蕎麥的營養保健價值遠高於大米與小麥。我國出產的蕎麥分為甜蕎和苦蕎兩種。苦蕎有降低血糖的功能。我國居民應該增加蕎麥的食用量。
蕎麥是很好的大腸清道夫,經常吃蕎麥可以清除體內的垃圾毒素,讓腸道更乾淨,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稱能夠「降氣寬腸,磨積滯」,所以蕎麥又被稱為「淨腸草」。
蕎麥不僅可以清腸排毒,而且因其含有強力抗氧化物,其中的一種特殊的營養成分叫蘆丁,還可以降血脂、增強血管彈性,防止血液凝結,是很好的護心食物。
同時,蕎麥中含有微量元素鉻,能激活胰島素的活性,幫助降血糖,三高人群長期使用糖蕎麥有很好的保健效果。
蕎麥的營養成分豐富,它的蛋白質佔10%-12%, 高於一般穀物。其在穀物中的突出優勢是蛋白質的胺基酸組成與豆類、蛋類相當。它含賴氨酸多,蛋氨酸少,每百克蕎麥含賴氨酸0. 74克,約為大米、小麥的3倍,而小麥、大米、玉米是賴氨酸少,蛋氨酸多。這兩種蛋白質的組成模式正可以互補,所以將蕎麥與大米、小麥等混吃同吃,能提高蛋白質生物價。
每百克蕎麥約含脂肪1. 3克,不飽和脂肪酸佔總脂肪酸的80%以上,其中約87%屬於必需脂肪酸。蕎麥中的碳水化合物約佔72%,主要是澱粉,與其他穀物相比,直鏈澱粉比例大,澱粉顆粒較大,雖容易煮熟,但不易消化。
蕎麥的礦物質與維生素的總體含量在穀物中居前列。它的鎂含量為258毫克,比小麥或大米高出7倍。鎂能穩定血壓、維護神經和肌肉的緊張性,還能增加停經後婦女的骨密度和提高男子的生育能力。苦蕎所含的鈣,比小麥高2-4倍。蕎麥的維生素B1和B2的含量為小麥的3-4倍。每百克蕎麥含維生素E4. 4毫克,此量為小麥的6倍。維生素E是一種抗氧化劑,具有增強機體免疫力、延緩衰老和促進男女性激素分泌、防止動脈硬化的作用,能減少心腦血管病的發生機率。蕎麥含煙酸2. 2毫克,為小麥的3倍。煙酸具有促進機體新陳代謝和 降低血液膽固醇、保護心血管的作用。
蕎麥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蕎麥的保健功能除決定於其營養價值高於大米、小麥等穀物外,還在於它含有豐富的植物化學物質。
研究表明,苦蕎的保健作用大於甜蕎。苦蕎含有的抗氧化活性的黃酮類物質比甜蕎多,其中主要是蘆丁和檞皮素。蘆丁,又稱路丁,它有降低人體血脂和膽固醇的作用,能保護血管、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有擴張冠狀血管和降低血管脆性的作用,從而能預防由於毛細血管脆性增加而引發的腦出血、肺出血及皮膚黏膜出血。它還能促進胰島素分泌,有降低糖尿病人血糖水平的作用。檞皮素則有多方面的抗氧化作用,能抗癌、降血脂、抗菌、平喘、祛痰等。新近研究發現,蕎麥中還含有一種名為蕎麥糖醇的成分,也能調節胰島素活性,有降血糖作用。
國內外的調查都表明,在蕎麥產區和常吃苦蕎的人群中,發生高血脂症、高血壓病、糖尿病的機率低。2009年由北京協和醫科大學完成的一項調查表明,山西省山區農民糖尿病發生率與北京和遼寧相差百餘倍,即得益於常吃蕎麥。
中醫認為,蕎麥性涼味甘,有健胃、消積、止汗的作用,稱其能「開胃寬腸,益氣力,禦寒風」。
蕎麥盛產於我國西北、內蒙等地區,當地居民習慣將蕎麥粒直接煮粥,或將粒磨成面,做扒糕和疙瘩湯、麵條吃。用蕎麥做粥或煮蕎麥麵條,煮的時間應比煮其他穀物要短。
近年,市場上出現的用蕎麥製作的麵包、糕點和即食麵條,為消費者食用蕎麥提供了方便。還有用其做原料開發的針對糖尿病、高血脂症的健康產品,如苦蕎茶、苦蕎衝劑,為消費者提供了食用蕎麥的新途徑。
溫馨提示:
蕎麥一天不宜食之太多,以50-100克為佳,最好將其同精米白面一道混做或混吃。因其性寒,又不容易消化,故脾胃虛寒、消化功能不佳及經常腹瀉的人不宜吃。
苦蕎對糖尿病人的降血糖作用很令人關注。糖尿病是不能根治的一種慢性疾病,為防止病情惡化,病人必須通過飲食調節降低血糖水平。蕎麥是糖尿病人和糖耐量異常者較理想的穀物,糖尿病人宜將其引為常食。
中國是世界上蕎麥的主要產區,但並非消費大國。日本、韓國和歐洲一些國家的居民每年食用的蕎麥比我國多得多。販賣蕎麥麵條的攤點在日本東京街頭隨處可見。所以蕎麥食品也應該經常出現於我們的餐桌上。
關鍵詞:M: 蕎麥、苦蕎;C: 賴氨酸、必須脂肪酸、鎂、維生素E、煙酸、蘆丁、路丁、椰皮素、膳食纖維;G: 抗氧化、降血脂、降血糖、抗癌、通便;Z: 蛋白質生物價、糖尿病、麵條
喜歡我們可以關注「文華養生」公眾號,獲取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