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張亮代言楊國福」看梗文化:最讓人上頭的營銷手段

2020-12-15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編輯導讀:「梗」是近年來興起的一個網絡用語,指代一些讓人一看到就能想起的事情。在網際網路文化中,「梗」隨處可見:網易的「豬廠」、雷軍的「are you ok」……梗文化具有傳播速度快、更容易佔領用戶心智等特點,因此成為了一種熱門的營銷手段。本文作者梳理盤點了幾種最常見的梗,並給出一些營銷建議,與大家分享。

多年以後,張亮站在楊國福麻辣燙公司門前,準會想起沙雕網友讓他去管好自家麻辣燙的那個遙遠下午。——《百年麻辣燙》

前一段時間一則關於張亮成為楊國福麻辣燙代言人的新聞成為了廣大網民的快樂源泉,原因無他,事情的發展原因非常無釐頭。

事情的開始是因為趙麗穎在節目《中餐廳》中扒菜被網友吐槽不講衛生,於是一同參與節目錄製的張亮為其解釋發聲。

正常的劇本到這裡應該已經完結了,但沒想到的是,沙雕網友的一條評論瞬間讓事件發展跑偏……

一個沒有頭像,名字由字母組成,沒有發過微博,簡單的仿佛機器人的網友評論了這樣一條信息,其內容之南轅北轍,張冠李戴,讓人忍俊不禁之餘不免猜測他到底是無意還是在玩梗,於是引起了廣大網友的強勢圍觀。

網友們被這條評論逗樂了,而張亮看見評論後也非常懂事地回復了一句:去吃楊國福啊……

也許是意識到這是一個絕佳的營銷點,楊國福麻辣燙迅速轉發微博,(可能是太著急,回復的時候字都打錯了,新媒體人不容易啊!)並邀請張亮當代言人,甚至還發起了抽獎!

之後就是一場網民的輿論狂歡了,有說楊國福和張亮的關係的,有說張亮和張亮的官司的,還有吃貨關注哪家更好吃的~

這個事情可以稱的上一次非常成功的事件營銷!一個小意外被抓住並無限放大,帶來了多方受益,不得不誇獎一下楊國福麻辣燙營銷的敏銳!

但是拋開營銷層面的問題,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感覺,這位網友的行為和狗粉絲的釣魚行為竟然意外的相似?於是我翻了翻他的微博,在點開他唯一的一條微博後,評論區的回覆證實了我的猜測!

這熟悉的狗頭,整活兒、小機靈鬼等各種梗運用的爐火純青,無不顯示其釣魚大師的身份。當營銷圈的各位大佬還在討論這是什麼營銷手段的時候,主導一切的釣魚大師深藏功與名!你在第二層,你以為人家在第一層,其實人家在第五層!不得不感嘆,營銷大師是什麼垃圾,釣魚大師才是永遠滴神!

不過最近營銷圈也確實掀起了一股玩梗風潮,先是騰訊的今天的老乾媽突然不香了火遍全網;然後寧靜因為撞臉梗而成為品牌大使;再到這次的張亮代言楊國福麻辣燙,每次都是那麼讓人歡樂,又那麼讓人上頭。

這一切,背後不得不提的一個詞就是:梗文化。

英國科學家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一書,提出了大名鼎鼎的meme理論,其含義是指「在諸如語言、觀念、信仰、行為方式等的傳遞過程中與基因在生物進化過程中所起的作用相類似的那個東西。這個詞包含很多內容,但當其指一種觀念或者套路的時候,可以翻譯為:梗!

所以說梗文化之所以強大,是因為他就好像我們人類的基因一樣,當提到某個meme時,大家都會產生相同的感覺,且會不斷地複製傳播。譬如下面這個世界級meme:doge。

網際網路的點狀傳播,使得梗文化得以大行其道。尤其是年輕的一代人,相伴網絡而生長,堪稱網絡原住民,各種梗成為年輕人交流的硬通貨,某種角度來說梗文化也可以說是年輕人的文化,當然其價值也無比巨大的。

為了研究梗文化的價值,探索梗文化的網絡流量情況,筆者曾經深入了解年輕人群體,並借知乎平臺進行梗文化的內容輸出,在2個月的時間內,獲得了近300萬的瀏覽,最高單篇回答117萬瀏覽。

其中流量前三的回答分別是關於:啊吧梗、dota2的活鍋梗和網抑雲梗。這三個梗之所以火起來是因為上了熱門獲得了巨大的流量,但是還有很多幾萬流量的梗回答完全沒上過熱點,純粹是因為用戶興趣推薦或者來自搜索流量。

某seo網站上可以看見,關於各種梗的搜索量一直不低,收錄量巨大。而且最重要的是:這些梗很多都是排在搜索結果第一頁第一位,這個位置相信很多做過seo的同學都知道意味著什麼吧!即使知乎不給推薦,每天由搜尋引擎帶來的流量也非常可觀。

所以綜上所述,不難得出一個結論:梗文化是一個巨大的寶藏。

再回到營銷上來說,從傳播媒介角度來說,技術的不斷發展導致了話語權從大眾媒介流轉到網絡媒介中,中心媒介影響力變弱,而網際網路上的每個人的影響力變強了。

所以利用梗文化營銷就是利用用戶傳播,相比媒介傳播,口碑更好,營銷成本更低,速度也更快!

另一個角度來說,傳統營銷是品牌人氣,而梗文化是文化輸出。文化是潛移默化的,而且天然更靠近用戶的,抓住梗文化營銷更容易佔領用戶心智,尤其是年輕人,所以營銷效果更深入人心!

譬如張亮代言楊國福麻辣燙,就是利用了網友都知道的重名梗:張亮和張亮麻辣燙的重名,同時張亮麻辣燙和楊國福麻辣燙是競爭關係。以此張亮代彼張亮,當張亮代言楊國福後,其潛臺詞是:張亮麻辣燙的老闆都覺得楊國福麻辣燙好吃,反襯出張亮麻辣燙不好吃,楊國福麻辣燙好吃!

總結了一下,梗有很多種類型,以下說幾種最常見的,並給出一些營銷建議:

01 名字梗

名字梗是指那些以名字為主題的文字遊戲,通常以曲解、張冠李戴等手法製造笑點,重名梗是名字梗的一種。

應用:比如餓了麼可以請和美團王興重名的人代言,又或者小米請一個和餘承東重名的人代言,京東可以找馬雲重名代言,甚至進化一下,請那位和馬雲長的特別像的小馬雲代言產品!蹭個熱點,成本不高,還和年輕人打成一片,豈不美哉!

02 撞臉梗

撞臉梗通常以兩個意想不到的物種臉部相似而產生笑點!比如周冬雨和小黃鴨,孫紅雷和牛頭梗,但因為發生的機率極小,需要大家發掘,所以通常是普通用戶在社交媒體上發現然後瘋狂傳播開來!

應用:M豆可以找寧靜,那漫威的雷神或者海王電影在國內宣傳的時候也可以找徐錦江啊!哈哈哈!

03 諧音梗

諧音梗是指利用諧音,同音但不同字以達到別人誤解,或者給予新的含義等手法來製作笑點的。

比如曾經有一個王安石英文名vans諧音的梗,Vans就把王安石的詩詞印到鞋上,玩了一波梗,獲得了廣大網民的認可!

應用:杜甫的律詩天下第一,那麼律師事務所可以把王安石當作代言人,因為杜甫的律師天下第一!

04 影視動漫梗

通常以影視動漫作品中的經典形象臺詞而廣為人知,粉絲觀眾幫助傳播開來成為梗!

比如B站的經典梗:李雲龍的義大利炮梗!FATE ZERO的槍兵迪木盧多有兩把刷子梗!

應用:刷子公司請迪木盧多代言!李雲龍演員可以代言義大利……面!

梗文化還有很多類型,梗文化營銷還有很多方式可以探索,筆者這裡拋磚引玉,歡迎大家留言交流。

我相信未來最熱門的營銷方式一定有梗文化的一席,因為未來是屬於年輕人的!

當然,梗文化雖然有好處,但惡意玩梗也不可取,所以玩梗不要過度哦!

本文由 @運營小魔王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焦點

  • 楊國福麻辣燙喊話張亮代言,看品牌如何玩轉「梗營銷」?
    | 借勢營銷 | 強互動 最近一則關於張亮成為楊國福麻辣燙代言人的新聞成為了廣大網民的快樂源泉,登上熱搜第一。突然被張亮cue的楊國福也是穩穩接住了這個話題梗,發文寫道:「收到太多小夥伴的留言啦!再次感謝 @張亮Sean 認可我們家哦~楊國福麻辣燙非常希望可以與亮哥合作成為咱家的代言人哦!不知道亮哥是否有興趣,合作的事咱們可以快快私聊。」
  • 楊國福麻辣燙邀請張亮代言 網友:廣告詞都想好了
    昨晚,楊國福麻辣燙官方微博隔空喊話模特@張亮Sean ,感謝他對自己的認可,並希望他能成為自家代言人。網友調侃:廣告詞都想好了——楊國福,張亮都說好吃!廣告語:我是張亮,麻辣燙我只吃楊國福我與你本無緣全靠一個無腦網友...
  • 楊國福將邀請男模張亮代言?烏龍事件引熱議,網友:被麻辣燙笑到
    這位網友錯把男模張亮當成了張亮麻辣燙,隨後男模張亮也回復了這位網友說:去吃楊國福啊……這一來一去的神對話把網友是給笑愣了,一時間,引起了許多網友的熱議,最讓大家覺得非常滑稽的事情就是在之後楊國福麻辣燙的微博號也對這件事情做出了回應,並且公開喊話邀請男模張亮來當楊國福的代言人,還發起了抽獎轉發等自我營銷。
  • 法治課丨張亮「牽手」楊國福麻辣燙,會有哪些法律隱患?
    這一來一去,不僅讓張亮上了一把熱搜,還為楊國福麻辣燙做了廣告。最悲催的就是張亮麻辣燙了,躺槍成為網友口中的「黑心商家」。北京京都律師事務所律師常莎進一步向中新社國是直通車記者表示,如果楊國福和張亮提前約定通過此種請「託」行為,來對楊國福的競爭對手張亮麻辣燙的差評信息進行宣傳、傳播,並趁機進行營銷,確實是有可能構成該條所規定的「誤導性信息」的,楊國福方面是可能涉嫌不正當競爭的。那張亮能與楊國福麻辣燙能進一步合作嗎?答案是肯定的。
  • 楊國福怎麼也想不到,他們請張亮代言,會因為《中餐廳》第四季
    張亮更是在平臺直接發文為趙麗穎澄清,不想網友們卻提出了張亮麻辣燙加麻醬加錢一事,使張亮成功登上了熱搜榜單第一名,明星張亮和張亮麻辣燙的「張亮」其實並不是同一人,而且也不存在任何血緣關係。受到網友吐槽張亮本人也第一時間出來回應「去吃楊國福啊」,此後,這兩個麻辣燙品牌馬上登上熱搜,經過網友的深扒後,所有人都恍然大悟。
  • 楊國福喊張亮代言,網友:這讓張亮麻辣燙...
    近日,話題「楊國福邀請張亮代言」被頂上熱搜第一,截止目前,閱讀量已達7.2億,討論數也高達7萬多。為什麼會引起這麼大的熱度呢?起源於一個烏龍事件。隨著《中餐廳4》的播出,產後復出首次參加綜藝節目的趙麗穎近日陷入了風口浪尖中,先是被貼上了「不幹活」、「偷懶」的標籤,後來又因為在吃飯中的翻菜行為,被網友質疑缺乏餐桌禮儀。
  • 張亮高情商回復網友,楊國福官博邀其代言,網友爆笑廣告詞已獻上
    一位網友給張亮留言「希望你專心管好自己的飯店,你家的麻辣燙太low了,加麻醬都要錢,而且菜品還比別家的貴,黑心商家」。稍等一下,我沒看錯的話這是張亮不是「張亮麻辣燙」吧?更加意外的是,張亮本尊居然給這位網友回復道「去吃楊國福啊……」。哈哈哈,真是一位又熱心又風趣的耿直boy。
  • 品牌應該如何玩轉「梗營銷」?
    雖說傳統品牌理論的力量仍在,但是消費者變了,營銷傳播也必須做出相應的變化。就拿這兩年非常火的「梗營銷」來說,不管是企業品牌還是個人品牌,如果你現在依然是一個沒梗或者有梗但不會玩的品牌,這將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而那些不會玩梗的營銷人,也會失去與消費者溝通的關鍵渠道。
  • 玩梗破圈界比拼,星巴克氛圍組能贏麼?
    營銷變得越來越難,到底怎樣才能實現病毒化的社交傳播呢?「玩梗」無疑是一項有效實現傳播破圈的營銷手段。通過「造梗」、「玩梗」,能夠持續捲入大眾討論,實現傳播話題的不斷發酵。可以說,成功的「玩梗營銷」,是品牌傳播中最具性價比的方式之一,如今來看,「玩梗營銷」已經成為品牌在社會化媒體傳播中的必修課。
  • 品牌玩梗破圈比拼,星巴克氛圍組能贏麼?
    營銷變得越來越難,到底怎樣才能實現病毒化的社交傳播呢?「玩梗」無疑是一項有效實現傳播破圈的營銷手段。通過「造梗」、「玩梗」,能夠持續捲入大眾討論,實現傳播話題的不斷發酵。可以說,成功的「玩梗營銷」,是品牌傳播中最具性價比的方式之一,如今來看,「玩梗營銷」已經成為品牌在社會化媒體傳播中的必修課。
  • 楊國福邀請張亮代言,小S翻牌曼玲粥店,餐企危機公關如何處理?
    事件起源於8月9日晚間,有網友在演員張亮的一則消息下方評論道,「希望你專心管好自己的飯店,你家麻辣燙太low了,加麻醬都要錢,菜品還比別家的貴,真是黑心商家」。沒想到,張亮卻頗為幽默地回了一句,「去吃楊國福啊」。「萬惡之源」就此誕生。
  • 張亮麻辣燙稱無權幹涉楊國福,透過楊國福和東北麻辣燙,一起揭示...
    藝人張亮的一條微博將「楊國福邀請張亮代言」送上8月10日熱搜第一位。原因是有網友在張亮微博下吐槽「張亮麻辣燙」存在加麻醬收費等諸多問題,讓他「本人」管管,而其實此張亮並非彼張亮。楊國福麻辣燙則稱 「十分願意邀請張亮擔任代言人」。
  • 自黑、內涵、蹭熱點……「玩梗」品牌最好命?
    與此同時,「玩梗」也逐漸成為備受網友歡迎的品牌營銷手段。我們為什麼對會玩梗的品牌有天然的好感?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梗營銷」的邏輯。一、人人都在玩梗何以解憂?唯有哈哈哈。——曾國藩在英語中,「梗」與「meme」(音譯:模因、米姆)含義相近,意思是文化的基因。「meme」由英國科學家理察·道金斯提出,他在《自私的基因》中這樣解釋:文化的傳播與生物基因傳遞一樣,需要經過不斷模仿和複製。後來,「meme」影響之大還被收錄進《牛津英語詞典》。我們為什麼會喜歡玩梗,對會玩梗的人有先天的好感呢?
  • 「玩梗」品牌最好命?
    「一起爬山」、「網抑雲」、「爺青結」……「玩梗」逐漸成為網絡生活中的流行符號。前不久,《中國青年報》公布的一組調查數據顯示:在參與調查高校大學生中,有超過七成的人願意主動「玩梗」,超過半數的人喜歡通過「玩梗」與朋友產生共鳴。與此同時,「玩梗」也逐漸成為備受網友歡迎的品牌營銷手段。
  • 《中餐廳》第四季,最火的是麻辣燙?網友:楊國福,張亮都說好吃
    《中餐廳》第四季,最火的是麻辣燙?網友:楊國福,張亮都說好吃!這到底是什麼梗呢?起因是在第一天營業結束,大家一起吃飯的時候,趙麗穎用筷子翻找菜片段,被網友發現,而且被迅速登上了熱搜,網友們說這是不是不太禮貌……,因為沒有站在當事人的角度,所以評論的時候,未免會有些片面。後來為了這個事情,黃曉明和張亮都第一時間發微博替趙麗穎解釋了。
  • 楊國福邀請張亮做代言人,網友給出的廣告詞亮了
    昨天晚上,楊國福麻辣燙的官微發了一條微博,在線邀請張亮做代言人,瞬間點燃了網友們吃瓜的熱情。今天網友們熱情不減,目前已助力話題衝上熱搜第一。還有不少網友在楊國福麻辣燙的官博下做起了文案小編,在線提供代言詞,這些代言詞你覺得咋樣?
  • 麻辣燙雙雄熱搜對決:加盟張亮更便宜,楊國福門店多500家
    麻辣燙雙雄的對決,因藝人張亮的捲入,登上熱搜。8月9日,有網友在藝人張亮微博下留言,讓其「管好自家飯店」,解決菜品貴、麻醬收費等問題。藝人張亮隨即回覆:「那你去吃楊國福。」網友找錯了「張亮」,「張亮」卻看到了熱搜。隨著楊國福主動發博求合作,邀請藝人張亮代言。
  • 2020,你懂「梗」了嗎?
    「梗文化」除了出現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從商業層面上來看,也在逐漸成為品牌吸引和搶佔消費者的常見營銷玩法。 1 「梗」文化 「中青校媒」曾面向全國近1000名高校大學生展開過「頑梗」調查。
  • 張亮不是楊國福外甥!但中國麻辣燙卻已風靡全球
    要知道,麻辣燙最最最精髓的就是湯底部分,怎麼配出好的底料是決定麻辣燙店繼續開下去的關鍵性因素。於是,楊國福決定自己動手研究底料的搭配,他從市場上買來香料,原料怎麼搭配,放多少克先靠著感覺來。接下來到了炒制原料環節,一開始沒有經驗時,經常炒著炒著底料就糊了。失敗乃成功之母,楊國福從每一次失敗中得出經驗,不斷嘗試不斷總結,最終總算炒制出合適的底料。
  • 楊國福VS張亮,東北麻辣燙正在走向世界
    在東北的江湖裡,有兩個平凡但名聲響亮的人,他們來自同一個縣同一個村,兩位年紀相差十幾歲,一位5000家以上的門店,一位擁有6000家以上的門店 。 五六千家門店的概念是什麼?是超過在中國深耕多年的肯德基,也超過星巴克。這後面是兩個鄉鎮青年的成長史,也是無名小店到連鎖企業的蛻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