盂肱關節與上肢訓練思路

2020-08-28 strength分享



肌肉解剖學系列——肩關節


肩關節肌骨解剖學——第一講總論

肩關節肌骨解剖學——第二講 肩胛骨

肩關節肌骨解剖學——第三講 肱骨

肩關節肌骨解剖學——肩關節整體運動:肩鎖、胸鎖、肩胛

肩關節肌骨解剖學——肩關節基石:胸鎖關節

肩關節肌骨解剖學——肩關節基石:胸鎖關節運動

肩關節肌骨解剖學——肩關節基石:肩鎖關節

肩關節肌骨解剖學——肩關節基石:肩鎖關節運動與調整

肩關節肌骨解剖學——肩胛胸壁關節肩關節損傷

肩關節肌骨解剖學——盂肱關節與上肢訓練思路(本講)


盂肱關節


盂肱關節是由肱骨與肩胛骨組成的關節,也是我們肩關節複合體最後一個要介紹的關節


把它放在最後一個,是因為它的特殊性,在大多數人眼裡盂肱關節就等於肩關節,但實際上,通過前九講文章的講解,你現在已經對於肩關節複合體有了全面的認識,相信你也已經知道盂肱關節嚴格上講只是屬於肩關節的一部分



肩複合體


肩複合體的運動以盂肱關節為主,而盂肱關節的運動必然會涉及肩胛胸壁關節的運動

這個邏輯非常好理解:


  • 因為肩胛骨與肱骨組成盂肱關節,而肩胛骨與胸廓組成肩胛胸壁關節,所以盂肱關節的運動必然會涉及肩胛胸壁關節的運動


而肩胛胸壁關節之中,肩胛骨的穩定性連接依賴於誰?依賴於肩胛骨通過鎖骨連接在胸骨之上,也就是肩鎖關節和胸鎖關節


這個時候我們就清晰了,盂肱關節的運動,肩鎖關節和胸鎖關節也必然跟隨運動


實戰延伸


  • 在實際處理問題的時候:抬手臂困難是盂肱關節的問題,但有時候我們需要放鬆胸部肌肉或者鎖骨周邊肌肉的原因,就是肩鎖關節和胸鎖關節同樣有可能直接影響盂肱關節的運動



所以說從實戰出發,絕對不是憑空想像,你學會了關節鬆動也好;肌肉鏈、MET、PNF也好,這些體系都很棒,都是好工具,但如果你對於基礎的結構掌握不紮實,這些工具你是無法充分發揮它的功效的



同理,你學會舉重訓練也好,力量舉、健身、壺鈴也罷,這些也都是加強你身體機能的好工具,但也同樣需要你對於基礎身體結構有所掌握,正確的應用它們,你才能充分發揮它的效能


  • 工具——需要基於對結構的理解應用,才是最有效、最高效的


體育訓練,運動康復都是基於人類身體,無論做訓練還是康復,都要做到對人體的了解


盂肱關節



我們將盂肱關節放在最後講解,就是因為其特殊性


  • 盂肱關節是我們身體之中最靈活的關節


下面我們就來告訴大家為什麼盂肱關節如此靈活



巨大的肱骨頭與肩胛骨窩組成了盂肱關節,雖然我們稱它為球窩關節,但是實際上來看,盂肱關節並不像髖關節那樣,對合面那麼緊密


  • 下面我手繪了一張圖片,其實真正的盂肱關節對合是非常的少,肱骨相比於肩胛骨提供的關節窩,要大很多很多
  • 肱骨的面積大概是肩胛骨窩的三倍



注意看實際上的!如果覺得這張圖夠形象,請記得轉發這個系列文章,幫助更多人提升對於人體的認知,做到真正的科學訓練是strength分享一直所追求的


我們可以看到肱骨頭和肩關節窩的關係,就像是..奧尼爾和它女朋友??總之你明白我的意思,它們對合非常不緊密,而且看起來尺寸不是很對稱



這個時候你知道的是:盂肱關節其本身的穩定性並不依靠關節間的對合,肩關節盂小而淺,肱骨頭大


肩關節盂僅能容納關節頭的三分之一,當然這周邊還有一個穩固結構——盂唇



關節盂周圍由纖維軟骨構成的盂唇,這樣一個軟骨盤使之略為加深,盂唇下方固定牢固,上方活動度相對較大,血供差易於損傷


在激烈的外力撞擊下,比方摔倒後支撐,肩關節盂唇的撕裂極大可能會發生



肱骨大結節和肩袖對後部盂唇反覆撞擊會造成損傷,這種情況叫內部撞擊,常見於棒球、網球等手臂常處於過頂姿勢,並採取爆發力動作的運動員



最為常見的盂唇損傷是發生於盂唇頂端,前後延伸的撕裂,叫SLAP撕裂(superior labral anterior to posterior tear)


肩胛盂緣上唇從前向後的撕裂,該類損傷發生在二頭肌附著點附近,所以會影響肱二頭肌長頭腱在關節盂的附著,並可能導致其斷裂



SLAP損傷最主要的症狀是疼痛,投擲運動員過頭動作會導致這種問題,SLAP也會影響投擲類運動員在動作之中出現嚴重無力感,比方說棒球、網球運動員以及橄欖球之中的四分衛



肩關節有時可出現絞鎖、彈響及不穩的症狀,其中的原因是SLAP會同時傷害到二頭肌與盂唇,而二頭肌為肩胛骨重要穩定動態結構,盂唇則是肩關節的靜態穩定結構



二頭肌與三頭肌其實相比對於手臂,二者對於肩關節的作用更加重要並且更實用


在後面的內容,我們也會提到肌肉的重要性,很多人肩關節不好,總是出現活動度障礙和疼痛,最大的原因就是不會正確訓練和使用二頭肌與三頭肌,這兩個重要的肩胛骨穩定肌肉


下方圖片,大家放大看,將位置印在腦海裡



我們可以看到,通過以上的學習,你了解到了目前肩關節的靈活性是非常好的,但是穩定性是一個能打的都沒有,相對來說穩定性較差


1、關節對合鬆散

2、關節間隙較差

3、關節對合上雖然生長著盂唇,但是還容易出現撕裂,也不是很穩定


  • 即使在靈活的關節也需要穩定性,誰也不想在一個投擲動作後等待著你的是肩關節脫位


那麼盂肱關節的穩定性依靠誰呢?需要依靠周邊的肌肉、韌帶組織和關節囊,首先基本的穩定性由關節囊提供


肩關節囊


盂肱關節肱骨雖然加上了盂唇,但還是與肩胛骨窩對合比較淺,在二者外層包裹著一層關節囊,這層關節囊幫助包裹穩定肱骨與肩胛骨,並包裹著穿插在盂肱關節之間的肌肉,比方說二頭肌



肱二頭肌分為長頭與短頭,長頭起於肩胛骨盂上粗隆,由肩關節囊包繞穿過肱骨結節間溝向下延伸至小臂


下方圖片放大查看,包繞這肱二頭肌長頭肌腱的就是肩關節囊



盂肱關節囊也可稱為肩關節囊,是非常鬆散的,原因就是為了能讓肱骨有更多的空間運動,所以肱骨是可以在肩胛窩上被牽拉很大的距離而不至於產生傷病,整個肩關節囊如果展開來看是肱骨頭的兩倍,並且內部穿插著很多肌肉,比方說二頭肌


  • 關節對合非常淺,關節囊又如此鬆散,我們在此可以看出為什麼肩關節是極具靈活性的



關於盂肱關節的結構介紹,今天就先到這裡,目前已經知道了盂肱關節的靈活性


同屬球窩關節的肩關節與髖關節,這個時候我們就看出來了二者的區別!



為什麼我們下肢訓練可以進行大重量訓練、爆發力訓練,而在上肢的訓練中我們以耐力性訓練為主?


關於訓練的思考


即使大重量的挺舉抓舉,大家也需要知道的是,這並不是上肢在發力,這是下肢在發力的動作


並且運動員在做此類的動作的之前,要首先確保擁有天生的關節活動度與正確的關節對合,並且訓練習練多年的動作



認真學習人體結構,才有可能進行科學訓練,最大化發揮身體的潛能


臥推來講,無論是大重量還是中等重量請儘量不要觸胸,因為觸胸會不可避免的導致本就狹窄的肩關節空間進一步降低,並且在觸胸的時候,肱骨會在受力的情況下呈現前突的狀態,導致關節內的擠壓產生,造成岡上肌和肱二頭肌長頭擠壓損傷與關節腔內問題出現



本就是靈活關節肩關節,為什麼每天承受重複巨大的壓力呢?從功能上講,臥推並不健康,至少觸胸臥推對於大部分人都是沒必要的,人人都訓練,但是未必人人都會訓練


  • 進一步去看,有很多人的肩膀內部構造,根本不適合進行如:槓鈴臥推、槓鈴推舉等動作
  • 懂解剖不一定懂訓練,但是懂訓練一定要懂解剖,請不要拿自己的身體無限試錯



從訓練的功能性上講,肩關節周邊有諸多穩定性機制有待我們建立,圓肩駝背已經非常糟糕了,身體的任何一個位置,如果沒有健康的靜態姿勢,請優先恢復健康的姿態而不是盲目的訓練力量,因為在錯誤姿態下的力量增加,只會讓代償與錯誤進一步加深,這也只會讓肩關節問題雪上加霜


  • 科學訓練一定是建立在對於身體的良好認知


  • 請不要把科學訓練當做一句口號

相關焦點

  • 盂肱關節內旋評估
    這項測試中下腰曲度増大、過頂深蹲測試中上肢向前落、肩屈曲牆面測試中上肢明顯受限盂肱關節內旋1.關節運動評估a.盂肱關節內旋2.肌肉和組織評估a.岡下肌、小圓肌和盂肱關節後關節囊3.關節活動受限時潛在的不夠活躍的拮抗肌a.肩胛下肌、大圓肌、胸大肌、背闊肌和三角肌前束4.正常角度45°體位 客戶呈仰臥位,肱骨外展90°,肘屈曲90°。
  • 成年人盂肱關節
    他們的關節幾何關係允許它有較大的運動範圍。然而,這種運動範圍是在生物力學穩定的降低情況下實現的。肱骨的大球形頭與較小的關節盂窩相對而不是被包繞在關節盂窩內,這一關係好像是放置在在球座上的高爾夫球。其穩定性靠關節周圍軟組織的靜態和動態限制所實現的。
  • 肩部複合體 - 盂肱關節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 BKJ    盂肱關節是一個多軸的球窩形滑膜關節。
  • 學點解剖學——胸鎖關節運動與實戰康復思路
    ,針對於肩關節本身的訓練不要上太大、太猛的重量,這就像是不要把車開到水裡一樣有趣的是,偏偏有人就想要挑戰自我,猛幹是他們的宗旨因為他們寧可相信自己感覺之下的身體,我感覺我可以,我感覺我的身體沒問題,我感覺這個重量我可以舉起來運動損傷的原因
  • 正常的肩關節,有哪些功能範圍?肩周炎需要哪些輔助檢查?
    01肩關節活動有哪些方式1、盂肱關節的運動:盂肱關節為典型的球窩關節,其運動分側屈、後伸、外展、內收、外旋和內旋。2、胸鎖關節:胸鎖關節是連接肩胛帶與軀幹的唯一關節,盂肱關節無論向哪個方向運動,均需要胸鎖關節的協同,在肩部抬高時,可使鎖骨旋轉。3、肩鎖關節:一方面可使肩胛骨垂直向上或向下,如聳肩;另一方面可使肩胛骨關節盂向前後活動。
  • NFL訓練分析之詹姆斯哈裡森——上肢動作篇4
    針對部位:肱三頭肌(內側頭)。  訓練難度:3。槓鈴版本的可以使用的重量更重,如果俯身下背部先疲勞,可將胸口靠在椅子上。  2、啞鈴臥推(Dumbbell Bench Press)  描述:哈裡森在做啞鈴臥推時,手腕稍微向外45度,這樣對關節的壓力更小。  針對素質:上肢垂直推類力量,上肢垂直推類增肌,上肢垂直推類力量耐力。
  • 新型輕量化上肢外骨骼!「超級外掛」為腦卒中患者開啟健康新紀元
    上肢外骨骼是一種可穿戴式機械臂,機械臂的運動與人體上肢運動相匹配,可以提供安全、靈活、豐富的康復訓練,能夠實現主動、被動、主被動協調等運動模式。使用外骨骼機械臂進行肌力訓練,能夠恢復患者上半身的功能,幫助患者變得更加獨立,尤其是對中風患者有更大意義。
  • 肩關節前脫位的病因、檢查、診斷、治療及康復訓練方案
    病因 肩關節脫位通常指的是構成盂肱關節的肱骨頭和肩胛骨的關節盂分離開。日常生活中肩關節前脫位較常見。客觀因素包括外力,如跌倒時上肢外展外旋手掌或手部著地;主觀因素主要包括肩關節盂肱韌帶薄弱、關節囊薄弱、肩關節前下方的肌肉少、周圍肌肉力量弱。
  • 「上肢深蹲」是一種怎樣的訓練動作,你見識過嗎?
    「上肢深蹲」具體是什麼動作呢,或許你以前接觸過,但沒聽過這個動作的別名罷了。天涯就不賣關子了,「上肢深蹲」實際上就是雙槓臂屈伸。這個動作對於徒手訓練的朋友應該不陌生,當然在健身房訓練的朋友也會接觸到。雙槓臂屈伸是以練習胸肌下部、肱三頭肌和三角肌前束為主的雙槓動作,當然也可以帶動鍛鍊肘肌。
  • 由肩胛胸壁關節來看肩關節損傷「深度」
    肩關節肌骨解剖學——肩關節基石:胸鎖關節運動肩關節肌骨解剖學——肩關節基石:肩鎖關節肩關節肌骨解剖學——肩關節基石:肩鎖關節運動與調整肩關節肌骨解剖學——肩胛胸壁關節肩關節損傷(本講)在了解胸鎖關節和肩鎖關節之後,我們在回過頭看肩胛胸壁關節,如果你認真閱讀了之前的系列文章,在加上今日的思路延伸,你會驚喜的發現
  • 上肢熱身當中必不可少的環節—肩關節激活,3個步驟教你開肩
    如果在熱身的時候缺少了這一環節,那麼在進入正式組的訓練時有些關節面對突如其來的壓力會措手不及從而增加受傷的概率,人體中的關節有很多很多,比如有髖關節、膝關節、肩關節等等,但是在這些關節當中最靈活的也是最容易受傷的關節就是肩關節,肩關節在所有的上肢訓練中幾乎都會被使用到,而上肢訓練又是大部分健身愛好者都青睞的訓練項目,基本上在上肢的訓練當中
  • 來進行肩胛骨穩定訓練吧!
    我們來回顧一下肩關節的解剖,它是由肩胛骨,鎖骨,肱骨分別構成了肩鎖關節,盂肱關節,肩胸關節以及胸鎖關節四個關節,周圍的肌肉包羅了肩袖肌群(岡上肌,岡下肌,小圓肌,肩胛下肌),大圓肌,三角肌,胸大肌,胸小肌,斜方肌,菱形肌,前鋸肌,肩胛提肌等。其中,肩袖肌群非常重要,對肩關節的穩定性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題目中的問題,肩峰撞擊真的是由於撞擊惹的禍嗎?
  • 肩關節使用說明書 松解、訓練篇
    上次在微課堂講了肩關節的常見症狀,大概總結了幾點:一、並不是所有的肩關節疼痛都是肩周炎我國老百姓常說的肩周炎,主要包括不明原因的肩痛和活動障礙;根據美國肩肘外科醫師學會的定義,該病是一類引起盂肱關節僵硬的粘連性關節囊炎,表現為肩關節周圍疼痛,夜間加重,肩關節各個方向主動和被動活動度降低
  • 肱三頭肌經典訓練動作,都在這裡
    當開始練習肱三頭肌時,先恭喜各位,終於可以告別各種舉舉舉的動作,進入到手臂增肌的第二階段了。這時如果練習效率較高,手臂很快會出現下圖的效果,看起來坑坑窪窪,線條更加分明。從各個角度看,手臂都非常有力量。所以,練好肱二頭肌,說明你在健身。
  • 曝光度最高的肌肉——肱二頭肌的訓練法則!
    對於肱二頭肌訓練,許多人的印象就是拿著槓鈴猛做彎舉,以為這樣就能達到完美肱二頭肌的效果,事實上並非如此,看似簡單的肱二頭肌訓練,它也是具有一定訓練法則的。
  • 訓練之後一定要牽拉的肌肉(上肢篇)
    ,訓練導致的疲勞、乳酸堆積等等問題,除了關節養護的相關訓練,訓練後的拉伸也是恢復肌肉的活性,提升關節的活動度的重要方法之一。今天,我們先向大家展示一些比較重要也是比較基礎的上肢肌肉的牽拉展示。上肢肌肉的牽拉動作:三角肌
  • 「肱二頭肌」的秘密
    ,2,肱二頭肌的臨床症狀與評估方法,3,肱二頭肌的自我拉伸方法。肱二頭肌的解剖與功能作用肱二頭肌跨肩關節、肘關節和近端的橈尺關節。近端,肱二頭肌長頭附著於肩胛骨的關節盂上緣。其肌腱位於肱骨的結節間溝內,從肱骨頭上方穿過盂肱關節窩後,在肩胛骨盂窩上緣附著於盂上結節。長頭腱只有在上臂外旋時才能在肱骨頭上觸及,其它情況下肌肉被肩峰覆蓋。肱二頭肌的短頭附著於肩胛骨的喙突,沒有與盂肱關節囊接觸。
  • 中老年人如何保護肩關節?加力健康牆面互動復康系統訓練上肢
    加力健康牆面互動康復系統「加力運動牆面互動復康系統」通過促進康復者在牆面上的多媒體內容互動,訓練康復者上肢及手部的活動能力。康復者手握小球砸向虛擬場景中的移動目標,即可產生豐富的多媒體反饋效果,從而提高「捏力」、「握力」、「扭力」等上肢動作控制及協調能力,訓練指關節、肘關節以及肩關節,加強手部肌肉力量和手指的抓握能力、上肢肌群的肌肉力量。以達到康復者上肢保健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