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臺江縣施洞小學學生刺繡作品

2020-12-18 中國青年報

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勐龍鎮曼別小學學生製作的書包。

湖南省永州市雙牌縣蔡裡口中心小學的竹文化牆。

資訊時代,面對日益先進的科學技術、各種各樣的海量信息,無論成長於城市還是農村,孩子們都要適應新的時代環境,不斷探究和掌握各種能力。

美術,可以幫助孩子們發展多種潛能,如感知、理解、表達和評價能力等;還可以滿足個體精神生命成長需要,滋養美好心靈。近期,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要求「健全面向人人的學校美育育人機制」,並就農村學校美育教師培養、課程設置、設施建設等提出具體意見,為農村美術教育事業發展指明了方向。

民間美術進課堂

美術教育是部分地區基礎教育的薄弱環節,要解決專業美術教師少、美術課上課難的問題,首先要轉變觀念、確立方法。

在國家大力促進教育公平的背景下,中國美術家協會少兒美術藝術委員會專項課題組與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教育科學研究院,就推動湘西希望小學美術教育事業進步,展開探索和實踐。湘西地域與民族文化特色鮮明,儘管這裡的農村學校在美術教育觀念、教育管理、教學水平、師資力量等方面存在不足,卻擁有「民間美術」這座富礦,只要持續深挖,就能提升美術教學資源質量。於是,團隊通過開展教師培訓課程,在當地樹立新的美術教學觀,培養起一批骨幹教師;轉化優秀民間美術資源,改革當地教學方法;組織編寫校本美術課程,為美術課的開展創造良好條件。在湘西,植根鄉土的藝術種子開始萌芽。

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同樣是一片民間藝術資源豐厚的土地。如何使農村美術教育獨具特色?在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教育科學研究所的支持下,來自首都師範大學、中央美術學院、廣州美術學院等院校的專家學者、研究生,深入臺江縣施洞小學、雷山縣西江民族小學、黎平縣巖洞民族小學等,走訪民間藝人,挖掘民間藝術代表性元素,並將其融入校本課程開發、種子教師培訓等,使藝術課堂質量不斷提高,使學校美育特色更加鮮明。

當民間美術與富有創造力、生命力的兒童美術融為一體,孩子們既在學習、理解與創作過程中,具備了基本美術素養,增強了學習能力,又加深了對本地區文化的理解與自信。實踐過程中,農村美術教育的發展路徑逐漸清晰,一些經驗和模式被推廣至雲南、陝西、內蒙古等12個省份的近百所農村實驗校點。知識技能與文化藝術,在廣袤大地上接力傳遞。

校園文化添新彩

學校是承載學生重要成長記憶的場所,校園環境則是學校文化視覺識別系統中較為直觀的部分。

在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教育體育局支持下,景洪市勐龍鎮中心小學特邀藝術家與師生一起進行校園文化設計。美術課上,學生們利用坐標網格模擬經緯線,創作出各式各樣的傣族織錦圖案。藝術家再根據學生作品進行設計,並組織教師將其繪製在校園牆壁上,短短兩年時間共完成56幅壁畫,成為校園中一道獨特的風景。「非遺文化園」是校內另一處讓孩子們體悟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場所。其中的非遺手工坊,可以讓學生體驗傣族織錦、傣族手工造紙與慢輪制陶等傳統手工藝;非遺陳列室則展出當地日常生活用具與農業生產用具,以幫助學生了解前人的生產生活以及其中所蘊含的實踐美學,展品均由本校師生、村寨村民捐贈。

學校是村寨社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將所在地區的人文資源融入校園文化建設,是讓學生切身感受地域文化,提升其文化認同感與自信心的可行之道。湖南省永州市雙牌縣蔡裡口中心小學,坐落於茫茫竹海之中,竹編在當地已有上千年歷史。應學校之邀,藝術家與湖南第一師範學院師生一同來到這裡,圍繞「竹文化」主題展開校園文化設計。設計後的校園中,竹簡沿校門兩側展開,記載著學校簡介、校園文化釋義;一座集傳統木結構民居與竹編技藝特點為一體的非遺竹藝坊,以竹編之美,開啟智慧之門。藝術家還通過線上徵集的方式,邀請1000名來自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少年兒童,書寫傳統國學讀本《千字文》,並計劃將其以集字形式呈現於校內牆壁上。

在廣東、海南等地的農村學校,校園文化建設正受到越來越廣泛的重視。傾注師生心血與地域文化基因的校園環境設計,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將學生引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堂,促進學生核心素養提升。

志願服務暖人心

推進農村學校美術教育發展,不僅需要各校落實主體責任,還需要社會各界的重視與支持。

2019年,教育部啟動實施「美育浸潤行動計劃」,整合高校美育資源,為農村地區中小學在課程教學、社團活動、校園文化建設、教師培訓等方面,提供持續性的定向精準幫扶和志願服務。開展寫生、教授剪紙、指導泥塑……豐富多彩的志願活動,不僅讓農村兒童獲得了接受美術教育的機會,也讓高校志願者受益匪淺。一些美術教育工作者和即將走上美術教育崗位的高校學子,在志願活動中持續探索適合農村中小學的美術教育模式,既積累了經驗,也收穫了感動。一位志願者感慨:我們給農村孩子帶去溫暖,而他們回報給我們無盡的愛。

從開展教師培訓到開發民間美術課程,從農村校園文化建設到志願服務,越來越多的人深入農村,幫助農村少年兒童尋求和創造接受美術教育的機會,讓美的種子在孩子們的心田生根、發芽、成長。

來源:人民日報

相關焦點

  • 走進中國傳統村落之: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滾大村
    滾大村位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地坪鄉駐地東10公裡,省級自然保護區--弄相山原始森林保護區山腳,地處高山,峽谷坡旁,海拔450米,轄7個自然寨。滾大村是一個苗族聚居村落,主產水稻、油茶、油菜、薯類、木材等。
  • 黔東南這些集體和個人受到表揚
    貴州省西江千戶苗寨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 雷山縣西江鎮西江村 臺江縣:(2個) 臺江縣教育和科技局 臺江縣民族宗教事務局 劍河縣:(5個
  • 中國傳統文化,苗族服飾文化,製作技術
    如《苗族服飾文化》一書,將苗族女裝分為14型,黔東南州就佔了7型。《中國苗族服飾》把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苗族服飾類型歸為黔東型,並細分為臺江式、雷公山式、丹寨式、丹都式、融水式。這種細分是以服飾風格為標準進行劃分,但分類的範疇卻不大一致。
  • 貴州省之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中國傳統村落
    鎮遠古鎮隸屬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於長江水系上遊和貴州東南部,處於貴州高原東部武陵山餘脈的崇山峻岭之中。地處湘黔兩省的懷化、銅仁和黔東南三地區五縣接壤交匯之處,是一座古老而又年輕的城市。鎮遠縣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擁有寶貴的非物質文化精神財富,涵蓋了民風民俗、傳統舞蹈、傳統戲劇、傳統技藝、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民間文學等十大類。
  • 新修訂的《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自治條例》將於 2020年10月1日實施
    9月22日下午,記者從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自治條例》(以下簡稱「《自治條例》」)經貴州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於2020年7月31日批准,自2020年10月1日起施行。
  • 歌聲與微笑——臺江縣城關第一小學"苗歌社團"活動紀實
    "登上高高的山嶺一一一"2019年12月20日下午3:35分許,優美的苗歌聲從臺江縣城關第一小學飄出,這是該校"非遺"苗歌社團周末活動的縮影。記者被隨風而來的歌聲吸引,決定前往一探究竟。      教室裡,四十多位小學生中的女生和女老師都身著苗裝,正在輕鬆愉快認真地練習歌唱苗族歌曲。
  • 貴州從江舉行侗族大歌百村歌唱大賽
    本文轉自【新華網】; 12月27日,參賽選手在貴州省從江縣侗族大歌百村歌唱大賽決賽上演唱侗族大歌。 當日,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從江縣舉行侗族大歌百村歌唱大賽決賽。此次大賽共有來自從江、黎平兩縣78支侗族大歌隊參加選拔賽,經過角逐有20支歌隊進入決賽。
  • 中華民族之侗族(56-8)
    黔東南指貴州東南部的苗族侗族自治州地區,東鄰湖南省懷化地區,南接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河池地區,西連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北抵遵義、銅仁兩地區。黎平縣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下轄縣,位於貴州省東南部,黔東南州南部,東毗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通道侗族自治縣,南鄰廣西壯族自治區三江侗族自治縣、融安縣,西連黔東南州榕江縣、從江縣,北接黔東南州錦屏縣、劍河縣
  • 貴州臺江縣城關一小開展別開生面的「刺繡課」
    2020年12月4日,臺江縣城關一小刺繡社團的45名小學生身著苗族服飾在教室裡開展了一堂極具苗族特色的「刺繡課」。當天,應邀而來的校外輔導員張乃長一身苗族服飾,既是一位老師又是一位模特,和同學們一起開展刺繡教學。
  • 苗族武術傳承人士走進苗疆腹地黔東南丹寨縣揚頌村祀祭戰神蚩尤始祖.用功夫獻禮!請看來自苗族武功傳播的現場報導.
    苗族武術傳承人士走進苗疆腹地黔東南丹寨縣揚頌村祀祭戰神蚩尤始祖.用功夫獻禮!請看來自苗族武功傳播的現場報導。每年的農曆十月第二個丑日為苗族祖先蚩尤的祭日,幾百年來,每逢祭日,丹寨縣揚武鎮臘堯、揚頌等苗寨的苗族村民都會在各自家中的祭祀場所備上九柱香、九碗酒、九塊糯米粑、九條鯉魚、九張構樹葉、九張青菜葉等祭品進行「家祭」,各家「家祭」後,全村就齊聚「蚩尤祠」進行公祭,以古老的儀式進行祭祀,祈禱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祭尤節」在2007年5月入選為貴州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黔東南推薦這些個人和集體參選全省脫貧攻堅先進典型
    >周友紅 杭州市建德市委副書記,岑鞏縣委副書記(掛職)張彥昭 電子科技大學黨委學生工作部學生就業指導中心副主任,岑鞏縣扶貧辦黨組成員、副主任(掛職)黃 華(侗族) 岑鞏縣人民政府黨組成員、三級調研員,岑鞏縣赴榕江縣幫扶工作隊隊長、榕江縣栽麻鎮脫貧攻堅前線作戰部指揮長
  • 黔東南:密織「遺世天堂」山水情 共築苗鄉侗寨小康夢
    原生態苗族錦雞舞起源地——麻鳥苗寨 攝/韋朝陽施秉縣位於黔東南州西北部,境內有巴施山和秉水,取山水之名而得「施秉」。境內喀斯特地貌種類豐富且頗具代表性,成為世界自然遺產「中國南方喀斯特」的重要組成部分。
  • 優秀,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茅臺鎮杜醬荷花酒價格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茅臺鎮杜醬荷花酒價格   在剛開始接觸醬香型白酒的很多人都是拒絕的,覺得味道太「香」,幾乎到「爆」點難以接受。因為應酬不得不喝,幾次下來後。發現喝完醬香型白酒第二天,頭不痛,身體恢復也快,不影響第二天工作。就逐漸路轉粉了,甚至部分人有了想要加盟投資醬酒的想法。曾經有行業專家認為醬香型白酒的釀造工藝、原材料才是生產好酒的標配。
  • 傳統文化探索 | 黔東南苗族婚嫁女紅藝術特徵分析
    黔東南地區是至今為止苗族聚居的最大一塊區域,包括雲貴高原東南邊緣山嶺之間的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都勻、荔波、三都和廣西融水、三江等地,這裡山川秀麗,氣候宜人,資源豐富,民族風情濃鬱,保持著較為完整的苗族社會特徵和文化特點。該地區服飾以刺繡為主、蠟染為輔。
  • 18歲的楊肸子不久將成為中國苗族最出名的人,苗族新生代巨星正冉冉升起!
    星    座:雙魚座身    高:168cm體    重:40kg出生地:貴州凱裡出生日期:2000年3月18日職    業:演員、歌手經紀公司:歡瑞世紀代表作品:梔子花開2017愛    好:鋼琴,唱歌,跳舞
  • 貴州雷山苗族同胞共慶苗年
    苗族同胞身穿盛裝,向遊客展示非遺文化。黃慶松 攝 人民網雷山11月20日電(龍章榆、塗敏)蘆笙吹起來、團結舞跳起來、歡迎各地賓朋的長桌宴擺起來……11月19日,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苗年啟幕,當地苗族同胞身穿盛裝,載歌載舞,同享豐收喜悅、共話民族團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