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空工業發展半個多世紀以來,從早期引進仿製到幾乎所有機型都實現自主研製,性能越來越強、型號也越來越豐富。以往機型以仿製為主就沒有什么正經綽號,最多就是在研製階段給予了工程編號。比如:殲-5戰鬥機(米格-17「壁畫」),工程代號東風101,或者一些自研的機型東風-104、東風-107、東風-113戰鬥機等。
雖然這些機型編號極富時代特色,但對於軍用飛機來說缺少一個響亮名號,叫起來多少缺點威懾力。
殲-5戰鬥機
由於以前軍用飛機基本都是蘇制翻版,再加上型號有限,也就沒能形成命名體系。隨著時代變遷自主研製飛機型號越來越多,結合國際外貿市場需求不斷接軌,慢慢我們的軍用飛機也有了一套較為成熟命名規範。
比如,成飛給自家戰機以龍為分類構成了系列機型,包括:FC-1「梟龍」戰鬥機(巴方「雷電」)、殲-10「猛龍」戰鬥機、殲-20「威龍」戰鬥機。命名上極富中國傳統特色,更有代表性叫起來也威力十足更具親切感。
殲-20戰鬥機
沈飛在命名上則比較亂,有空中猛禽也有海中殺手,比如殲-8「空中美男子/長鬚鯨」、殲-16「炸彈卡車」之類。當然,正式意義上最具代表性的是殲-15「飛鯊」戰鬥機,以及FC-31「鶻鷹」戰鬥機。
殲-15戰鬥機
相對於戰鬥機而言,我國航空工業直升機領域最為薄弱,從早期引進仿製直-5(仿製米-4)開始,用到上世紀80年代才有接班人。因此在這個機型領域對命名綽號發展也很遲,不過逐一對照之後我們會發現一個有趣現象:現役以及未來直升機將以一本名著來取名。這本名著就是傳統小說《水滸傳》,研製裝備的直升機以其中108將綽號進行命名,我們按順序先從最老機型開始說起。
直-5直升機
仿自蘇聯米-4「獵狗」多用途直升機,仿製之初代號「旋風25」,後來叫直-5多年下來也沒什麼大變化用了幾十年。
米-4/直-5直升機
直-6、直-7直升機
直-6作為直-5的大改型號,機身加長可以搭載更多人員物質,不過性能不過關在造出原型機試飛後下馬。直-7則是更先進自主研製大型直升機,不過只造出來原型機還沒進一步發展就下馬,兩款機型都是自主研製用於替代直-5,但最後都下馬也就沒有命名綽號可言。
直-6直升機
直-7直升機
直-8直升機
直-8仿自法國SA321「超黃蜂」直升機,直-7下馬和它的出現擠佔有限研製資源相關,可能是仿製品原型有西方代號,所以直-8也沒有命名或綽號。
直-8直升機
直-9直升機
直-9仿自法國SA365N1「海豚」直升機,由於仿製原型已有「海豚」綽號,因此就沒有新命名在北約中代號「黑豹」。
直-9直升機
武直-19直升機
武直-19(WZ-19)直升機,以直-9為基礎上大改而來,和直-10高低搭配款輕型武裝偵察直升機。吃透法制海豚技術包括外形都進行了大改,這次總算開始國產直升機的正式命名,代號「黑旋風」正是水滸中的天殺星李逵。
武直-19「黑旋風」武裝直升機
直-10武裝直升機
直-10(WZ-10)武裝直升機,我國第一款自主研製專職武裝直升機,性能處於世界先進水平。和它的用途一樣,這款武裝直升機有個霸氣又火爆的綽號「霹靂火」,對應水滸人物天猛星秦明。
直-10「霹靂火」武裝直升機
直-20通用直升機
2019年10月,正式登場的直-20是最新研製10噸級多用途直升機,可用於陸航、海軍、空軍等各軍兵種中。正是由於性能出眾可執行任務範圍廣,因此它的代號更具神採命名為「入雲龍」,來自水滸排行第四天閒星公孫勝。
直-20直升機
「入雲龍」公孫勝習得一身道術,能夠呼風喚雨、駕霧騰雲,各方面都挺符合直-20海空多面手的設計理念。
直-20「入雲龍」多用途直升機
海直-20直升機
隨著陸航版直-20完美登場,海軍大量艦艇也在等機上艦,作為改型的海直-20也即將登場。而對於這款未來海軍水面艦艇將大量裝備的機型,肯定也會有一個更合適的綽號,猜測之後即然是海空之中使用,必須要在水滸中找一個水軍統領比較恰當,列舉出來讓大家給個排名看誰更合適。
海直-20艦載機
混江龍李俊、浪裏白條張順、船火兒張橫、立地太歲阮小二、短命二郎阮小五、活閻羅阮小七、出洞蛟童威、翻江蜃童猛。個人見解「混江龍」叫起來威風而且順口,不知道是不是比較符合海直-20的應用特徵。
海直-20「混江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