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有錢了,可以買你一天的時間嗎?」別讓你的陪伴變成孩子的...

2020-12-16 騰訊網

最好的愛,就是陪伴。

大人們都知道,陪伴對於孩子來說至關重要,它是親子關係的基礎,獲得良好安全感的必需品。

但,陪伴孩子這麼久,你真的懂陪伴嗎?

01

在《小孩的神秘生活》的紀錄片中有一個遊戲:

兩組小朋友在房間作畫,共享畫筆,每組2個小朋友。

但遊戲環節裡,男孩於子鑠用語言攻擊一個小女孩:

我討厭這個昂米諾,你長得真醜。

原因是,小女孩拿著畫筆到處亂戳,將用過的筆隨意擺放,還一直帶著銀鈴般的笑聲。

這些表現引起了於子鑠的不滿,並從小女孩的手中搶走畫筆。

在採訪裡,問他為什麼要言語攻擊其他小朋友,他說:

剛上幼兒園時,爸爸說只要表現好回家就可以玩遊戲,媽媽還會給買套衣服,但他們都是騙人的,所以我就不想表現好。

雖然,王子鑠沒有回答語言攻擊的問題。

但是從他的話中看得出,父母在他心裡是個「騙子」。

在之後的採訪中,了解到於子鑠的父母離異,他和媽媽、姥姥一起生活。

由於,於子鑠的爸爸工作很忙,長期出差沒什麼時間陪他,所以幾乎沒什麼見面的機會。

在節目中,當於子鑠的爸爸來幼兒園看他了,這個小男孩臉上帶著微笑,說話也溫柔了。

所以,家長們除了日常生活中的關心外,陪伴和教育方式都很重要。

02

即使被捧在手心裡的孩子,也依然會感到孤獨。

芒果臺《童言有計2》中,黃天淇的爸爸遠在重慶,忙於工作無法經常回家來陪伴他。

甚至和爸爸見的面,一年也只有幾個星期可以見到。

當他非常想見到爸爸的時候,也只能自己去重慶找爸爸。

在節目裡,撒貝寧假扮孩子的」壞爸爸「,對孩子不理不睬,只躺在家裡玩手機。

連其他小朋友都厭惡的行為,黃天淇卻喜歡這個」壞爸爸「。

因為對他來說,只要爸爸能見到爸爸就很開心。

當撒貝寧用他最喜歡的樂高和爸爸陪伴他一周,作為二選一的選擇題時。

黃天淇第一個脫口而出的答案:「爸爸!」

是啊,什麼都無法取代爸爸,因為,爸爸的陪伴比什麼都重要。

又有多少像黃天淇、王子鑠的家庭一樣,父母即使工作再努力為孩子創造更好的生活和教育的環境。

但孩子們,卻只想要父母的陪伴。

03

為了讓孩子過上吃喝不愁的生活,能夠獲得得到更好的教育。

家長們起早貪黑、辛辛苦苦地賺錢,有多少孩子又會懂得父母的幸苦?

但,一則男孩哭「買」媽媽一天陪伴的視頻火了。

男孩站在門口,哭著質問媽媽:

「錢!真有這麼重要嗎?」

看著沒有回應的媽媽,男孩就想要用存錢罐的錢買媽媽的一天。

不知男孩是否能如願以償的「買」到媽媽的一天,但比起生活物質上的富足,孩子們更為期待的是父母的陪伴。

哈佛心理學家吉爾博特說:

「十年以後,你不會因為少做了一個項目而遺憾,但你會因為沒有多陪孩子一個小時而遺憾。」

雖然說錢是「萬能」的,但對孩子而言,父母的陪伴是金錢無法衡量的。

父母的陪伴,才是孩子最好的教育。

04

孫儷發布了一則有關兒子生日的微博:

正因為在孩子的成長路上從不缺席,等等的8年童年生活都充滿著快樂。

不難發現鄧超、孫儷夫婦,他們在孩子們的成長道路上一直都陪伴在孩子身旁。

微博中,有不少的親子陪伴:

鄧超為了女兒,學習摺紙藝術;

為了孩子的聖誕驚喜,穿著聖誕老人的服裝導致全身過敏。

孫儷為了陪孩子滑雪,推掉了工作安排。

甚至有人問鄧超工作那麼忙,怎麼有時間陪孩子?

鄧超回答:

「是的,我很忙,但是只要我有一天時間,我也會飛回去陪他們!」

05

真正優質的陪伴,不在於時間的長短,而在於陪伴的質量。

● 用心陪伴

孩子的內心是非常敏感的,他們能察覺出你的不耐煩,繼而變得沮喪和自卑。

所以,陪伴孩子要用心,用心關注、傾聽、幫助,只有父母用心了,才能幫助孩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 尊重陪伴

在陪伴孩子時,家長不應用自己的要求去命令孩子,也不宜過多幹涉孩子的想法。

真正的陪伴,是和孩子做朋友,家長們需要放低姿態,互相尊重,彼此包容。

● 耐心陪伴

在和孩子溝通時,要注意自己的措辭和態度,切忌不要隨意地發洩自己負面情緒、隨意地給孩子貼標籤。

有些道理做為家長都懂,但孩子們未必就懂得,所以要花更多的耐心來教育孩子。

因此,父母陪伴孩子,是對「愛」的最直接的表達。

在父母高質量的陪伴下,孩子能感受到來自父母的關懷和情感。

還可以感受到自己的價值——

「我對父母很重要,我是有意義的。」

當孩子有了足夠的安全感和價值感,才能為人生奠定成功、快樂的基礎。

孩子的童年無法重來、成長也不能倒帶,別讓賺錢給孩子最好的,成為你不陪伴孩子的藉口!

你以為拼命賺錢能給孩子最好的,恰恰孩子認為是最不需要的。

所以,「賺錢」真的有那麼重要嗎?

其實,最不花錢的教育就是高質量的陪伴孩子!

相關焦點

  • 「媽媽,可以給我零花錢嗎?」你是怎麼回答的?
    到了一定年齡後,幾乎所有孩子都向父母提出過關於零花錢的要求。當孩子說「媽媽,可以給我零花錢嗎?」的時候,我們的回答對孩子至關重要。給不給零花錢,如何給零花錢,不在於父母有錢沒錢,而在於父母的格局和見識。
  • 「媽媽,你是喜歡工作還是我?」孩子靈魂拷問,高情商家長這樣答
    等到晚上吃完的時候,女兒就問:「媽媽,你是喜歡工作還是我?」朋友答:「當然是最喜歡你了。」女兒再次發出靈魂拷問:「那為什麼不陪我,還要工作呢?」隨即也不聽朋友的解釋,就走開了。後來朋友就問我,如何給孩子解釋,才能讓她有安全感,覺得媽媽不是騙人的。「媽媽,你是喜歡工作還是我?」孩子靈魂拷問,高情商家長這樣答。
  • 「媽媽,天冷了可以不去幼兒園嗎?」你的回答,可能影響孩子一生
    早晨時間原本就緊,如果這時孩子還不肯起床,免不了挨一通胖揍,最後哭哭啼啼,還得去上學。「不上幼幼園怎麼行呢,小朋友每天都要去的。」 「你去幼幼園,周末媽媽帶你去買那個玩具」 ……可這次買玩具滿足了他,下次他還想要別的來跟你討價還價。
  • 「爸爸我想變成你的手機」,公益片《陪伴≠陪著》,背後引人深思
    尤其是視頻裡的小女孩對著正在玩手機的爸爸說出:「爸爸我想變成你的手機」時,讓多少家長陷入沉思,也讓多少家長開始反思,自己只是在陪著孩子還是真的在陪伴孩子? 陪著和陪伴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機會,千萬不要在家長以為的「陪伴」中匆匆錯過了。
  • 孩子最想要的禮物是什麼?玩具?電子產品?都不是,是你的陪伴
    往往為了種種原因,缺失了用心的陪伴。陪伴,是最好的愛「我忙得要死,哪有時間陪孩子玩。你整天在家閒著,你帶就好了嘛。」「我晚上有飯局,不能給兒子過生日了。你們自己去吃好了。生日禮物我買好了,一會兒快遞送上門。」忙,忙,忙,這樣的話是不是在生活中經常聽到呢。
  • 二孩媽媽一天竟有5小時自由時間,背後的訣竅你也可以做到
    當我在朋友圈中曬出新做的蛋糕時,很多寶媽在下面評論:寶媽A:你怎麼有那麼多時間,帶著兩個孩子還能學做蛋糕?寶媽B:好羨慕你啊,有了孩子我都沒有自己的時間了。因為有的全職媽媽雖然每天都和孩子在一起,但只是和孩子在一個空間裡而已,並沒有真正意義地做到陪伴。
  • 被這位奇葩媽媽刷新三觀!別忘了:你是什麼樣,孩子就是什麼樣
    店員表示,自己墊付了1769元,希望這位媽媽能講誠信,給孩子做個好榜樣。看到這位媽媽的操作,我跟店員產生了同樣的想法:這個鞋拿去給孩子穿,她(這位媽媽)心裡真的舒服嗎?過意得去嗎?而在警察搜查出丟失的快遞時,這位媽媽狡辯稱"是孩子拿錯了",最後發現無法矇混過關才承認錯誤,並表示下次不會再讓孩子拿了:"您就別找娃了,讓他好好念書。"之後這位媽媽被刑拘,民警說了一句戳心的話:"你小孩多大?你讓他做這種事,到時候他長大做違法的事,你哭都沒有眼淚。"
  • ...有你陪伴,脫貧攻堅路上不孤單——扶貧媽媽寫給孩子的一封信
    親愛的勳兒:   抬頭看看,現在時間又到了凌晨一點,媽媽剛剛才忙完手中的扶貧工作,現在的你應該早已進入夢鄉了吧!夢裡見到媽媽了嗎?你感冒咳嗽好些了嗎?在家聽外婆的話嗎?在幼兒園聽老師話嗎?這段時間有沒有調皮........此時此刻,媽媽早已淚流滿面,說實在話,媽媽想你了,我的孩子,為不打擾你休息,媽媽只能以這種特殊的方式和你說說心裡話。本來媽媽想早點和你視頻的,可因為媽媽手頭有太多緊急的扶貧工作要做,所以才....別責怪媽媽呀!我的好寶貝,雖然你才3歲半,但我知道你比同齡的孩子都要懂事。
  • 孩子:「媽媽,能給我幾塊錢嗎」,你的回答,決定一生的價值觀
    那麼當孩子說:「媽媽,能給我幾塊錢嗎?」這個時候,作為家長的你們會怎麼做呢?第一位家長:我認為孩子們要錢的時候,家長完全可以跟孩子溝通,讓他用行動來爭取這筆錢。畢竟父母的錢也不是大風颳來的,都是通過父母辛勤的工作所掙。無論是擦桌子掃地,還是洗衣服刷碗都算是他為家庭作出的工作。
  • 孩子,不要自責,媽媽一定很欣慰你活著
    媽媽你拼命努力過!我的兒子也9歲。是用自己的命來交換,也想要守護住的生命,但可以的話,希望能看著他成長。孩子得救了,媽媽。真好啊。你在天堂肯定全都知道了吧。孩子啊,別在自責中長大就好。你的生命,正是媽媽所願。
  • 怎麼有效花時間陪伴孩子?仔細閱讀,教你六種溫暖的親子陪伴時光
    怎麼有效花時間陪伴孩子?仔細閱讀,教你六種溫暖的親子陪伴時光我們都知道孩子是需要花時間去陪伴的,現在很多育兒知識都呼籲親子互動時光,親子陪伴時光,就連早教班都是提倡家長參與親子班的。家長們也不遺餘力地把休息時間都給予了孩子,但是這樣的陪伴真的有效嗎?
  • 我該不該給孩子買個兒童陪伴機器人?
    「我最近考慮給娃買個陪伴機器人,應不應該買?買什麼牌子的?」朋友A問。「這~,我最近沒怎麼關注這個領域,不好亂說。」我汗顏。「我懷疑我現在還沒弄明白怎麼用它,或者怎麼能發揮它的潛力。因為感覺它對孩子好像作用不大,孩子從最初的興奮,到現在的可有可無,這期間好像沒咋成長。」朋友B說。「成長是潛移默化的,沒有一個量化的評估指標,你別太心急了。」
  • 「我想讓你陪我的時候,你在看手機!」失敗的父母是孩子一生的痛
    女兒四歲的時候曾問我:「媽媽,為什麼你每天晚上睡覺的時候都要看手機呢?你看我都沒有看手機呀!你抱著我睡覺不好嗎?」當時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我的心咯吱一下疼極了。我一邊放下手機,一邊摟著女兒,一邊告訴她:「寶貝兒,媽媽看手機其實並不是在玩。因為媽媽第二天要寫文章,所以媽媽希望能夠通過查看新聞的方式來積累一些素材。」
  • 「媽媽,我同學家好有錢,咱們家有錢嗎?」高情商的媽媽這樣回答
    今天上完網課之後,突然娜娜問了媽媽這樣一句話:「媽媽,我同學家裡好有錢啊,在學校的時候她都是拿一百的的零花錢,而且家裡還有好車,住的是在富人區的別墅裡,那媽媽咱們家有多少錢啊?咱們家比她們家窮還是富啊?」
  • 感覺嬰兒時孩子是媽媽一個人的,長大卻變成大家的了!你怎麼看?
    看到一個網友說了這樣一段話:「我怎麼感覺孩子是個嬰兒時,都是媽媽一個人的,熬夜看孩子,哄孩子陪孩子,可是如今孩子長大了,卻突然變成大家的了。身邊的人都來搶著帶了。心裡有些難受。怎麼辦?」嗯,孩子小的時候是你一個人的,長大了卻變成了大家的。可是,不然呢?難道,你想孩子長大了,也只是你一個人的嗎?
  • 陪伴,我們在一起丨「謝謝你,我的孩子」
    但是我們的成長,不是要變成更好的父母,而是要變成更好的自己。甚至在成長中,我們需要重新認知自己,重新認識孩子。如果你善於打碎自己,你會發現,他簡直就是你的精神導師。只要你有一分他那種活在當下的從容淡定,就會減少很多焦慮,更去享受時間停留的每一分、每一秒。
  • 田亮曬兒子作文惹人羨:陪伴孩子,時間不是真諦,付出心力才是
    內容是這樣的:我的媽媽有黑色的頭髮,大大的眼睛,她是百變精靈。媽媽能變成廚師,每天中午做很多很多好吃的;媽媽能變成歌手,在工作的時候會唱歌;媽媽能變成我的心臟,只要她在我的身邊,我就很舒服、很放心。有些爸爸言之鑿鑿:「工作那麼忙,又讓我工作賺錢,又讓我陪伴孩子,我會分身術嗎?」當然,沒有人會分身術,但陪伴孩子,也並非爸爸們想像的那麼難。蔡康永說,陪伴孩子,12小時不是真諦,付出心力才是真諦!深以為然。
  • 「你沒時間陪我,就讓我來陪你」薇婭女兒的話,安撫了媽媽愧疚心
    01「你沒時間陪我,就讓我來陪你」薇婭女兒的話,安撫了媽媽愧疚心薇婭,淘寶帶貨主播第一人,一年帶貨金額27億元。隨著孩子長大,也慢慢地體諒到媽媽的不易,在一次直播中,薇婭收到了孩子發來的微信:「媽媽,你沒時間陪我,就讓我來陪你。」看到的那一刻,一直要強的薇婭也忍不住淚灑直播間。
  • 孩子:死是什麼?媽媽也會死嗎……別迴避和孩子談論死亡!
    家人離世,會讓孩子悲傷,也會讓孩子有很多不解,甚至恐懼。當孩子問你:死是什麼?媽媽也會死嗎……這時候千萬不要迴避,因為是時候給孩子一些死亡教育了。坦然地告訴孩子親人去世的事實中國人有一個傳統,人忌諱談論死亡。
  • 孩子,別擔心,媽媽為你託底
    初二的孩子,八門主課,現在進入期末考試前的密集測驗階段。由於生物和地理在暑假前要進行中考,所以這兩科測驗的內容涵蓋七八年級共四個學期的知識。但是七年級的知識老師還沒來得及帶大家複習,孩子們都是自己擠時間複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