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貼心還是假實誠?」
自從新勢力造車企業如雨後春筍一般出現之後,很多原本定義無比清晰的詞彙也在一次次「創新」中被重新定義了。
比如蔚來CEO李斌就大言不慚的說過「燃油車能去的地方,電動車都能去」,重新詮釋了「哪都能去」的定義。而小鵬汽車CEO何小鵬先生也曾講過「智能汽車的核心在運營而不在製造」,再次刷新了人們對「智能汽車」概念的認知。
而李想執掌的理想汽車作為國內新能源車企「三駕馬車」之一,在這方面自然也不能落後。於是,就在前兩天,理想汽車又重新定義了「召回」二字。
眾所周知,近些天理想ONE碰撞斷軸的新聞在全網範圍內傳的沸沸揚揚,根據理想汽車統計,截至2020年10月31日,理想ONE累計發生前懸架碰撞事故一共97起,其中有10起發生了前懸架下擺臂球頭從球銷脫出的情況,球頭脫出率超過10%。
相比同級別車型3%左右的脫出率,理想ONE的成績絕對算當之無愧的「高分」。儘管理想汽車在事故發生後不止一次表示,理想ONE的前懸架和下擺臂本身在質量和材料方面都沒有問題,在正常行駛下不會發生無故脫開的情況,但顯然無法平息車主的憤怒和輿論的聲音。
或許是迫於形勢太多嚴峻,近日理想汽車官方終於宣布:理想ONE將為2020年6月1日及以前生產的理想ONE免費升級脫出力更高的前懸架下擺臂球銷,從此前的35kN提升至50kN,以降低早期用戶在發生碰撞事故後前懸架下擺臂球頭脫出的概率。
至於2020年6月2日以後生產的理想ONE車型,官方稱均使用了新球銷,目前還未發生前懸架下擺臂球脫出的情況,廣大車主可以正常使用。
這就非常有意思了,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理想汽車此次行動都是標準的召回操作。然而理想汽車卻將這一切稱之為「免費升級」,這種行為從本質上來說就是標準的文字遊戲。
就如同近些年來企業裁員時都喜歡稱自己是「優化人才」一樣,本質上都只是為了掩蓋自己真實目的的「修飾性」說法。
當然,往嚴重來說,這也屬於偷換概念。
那麼在理想汽車內部,是否認為「升級」的原因是存在設計缺陷呢?精分的一幕來了,他們真的承認自己的產品存在缺陷,但仍舊否認「升級」就是召回。
理想汽車相關人員透露,在第一起脫出事件發生後,理想研發團隊便意識到問題所在,於是開始重新設計。直到2020年6月2日,理想調整了生產方案,但沒有第一時間給老車主升級。
至於這背後的原因,理想銷售服務副總裁劉傑表示:
「因為6月2日前10469臺只有2起脫出,樣本太少。」
直到內部發現,從6月到10月這批「新」車採用新型(圓型)球銷後,脫出率不降反升,由原先的2起激增到10起。至此,理想高層才對用戶坦白誤判,開始補救措施,也就是所謂的「升級」。
更加有意思的是,在剛剛結束的理想汽車秋季媒體溝通會上,有一位「頭鐵」的記者現場提出了質疑:免費升級不就是召回麼?
此話一出,李想本人馬上出來辯解道:「不是召回——影響正常行駛的才叫召回,懸架球頭在發生碰撞後才脫出,所以不叫召回。」據說在此之後場內的媒體記者們陷入了長達十多秒的沉默,我大概能感受到他們的絕望。
我承認,當我第一次見到這段對話時,腦海中首先浮現出的就是魯迅先生筆下的孔乙己。因為承認缺陷但死不鬆口召回的李想,和他真是太像了。
只不過孔先生認為「竊書不能算偷,讀書人的事能算偷麼」?而李想先生則認為「升級不能算召回,不影響駕駛能算召回麼」?
從另一個方面來說,按照汽車行業對缺陷的定義,是指由於設計、製造、標識等原因導致的在同一批次、型號或者類別的汽車產品中普遍存在的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情形或者其他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險。
而召回是指汽車產品生產者對其已售出的汽車產品採取措施消除缺陷的活動。召回的核心就是消除缺陷。換句話說,有缺陷就應該召回,而不是升級。
並且按照李想先生的邏輯,高田公司其實並不需要召回數百萬輛安裝了缺陷氣囊的車輛,因為它們「並不影響正常駕駛」,只不過在發生碰撞後有概率導致碎片飛出,從而讓用戶有被碎片「割喉」失血而亡的風險。
你品品,從根本上來說兩者是不是一個道理?
順便說一句,和理想ONE球頭一同「升級」的,還有輔助駕駛功能,其中一項改進便是貨車併線預警。背後的原因自然也是由於前兩個月頻繁出現的追尾事故,讓理想ONE暴露了自己L2級輔助駕駛和同級競品的差距。
總之,不管理想汽車官方和李想本人如何解釋,本次的「升級」就是一場徹頭徹尾的召回。從現階段的輿論風向來看,大部分人對這樣的文字遊戲都感到十分憤怒。
或許,偷換概念也是理想汽車「勇於創新」的一種體現吧。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原創文章,轉載需授權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