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此時宜絕百事安身靜體,歸家團圓圍爐取暖,殺雞宰羊祭祖祀天,踏雪尋梅靜坐飲茶。還有,吃一頓熱氣騰騰的餃子。
自冬至起,我國開始進入「數九寒天」,即人們常說的「進九」。歷史上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除了吃餃子有關冬至的歷史習俗,你知道多少呢?
古人將冬至分為三候
傳說中陰曲陽伸的蚯蚓,仍然能感受到自然界的強盛陰氣,在土地中蜷縮著身體。
【二候麋角解】
屬陰的水澤之獸糜,感陰氣漸退而解角。
【三候水泉動】
深埋於地底之水泉,由於陽氣初生,可以流動並且溫熱。
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周朝,冬至日便有「天子率三公九卿迎歲」盛典,先民們把冬至視為一年之歲首。漢朝以冬至為「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例行放假。《後漢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
唐、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現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這天過節慶賀。
各地在冬至時有不同的飲食習慣。
▶ 北方吃水餃
有諺語「冬至餃子夏至面」,北方冬至日有吃餃子和餛飩的習俗:吃餃子俗稱「安耳朵」(擠餃形似耳朵),民間習俗認為冬至日不吃餃子會凍掉耳朵,也不利農事收穫;另一說吃餃子防為紀念藥王張仲景。
▶ 南方吃湯圓
古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冬至吃湯圓,在江南尤為盛行,湯圓也稱「湯糰」取圓形象徵天與陽,寓意年終團聚。
陝西耀縣一帶,稱「冬至」為「交九」之日。是日黃昏,在城郊村外燒化紙錢,為死者添補過冬棉衣、棉被之用。民謠云:「冬至黃昏年半夜,十月一日夢燒紙。」
陝西的部分地區,古時冬至,是祭祀孔子、拜師的日子。建國以後,此俗基本廢止。但祭孔、拜師活動,仍在一些地區流行著。
陝西吳堡一帶人民把冬至節,叫做「過冬」,家家頭天晚上煮羊骨,謂之「熬冬」。陝北地區的人民每年冬至的晚上,置水碗於當院,予卜豐收。如來日碗中之水呈凸起狀,來年豐收;凹下狀,來年欠收。
在餃子的吃法上,陝西人還發明了酸湯水餃(西安回民首創)。餃子連湯賣,說的就是這酸湯水餃。
外地人吃餃子一般都是吃幹餃,即把餃子煮熟後撈到盤子裡,幹吃,而陝西人除了幹吃,還會「湯吃」、「水吃」,真正吃的是「水餃」。
酸湯水餃的做法很特別,酸湯的調製調料多達十幾種,但最重要的是醋和辣椒,特別是醋,要放很多,味道首先要突出一個「酸」字。
餃子端上來後酸香味隨著溫熱的水汽嫋嫋蒸騰,順著每一次呼吸彌散,撩撥著食客的鼻腔,勾引舌根下的饞蟲,食指蠢蠢欲動。
看完這些,小編要說,今年就別再吃白麵餃子啦~教大家幾招創意餃子包法,get了這門技能,做出來的餃子好看又好吃!保證讓你的餃子奪人眼球!
將菠萊水和好的面擀成片,把清水和好的面搓成條。
用菠萊面將白麵條包緊。
切去多餘的面片
把裹好的麵條切開
按壓
擀片
包餃子
餃子邊稍大些,包出的餃子更像白萊。
白萊餃子邊上的皮擀薄一些。
搞定,白菜大豐收啦!
餃子吸引人吧,賣相好吧
小火燜一會後,濾出紫色的水,然後拿來和面即可。
取熟透的南瓜,去皮去籽去筋,然後切成薄片,隔水用大火蒸熟。蒸完後取出搗爛,和面即可。
把胡蘿蔔去皮,切薄片,放少許水,煮開後用小火燜煮,直到煮爛後搗成泥,和面即可。
將以上這些面各自和好,就有一堆彩色的麵團啦,包出來的餃子應該是這個樣子的:
不是明明說的是彩虹餃子嗎?怎麼還沒出現呢?大家別急,繼續往下看啦!
剛剛上面主要介紹的都是單色純色的餃子做法,你還嫌不夠好玩嗎?那就給你最給力的彩虹色餃子吧!
彩色餃子皮怎麼弄呢?
把每一個顏色的麵團都搓成圓棒型,然後把所有圓棒麵團並在一起,再搓成圓棒型,一個個切開後,就變成了這樣。
心動了嗎?那就快動手試試吧!
文章來源於「陝西省旅遊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