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人民幣即期匯率創16個月新高
人民幣持續升值引發關注
是什麼因素導致本輪人民幣升值氣勢如虹?接連升值是否意味著人民幣進入了新一輪的升值周期?如果人民幣進入升值周期或過快上升,對外貿企業、經濟復甦會產生什麼影響?
中銀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國家外匯局國際收支司原司長管濤認為,目前人民幣升值趨勢尚未確立,不確定、不穩定因素依然較多。
「當前並非典型的人民幣升值,而是多空交織狀態下正常的雙向波動。」
疫情衝擊下,外貿企業特別是出口企業利潤被壓縮,在人民幣升值壓力下,微薄的利潤可能在結匯時被對衝掉。
管濤稱,對於企業來說,匯率升值時,應該多買外匯,少結匯。關於敞口風險,管濤建議,要有不同的工具權衡成本收益,用遠期結售匯或是期權來對衝風險
「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我們不能夠既要又還要,要想清楚準備放棄什麼?在取捨的基礎上選定政策目標。」
當前並非典型的人民幣升值
從5月底以來,人民幣匯率升值了4200多點
本輪人民幣升值氣勢如虹的原因是什麼?
疫情得到控制,經濟率先復甦,包括出口表現;
美元指數加速下行;
中外利差擴大,海外增加中國資產配置,特別是人民幣債券資產配置。
但總體上看,目前人民幣升值趨勢尚未確立,不確定、不穩定因素依然較多。當前並非典型的人民幣升值,而是多空交織狀態下正常的雙向波動。
怎麼理解「多空交織狀態下正常的雙向波動」?
理論上來講,任何時候影響匯率的因素,既有升值的因素,也有貶值的因素,兩種力量是同時存在的,只不過是某些時候一種因素佔了上風。
匯率經常處於多重均衡狀態,若僅從基本面來線性外推短期匯率走勢很可能會出現偏差,因為市場匯率還受到其他很多因素的影響。
下一步,市場的不確定、不穩定因素是很多的:
首先,消息面還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特別是美國大選進入最後階段,難以預測某些美國政客是否會給中國製造新麻煩。
第二,3月份以來,全球大放水的財政貨幣政策的刺激推動下,流動性驅動的全球風險資產價格飆升,與經濟基本面的背離不斷擴大。
第三,本輪中國經濟的輪復甦,二季度主要是供給端的復甦快於需求端的復甦,現在需求端逐步改善了,有沒有跟上供給端的修復速度?
上述的不確定性有的是消息面,有的是基本面的,有的是內部的,有的是外部的,都會對匯率的走勢產生影響。
如何理解「當前並非典型的人民幣升值,人民幣升值趨勢尚未確立」,
現在還不能確定人民幣已經進入了上升的匯率周期。上一輪人民幣升值周期是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這次跟2008年升值周期有三個不同:
第一,上一輪人民幣升值期間,我國對外經濟嚴重失衡。
第二,2008年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現在中國經濟進入中高速增長階段。
第三,上一輪經濟危機是大國合作共同應對危機,現在則是大國博弈,這對世界經濟復甦,金融運行都帶來很多不確定的影響。
所以,人民幣匯率的走勢肯定跟上次會有很大的不同,我們不能簡單套用上次的邏輯來推演這次人民幣匯率可能的走向。
怎麼樣才算「典型升值」?
「典型的升值」是指升值是持續的、單方向的。
如收盤價持續地相對於中間價偏強的方向,境外的匯率CNH持續的相對於境內的匯率CNY偏強的方向,人民幣匯率持續的且較強的升值預期。
這裡說是「預期」,就是大家都認為應該升值。很多人以為,人民幣匯率升的快就是升值壓力大、升值預期強。
我們不要簡單把人民幣的升值直接認為這就是升值預期,恰恰相反,匯率彈性增加以後,避免了預期的積累,釋放了壓力。
從實體經濟層面來看,人民幣匯率均衡合理,它在面臨一個方向選擇。
如果內外循環更加暢通,科技創新主導能力進一步增強,人民幣的升值基礎才會更加牢固。
匯率升值是一把「雙刃劍」
這一波升值會給外貿企業帶來什麼影響?
對外貿企業來講,出口企業可能財務壓力大一點,但對進口企業來講實際上就節約了進口成本。
如果企業和個人要對外投資,也可以降低投資成本,用更少的人民幣換更多的美元。
在匯率市場化的情況下,匯率有漲就有跌,不會只漲不跌。對於企業來講,要立足主業,注意樹立匯率風險中性的財務意識,儘量地控制敞口,把風險管理起來,可以用避險工具去管理風險,花一定的成本把不確定變成確定性。
總體而言,對於企業來說,應該以平常心看待匯率波動。
當匯率升值時,應該多買外匯,少結匯;匯率貶值時,結匯多一點,買外匯少一點。
同時,樹立風險中性的財務意識,主動或者被動地控制和管理匯率敞口風險。
現在人民幣已越來越具有成熟貨幣的特徵,即非線性的隨機遊走。
這意味著,簡單用基本面去推斷人民幣的走勢是很難的,因為有很多基本面意外的因素如市場預期會對短期匯率走勢產生擾動。
所以,市場化的匯率經常處於多重均衡狀態。
我們不能夠簡單套用成熟市場外匯交易的分析方法來分析預測人民幣匯率走勢。在這樣的情況下,企業去賭匯率的漲跌是很難的。
這一波升值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麼影響?
從直接的影響看,如果你根本不打算出國、不計劃去國外投資、沒有孩子在國外上學,從直接影響看對你根本沒有什麼影響。
但是你如果的出國計劃、計劃去國外投資、有孩子在國外上學,那麼人民幣升值對你是十分有利,因為你的錢值錢了。
從間接影響看,人民幣升值導致出國競爭力下降,如果再大幅度的持續升值,那麼將削弱我國出國產品的國際競力,從而影響我國的出口能力。
從進口方面看,人民幣升值後進口商品會更便宜,在可以給大眾提供更價廉物美的消費品同時,又會進一步削弱我國商品的國內市場競爭力,從而導致我國的商品從出口和內銷兩個方面形成倒逼態勢,進而影響我國經濟的生長能力。
凡事有利就有弊,人民幣持續升值雖然有利於人民幣幣值的穩定和人民幣的國際化,但短期內的負面影響也是值得重視的。
讀懂匯率拯救你的「錢袋子」
不可能三角理論是指在開放經濟條件下,資本自由流動、固定匯率和貨幣政策獨立性三者也不可能兼得,
人民幣匯率穩定不是取決於想不想,而是能不能的問題。如果大家都認為匯率要升值,若是控制不讓升的話,會導致升值預期的積累,刺激無風險套利資本流入,讓問題更加複雜。
另一方面,若控制著不讓價格出清,就一定會引發以數量出清,也就是要加強資本管制,這會增加跨境交易成本。
所以,所謂的「抉擇」就回到了「不可能三角」的問題。
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我們不能夠既要又還要,要想清楚準備放棄什麼?然後在取捨的基礎上選定政策目標。
如果要匯率穩定,又要貨幣政策獨立,那就得加強資本管制。
我們可以看出大到跨國企業進出口貿易、小到留學旅遊成本,這些現象其實都與匯率問題息息相關。
所以匯率問題離我們的生活並不遙遠。但由於外匯市場受到國際關係、國際金融變化等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匯率變化常常難以準確預測,作為普通投資者的我們應該如何讀懂匯率拯救我們的「錢袋子」?
讀懂匯率有兩個維度,一個是市場的維度,一個是政策的維度。
所謂市場的維度,就是我們要理解外匯市場是一個有效市場,在有效市場上,匯率是隨機遊走、非線性變化的,那麼它的結果就是:匯率既難以預測,也難以解釋。
那麼政策的維度,實際上就告訴我們,不論匯率政策是選擇穩定還是浮動,它都是有利有弊的。
所以關於匯率選擇的國際共識是:沒有一種匯率制度適合所有國家。
我們要理解匯率問題,邏輯比結論重要。我們聽專家講匯率問題的時候,不要簡單地聽他的結論,要聽他得出這個結論的邏輯,這是一個維度。
我們要理解匯率問題,預案比預測重要。大家都知道最近有一句非常流行的話,就是「不確定性是最大的確定性」。
實際上不論從市場主體還是從政府部門來講,在匯率問題上都應該做好情景分析和壓力測試。要事前就想好遇到什麼情況怎麼辦,而不要去隨便地去賭政策,去賭方向。
來源:新浪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