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問了,廣州的冬至,真不止吃湯圓!

2020-12-23 大洋網

冬至,又被廣州人稱為過冬、冬節、小年。

俗話說,「冬大過年」「肥冬瘦年」,意思是過冬比過年還要豐盛。

每年這一天,網上經常會開啟餃子VS湯圓的battle,爭奪誰是冬至美食霸主。↓↓↓ 

但其實,冬至並不只是吃湯圓餃子!

特別是在廣州,冬至的習俗和美食,你都完全了解嗎?

舊時的冬至習俗

冬至是一年中白晝最短、夜晚最長的日子。古人認為冬至陽生,過了冬至,白晝就會一天比一天長,所以自古以來,冬至都是最受重視的節氣之一。

古代的廣府人過冬十分隆重,有祭拜祖先、舉行開學禮、吃魚生、餵耕牛吃「大餐」以及「飼耗」等習俗。

祭拜祖先

每逢冬至,各家各戶都在家殺雞劏鴨,以及準備湯圓、果品等祭拜祖先。有的地方還會殺豬祭祖,舉行祭祀典禮。村民們祭祀完畢會在祠堂按人丁分豬肉。

有些鄉村或宗祠,還有分柑橘的習俗。在粵語裡,「柑」與「金」同音,「分柑」也就是「分金」,寓意祖先派利是給子孫後代。

舉行開學禮

現代的開筆禮。

冬至是陽氣之始,此時讀書也寓意「迎陽而上」。所以過去的私塾多在冬至前後舉行開學禮,叫做「開冬」

吃魚生

「冬至魚生,夏至狗肉。」

對於從前的廣州街坊而言,冬至吃魚生是十分常見的一件事。

明末清初著名學者屈大均曾在《廣東新語》提及:「粵俗嗜魚生,以鱸、以鯁、以鰽白、以黃魚、以青鱭、以雪魿、以鯇為上。」

來源:廣州文史網

1907年出版的《時事畫報》也描繪了廣州魚生食肆的情形,圖中人來人往十分熱鬧,裡面還寫道:「魚生一物,不減蓴鱸滋味,吾粵人多嗜之……」

不過,隨著時代的變化,大家也逐漸意識到吃生魚的寄生蟲風險極高,所以改成了打邊爐吃熟食了。

餵耕牛吃「大餐」

舊時在農村,冬至要給耕牛吃上一頓「大餐」:糯米糕、米汁、酒糟、蘿蔔等,用來感謝耕牛一年的辛勞與貢獻。

「飼耗」

在廣州的部分地區,人們會將糯米搓成的丸子粘上門扉、窗戶、農具等地方。地方舊志稱這個習俗為「飼耗」,以驅除禍害。

現代廣州人的冬至美食

如今,過冬沒有從前那么正式,大家聚在一起吃頓團圓飯,已經是最好的慶祝。不過,在許多廣州人看來,湯圓、腊味糯米飯還是必不可少!

湯圓

「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小時候將一碗甜香軟糯的湯圓吃完,母親常常會再盛一碗,說這叫「添歲」,表示雖然新年還沒過,但已經長大一歲了!

而有些地方冬至還要吃鹹湯圓,以沙葛、豬肉、蝦米作餡,配上雞湯,鮮美無比。

腊味糯米飯

腊味糯米飯的配料十分豐富,有冬菇、蝦米、瑤柱、臘腸、臘肉、鮮魷等多種食材。

很多廣州人小時候,都是家中長輩做腊味糯米飯過節,所以它也帶有家庭的印記。每當遊子在外吃到糯米飯時,便常常會想起一家人和樂融融地坐在一起,吃上一碗溫暖的腊味糯米飯驅除寒氣,談天說地的時光……

今年過冬還能做什麼?

溫補養生

冬至前後是人們開始進補的最好時間,按照民間一貫的說法,此時人體內陽氣正蓬勃生發,最易吸收外來的營養,可以適當多吃對身體有益的食物。比如,此時適宜吃一些溫補類食品,如胡椒牛肚湯、乳鴿湯,但要注意適量,避免過多食用導致上火。

一起來看流星雨

作為全年精彩天象的收官之作,小熊座流星雨即將上演!

本次小熊座流星雨極大將發生在北京時間12月22日17點。當天為農曆冬月初八,月相為上弦月,下半夜幾乎無月,因此,有興趣觀賞的市民不妨在下半夜進行觀測,直至天亮之前。在廣州,當天月落時間為翌日1時,天亮時間為翌日6時40分,因此,廣州的市民不妨在翌日1時到6時40分這段時間投入觀測。

賞「流溪香雪」

流溪梅園是東南亞最大的一片賞梅基地,也是全國最早開花的梅林,被譽為「中華梅花第一弄,南國報春第一枝」。12月18日,第十九屆廣東從化流溪梅花節暨2020流溪紅葉節在流溪河國家森林公園南山梅園開幕,將持續至2021年1月17日。今年,「流溪香雪」這一冬季別具特色的景色繼續呈現,除種植的白梅品種外,還有比較罕見的新品種——灑金梅。

北京路廣府嘉年華買買買

12月18日至12月23日,2020第十二屆廣府文化旅遊嘉年華在北京路舉行。

本屆廣府嘉年華匯聚了眾多廣式老字號,如皇上皇、致美齋、穗糧、利口福、雙魚牌等。臘腸臘肉、湯圓水餃、餅酥包點、廣式糖酒、休閒零食等廣州人冬至、過年必備貨品也十分優惠在年末尤其應時、應市、應景。

最後,

祝大家冬至快樂!

你做了什麼應節?

一起來評論區說說吧!

出品:大洋網

監製:朱文婷

編輯:莫穎秀

視頻/剪輯:莫穎秀 袁世傑

素材來源:廣州日報、中國廣州發布、詩意花城生活圈、羊城晚報等

相關焦點

  • 冬至為什麼要吃湯圓?冬至吃湯圓的由來及寓意
    冬至這天的節日飯更是花樣繁多,除了延續中國百姓的傳統習俗吃湯圓外,還有吃餃子、吃餛飩等傳統習俗。冬至為什麼要吃湯圓?冬至又稱為冬節、亞歲,經過數千年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文化,有著北方吃餛飩和餃子,南方吃湯圓的習俗。2017年的冬至快到了,那麼,你知道冬至為什麼吃湯圓嗎?有什麼寓意嗎?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冬至為什麼要吃湯圓?
  • 冬至為什麼要吃湯圓?冬至吃湯圓的習俗由來
    吃湯圓在明、清時期已經約定俗成。在冬至這天,要「作粉圓」或「粉糯米為丸」。這些在史料上也有正式的記載,稱「冬至,粉糯米為丸,名『湯圓』」。做好湯圓後要祀神祭祖,而後合家圍吃湯圓,叫做「添歲」。所以,冬至吃湯圓,古而有之。       吃湯圓古人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
  • 冬至和湯圓
    小時候,一年要長三歲,一歲在生日,一歲在春節,一歲便是冬至。老人們常說,吃了冬至圓,歲數多一年。我問為什麼,他們說因為過了冬至年就到了。如果說過生日長一歲,是自身的一周年;春節長一歲,是天地的一周年;那冬至呢,僅僅代表要過年了嗎?
  • 你知道冬至為什麼吃湯圓嗎?
    說到冬至的美食,有「北方餃子南方湯圓」一說。那麼你知道冬至吃湯圓的由來嗎?為什麼冬至吃湯圓嗎?
  • 冬至吃湯圓的由來和傳說
    南方冬至為什麼要吃湯圓? 在我國部分地區,有冬至大過年的說法,而一到冬至,我國南方地區都會煮上湯圓,正所謂吃了湯圓,就會年長一歲。這樣的說法,到底是起源於什麼時候呢?冬至這一天,家家戶戶早起開始忙活,和面,剁餡,調拌準備包餃子,氣氛隆重不亞於過年。那時候生活清苦,餡料可沒有現在豐富,清一色的白菜,豆腐,粉條,見不著肉腥,但吃得依然香甜。
  • 冬至 | 你吃的湯圓什麼餡?
    冬至吃食,全國各地都有自己獨特的美食北方以餃子著稱,南方以湯圓為名廣東的民族文化非常繁榮,飲食文化也存在差異在冬至這一天,廣東各地的美食也各具特色 據介紹,冬至這天,大多數廣東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風俗。
  • 冬至為什麼要吃湯圓?今天你吃了嗎?
    冬至這天的節日飯更是花樣繁多,除了延續中國百姓的傳統習俗吃湯圓外,還有吃餃子、吃餛飩等傳統習俗。冬至為什麼吃湯圓?  在南方,人們則主要吃湯圓,寓意團團圓圓。古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
  • 今日冬至:你家是吃湯圓還是吃餃子
    今天是冬至,各個地方都有自己的飲食習俗,有些地方是吃餃子,有些地方則是吃湯圓。那麼,您家呢?俗話說,「冬至大如年」,冬至吃什麼?很多地方都有吃餃子的習俗,說法是冬至吃了餃子,耳朵就不會凍掉了。當然很多地方的冬至習俗也都是不一樣的,所以冬至吃什麼,要看地方。
  • 冬至吃什麼?除了水餃湯圓,還有這些你想不到的食物
    為了慶祝冬至這個重要的節日,素來有北吃湯圓南吃水餃的習俗。 為了弄清楚各地在冬至喜歡吃什麼食物,除了水餃湯圓有沒有更具地方特色的美食。
  • 冬至大如年,人間小團圓,你那兒吃餃子還是吃湯圓
    冬至大如年,人間小團圓。這一天隨著太陽的位置靠最南邊,白晝變得最短,夜晚變得最長。傳說冬至是第一個被測出來的節氣,所以也被譽為二十四節氣之首,人們總會在這一天祭祀寒冬之後,吃上一頓美滿的團圓飯。冬至餃子冬至這天在北方是要吃餃子的,餃子形如月牙狀,代表陰,而裡面圓鼓鼓的餡料則代表的是陽。表皮十二道褶則代表一年十二個月。
  • 冬至為何又稱「小年」?這天為何南吃湯圓北吃餃子?
    於是,冬至吃什麼,就成為了南北方地區人們備受關注的話題點。北方人說:「冬至要吃餃子」!而南方人說:「冬至要吃湯圓」!當南北方人們為冬至吃什麼而爭論不休時,其實古人早就告訴了我們關於這一不同飲食習俗的淵源。
  • 冬至丨還在糾結吃鹹湯圓、甜湯圓?這裡都有!
    又到一年一度的冬至!又到甜湯圓派和鹹湯圓派「打擂臺」的日子!無論你是吃甜湯圓還是鹹湯圓,先祝大家冬至快樂!冬至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俗話說:冬至大過年,這個節日是一家團聚吃飯的日子。常見的是,在中國北方有冬至吃餃子的風俗,南方則是吃湯圓,而在江門五邑(江門,臺山,開平,恩平,新會)一帶流行吃「鹹湯圓」。
  • 冬至南北習俗大不同 孕婦吃餃子、湯圓有講究!
    冬至,俗稱「冬節」 , 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過了冬至,白天會變長,黑夜會變短。這一天,各地還有不同的風俗習慣。北方人說「冬至餃子夏至面」, 南方人說「冬至是媽媽口中吃了湯圓又長一歲的甜蜜」。
  • 今日冬至!記得吃餃子湯圓哦~
    今日冬至!記得吃餃子湯圓哦~ 《中國天文年曆》顯示 12月21日18時02分 我們將迎來 2020年最後一個節氣
  • 冬至安好!除了吃湯圓,還應該告訴孩子這些知識!
    其實冬至可不止吃餃子這麼簡單,它還有更多的含義。中國古代非常重視冬至節氣,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冬至是北半球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此後,白天慢慢變長。因此,冬至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氣,古時也喻意新生命的開始。在這漫長的黑夜裡,若要回望這一年,可有收穫?
  • 五彩驛站 冬至到 吃湯圓咱厝幼兒園萌娃歡樂過佳節
    12月21日,學園飄來了陣陣湯圓香,原來這一天的午點是漂亮的「七彩湯圓」,孩子們翹首以待,紛紛為自己碗裡的湯圓點讚。當天,各個班級還開展了冬至主題活動,各班老師首先為孩子們講解了冬至的由來,為了讓孩子們更深入地了解冬至的風俗,各班把廚房搬到課堂,小朋友們自己動手搓湯圓,忙得不亦樂乎。大家熱熱鬧鬧地圍在一起,品嘗著美味的湯圓,感受著幼兒園大家庭的溫暖。
  • 今日冬至丨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湯圓
    冬至習俗我國南北各地在冬至時有不同的風俗,經過歷史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文化。我國南方一些地方有冬至宴飲的習俗。北方多數地方有冬至吃餃子的習俗,吃餃子成為多數北方中國人冬至的風俗。古人喜賀冬至,冬節是「時年八節」之一,各種冬至節日食物非常之多。
  • 冬至應該吃餃子、湯圓還是羊肉啊?
    這篇日記流水帳地講了一下2016年的冬至之夜吃了什麼。那時候比較年輕,20多年過去了,沒啥力氣折騰,晚上就煮一鍋羊蠍子好啦。先發一大桌子:做這頓飯不算開始的泡肉這樣的準備時間,一共用了三個多小時。主要是我這人做麵食不大行,花了很長時間包餃子(揉面擀皮好麻煩啊,但是比買的皮好吃,忍了),如果比我厲害的人或者兩個人做應該會快很多吧!
  • 今日冬至,南吃湯圓北吃餃子,冬至還有哪些你所知道的傳統習俗
    今日冬至,南吃湯圓北吃餃子,冬至還有哪些你所知道的傳統習俗轉眼間就到了冬至,明明還記得前些日子還是小雪,但是不得不說,在二十四節氣中冬至是最特別的那個。很多人可能不會記得立冬,大雪和小雪,但總會記得冬至,而且關於冬至的飲食的討論,也是經久不衰。一般來說大差不差,就是南方吃湯圓,北方吃餃子,很多人的家裡都是將冬至當成傳統節日。因為冬至本身就屬於,既可以算得上是節氣,也可以能算成節日,而且在古時候,冬至也是應該很熱鬧的日子。
  • 今日冬至 北餃子、南湯圓,過完冬至就是年!
    冬至,俗稱「冬節」,是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過了冬至,白天會變長,黑夜會變短。這一天,各地還有不同的風俗習慣。北方人說「冬至餃子夏至面」,南方人說「吃了湯圓大一歲」。不過在冬至這天吃的餃子,大多數人會選擇羊肉餡,因為羊肉性溫熱,冬至吃可起到溫陽、幫助機體驅寒、溫養臟腑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