蜂窩煤爐內放一塊剛引燃的蜂窩煤,再在上面放兩塊沒有燒的蜂窩煤,然後裝好鐵鍋,放上特製瓦罐。

2.在瓦罐中依次加入炸五花肉 20克,紅幹椒 3個,薑片3片,再把雞輕輕放入瓦罐中,使雞的腹部朝上,用水勺澆上燒熱的特製香料湯汁(湯汁和瓦罐口有 1釐米的距離即可) 。

3.將瓦罐移至煤氣灶上,大火燒開,迅速將表面的泡沫撇淨,反覆用小勺把湯汁舀起來澆在雞身上,煲制約 2分鐘後,再把瓦罐轉移到蜂窩煤上的鐵鍋裡,蓋上不鏽鋼內蓋和外蓋,開始煨制。煨制銷魂雞必須用蜂窩煤爐, 因為蜂窩煤的火力由小到大, 2小時後又慢慢變小,慢慢自然收汁,且持續時間長,能讓雞肉慢慢熟透。這三塊蜂窩煤燃燒的時間就等於雞的整個煨制的時間。專用煤爐爐口不大, 通風適中,3塊煤約燃 3小時。這是很關鍵的一道程序,否則就達不到應有的效果。煨制90分鐘後再掀開不鏽鋼盆,用夾子夾住雞左右挪動一下,以避免粘底。瓦罐經長時間幹燒會破損,若發現湯汁減少得過多,可以再加入少量的特製香料湯汁蓋上蓋子,繼續偎制,90 分鐘後,雞肉軟糯綿香即可。

(5)收汁調味:收汁時,把瓦罐放在煤氣灶上,小火加熱,湯汁收至粘稠時,入自製的特製香料 1克,蔥花 5克,蓋上蓋子燜 2分鐘離火,把瓦罐裝進竹籃,上桌後在客人面前揭開蓋子,讓濃鬱的香味噴出。

廚師工具書籍點擊微店 了解

相關焦點

  • 大廚分享~瓦罐煨湯技術要點(附幾款瓦罐湯菜品做法)
    瓦罐煨湯又名民間瓦罐煨湯,1994年名稱由民間飯莊所取.是江西省漢族民間傳統煨湯方法,以瓦罐為器,精配食物加以天然礦泉水為原料,以硬質木炭火恆溫傳統式六面受熱,煨制達七小時以上。終於演譯成倍具民間傳統特色又合乎現代人口味的美食。
  • 怡香閣——瓦罐煨湯
    所謂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湯補,飯前一口湯到老不受傷的說法。瓦罐湯(民間瓦罐煨湯)是一種江西南昌漢族民間傳統的煨湯方法,《呂氏春秋·本味篇》記載了煨湯的真諦:『凡味之本,水最為始,五味三材,九沸九變,則成至味』,幾千年的歷史記載和沉澱,使其獨具特色。
  • 養生良方 瓦罐煨湯
    「凡味之本,水最為始,五味之材,九沸九變……則成至味」,公元前239 年《呂氏春秋》記載了江南水都——江西南昌的一道沿襲了兩千多年的民間養生小吃——瓦罐煨湯。  瓦罐煨湯講究食性,食料常用新鮮的雞、鴨、魚、肉、香菇、海帶、山藥等,以存甘、酸、苦、辛、  鹹之五味;配以生薑、當歸、天麻、黃精、黃芪等滋補佐料,滅腥去臊除羶。
  • 「瓦罐煨湯」的由來和做法
    全國服務熱線:4008-059-008                                                                                            聯繫人電話:13699552783    胡經理「瓦罐煨湯」又名「民間瓦罐煨湯」,是江西省漢族民間傳統煨湯方法,以瓦罐為器,精配食物加以天然礦泉水為原料
  • 江西省漢族民間傳統瓦罐煨湯
    過去湯品是各式菜餚的最佳配角,現在湯品更晉升成為餐桌上的主角。  俗話說「吃肉不如喝湯」,土皇帝瓦罐煨湯就是以煨湯為主要賣點,輔之以拌粉和拌麵等主食,8元就能吃飽吃好,同時兼顧到「美味享受」和「飲食益生」這兩個方面追求,完全符合中國現代的飲食觀。  瓦罐煨湯是將食材加足水量,加上絕密配方,在特製的瓦罐中低溫煨制,中途不加水、不開蓋,確保原汁原味。
  • 南昌瓦罐煨湯記|有關一座城一罐湯的水與火之歌
    不添加任何色素香精,經過數小時煨制,具備湯清澈、色流金、入口鮮、味回甘。才能算是一款正宗的南昌瓦罐煨湯,才能滿足南昌人挑剔的味蕾。現存最早關於煨湯的記載,是成書於戰國末年的《呂氏春秋·本味篇》記載了商代伊尹煨湯的真諦:『凡味之本,水最為始,五味三材,九沸九變,火為之紀』。江西民諺有道「陳年的瓦缸味,百年的吊子湯」,在唐《煨湯記》中記載「瓦罐香沸,四方飄逸;一罐煨湯,天下奇鮮」。所以南昌瓦罐煨湯這一古老的烹飪技藝,至少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 邵萬寬 | 砂鍋、瓦罐燉菜探賾
    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 我們的祖先創造了獨特的煮燉技術, 為後世烹飪工藝的發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礎。千百年來, 中國人的飲食尤愛用砂鍋、瓦罐燉製菜品, 由於它風味的獨特性, 成為代代傳承、各地鍾愛的美味佳餚。作者簡介: 邵萬寬, 男, 南京旅遊職業學院教授, 研究方向:飲食文化、烹飪工藝。文章原刊:《四川旅遊學院學報》 2018年第6期。
  • 鍋碗瓢盆 全是營養湯|星光Park為你帶來萬方圓瓦罐湯、神筋·牛筋米撈
    在立秋前後,喝上一碗湯,對人體有很大的幫助。瓦罐煨湯,精選各種食材配以中藥,煨湯長達八小時以上,營養妥妥的! 萬方圓的拌粉瓦罐湯 是極具江西地方特色美食之一;江西有千年瓦罐文化,百年大師匠心製作;用十分好水,煨十分好湯;我們是萬方圓,只為傳承老南昌最經典的味道~用瓦罐煨湯,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其歷史源遠流長,博奇於江南民間,又名百步湯,曾盛興宮廷中,想必都聽過御膳湯,指的就是這個了。
  • 港式燒臘&江西瓦罐湯麻陽店開業啦!
    中國的飲食文化中屬湯最為精細複雜又耗時費力,它的傳承也是最為完整,可以說,如果沒有湯,就沒有餐桌。瓦罐湯  是江西省漢族民間傳統煨湯方法,以瓦罐為器,精配食物加以天然礦泉水為原料,以硬質木炭火恆溫傳統式六面受熱,煨制達七小時以上,是倍具民間傳統特色又合乎現代人口味的美食。
  • 小桃園煨湯,湯鮮肉爛,原汁原味,營養豐富,是滋補上品
    小桃園煨湯位於漢口勝利街蘭陵路口「小桃園」本為「筱陶袁」,最初是由來自黃陂的陶、袁兩姓的兩個小販在這裡搭棚設攤,經營油條、豆漿之類的小吃,後來兩家合作,經營煨湯。解放後,以諧音「小桃園」為名,是著名的「煨湯專家」。武漢三鎮的小桃園煨湯與老大興鮰魚、四季美湯包、老通城豆皮,並稱為武漢四大名吃。
  • 老武漢的砂吊子煨湯
    老武漢人都知道小桃園煨湯館,那是老武漢的一張名信片。該店主要品種有瓦罐雞湯、排骨湯、八卦湯、甲魚湯、牛肉湯、鴨湯等。以瓦罐雞湯最有名,但在老武漢人的印象中,更多的是以前過年過節餐桌上以砂吊子煨出來的排骨藕湯,武漢人的節氣或年夜飯必須有一吊子經過五六個小時煨出來的排骨藕湯上桌才能顯出對親戚朋友的重視,屬於飯桌標配。這個老武漢人稱之為砂吊子的容器很有講究,書面解釋是類似於砂鍋的細砂陶罐,為煨湯炊具之一。
  • 武漢味道 | 曾慶偉:奉上一銚藕煨湯
    在武漢人的飲食習慣中,喝湯不能不算是最具廣泛性的一種飲食嗜好,當地民俗謂之「無湯不成席」。武漢地方語境中的湯,專指以煨的烹飪方式,用銚子或瓦罐、陶罐煨制出的表層飄著一層白黃浮油的濃湯。而我們通常所說的江西的瓦罐蒸湯抑或是廣東人用陶瓷砂罐煲出來的清湯都難入老武漢人的法眼。若想煨出一碗濃湯,少不得要有一個砂銚子。
  • (高清菜品)特色菜品素材(112)
    瓦罐冬瓜燉排骨幹鍋茶樹菇煨香乾燕麥鮑魚盅微信小店現已開通掃描二維碼即可瀏覽商品,總有一款適合你菜品交流,所著稱的一個萬人大廚的學習平臺,在這裡每天我們都會更新一些菜品思路,餐飲人物大師等!一個永久服務與餐飲美食行業的網絡平臺,感恩所有關注本平臺的所有美食家及大師。本平臺不做任何交流,只會一心分享美食,交流美食心得!感謝您的關注!您好;感謝您關注(遼寧賈鵬廚藝技能培訓中心)美食傳播.每天更新!美食交流探討、盡情期待本微信公眾平臺!
  • 寒潮來襲,來武漢這些街頭銚子煨湯館體會時間的溫暖
    畢竟在這座城市,有一家眾所周知的法寶足以對抗寒意,那就是煨湯。武漢人愛喝湯,也很會做湯,在武漢,素有「無湯不成席」的說法,舉辦宴席,招待賓朋,必然少不了一罐鮮醇香美的湯。在這裡,真正醇美的湯必須要用銚子煨,極具地域特色,濃縮了荊楚美食文化的精華,有人說銚子給湯注入了靈魂。
  • 福克斯獵裝版,能否打破瓦罐叫好不叫座僵局?
    個人認為,瓦罐車型風聲大雨點小的根本原因是:價格便宜的看不上,能入法眼的買不起。很多人都說不喜歡瓦罐的造型,是真的這樣嗎?當沃爾沃V90、奧迪A6 allroad等車型擺在眼前的時候,誰人不說真香?而在市面上,比較接地氣的瓦罐車型不僅缺少那麼點味道,而且放在目前緊湊型SUV爆發的市場,其競爭力更顯薄弱。
  • 鮮嫩多汁 油香四溢 口感嫩滑丨在白鹿原尋到最誘人的瓦罐蘆花雞
    瓦罐蘆花雞,是白鹿原上的一道傳統名菜,是將加工好的雞用荷葉包裹起來,再烘烤的一道特色菜品,製作方法既包含南方的煨制,又包含傳統陝菜的醃製,成菜後色澤棗紅明亮,味道芳香撲鼻,入口酥爛肥嫩,特別是外形上保持了蘆花雞體態的完整性
  • 天冷了,來一碗暖暖的熱湯~滬上38所高校的美味湯品大賞!
    復旦大學 瓦罐湯 這一道湯濃料多、酸中帶甜、鮮滑爽口的羅宋湯,又叫「鄉下濃湯」,是從外來菜品演變至符合上海本地口味的、具有海派特色的家常美味,作為一份冬日例湯受到上海電力大學廣大師生歡迎。
  • 蜾蠃的瓦罐-2
    周一我來到嘉綠苑公園,先從遠處瞄,看到柳枝仍在,然後是其下方的一個土疙瘩,懸著的心終於放下來——蜾蠃(guǒ luǒ)的瓦罐做好了。  現在這個構築物就是一個早期人類製作的容器形象。我都記不清「瓦罐」這個詞是從哪裡學來的了,也有人稱之為「泥壺」。蜾蠃一般會找牆角或巖石縫隙來做它的瓦罐,這樣可以利用地形充當部分罐體,隱蔽且省工省料。
  • 武漢人的銚子「煨湯」
    鄂菜有三無不成席的說法,其中一無就是「無湯不成席」。瓦罐雞湯、排骨藕湯、鯽魚湯、鮰魚湯、魚圓湯、龜鶴延年湯、峽口明珠湯等,都是我們湯中傑作。凡是宴席,壓軸戲必然是一缽鮮醇香美的湯。我們武漢人一年四季是翻著花樣在做湯,就是說話、打比方也離不開「湯」。而且這個做湯,不叫做湯,叫「煨湯」。
  • 瓦罐人生的遼闊,濃縮在一場市集當中
    12月19日,「活出生命的遼闊 2020奧迪瓦罐市集」正式開啟,首度集結了來自全國10大奧迪旅行車車友會的200多個奧迪瓦罐車主家庭,新奧迪A4 allroad quattro探索家、新奧迪A4 Avant先鋒派兩款車型也同步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