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調研行】綠水青山見證東四義人美好生活

2020-12-16 澎湃新聞

環境好才能安享幸福 生態好才能幸福綿長

從「全國衛生模範村」「全國造林綠化千佳村」到「國家森林鄉村」,這個村莊掛滿「綠色」勳章;從掙脫生存困境、突破發展瓶頸到步入振興路徑,這裡高擎「綠色」大旗,詮釋著幸福的定義。

仲秋時節,記者來到了這裡——澤州縣巴公鎮東四義村,見證他們的幸福生活。

一把掃帚掃出美好家園

時近中午,綠樹成蔭的東四義村大街上,64歲的村民原鎖蓮正頭頂草帽,手執掃帚,專注清掃。「這幾天街上落葉多了,清掃隊也顧不過來。我待在家裡也沒啥事,都是自願的。」微笑著的原鎖蓮舉起掃帚說,「別看它普通,這可是我們的傳家寶,因為它,才有了東四義的今天。」

時光回溯到解放初期,那時的東四義村汙水橫流、蚊蠅遍地、傳染病頻發。「四害俱全到處髒,大人小孩遭禍殃……」75歲的老黨員班興和向記者講述當時的情景。

改變,正是從一把掃帚開始。

1951年,轟轟烈烈的愛國衛生運動在全國掀起。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東四義人撿起掃帚,向惡劣生存環境發起挑戰。

「一戶一把掃帚、一人一把掃帚。家裡淨了掃院裡,院裡淨了掃街道,地上淨了刷牆壁。」班興和告訴記者,那兩年,村裡的「四淨五滅」運動如火如荼,家裡家外換了天地。

「1952年,我們村捧回了毛主席親筆題詞的獎旗,10個全國衛生模範村,我們東四義就是其中一個。」班興和激動地說,「從那以後,『一把掃帚』就變成一種精神,代代相傳。」

從掃家、掃院、掃街,到改水、改廁、改垃圾處置,再到整體規劃,建設汙水處理廠、垃圾處置場,改舊房、修公園、建小區……幾十年裡,一代一代東四義人掃帚不停,「掃」出了一個蒸蒸日上的綠色家園。

跟隨原鎖蓮來到她位於高翔小區的家中,100多平方米的三居室窗明几淨,家具家電一應俱全。「這房子我都住了20多年了,住進來的時候,就是水、電、暖齊全。現在,各方麵條件更是越來越好了,過得比城裡人還舒心。」原鎖蓮說著,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

「從高翔小區開始,我們陸續建起了7個設施完善的住宅小區,人均居住面積50多平方米。」帶著記者在村裡參觀,村黨支部書記王兵邊走邊說。一路上,高樓別墅鱗次櫛比,大街小巷花草蔥蘢,處處美景令人心曠神怡。「20多年,我們在環境整治提升上的投入累計超過了兩億元。」王兵聲音高亢地說,「把東四義建成鄉村裡的都市、公園裡的鄉村,這個夢想正在成為現實。」

久久為功攢足綠色家底

碧波蕩漾,涼風習習,走在東四義公園裡的東風湖邊,不禁讓人心生愜意。

「60多年前,這裡還是一條雜草叢生的臭河溝。」指著湖水,王兵感慨地說,「修湖的時間正是『三年困難時期』,老一輩幹部群眾硬是緊咬牙關,改造出了這個80多畝,集蓄水、遊樂為一體的人工湖,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生態財富。」

步入湖中心的八角涼亭憑欄遠望,遠處的龍王山上滿目蒼翠、鬱鬱蔥蔥。「那裡原來荒山禿嶺,現在看到的風景是幾代人嘔心瀝血治理的成果。」王兵娓娓道來。

史料記載,古時的龍王山森林繁茂,但因為過度的砍伐讓這裡成為一片荒蕪。新中國成立後,東四義人接續不斷展開大規模植樹造林,至1995年,山上的林地面積已擴增至1000餘畝,東四義也由此摘得「全國造林綠化千佳村」的榮譽。

「我們是一代接著一代幹,直到2014年,終於將3000多畝的龍王山全部綠化,打造成了『山頂松柏蓋帽、山中果樹纏腰』的龍王山森林公園。」王兵激動地說。

突出的綠化成效和優良的生態環境讓東四義村成為「全國工農業旅遊示範點」,今年又被評為「國家森林鄉村」,而這些成果也離不開雄厚經濟實力的支撐。

王兵告訴記者,改革開放以來,村裡先後建起了煤礦、冶煉廠、水泥廠、編織廠、彩印廠等10個村辦企業,實現了集體經濟的高速發展,上世紀80年代,東四義就成為全省首批「小康村」。然而,與富裕同步而來的還有產業帶來的汙染。

多年以來「兜裡有錢」的東四義村在環境建設和治理上可謂不惜血本、不計成本。但是,人們漸漸發現,治理力度越來越跟不上汙染進度。「要眼前的富裕還是要長遠的福祉?」東四義人開始了警醒和沉思。

「不要犧牲環境的富裕,更不能毀掉幾代人的心血和子孫後代的飯碗。」將環境視作生命的東四義人毅然決然選擇了後者。帶著壯士斷腕的決心,東四義村陸續關停取締了汙染企業,開啟了重整行裝再出發的徵程。

生態沃土煥發綠色生機

「您幾位?好,正好能坐下……」時近中午,村民王富林開的農家樂裡又迎來不少遊客。

2015年,全長22公裡的晉城市首條人行綠道從市區直接通到了東四義公園。以此為契機,村裡順勢開發出採摘園和各類遊樂項目,並積極承辦「徒步大會」「風箏繪畫節」等各類活動。優美的風光、滿滿的人氣,東四義村的旅遊產業風生水起。

「這些年村裡開起了好多農家樂,我家的規模不算小,但有大活動的時候,也還是接待不過來。」忙裡偷閒中,王富林樂呵呵地對記者說。

與王富林同樣開心的,還有壯之樂養老院的老人們。「環境好、空氣好,吃得好、住得好,自從住到這裡,我哮喘的老毛病就沒再犯過。」82歲的梁文英老人笑得合不攏嘴。2016年,村裡通過引進社會資本,在東四義公園裡建起了可入住500位老人的養老院,剛一營業,便受到眾多老人的青睞。

充分發揮生態環境優勢,東四義走上了旅遊+康養的新路;吐故納新培育循環經濟,綠色產業在這片土地上煥發生機。

晉城伊健食品公司是一家生產穀物飲料和早餐食品的企業,落戶東四義村以來,不斷發展壯大。「原料是當地的小雜糧,工人是當地村民。目前,我們帶動的雜糧種植面積超過2000畝,吸納了80多人就業。既保障了企業發展,也帶動了農民增收,真正實現了雙贏。」公司副總經理陳立平說。

「今年,伊健公司又投資2000萬元,在我們村開始了二期項目『中央廚房』的建設。另外,總投資1億多元的蘭花醋廠整體搬遷項目也即將落地,屆時每年可轉換糧食1萬噸,新增就業200多人。」王兵興奮地對記者說。

登上松柏參天的龍王山頂俯望,眼前的村莊繁華而安詳。「湖那邊將建設水上樂園、垂釣園,還有那些平房,以後將改造成特色民宿……」指著遠處,王兵認真地向記者介紹著新規劃。

「我們正在全力推進農林文旅康一體化發展,所有的項目完成後,東四義村的生態優勢將得到更大釋放,真正實現農村都市化、農業產業化、農民市民化,讓村民有更大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透過王兵堅毅的目光,我們已然看到了東四義村更加文明、和諧、幸福的明天。

編後

新中國成立至今,東四義村一直走在時代的前列,成為長盛不衰的農村先進典型。

70年堅持不懈,東四義人用「一把掃帚」不斷「掃」出新天地,也踐行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環境好才能安享幸福,生態好才能幸福綿長。生態文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要求,更是重要路徑。我們期待並相信,綠水青山間,必將誕生更多的「東四義」。(山西日報記者王天曉)

原標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調研行】綠水青山見證東四義人美好生活》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歸根結底就是要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宣講...
    2020年,中國全面建成惠及14億人的小康社會,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即將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體現了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理念。「小康」蘊含著中華民族對美好生活的恆久嚮往,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孜孜以求的社會理想。新中國成立和社會主義制度確立,為小康社會的實現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理論與實踐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理論淵源及含義   「小康」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孜孜以求的社會理想,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憧憬。但是,長期以來,受生產力落後和私有制歷史條件的制約,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小康」願望始終無法實現。
  • 謝伏瞻: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理論與實踐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理論淵源及含義「小康」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孜孜以求的社會理想,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憧憬。但是,長期以來,受生產力落後和私有制歷史條件的制約,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小康」願望始終無法實現。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湖北鄖陽:秦巴山深處...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光明日報記者 夏 靜 張 銳 光明日報通訊員 曹忠宏三千裡漢江蜿蜒南去,一庫清水徐徐北上。綠水青山的顏值更高在鄖陽,滿目青山滴翠,處處清水長流。三千裡漢江過境十堰216公裡,鄖陽境內136公裡,佔63%。丹江口水庫岸線全長4610公裡,鄖陽境內1720公裡,佔37%。丹江口水庫庫面1050平方公裡,鄖陽佔46%,庫容300億立方米,鄖陽境內匯水量佔70%。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理論與實踐意義
    新時期之初,鄧小平立足現實國情,反思歷史經驗,將「中國式的現代化」的宏偉事業,同「小康」這一富有中華傳統文化意蘊而又包含著全新的時代意蘊的話語結合在一起,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夙願同億萬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融為一體,形成了較為系統的「小康社會」思想,這無疑是鄧小平理論中最富有活力而又最具特色的思想菁華,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理論與實踐的起端。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偉大社會革命的新實踐
    黨的十八大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調整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標誌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定性階段。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宣布,「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黨的十九大進一步發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號召。
  • 深刻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意義
    中國共產黨之所以提出「小康」概念,並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為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歸根結底是為了實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這與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是高度一致的。小康社會建得怎麼樣,最終要得到人民認可,要經得住歷史的檢驗,是一項必須一點一滴都要落實在行動上的「民心工程」。
  • 對人類發展事業的偉大貢獻(國際人士見證中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本報記者 呂 強攝「十三五」期間,中國5575萬農村貧困人口擺脫絕對貧困,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美麗中國建設取得顯著成效……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中國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告別絕對貧困。70多年來,中國通過不懈努力和奮鬥,不僅解決了人民的溫飽問題,還讓老百姓過上越來越富足的生活。一個有著十幾億人口的大國,擺脫絕對貧困堪稱奇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中國,為新冠肺炎疫情籠罩下的世界注入信心和動力,為解決全球減貧難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在人類發展史上書寫了重要篇章。
  • 李君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成功之道
    這些經驗貫穿於20年「全面小康」全過程,也是最後1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本經驗。總結「全面小康」的成功經驗,是為了應對更大更多的考驗,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行百裡者半九十。」萬事開頭難,堅持難,善始善終更難。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數字賦能 未來已來
    電商「趕街」 助農增收  電子商務是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信息化進程的重要驅動力,也在全面小康社會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過去,遂昌以電子商務發展模式推動普惠性增收。  學者論小康  為最偉大的惠民工程點讚  顧益康  在有14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打贏扶貧攻堅戰,消除絕對貧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可以說是當今世界最偉大的恵民工程,是中國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所作出的巨大貢獻。
  •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四個「接力棒」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 之本。」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 展是我們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貫穿中國改 革開放 40 餘年的全過程,歸根到底就是 一個不斷增進民生福祉、讓人民生活更 美好的動態過程。
  • 到底啥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啥是「建成」?黨在十六大、十七大時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而在十八大報告中變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從「建設」到「建成」,一字之變,有何深意?從發展階段來看,「建成」也就是「建設成功、建設成為」,所以「建設」是過程,「建成」是結果。從內涵上來看,「建成」是在「建設」的基礎上努力實現新的要求。
  •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
    自治區黨委十一屆九次全體(擴大)會議審議通過的《建議》,實事求是地總結了「十三五」時期我區在攻堅克難中取得的重大成就,進一步堅定了全區上下建設壯美廣西、共圓復興夢想,奮力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勝利的信心決心。「十三五」時期,是全區上下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切囑託,舉全區之力打贏脫貧攻堅戰、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五年。
  • 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根據全國人民意願和黨的事業發展需要,提出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歷史性任務,「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即將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我們要一鼓作氣,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還要再接再厲,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開好局、起好步。
  • 陳永勝: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幸福美好新甘肅的政治宣言
    習近平總書記在3月7日下午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甘肅代表團審議時發表的重要講話,立意高遠、內涵豐富、思想深邃,具有極強的思想性、理論性、戰略性和指導性,是我省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幸福美好新甘肅的總攻令和路線圖。
  • 中山高質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實踐探索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為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是黨向人民、向歷史作出的莊嚴承諾,是強國富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戰略部署,也是中華民族和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一、中山高質量全面小康建設的主要成就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全面小康,覆蓋的領域要全面,是五位一體全面進步。全面小康社會要求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亟需補齊民生短板
    6月1日出版的第11期《求是》雜誌發表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關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補短板問題》。文章強調,經過幾代人一以貫之、接續奮鬥,總體而言,我國已經基本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成效比當初預期的還要好。但目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也有一些短板,必須加快補上。
  • ...國際社會對中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認識和評價
    中華民族和人類社會的歷史豐碑  ——國際社會對中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認識和評價  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世界政黨研究所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向人民、向歷史作出的莊嚴承諾。
  • 深刻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地位和重大意義
    其中,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就是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實踐中形成的一個非常具有中國特色的創新性思想。  小康社會,承載著中華民族孜孜以求的美好夢想。小康,自古以來就是指中華先民所追求和嚮往的介於溫飽和富裕之間的比較殷實的一種生活狀態。《詩經》的《大雅·民勞》中就有「民亦勞止,汔可小康」之說。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同志首先用「小康」來詮釋中國式現代化。
  • 「小康中國·溫州故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主題見面會舉行
    12月23日下午,「小康中國·溫州故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主題系列新聞見面會舉行。會上,王海英、張積貴、陳眾芳等五位優秀代表用百姓視角,講述了他們的小康奮鬥故事。自強不息,殘疾人也可以活出精彩人生。用自己的親身經歷鼓勵並幫助殘疾人朋友實現夢想,過上小康生活。手裡有技術,產品持續創新就不會被淘汰。工人代表溫兄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技術技能總監張積貴秉持「匠人精神」,從車間員工成長為一名高技能人才。十年前,他成立高技能人才創新工作室,搭建起職工師帶徒和創新平臺,實現國家發明專利3項,實用新型專利46項。伴隨企業成長,張積貴打通了技工通向小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