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法、握距不同,鍛鍊的肌肉就大不相同,了解不同的「高位下拉」

2021-01-19 潮爆健身

健身房就像是一個大型的身材加工廠,而力量訓練就是人體的塑形師,通過不同的動作,組數,重量,速度等等,一系列不同的組合,打造出不同的身材,但有些看似相同的動作,握法和握距的不同,鍛鍊的肌肉就大不相同,肌肉美觀與否,就是看訓練時細節刻畫得好不好,所以在訓練之前了解正確的動作和訓練部位,選擇適合自己的訓練動作,才能避免運動損傷,更快的達到訓練目標。

首先了解一下,寬握「高位下拉」正確動作

坐在器械固定座位上,兩手分別握住上方橫槓兩端的把柄,掌心向外,兩手間距比肩寬,雙腳平穩的踩在地面上,保持身體的穩定性,上半身微微向後傾,吸氣,自上方位置將橫杆垂直下拉至胸前胸骨位置,稍停2-3秒,做頂峰收縮,呼氣,沿原路緩慢還原,如此反覆。

寬握高位下拉時,採用正握,力的走向是從背部的兩側到背部中間,所以主要訓練背闊肌上側、外側兩部分,有效增加背闊肌的寬度,同時手臂和三角肌後束也會參與發力。

窄握「V把高位下拉」正確動作

坐在器械固定座位上,窄握V把下拉杆,採用雙手對握的姿勢,將下拉杆拉至上胸位置,頂峰收縮1~2秒,做頂峰收縮,收緊肩胛骨和背闊肌,然後緩慢伸展背闊肌,還原至初始狀態,下拉時吸氣,還原時呼氣,注意是通過背闊肌的收縮發力,用背部作為第一發力點,而不是依賴手臂。

窄握高位下拉時,力的走向是從上而下,所以主要訓練背闊肌中部、大圓肌,有利於增加背闊肌的厚度,同時手臂,斜方肌,都會參與發力。

反手窄握「高位下拉」

坐在器械固定座位上,反手窄握下拉直杆,握距與肩同寬,吸氣,從頭上方位置垂直下拉橫槓至頸後與肩平,或者從頭上方位置垂直下拉橫槓至胸前,稍停2-3秒鐘,做頂峰收縮,收緊肩胛骨緊縮背闊肌,呼氣,沿原路伸展背闊肌,直到背闊肌得到最充分的拉伸。

反手窄握高位下拉時,主要訓練背闊肌下沿,可使背闊肌往下伸長,同時肱二頭肌、大圓肌、小圓肌都會參與發力。

根據自己的身體素質,選擇適合自己的訓練重量和組數進行訓練,每組次數不同練習的肌肉效果也不同,在標準動作下,足夠重量的時候,每組最多完成的次數,6次以下用於提高力量,8-12次用於增大肌肉塊,15-25次以上用於提高肌肉分離度,雕刻肌肉線條,25次以上用於減脂,只有多個動作相互配合,才能讓肌肉更加美觀。

相關焦點

  • 背部經典訓練動作「高位下拉」握距不同,練的位置就大不相同
    健身房就像是一個大型的身材加工廠,在這裡能打造出任何喜歡的身材,而這一切只有「舉鐵」,力量訓練才能做得到,舉鐵看似簡單的訓練動作,但其實它是一個易學難精的運動項目,想要練出既美觀,又精緻的肌肉線條,關鍵就在於細節,只要動作有略微的變化,訓練的肌肉群可就大不相同,高位下拉是訓練背部肌群最主要,也是最經典的訓練動作
  • 槓鈴彎舉手臂的重要動作,相同的動作,握法不同,練的肌肉就不同
    「生命在於運動」幾乎每個人都離不開運動,但健身是一個易學難精的運動項目,看似簡單的動作,誰都可以模仿的像模像樣,但結果並不一樣,真正的高手都注重細節,手臂一直是人們最喜歡鍛鍊的一個部位,槓鈴彎舉是手臂的一個重要動作,看似相同的動作,但握法不同,練的肌肉就大不相同。
  • 高位下拉常見的8個錯誤,你都犯過嗎?
    高位下拉是鍛鍊背闊肌很好的動作,因為它可以既練寬度,也能練厚度,正握練寬度,反握練厚度,鍛鍊的方式相對較多,所以,很多人都喜歡通過高位下拉來鍛鍊背部肌肉,而且,如果做不了引體向上,也可以通過做高位下拉來代替和提高。高位下拉的動作簡單,但也是健身新手容易做錯的動作,由於背部肌群相對比較複雜,如果做錯動作可能不僅無法鍛鍊到背部,還有可能造成肩部和腰椎受傷,所以,一定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 引體向上做不了?其實高位下拉也是非常不錯的替代,一文教你學會
    此時,高位下拉其實就是非常不錯的替代動作。事實上,我認為引體向上被過分高估了,而高位下拉被嚴重低估了。因此,今天的文章Doris打算帶大家深入了解一下高位下拉這個動作。聳肩時肩胛骨就會向上移動,而背闊肌和肩胛骨沒有直接關係(背闊肌止點在大臂上),過分聳肩只會讓上背部的肌肉代償,讓背闊肌發力感覺下降。解決辦法:有意識地下沉肩膀,控制重量。不同的握法握距有什麼區別?
  • 為什麼可以用大重量做高位下拉,卻做不了引體向上,問題在哪裡
    高位下拉和引體向上主要都依靠背闊肌發力,其次是肱二頭肌等肌肉。高位下拉能夠用大重量成組進行鍛鍊,卻連一個引體向上都做不了,可能的原因較多,下面逐一分析各種可能性。首先是鍛鍊者體重過大,即使能用很大的重量做高位下拉也做不了引體向上,這是正常現象。
  • 從不同角度刺激背闊肌,高位下拉的5種變式方法
    那這個時候就可以通過採取變式來給肌肉帶來新的刺激。拿坐姿下拉來說,其實你並不是只能選擇寬握正握的做法,窄距、單手、對握、反握、頸前、頸後....坐姿下拉還有很多很多的做法是不是發現自己每次練背做的動作都一樣?不是引體向上就是坐姿下拉,要麼再加上划船。其實所有的這些動作都有很多的變式。
  • 想要寬闊後背,如何完成一個正確的高位下拉?
    想要寬闊後背,如何完成一個正確的高位下拉?握法和握距分析首先,很多小夥伴都感覺高位下拉和引體向上訓練十分相似,那高位下拉和正握引體向上分別有怎樣的優點呢?握法和握距分析肘屈功能2002年的一篇運動學文獻,研究了不同的握法條件下,高位下拉訓練對不同背部肌群的主要刺激情況,測量肌電流活動不同
  • 胸肌訓練的王牌動作——臥推,不同握距,不同效果!
    無論對於什麼樣的健身者,臥推都是一個繞不開的最佳上半身訓練動作。當大家去健身房時,臥推凳前總是排滿了人,都等著要練平板臥推。臥推是一項最好鍛鍊你上半身的鍛鍊方式,但是你一定小心一些技術上的錯誤可能導致你疼痛,讓你關節受傷。臥推過程中動作一定要標準,因為這是基礎的基礎。
  • 背肌訓練好動作:半蹲式高位下拉
    高位下拉是我們訓練菜單中的必備的動作之一,它屬於垂直拉的動作,可以幫助我們很好的鍛鍊我們的背部肌群,尤其是背闊肌,同時高位下拉也是一個簡單易學的動作
  • 寬握臥推與窄握臥推,看似相同,但握距不同,訓練的肌肉就不同
    健身看似簡單,但易學難精,看似雷同的訓練,但細節不同,所鍛鍊的肌肉就不同,健身動作千千萬萬種,不同的方法,不同的組數,不同的握距,能夠打造不同的身材,它可以打造出一身肌肉的健美健將,也能打造出曲線柔美的曼妙身材,這就是擼鐵的奧妙。
  • 槓鈴划船練背的最佳選擇,相同的動作,握法不同,練的肌肉就不同
    背部肌肉是大肌肉群,所有健身人士不可逃避的訓練部位,一個寬廣又厚重的「坦克背」會顯得上半身更加有視覺衝擊,而槓鈴划船這一經典動作,一直是練背的利器,但是相同的動作,握法不同,相對於背部的練習的肌肉就略微不同,這也是為什麼,有的人肌肉看起來更精緻,而有的人則看起來只是壯,注重每一個細節,才能把肌肉變得更加精緻細膩
  • 為什麼高位下拉手臂會酸?2個方面幫你剖析,讓你練背更有效
    導語:在健身有句經典流行語「新手練胸、老手練背練腿」,可見喜歡鍛鍊背部的人群大多是老司機了,但是越是有經驗的老手,經常忽略對動作細節的掌握,今天我們就以坐姿高位下拉為例,聊聊這個動作經常出現的問題。一、了解坐姿高位下拉這個動作
  • 為什麼高位下拉手臂會酸?2個方面幫你剖析,讓你練背更有效
    導語:在健身有句經典流行語「新手練胸、老手練背練腿」,可見喜歡鍛鍊背部的人群大多是老司機了,但是越是有經驗的老手,經常忽略對動作細節的掌握,今天我們就以坐姿高位下拉為例,聊聊這個動作經常出現的問題。一、了解坐姿高位下拉這個動作1、坐姿高位下拉是鍛鍊背部的經典動作之一根據訓練者握距的不同,產生的鍛鍊效果也會存在著差異,例如:寬距坐姿高位下拉,可以很好的刺激上背部的肌肉,如果你想打造背部的寬度,這種握距方式是首選,其次這種握距方式,可以讓訓練者拉起更重的重量;窄距高位下拉則針對的是背闊肌中部的肌群,如果你的背部肌肉很薄,建議使用這種握距進行鍛鍊,它可以很好的提高背部肌肉的厚度
  • 想要胸練大,先把背練好
    從這短短的一句話就能看出多數人剛開始健身都是非常喜歡練胸,因為胸大感覺身材更好,練了一段時間發現胸成長很慢,開始了解到背太弱會影響到胸的發展,再練一段時間又開始慢下來,開始了解到要全身練才能最大限度促進肌肉生長,然後開始練腿。今天我們不說腿,主要來說說怎麼怎麼把背練好,以來保障你想練個好胸的目的。
  • 高位下拉寬握和窄握,練背闊肌並無太大區別
    在網絡上隨便搜一下都會發現「坐姿下拉寬握和窄握大有大有區別」,有時候這些文章會說寬握下拉對背闊肌刺激更到位,有時候他們會說窄握下拉更能夠練出厚實背部。之所以網絡會出現各種互相矛盾的觀點,來源於這麼一個事實:以訛傳訛。本文會告訴你,這兩種方式對背闊肌訓練其實沒區別。
  • 為什麼很多健身老手,都建議練窄握距的高位下拉?
    有個粉絲問我高位下拉問題:「練高位下拉,背部肌肉感覺不明顯,但是肩膀後束部位很疼,怎麼回事?」這個部位不是肩後束,而是大圓肌,問題其實是你的握距太寬了。其實從整體的練背效果來看,窄握距的高位下拉,練背效果會更好一點。
  • 高位下拉、讓背更寬!更厚
    背部最無敵的動作是引體向上,如果做不了標準的引體,可以嘗試一下高位下拉。目標肌肉:上背部肌群。2細節標準的高位下拉距離大約是1.5倍肩寬位置,但不代表就只能是這個距離,不同的握距對於背部的刺激也不盡相同。
  • 想要鍛鍊背闊肌下部,改變雙手的握距,窄握下拉動作可以了解
    導語:在關於肌肉的鍛鍊當中,似乎大多數的健身人士會比較注重肩部的訓練,胸部的訓練以及腿部的訓練,因為這三個部位屬於我們身體的正面,能夠讓人直接去觀察以及了解到。但是要知道,我們身體當中的一個重要肌肉群背部肌肉也是需要著重需注意的。
  • 槓鈴臥推時,你會採用不同握距嗎?握距的改變,肌肉刺激有何不同
    這樣遠沒有感受到臥推對健身帶來的最大效果,改變臥推凳的角度來進行不一樣的臥推動作,這個可能是大家常進行訓練,不過還有一種改變,那就是握法的改變,以及握距的改變。採用不同的握法與握距,進行臥推訓練會對肌肉產生不一樣的刺激,這個可能大家在訓練中很少去進行
  • 健身中有關「握法」的細節,不同握法對訓練效果有何不一樣?
    別小看自己握法的改變,不同的握法對於訓練效果是會有大不同的,畢竟我們需要雙手握住重量,傳導力量進行動作。你可能從來沒有注重過自己的握法,想當然的想怎麼握就怎麼握,覺得沒有什麼,其實並不是這樣,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不同握法對於健身訓練有著什麼樣的變化?幫助你在以後的健身訓練中,通過握法的改變,來專項的進行一些肌群的訓練,這也是為了保障訓練安全,是每個健身者必備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