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展嘉賓在體驗現代新式遊藝產品樂趣。
11月28日,「第十三屆中山國際遊戲遊藝博覽交易會暨2020中國(中山)國際文旅產業博覽會」開幕,近500家遊樂、文旅相關品牌企業攜最新的遊戲遊藝產品、文旅創新產品和產業前沿技術亮相,探尋文旅產業疫後振興。
隨著國內疫情防控的逐步穩固,國內旅遊消費信心逐步恢復,技術帶來的邊界不斷延伸,人們生活水平和個性化需求不斷提升,供需兩端都在加速推進國內文旅產業邁向高質量發展新時代。近郊旅遊、農村旅遊、家庭旅遊、度假旅遊、小眾旅遊、科技旅遊……文旅市場的邊界不斷拓寬,順應這一趨勢,中山的遊戲遊藝傳統產業,如何打破傳統模式,實現轉型升級?記者在展會走訪中了解到,越來越多的龍頭企業,通過融合發展,在競爭中走出創新路徑。
客商在現場體驗射擊遊戲。
走訪
如何在危機中育先機?
■突破卡脖子技術 融合發展之路更寬
在中山市金馬科技娛樂設備股份有限公司(下簡稱「中山金馬」)的展位上,營銷中心總經理李勇向記者介紹了好幾款新產品:新一代的飛行過山車、利用電磁「彈射」技術的潛龍過山車、每艙容納25人的摩天輪吊廂,國內最大型的96座翻轉式大型飛行影院等。「我們每年保持30%的創新產品佔比。」他說,正因為近年來企業潛心創新,在今年疫情短暫影響後,公司的訂單保持了穩定增長,在手訂單超過了去年同期,在「進口替代」領域取得全新突破。
隨著文旅融合發展趨勢越發明顯,遊戲遊藝設備製造企業也在加快轉型,滿足多元化的消費需求。李勇指著一款俗稱「摩天輪」的觀覽車說,過去的摩天輪以觀光為主,如今通過設計的創新,在觀光遊覽之餘可賦予商務洽談、聚會等功能。「你看,我們這款平衡艙-摩天輪吊廂,已經有地標項目跟我們合作,它通過自平衡的能力,增加乘坐的安全感和舒適度;25人的容納數量,可以添加進更多的商務和社交需求,以後不僅是坐遊輪洽談商務,摩天輪上也可以。」他舉例說。據介紹,融合正使得遊樂設施的應用場景更加多元化,市場空間更加寬廣。新的文旅產品呈現方式、商業模式、營銷手段發生了變化,這便要求企業打破固有思維,通過技術創新和融合發展,向更為無界的「未來樂園」探索發展。
「這是我們自主研發的新產品,過去這樣的產品關鍵技術只能依賴國外進口,現在我們已經實現國產化替代。」營銷中心副總經理李玉成也向記者展示了翻轉式飛行影院模型。該沉浸式體驗的室內遊戲突破傳統模式,由多自由度動感座椅與巨型大球幕組成,結合無邊界高清影視畫面及多種感官特效,使得體驗者如翱翔空中。又如動感黑暗乘騎,已實現六自由度動感乘騎系統。李玉成表示,高端市場的遊戲遊藝設備,國內企業往往卡在了技術的門檻上。基於此行業痛點,中山金馬兩年多以前,就開始攻克「進口替代」的課題,做了大量努力。兩年多來,中山金馬從產品設計研發開始,做了大量研究,同時加大投入、反覆試驗,不斷提高製作工藝水平。
根據該公司年報,2019年度,中山金馬研發投入達1.26億元,同比2018年增長了76.94%,佔營業收入比例為20.18%。2019年度,中山金馬累計完成的研發項目達15項。目前,中山金馬已經形成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科技娛樂產品體系,能夠為遊樂園、主題樂園、城市綜合體等遊樂和文旅企業提供從園區規劃、品牌設計、設備研發、產品製造、經營服務等系統解決方案。
參展商向嘉賓介紹新式產品。
■瞄準「兒童文旅」布局全遊樂業態綜合體
展會上,中山市大象無形環境藝術工程有限公司(下簡稱「大象藝術」)現場設立展臺,向來自全國各地的客商展示推廣自身主營業務。大象藝術現主要布局於親子全遊樂業態綜合體,為客戶提供一站式文旅/主題商業空間整體方案解決平臺,另在全國還設有7家蠟像館的運營並提供蠟像製作服務。
據介紹,由於蠟像館通常設置在景區內,靠門票收入為主,受到疫情限流、延期開放等不利影響,這塊收入減少很多。此外,有客戶原本打算引入室內親子遊樂園,前期已經完成設計,但擔心疫情風險放棄施工的情況也存在。「總體上看,今年的整體業績下滑了40%左右。」大象藝術市場部負責人劉俊良介紹,好在七八月份開始客戶回暖了。雖然有部分客戶對室內親子遊樂項目持觀望態度,但其產品從設計到施工是一個長久的服務過程,最短的三個月,長的一年,因此很多客戶也是儘早行動,期望抓住「親子經濟」這個大市場。
劉俊良表示,「我認為疫情會加快整個文旅行業的重組乃至行業洗牌,企業想要更好的生存就要把握住一些長期的機會。我們公司首先從內部梳理自己的供應鏈條,從整體的打包價格給客戶適當優惠。在加強團隊自身的產品設計上下功夫,更多的研發一些創新性的內容,如符合國家大健康政策的一些親子遊樂玩法、產品規劃內容,增強客戶的投資信心。」
他認為,長遠來看,兒童文旅板塊的未來發展前景巨大,現在國家正全面放開二孩政策,未來「親子市場」潛力巨大。他透露,今年疫情期間大象藝術還重點孵化了山東威海一個佔地10000多平方米的親子全遊樂業態綜合體項目,從設計到具體施工都是自有團隊跟進。其主題涵蓋太空、科技、網紅、叢林、海洋、馬卡龍色,體驗項目有電子機臺、無動力設備、VR、運動館等,還結合傳統文化做了國學館,給小朋友講授孔孟之道,預計明年5月正式對外開放。「我們計劃將其打造成整個行業內一個標杆性的項目,以後針對各地不同的文化內涵進行差異性設計推廣。」
據介紹,大象藝術正重點布局兒童醫院、兒童眼鏡店、兒童診所、兒童理髮店、親子餐廳等,通過打造不同的主題場景,提供遊樂、早教、DIY等豐富的娛樂配套,把上述常規場所同時變成充滿童趣元素的特色遊樂場,從而帶動家庭客群消費。
參觀者體驗現代新式遊藝產品。
■看好「親子休閒」 向「室內綜合體」發力
黃色基調為主的「英雄夢」娛樂機器人;黑色基調為主的「英雄夢」六人版;白色基調為主的「星戰英雄」等系列遊戲遊藝設備介紹,張貼在展會展板上。中山市金龍遊樂設備有限公司(下稱「中山金龍」)銷售總監梁敬杭介紹,中山金龍主要以生產大型遊樂設施為主,但受疫情影響,室內綜合體遊樂設施則成為今年的工作重點。
「以往遊客去大型遊樂場就像旅遊,一年也就兩三次,而去周邊公園商場頻率就會高很多,在我們看來室內綜合體發展是未來的一個趨勢。」梁敬杭介紹,大型遊樂設備,需要一定的基建,如果研發生產適合室內綜合體放置的遊樂設備,則無需基建。「特別是現在的室內綜合體,甚至部分居民小區,都會根據空間大小安放一些遊樂設備,所以我們認為室內綜合體遊樂設施無疑更具市場潛力。」
從2019年開始,中山金龍將開始涉足室內綜合體遊樂設施研發領域,今年正式將該領域項目劃為年度重點工作。梁敬杭表示,針對商場噪音、承重以及振動等綜合因素考慮,近兩年他們已經正式研發出系列室內綜合體遊樂設備。例如家庭過山車,以往在大型遊樂園,過山車一般搭建成30多米高,而家庭過山車遊玩人群設定主要是親子家庭,高度只有11米,甚至幾歲的小孩子都可以進行遊玩。
「隨著國內市場逐步恢復,中山金龍的訂單業務量,已經排到了明年5月份左右。」梁敬杭坦言,即便訂單穩中向好,在行業發展過程中,也暴露了許多問題,創新力度不夠,同質化模仿的產品太多。「我們生產商,要跟許多影片創作的創意,針對性開發一些遊樂設備。」他表示,只有通過於電影製作、高端設計人才引進,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創新不足問題。此外,在梁敬杭看來,目前行業發展除了創新不夠,整個行業準則也不夠完善,許多同行會從中取巧,生產的產品在質量合格線邊緣,不利於整個行業發展,這方面也需要進一步改善。
探討
如何打造新優勢?
■抓住「融合發展」趨勢
中國文化娛樂行業協會會長劉金華認為,中山有地理條件優勢,整體文化產業、信息產業的發展也很好,中山遊博會在國內享有盛名,對中山遊藝產業發展有幫助。但目前,行業需要轉變觀念,提升發展質量層次,抓住新趨勢加快融合發展。一方面,要將新技術融合到傳統產業中,加強線上業態融合發展;另一方面,要了解受眾需求變化,遊戲設施的設計不僅要考慮到年輕人,還需要考慮其他年齡人群的需求。如,目前,我國的老齡化問題較嚴重,產業的發展可以顧及到這些老人們的退休生活娛樂休閒需求。此外,要追求高標準的質量,向國外的高水平質量看齊,提高國產遊戲遊藝裝備的核心競爭力。
他表示,從這屆的展會看出,未來融合發展將給遊戲遊藝行業帶來積極影響。任何的業態並不是單一存在的,文化娛樂產業是個大範疇,遊戲業、兒童娛樂、旅遊業之間息息相關。中山企業可以藉助粵港澳大灣區的優勢,加強和深圳等發展高新科技產業的城市的合作,通過互相借鑑,促進產業升級發展。
■提高文旅產品供給質量
華僑城集團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中國旅遊景區協會理事長、中國遊藝機遊樂園協會會長姚軍認為,文化旅遊產業作為兼具消費與投資雙重屬性的產業,在暢通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過程中將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文化旅遊行業需要進一步把握行業動向和發展趨勢,加強科技引領,以創新驅動發展,不斷提高文旅產品的供給質量。
■中山同行要主動打破「天花板」
浙江巨馬遊藝機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摩天輪中國製造的企業,一年營收5億元。總經理馬鍵認為,後疫情時代,遊戲遊藝企業要想突圍取得高質量發展,就不能被「天花板」限制。在中山,以往遊戲遊藝企業服務的對象多為主題樂園,只是簡單地把設備賣給甲方就可以了。疫情之下,投資減少,新開的遊樂園減少,如何開拓新市場成為當務之急。
他建議,中山的遊戲遊藝生產企業應充分利用好自身具備強大的生產能力,以及在機電一體化技術等方面的優勢,從單純賣設備到與商家開展合作,共同突破「天花板」,同時利用新媒體擴大企業知名度和美譽度。「我們就是從2013年開始轉型做城市的地標性建築,迅速打開國際市場,鍛造了很多款『網紅』摩天輪,成為年輕人打卡勝地。」
■補齊人才短板發力教育健康市場
中山市遊戲遊藝行業協會會長葉威棠認為,此前困擾中山產業發展是人才流失、缺乏高端產品研發人才等問題。現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及深中通道建設,未來各地方的人才能夠得到匯聚,解決新品研發人才短板。此外,當前文旅板塊市場越來越大,包括各大景點、樂園、公園、商業綜合體等。目前國內的遊戲遊藝和娛樂需求還有很大發展空間,隨著家庭收入和消費的提高,遊戲遊藝可以跟教育、健康養老等領域融合發展,這樣一來,市場的空間是無限的。他表示,30多年前,中山建成全國的第一個綜合性遊樂園,30多年來遊戲遊藝產業已經有了行業知名度,只要在研發創新上下功夫,結合市場發展趨勢需求,產業發展空間將不容小覷。
前沿
文旅跨界
發掘四大新興消費經濟
上海夏誕創意設計有限公司董事長劉育政在這次展會論壇「2020中國文旅行業未來發展大會」上帶來《文旅跨界賦能四大新興消費經濟》主題演講。他認為,文旅行業急需跨界發展。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將成為文旅行業的「新物種」,並提出需要業界多加關注的新興消費經濟形態。
第一種是針對50歲以下、防未病的「康養經濟」。疫情使得人們更加關注健康和活著。針對90後「朋克養生」現象,這種大健康度假生活方式,一般行程在3天以內。
第二種是「萌寵經濟」。如搭建寵物友好型網紅親子樂園,滿足4個老人+一對夫妻+兩個孩子+一隻寵物的新度假方式。
第三種是「美食經濟」。全民下廚,提供農林牧漁的全鏈條消費體驗。將美食與體驗參與結合起來,可盤活閒置資產,成為文旅小鎮新引擎,有助農村文旅核心內容升級。
第四種是「中轉經濟」。機場、TOD區域、高速服務區等超高人流量的服務區,文旅項目的介入可以提升服務區的服務體驗和服務質量,並且帶來新的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