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野戰軍空前大捷,昔日國民黨黃埔一期名將戰敗,撿手榴彈自炸

2020-12-27 中國網文化

▲彭德懷在西北前線指揮所

1947年8月18日,西北野戰軍在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的率領下發起沙家店戰役。戰至20日黃昏,殲滅胡宗南部三大主力之一的整編第36師6000餘人。

沙家店戰役成為西北野哉軍轉入戰略反攻的轉折點。

戰鬥結束後,毛澤東來到野戰軍司令部,高興地說:「胡宗南是個沒有本事的人,陰險惡毒,志大才疏。他那麼多軍隊,打我們沒有一點辦法!」

胡宗南被毛澤東的「蘑菇」戰術搞得焦頭爛額,幾十萬大軍在陝北的黃土高坡上被只有3萬人的西北野戰軍牽著鼻子走,屢戰屢敗,早就沒有半年前進佔延安時的豪情壯志了。眼見自己的部隊被共軍一口口吃掉,才半年不到就損失了2萬多人,胡宗南真是又心痛又害怕。鑑於手裡可以機動的部隊越來越少,繼續對陝北共軍發動全面攻勢已不現實,胡宗南冥思苦想,最後決定由攻轉守。

10月,胡宗南從陝北、晉南抽調所部整編第1、第30、第36師至潼關及其以東地區,採取重點機動防禦的戰術,據守延安、洛川、宜川各要點,阻止西北野戰軍南進。

部署完畢後,胡宗南即從延安返回西安,將陝北的爛攤子一股腦兒丟給了整編第29軍軍長劉戡。

▲解放軍西北野戰軍某部向敵人發起進攻

劉戡,字麟書,號三壽,湖南桃源人,黃埔一期生,國民黨陸軍中將。

1923年,年僅17歲的劉戡考入長沙陸軍講武堂,次年入黃埔軍校,與徐向前同學。畢業後,劉戡參加北伐戰爭,因作戰勇猛,屢立戰功,官運亨通,由排長迭升至旅長。28歲時即授少將,一年後又晉升中將,在黃埔一期生中都是極為少見的。

1933年初,劉戡升任第17軍第83師師長,隨衛立煌「圍剿」鄂豫皖蘇區。在戰鬥中,劉戡右眼被流彈射中,摘除眼球後配上假眼,自此便有「獨眼龍將軍」之稱。

這一年,劉戡率部參加長城抗戰。他指揮的第83師是第17軍中裝備最好、戰鬥力最強的一個師,有1萬多人,清一色的德制武器,士兵都佩戴德軍M35鋼盔,被稱為「德械師」。

3月14日,第83師在南天門與日軍展開激戰。日軍第16旅團在飛機、坦克、重炮的掩護下發起瘋狂進攻。第83師依託工事拼死抵抗,戰鬥慘烈無比,劉戡甚至將衛生兵、炊事兵都組織起來投入戰鬥,而日軍也死傷慘重,被迫從騎兵第4旅團抽調部隊增援。戰至4月28日,第83師因傷亡過半、陣地被敵全部摧毀,放棄南天門。就這樣,日軍耗時1個多月、以2000餘人的巨大代價,在南天門僅僅前進了600米。

血氣方剛的劉戡見部隊折損過半,痛心之餘竟拔出手槍要自殺殉國,被參謀長符昭騫等人奪下了槍枝。

1937年七七事變後,劉戡率部參加忻口會戰,重創日軍。戰後,劉畿晉升為第93軍軍長。

1940年初,劉戡率部駐防陽城,封鎖陝甘寧邊區。時任軍部參謀長的魏巍是中共地下黨員。在魏巍的力勸下,劉戡配合八路軍發動的「百團大戰」,牽制日軍,並以軍用物資接濟八路軍。

不久,魏巍被軍統特務告發。蔣介石、何應欽兩次電令劉戡,假借調魏巍到中央訓練團受訓為名欲除之。

劉戡愛惜魏巍之才,一面電復蔣、何,以「前線工作繁忙,不能離開」為由,請求緩調;一面將此事告知魏巍,並贈以馬匹供其潛赴延安。

臨行前,劉戡設宴踐行。席間,劉戡說:「我與魏參謀長多年共事,情同手足,現在因思想不同,他要離去,也挽留不住,只好分別了。」並表示「我可以保證,在抗日期間,我堅決抗日,不打內戰。抗戰勝利後,如果國共兩黨爭天下,我還要為三民主義奮鬥到底,但願我們日後不至在戰場以兵戎相見。」

蔣介石得知此事,龍顏大怒,撤銷劉戡軍長之職,赴陸軍大學受訓。後在胡宗南的請求下,蔣介石重新起用劉戡,任第36集團軍總司令。抗戰期間,劉戡率部南徵北戰,多次重擊日寇,被譽為「傑出的抗日將領」。

歷史給劉戡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當年的一句讖語竟真成了現實。

1946年春,劉戡赴陝西任第37集團軍總司令。同年秋改編為整編第29軍,出任軍長,駐防洛川、涇陽、潼關、耀縣、天水等地,作為胡宗南集團進攻陝北的主力兵團。

此時的劉戡再無抗日戰場上的英勇和豪邁,屢屢遭解放軍的痛擊。

1948年初,西北野戰軍根據中央軍委關於以主力轉至外線作戰的指示,彭德懷決定向延安、宜川線出擊,得手後再向該線以南、渭水以北進擊,以建立渭北根據地,殲滅胡宗南集團主力和調動其在潼關及以東的部隊回援。

面對當前敵軍部署,彭德懷判斷:若先攻奪延安,雖在政治上影響大,但延安守敵有4個旅,依靠堅固設防及交通運輸便利條件,以逸待勞負隅頑抗,會形成僵持不下的局面;而宜川守敵只有2個團,兵力薄弱,我軍背靠陝甘寧解放區,便於行動和後方供應,第2縱隊可隨時西渡黃河,迅速參加作戰,且能獲得晉南解放區的直接支援。再者,我軍圍攻宜川,敵必會馳援,時值冬春之交,尚未解凍,援軍不宜在運動中構築工事,利於我軍圍殲。

據此,西北野戰軍決定發起宜(川)瓦(子街)戰役,以一部兵力圍攻宜川城,集中主力殲滅洛川東援之敵,爾後攻殲宜川守軍,進而解放黃龍山麓各城鎮,收復延安,使陝甘寧與晉南解放區連成一片。

▲西北野戰軍某部攻佔宜川城

彭德懷判斷,我軍圍攻宜川城後,敵人增援的路線可能有三條,但可能性最大的是從洛川的永鄉、黃龍的小寺莊和瓦子街到宜川縣城。據此作出部署:以2個縱隊攻打宜川城,以3個縱隊分別在接近宜川城的三條大川裡設防。無論敵軍走哪條路線,都先放其深入,然後以1個縱隊斷敵退路,其他縱隊兩翼夾擊,對敵實施圍殲。

2月22日,按照戰役部署,第3縱隊司令員許光達、政治委員孫志遠和第6縱隊司令員羅元發、政治委員徐立清率部向宜川方向攻擊前進。

第1縱隊司令員賀炳炎、政治委員廖漢生和第4縱隊司令員王世泰、政治委員張仲良率部進至瓦子街以北指定地域集結,待機打援。第2縱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王震率部由禹門口強渡黃河,擊潰守敵保安第6團後,向宜川西南圪臺街地區開進。

宜川守將整編第24旅旅長張漢初驚慌失措,連電胡宗南和劉戡呼援求救。

胡宗南一面嚴令堅守宜川縣城,一面急令劉戡指揮整編第27、第90師共4個旅2.4萬餘人,立即沿洛川至宜川公路,經小寺莊、瓦子街輕裝馳援宜川。

29日,大雪仍下個不停。凌晨2時,西北野戰軍第1縱隊在瓦子街以西向劉戡所部後衛發起攻擊。至6時攻佔瓦子街,並以一部兵力攻佔瓦子街以南高地,封閉了敵軍回撤的道路。

時任國民黨軍整編第27師師長的王應尊回憶道:

正面攻擊頓挫,後方瓦子街已被截斷,全軍處於不利地位。因此,我向劉戡提出最後建議,主張乘在公路南側尚未發現情況之前,立即向黃龍山撤退,變內線為外線, 以解宜川之圍。劉戡深知處境危險, 同意了我的意見,並對我說:「要得深夜12時以後,才能行動;天降大雪,道路泥濘,等大家走完了,恐怕你的部隊走不出去, 因為你的部隊正在前面打,勢必你要擔任掩護,走在最後。」我當時回答他說: 「我走最後沒有關係,充其量損失一部分部隊,主力是沒問題的。」於是他即叫參謀長劉振世徵求整編第九十師的意見。孰料整九十師師長嚴明因腿部有傷,經過數日行軍,深感疲睏,到達後即入了夢鄉;參謀長曾文思接得電話,生硬地對劉振世說:「仗還沒有打,就想跑,這種仗我們還沒有打過。」劉振世見話不投機,要我與嚴明直接商量,後我曾兩度打電話,都未找到嚴明。及至深夜,整二十七師所擔任之正面,全面發生了戰鬥,整九十師的正面也有了情況,該師六十一旅亦由前方敗退下來,並遭受了損失。至此,遂形成了劉戡全軍被包圍的形勢。

劉戡做夢也沒有想到,解圍不成,自己反倒身陷重圍,當即命令嚴明派1個團搶佔瓦子街以南高地,以防後路被共軍切斷。

客觀地講,這個戰術判斷很精準。許多年後出版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戰史》中寫道:「如不迅速堵住這一缺口,將給敵留下突圍逃竄的道路」。

於是,雙方圍繞這個高地展開了殊死爭奪。小小的陣地上,雙方死傷超過千人。西北野戰軍第358旅第714團團長任世洪、參謀長武治安,國民黨軍第53旅副旅長韓指針、第158團團長何怡新均戰死在此。

在這場驚心動魄的血戰中,第714團打出了一個只剩13個人的「硬骨頭六連」和一個負傷11處、連續刺倒7名敵人的戰鬥英雄劉四虎。最終,第714團佔領了高地,「封住了敵軍南逃的唯一缺口,為全殲援敵創造了條件」。

3月1日晨,西北野戰軍主力已將敵4個旅壓縮在喬兒溝、丁家灣、任家灣之間狹小地區內,形成鐵桶包圍之態勢。

戰至16時,公路兩側陣地均被西北野戰軍攻佔,敵軍全部被壓到瓦子街至丁家灣相距10裡的川道裡,潰不成軍,四處逃竄。劉戡雖親臨督陣,終不能挽回敗局,位於乙莊寨的指揮所也被攻破。至17時,戰鬥結束。

國民黨軍第90師參謀長曾文思回憶道:

劉戡在乙莊寨子裡要自殺,被劉振世奪了手槍,後採逃出寨子,跳下土坎,劉振世在前,劉戡在後拾了一顆手榴彈自炸斃命。

2日晚,攻城部隊乘勝對宜川城發起總攻,至3日8時,攻克該城,全殲守軍。

此役,西北野戰軍殲滅胡宗南部1個整編軍軍部、2個整編師師部、5個旅共2.9萬餘人,其中斃傷7500多人,俘虜整編第29軍參謀長劉振世、第27師副師長李奇亨、第90師參謀長曾文思等以下21000多人。第90師師長嚴明、第31旅旅長周由之、第47旅旅長李達等被擊斃。第27師師長王應尊、參謀長敖明權,第53旅旅長鄧宏儀、參謀長宮潤章,第61旅旅長楊德修等被俘後,乘夜暗混亂之機逃脫。

這是西北野戰軍轉入戰略進攻後的第一個大勝仗,粉碎了胡宗南集團阻止西北野戰軍南進的企圖,取得了西北戰場上的空前大捷。本文摘自《勝道:解放戰爭經典戰例》,張社卿 李濤編著,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來源:文匯網

相關焦點

  • 不為人知的抗日名將羅卓英,打出「上高大捷」與「仁安羌大捷...
    他是國軍一大名將,卻鮮為人知。他不是出身黃埔,卻是黃埔土木系重要領軍人物,他不是出身浙江,卻成為國軍重要將領,他打破了「學非黃埔,省非浙江,做官無路,淚眼汪汪」的定論。他就是抗日第一儒將——羅卓英。羅卓英,字尤青,號慈威。畢業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八期炮科,後成為國民黨陸軍上將。在上學期間,曾與陳誠是同學,所以二人也結為了莫逆之交。
  • 解放戰爭時期,哪7個國民黨軍高級將領,戰敗後選擇了自盡?
    解放戰爭期間,國民黨將軍們失利後,不是陣亡就是被俘還有逃跑這三種情況。而陣亡又分為兩種情況:被我軍擊斃和主動自盡。通常主動自盡的將領都非常頑固,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聊一聊哪些國軍將領在戰敗後選擇了自盡。戴之奇,第六十九師師長,國民黨中將戴之奇,1904年生,貴州興義人。黃埔軍校畢業,之後隨東路軍參加北伐,先後參加過鬆口、鎮江、龍潭、徐州等戰役。1946年,擔任國民黨第六十九師少將(死後被追加為中將)。同年,率領部隊,從江蘇宿遷向沭陽地區進攻,年底,宿北戰役被我軍殲滅。他是一位學術型將軍,十分相信友軍會救援他們部隊,最終導致全軍慘敗,在被俘前在指揮所自盡。
  • 「西北王」與「青寧二馬」
    為了適應戰爭的需要,解放軍改編為5個野戰軍,分別是第一至第四野戰軍以及華北野戰軍。五大野戰軍都有自己的對手,那麼一野的主要對手是誰? 1896年5月12日出生於浙江鎮海的一個貧寒人家,1924年,前往浙江湖州參加別動隊,在同學章雲家長的資助下,到廣東投考黃埔軍校。在黃埔軍校期間,他結識了「同鄉」蔣介石。由於他出色的軍事素養,很快得到了蔣介石的賞識,從而得到了黃埔學生在國民黨陸軍中的5個第一。
  • 淮海戰役中,中原野戰軍最厲害的三個縱隊,司令員都是名將
    淮海戰役打響後,由中原野戰軍和華東野戰軍協同作戰,殲滅敵軍55萬人,其中最為精彩的便是中原野戰軍殲滅了國民黨的王牌部隊黃維兵團,而當時中原野戰軍參戰的部隊有七個縱隊,戰役過後,中原野戰軍政委在給中央的總結報告中這樣說道:在此戰鬥中,中原野戰軍四縱,六縱,九縱傷亡雖大,但能一直攻到底
  • 國民黨上將胡璉,於淮海戰役中逃逸,1977年病逝,葬於澎湖列島
    可能大家都多多少少了解號稱「天子門生第一人」又被蔣介石極為寵愛的西北王胡宗南,那麼也一定知道蔣介石最喜歡就是任用同鄉之人,所以他的手下多為浙江人士。然而胡宗南卻是其中最受寵愛的一位,1924年,胡宗南報考黃埔軍校,從此開始從軍生涯,一生經歷黃埔建軍、東徵、北伐、內戰、抗日戰爭以及解放戰爭,曾經帶兵打入革命聖地延安。
  • 國軍兵力最多的軍,有五個師7萬人,曾讓西北野戰軍蒙受重大損失
    1945年前,國民黨部隊的一個軍,一般都是下轄三個師,兵力最多的,也就三萬多人不到四萬,一個軍能達到七萬人,那可真是天下奇聞了,在淮海戰役中,國軍一個兵團才七到十萬人,一個兵力下轄好幾個軍。但在,在西北戰場上,就有一個軍,下轄六個師,總兵力達到七萬多人。
  • 瓦子街一戰,這個國軍將領戰敗後,以手槍自戕,老蔣痛不欲生
    當時在胡宗南的麾下有兩個精銳的兵團,分別為劉戡兵團和董釗兵團,為了防止中伏,胡宗南下令兩個兵團採取逐步進軍掃蕩的策略,意圖尋找西北野戰軍決戰,劉戡兵團是胡宗南下屬一支十分精銳的力量
  • 華北野戰軍五大名將,哪位名將的戰績是最強的
    華北軍區雖然沒有正式建立過野戰軍指揮機關,但還是先後成立過三個野戰兵團的。其中第十八兵團由徐向前擔任司令員、周士第擔任副司令員(徐帥因病休息後繼任司令員),前身是晉冀魯豫軍區的部分部隊。華北軍區野戰部隊雖然未能成為第五大野戰軍,但在聶榮臻、楊成武、楊得志等人的傑出指揮下,還是發起過清風店戰役、張家口戰役、察綏戰役等一系列戰役,取得了輝煌的戰果。第十八兵團(第一兵團)更是在徐向前的指揮下解放山西全境,吊打閻老西。十八、十九兵團歸入一野建制後,參與了解放大西北的一系列戰鬥,華北軍區兩個兵團的密集火力,對於一野成功克制馬家軍,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 黃埔軍校名將眾多,有資格入選,抗日十大名將行列的學生都有誰
    與此同時,也湧現出一大批抗日名將,那麼,作為名將眾多的黃埔軍校,都有哪十位學生,有資格,有能力入選抗日十大名將行列中。(排名不分先後)第一位是杜聿明,他是陝西人畢業於黃埔軍校第一期,在抗戰時期擔任200師師長,該師也是國軍唯一一個機械師,而且後來的第五軍,也是在200師為基礎下擴建的。
  • 第一野戰軍十大虎將大盤點
    第一野戰軍,是全國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五大主力部隊之一,是軍委麾下的一支勁旅。它是由抗日戰爭時期在陝甘寧解放區和晉綏解放區的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及地方武裝改編、組建起來的。其發展沿革經歷了晉綏野戰軍、陝甘寧晉綏聯防軍階段、西北野戰軍階段和第一野戰軍階段。
  • 最有意思的陣亡:這個國民黨中將師長,被手下15歲的電話兵擊斃!
    1948年3月4日,新華社奉命對外發表了一條公告: 「解放軍2日在宜川西南殲滅蔣胡匪嫡系精銳一個軍部兩個師部和四個整旅的大捷中,已查出匪整29軍長劉戡及整1軍90師長嚴明,均在戰鬥中被擊斃,……嚴明系湖南祁陽人,46歲,黃埔四期生,歷任胡匪第1師、旅,團長等職,為胡犯親信。」
  • 國共雙方黃埔6期名將大比拼!能文善武程子華,十全十美廖耀湘
    黃埔6期國共雙方各出一名將,一能文能武萬事通,一自稱國軍老大 推薦語:我們都知道,在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大部分開國元勳都是曾經畢業於黃埔軍校,受過正規教育的軍人,黃埔軍校,是我國在近代歷史上創立的第一所軍事學校,從軍校成立之初開始,第一期到後來的第六期,這幾期當中培育出來的未來名將是最多的,
  • 中國近代史上培養出很多軍事人才的黃埔軍校,哪一期學生最厲害?
    對於國民黨來說,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生最厲害。對於共產黨來說,黃埔軍校第四期學生最厲害。首先為大家介紹一下黃埔軍校:中華民國10年(1921年)12月,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在廣西桂林會見孫中山。馬林向孫中山提出「創辦軍官學校,建立革命軍」的建議。中華民國13年(1924年)6月,孫中山在廣州黃埔長洲島上創辦的陸軍軍官學校(簡稱「黃埔軍校」)。
  • 西北野戰軍傳奇戰士:曾以一敵十七人,被捅了11刀卻死裡逃生
    ——華崗(中)文章類型|歷史文化字數|1587,閱讀約4分鐘在1950年全國戰鬥英雄代表大會上,西北野戰軍戰士劉四虎榮登全軍英模榜第一名。他是全軍知名的戰鬥英雄,他也是傳奇的沙場勇士。1948年2月,西北野戰軍在伊川打了一場漂亮的殲滅戰,一舉殲敵4萬餘人,擊斃國民黨整編第29軍軍長劉侃。人民解放軍在西北的戰局發生了根本變化。劉四虎所在的385旅8團在伊川戰役中擔負了攻佔伊川窪子街東南高地的主要任務,而劉四虎所在的4班則是連隊的突擊班。
  • 黃埔第一期悍將,抗日戰場上的民族英雄,抗日戰績遠超薛嶽
    也許當時校長都不知道他的一句無意間的評價卻讓我們看到了一位抗日名將的誕生。 中學畢業之際全校師生都在填寫志願,老師問到他時,他脫口而出「我想當連長」,原來當時他因見鄠縣城裡駐了一連兵,那位連長很是威風,所以讓他便有了當兵的願望,當他從學校畢業後便在朋友的介紹下秘密的考入了黃埔軍校第一期
  • 十個西北王比不上一個金門王為何給予胡璉如此高的評價?
    他畢業於黃埔四期,陳誠是得力助手。民國後期與黃埔一期胡宗南並稱二胡。胡宗南稱霸西北時,被稱為西北王,但國民黨軍中流傳著十個西北王不如一個金門王的說法,這個金門王就是胡璉。胡璉畢業於黃埔四期,因北伐時戰功卓著,被調到陳誠十八軍。抗戰爆發前,胡璉任十八軍十一師六十六團團長。
  • 劉峙謊報軍情,蔣介石不罰反賞,實在是國民黨軍再聽不得戰敗消息
    兩軍遭遇,頓時爆豆般的槍聲、佔領陣地的命令聲、短兵相接的拼刺聲、手榴彈爆炸的滾雷聲……此起彼伏。「一股流竄的土頑!別理會!」華野指揮員如是判斷,「快速通過!」「一股潰散的土八路!別糾纏!」國民黨軍將領如是決定,「快速前進!」都以為對方很「土」,做出很瞧不起的樣子。但是,不大對頭。等兩支隊伍交錯前進,都發現對方無頭無尾地過著,頓時緊張起來。
  • 新中國成立之後,7次特赦國民黨戰犯,排名第1位的都是誰?
    1964年12月第五次特赦、1966年4月第六次特赦,以及1975年3月第七次也是最後一次特赦國民黨戰犯。那麼,在以上7次特赦之中,排名第1位的國民黨戰犯都是誰呢?讓我們接著往下看。一、1959年12月第一次特赦,排名第1位的是杜聿明。杜聿明是陝西米脂人,黃埔軍校一期將領,在被俘虜之前杜聿明是國軍中的實權派,當時擔任徐州剿總副司令官,是淮海戰役國軍方面的實際指揮官。
  • 蘭州戰役:解放西北的最後決戰
    蘭州戰役是解放戰爭在西北的最大追擊運動戰與攻堅戰相結合的戰役,是解放西北的最後決戰。戰役的勝利,殲滅了馬步芳的精銳主力,粉碎了國民黨政府盤踞西南、屏障西北、待機捲土重來的企圖,大西北再無強敵。
  • 他是楊虎城的警衛團團長,抗日名將,建國後卻被關押了24年
    ,第四期堪稱一顆明珠,名將如雲,而且質量非常高,比如林總、劉志丹、張靈甫、謝晉元、胡璉、李彌、伍中豪、段德昌、劉玉章、賴傳湘、高魁元、唐天際、郭天民、曾中生、邱維達……  今天再來介紹一位黃埔四期名將:李振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