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過冬至,你吃了什麼呢?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很重要的一個節日,自古就有在冬至祭祀掃墓的傳統。冬至時太陽直射地球最南端,是北半球黑夜最長的一天。
為了慶祝冬至這個重要的節日,素來有北吃湯圓南吃水餃的習俗。北方說'冬至不碰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據說是醫聖張仲景憂心凍傷耳朵的饑民,把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的藥物熬煮以後,用麵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千百年來流傳下來就成了今天的餃子。
其實,北水餃南湯圓的習俗主要是因為小麥和水稻的種植形成的。換句話說,耕作習俗的差異造就了不同的飲食習慣。
為了弄清楚各地在冬至喜歡吃什麼食物,除了水餃湯圓有沒有更具地方特色的美食。華強方特對全國19個地區不同主題樂園的小夥伴做了一次調查,這19個主題樂園最北在東北關外的瀋陽,最南在北回歸線以南的廣西南寧,最東在浙江寧波的大海邊,最西在莽莽戈壁上的甘肅嘉峪關。
9個北方樂園,瀋陽方特、大同方特、天津方特、濟南方特、青島方特、泰安方特、鄭洲方特、邯鄲方特、嘉峪關方特的小夥伴們冬至都是吃餃子,餃子黨在北方一統江湖,沒有敵手。(PS:本來以為西北的嘉峪關會有不一樣的冬至食物)
10個南方樂園就很複雜了,東南外圍的一圈寧波方特、廈門方特、汕頭方特、深圳方特、南寧方特都是湯圓黨,但是各自叫法又不同,寧波吃番薯湯果、廈門吃丸子、汕頭吃冬節丸。不止叫法不同做法也不一樣,有的湯圓帶餡兒有的不帶餡,唯一相同的一點他們都是'甜黨'。
離開東南沿海,中部湖南湖北的小夥伴好像有點'不合群',長沙方特和株洲方特的小夥伴有的說不過冬至,有的說小時候吃糯米飯,現在隨大流吃餃子湯圓;荊州方特的小夥伴更乾脆,好幾個都說不過冬至,不會特地去吃湯圓餃子。看來屈大夫跳河的地方還是端午和粽子更受歡迎啊。
跨過長江來到安徽蕪湖方特,我們又見到了一個特色食物:甜雞湯。安徽蕪湖充分尊重了自己不南不北的地理位置,口味上跟南方兄弟一樣吃甜的,食材上跟北方兄弟一樣吃葷的。寒冷的冬天,一碗熱騰騰的飄著蔥花和油花的雞湯,好像比餃子、湯圓更吸引人啊。
但是還有比雞湯更完美的,在今年剛剛開業的四川第一家方特主題樂園,綿陽方特的小夥伴們給了一個讓人口水譁譁直下的答案:羊肉、羊湯、羊蠍子。前面說到張仲景發明餃子時用羊肉、辣椒做餡兒,因為羊肉辣椒都是祛寒祛溼的食物,和四川盆地溼冷的冬天是絕配。
誰不想在冬天來一頓火辣辣的羊肉火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