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回首2020年的車市,可以用跌宕起伏、峰迴路轉來形容。從傳統車企的兼併重組,到造車新勢力的強力洗牌,再到消費結構的優化升級,2020年中國汽車市場V型反轉姿勢漂亮。細品之下,每一個動作都透著供給側改革的影子。調整經濟結構、改革經濟體制、轉變增長方式,供給側的深刻變化正在重塑汽車業,釋放出結構性潛能。
高端市場逆勢走強
過去幾年的銷售數據表明,高端品牌在整個乘用車市場中增長最快。在去年疫情衝擊之下,4月高端車市場率先恢復正增長,並引領整體市場逐步復甦,1~11月更是交出了同比增長11%的亮眼成績單。
「2020年高端品牌展現出了高度的韌性,尤其自主高端車品牌,在2019年強勁表現的基礎上,截至去年11月再創同比增長15%的佳績。」畢馬威中國華東及華西區汽車產業主管合伙人徐侃瓴分析,高端車市場其實一直被外資品牌和進口產品所佔據,但可喜的是,自主品牌在過去幾年中逐漸展現出了在高端市場與外國品牌一較高下的能力,推出了一些頗具競爭力的產品,並且成功獲得了市場認可,這與供給側改革密不可分。
一系列政策的推出,使資本及其他資源更加高速有效地流向那些最需要它們的地方,一些具備高端生產能力和深耕國家重點高科技創新領域的車企,獲得了蓬勃發展的機會。這與上一個汽車創業風潮裡,資本無差別追逐新興企業形成鮮明對比,當時一些同樣定位高端市場的品牌現在已經幾乎銷聲匿跡。
「傳統高端車領域變化不明顯」,汽車行業分析師張翔認為,新能源領域的高端化在2020年最為搶眼。首先是特斯拉這匹黑馬闖入國內車市,本土化之後生產成本的降低,加之補貼政策,使其月銷量一度超2萬輛。與此同時,售價30多萬元的C級增程式電動汽車ONE,因免購置稅、沒有裡程焦慮等因素,備受市場熱捧,搶佔了一部分BBA市場。藉助技術革新推出刀片電池,比亞迪漢也實現了月銷過萬。小鵬汽車主打自動駕駛技術,終身免費充電吸引了不少車主。
「技術創新、產品性價比高、服務別具吸引力,充分享受政策紅利,比如新能源補貼、上海、北京等限牌城市新增小客車牌照等,供給側的充分調整給高端車市場注入了強大的動能。」張翔說。
當然,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是價格下探,2020年高端品牌折扣率達到近20%,高於2019年同期水平。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專家委員會成員顏景輝補充,產品本身的吸引力固然重要,不過營銷服務中的價格下探,也是刺激市場消費的重要方面。疫情之下,高端品牌也給出了較大力度的促銷,「要知道,高端車用戶對價格也並非全不在意。」顏景輝說。
新能源汽車大反轉
同樣令人欣喜的還有新能源汽車市場,2020年亦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標誌性事件包括特斯拉本土化後帶動消費者對純電動汽車的認知和接受度;五菱的經濟型電動汽車宏光MINIEV銷量從9月開始超越特斯拉;中高端的家用車型比亞迪漢進入供不應求的狀態;全球汽車企業市值前十名已經有三家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這是前所未有的突破。
2020年新能源汽車產品結構也發生了很大變化,主要由私人消費拉動,新產品層出不窮,並且從高端車到經濟型車全方位覆蓋,呈現出從高端和經濟型電動車這兩頭,擠向中間性價比車型市場的新格局。
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一直被認為由供給側驅動,政府通過一系列政策措施同時刺激供給側和需求側,使得中國在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和銷售方面保持領先地位。但徐侃瓴認為,隨著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開始成熟,一些規模較大的主打新能源汽車的傳統車企以及造車新勢力開始意識到,過剩的產能有可能從優勢變成負擔。而恰逢此時,供給側的結構化改革開始逐步引導行業進行洗牌,淘汰劣勢企業,讓更有實力的品牌留存並壯大下去。
「我們其實已經可以從幾家頭部新能源車企最近在資本市場上的表現,看到改革帶來的成果。相對於傳統汽車市場或高端細分市場,合理的供給側改革對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推動作用更大。市場在其作用下也會更加成熟,那些真正有實力的企業很快會脫穎而出,在國內甚至是海外市場獲得領先地位。」徐侃瓴說。
的確,在顏景輝看來,近年來國內新能源汽車在供給側取得了質的飛躍,「三大件兒」的質量和續駛裡程的顯著提升,電池消耗快和充電不便利等短板的克服,對於消費者來說都有絕對吸引力。特別是今年包括《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在內的一系列政策的推出,對產業產生極大鼓舞、對資本產生極大吸引,這勢必推動供給側的更高質量發展。
提到新能源汽車就不得不說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是智能網聯技術的最佳載體。顏景輝進一步指出,2020年被認為是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落地的元年,不僅政策層面迎來了《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2.0》等多個重要文件,各種智能網聯「黑科技」也在終端產品上百花齊放。「能深切感受到網際網路科技與汽車業、特別是新能源汽車業的緊密融合,汽車產品的智能網聯水平越來越高,這正在成為汽車產業新的增長極。」顏景輝說。
日系車持續熱銷
2020年,多數汽車品牌都躲不開滑坡的「泥石流」,惟獨「日系三強」——本田、豐田、日產,不斷實現逆勢而上,取得了羨煞眾生的好成績。前11個月,豐田、本田、日產在華銷量分別突破了160萬輛、140萬輛和128萬輛,持續熱銷勢頭不減。
三大品牌各有特色,但要歸結一個總體特色,就是車輛的可靠性高。根據J.D.Power發布的2020中國新車質量研究(IQS)榜單,本田、豐田和日產的五家合資車企,都處於平均值以上。中國汽車流通協會與精真估聯合發布的「2020年上半年中國汽車保值率研究」報告顯示,在二手車保值率層面,日系車基本處於完勝的地位。
對於消費者來說,品質永遠是第一位的。即使日系車沒有特別突出的顏值,或者更高的配置與更強大的動力,但卻相當值得信賴。全國乘用車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進一步指出,2020年日系車推出SUV為其帶來強大助力;同時,日系車持續推動混動產業鏈的本土化,降低了混動車型的成本,也實現了混動市場的向上突破,拉動了日系車的走強。
除了在產品品質、核心技術層面的精益求精,日系車企在體系能力與銷售服務上的努力,也為它們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提供了堅強的後盾。日系品牌長期重視品牌維護和品牌力建設,尤其在售後服務方面,不斷受到市場的廣泛好評。
汽車行業資深人士張發忠介紹,與其他品牌瘋狂「壓庫」導致廠商關係日益惡化不同,豐田體系通常保證經銷商庫存的良性和健康,進而保證了經銷商的利潤空間,也就保證了其服務品質。堪稱行業服務模範的雷克薩斯,可以為消費者提供四年或十萬公裡免費維修和保養;本田汽車為了保證配件品質,更是所有配件概不外採。
「日系車的熱銷給其他品牌上了最生動的一課。與其把精力放在一些花裡胡哨的地方,不如沉下心來好好打基礎,做強產品力,提升服務水平,夯實體系力,產品品質是根本,消費者口碑是王道。」張發忠預測,2021年日系車的勢頭將持續,未來3~5年還將是日系車的牛市。
高端車逆勢走強、新能源汽車大反轉、日系車持續熱銷,2020年汽車產業的發展都是在供給側改革的推動下完成的。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要培育新動能、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用更高水平的供給助力汽車業持續向上。可以說,2020年供給側結構性調整,為汽車業的潛能釋放開了個好頭。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中國汽車報,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