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是我國著名的小說之一,描寫了北宋末年,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漢聚梁山起義的故事。
除了書中精彩的故事情節外,這一百零八位好漢的排位和綽號也讓人津津樂道。即使你對《水滸傳》裡面的人物不熟,但只要聽到某一個人的綽號,也大致能猜到這個人的個性了。
所以,綽號對於小說中人物的塑造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能為書中的人物形象添增添風採,加深人們對角色的印象。
比如,提到智多星,自然就想到聰明的意思 ,也能想到吳用在《水滸傳》中扮演的角色形象。談到及時雨、黑旋風,很快就能讓人聯想到另外兩個個性完全不同的人,這比直接叫他們的名字有明顯的差別。
《水滸中的社會與人性》這本書談到,給人物起綽號,並非《水滸傳》獨創,早在春秋時代就已經流行。後期文人在創作的時候,開始有意把綽號和人物形象連接在一起,使得作品中的人物更加突出,綽號也開始成了文學作品中增加人物特色的存在。
綽號的由來
綽號又稱外號、諢名、花名,一般根據人的內外特徵所起,有善意的,也有惡意的。
綽號最早的來由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當時虞國有一個叫百裡奚的男子,他靠養牛生活。晉獻公滅虞時把他擄去了,當作陪嫁之臣送入了秦國。後來,他逃跑到楚國後,秦穆王才知道他是一個足智多謀的難得人才,便用五張黑色公羊皮贖回了他,把他委任為上大夫,把國家政事都交給了他。
因為用了五張黑色羊皮把百裡贖回來了,所以號稱「五羖大夫」。
這一個故事出自《史記.秦本紀》,可見綽號對於一個人的代表性還是顯而易見的。
到了兩漢、魏晉南北朝時期,讀書人相互取用調侃性綽號的現象有增無減。唐宋期間,文化較之前更為繁榮,民間及宮廷內互相起綽號成為一種社會風氣。一些文人們也樂於給自己起綽號。比如,李白號青蓮居士、白居易號香山居士,這裡的號其實就是一種綽號。
元明以後,綽號成為草莽文化和市井文化的一種集中現象,而在文學作品中大量出現人物綽號的就是《三國演義》和《水滸傳》了。尤其是取材宋代歷史的《水滸傳》,作者特意把一百零八將的綽號以駢文的形式精心組合成一篇粱山英雄頌,綽號使得書中的人物大放異彩,也增加了作品閱讀的趣味。
如何給書中人物起綽號
高爾基說過,文學即人學,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作品主題思想的具體體現,而文學作品中的綽號,則抓住了人物形象的特徵,閃爍著作者的匠心。
所以給書中的人物起一個適合的綽號也是一門學問,看似簡單,實則艱深。隨意起一個綽號並不難,但是要起得好,恰好又能表現出這個人物的形神特徵並不容易。接下來我們看看《水滸傳》中是如何給人物起綽號的?
以形貌特徵起綽號;
林衝叫「豹子頭」,因為他生得豹頭環眼。鄒潤腦後一個肉瘤,故喚作他為「獨角龍」。史進因身上紋有九條青龍,人稱「九紋龍」。
以技能專長起綽號;
戴宗能夠日行八百裡,所以叫「神行太保」。凌震善造火炮,故喚作「轟天雷」。
以人物脾氣性格起綽號;
秦明因為性格急躁,聲若雷霆,故綽號「霹靂火」。柴進仗義疏財喜好,接納四方豪傑,所以被叫做「小旋風」。
以所使用的兵器起綽號;
呼延灼以其慣用兵器雙鞭聞名,被稱為「雙鞭」。徐寧善用槍法,人稱「金槍將」。
以兇猛的野獸如虎、豹、蛟、龍為綽號,表示這個人本領高強,令人望而生畏。如「入雲龍」公孫勝、「錦毛虎」燕順等。
《水滸傳》中大部分人物的綽號與人物還是相匹配的,但是有一些人物的綽號起得就不是很有特色。比如花和尚魯智深,書中還是花了比較多的篇幅描寫他。他是見義勇為,嫉惡如仇,愛憎分明,慷慨大方的英雄,他的「義」表現特別突出,但是「花和尚」這個綽號沒有顯現出他任何個性優勢,也不足以表現出他的內在精神。
綽號在文學中的意義和價值
除了《水滸傳》,《紅樓夢》裡的人物也基本上都有綽號。比如「混世魔王」賈寶玉、「二木頭」迎春、「呆霸王」薛蟠等等。不過《紅樓夢》中綽號起的最成功的莫過於王熙鳳了,「鳳辣子」三個字把王熙鳳的個性展現得淋漓盡致,既指她為人爽快,雷厲風行,也說明她內心歹毒,手段潑辣。
可見,一個好的綽號號可以是人物的靈魂,也讓讀者通過綽號,窺見人物的內心。
同時,《紅樓夢》中人物綽號的意義超過了以往的文學作品,不僅凸顯了人物的個性,還具有獨特的美學價值和隱喻之美。
比如林黛玉被譽為瀟湘妃子。這一個綽號既有湘妃哭舜的典故,也暗示了黛玉淚盡而逝,夙願不得終的悲慘命運。
到了近現代作品,起綽號最為成功的大概要數魯迅了。
魯迅很重視綽號的文學價值,他在小說中創造了許多生動有趣,文化內涵豐富的人物綽號。他曾說道:創作難,就是給人起一個稱號或諢名也不易。假使有誰能起顛撲不破的諢名的罷,那麼,他如作評論,一定是嚴肅正確的批評家,倘弄創作,一定也是深刻博大的作者。
「豆腐西施」楊二嫂、孔已己、阿Q、九斤老太、假養鬼子、何道統、趙白眼,這些經典人物之所以讓人難以忘懷,就是綽號和人物形象的統一深入人心,一提到這些綽號,立馬會想起這些主人公。
當然,起綽號並不是我國文學家的特點,國外的許多經典作品,也善於給主人公起各種綽號。
「守財奴」葛朗臺、「羊脂球」、「茶花女」等,綽號讓這些人物經久不衰。
一個小小的綽號,包含和承載了多少有意義、有歷史的文化信息。利用綽號來塑造人物形象,是古今小說家常用的一種手段。了解了綽號在文學作品當中的意義和地位,能幫助我理解作者創作人物的語言藝術,也能使我們更深刻地理解人物形象以及時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