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即將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向前邁出了新的一大步,社會主義中國以更加雄偉的身姿屹立於世界東方。」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華民族發展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人類社會發展史上具有裡程牌意義的重大歷史事件,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接續奮鬥中不斷推進社會革命
中國共產黨以推動社會革命為己任,善於回應人民需要、時代呼聲,勇於把社會革命不斷推向新階段。黨的一大通過的第一個綱領就提出,「黨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實行社會革命」。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後,帶領人民先後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中國社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率先用中國特色概念「小康」來描繪「中國式的現代化」,提出建立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黨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要求,即在建黨一百年時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黨的十八大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調整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標誌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定性階段。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宣布,「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黨的十九大進一步發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號召。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上承中國共產黨自建黨以來的理想抱負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持續追求,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是新時代社會革命的關鍵一環。從推翻「三座大山」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再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斷推動社會革命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對歷史、對國家、對民族強烈的歷史責任感,體現出中國共產黨捨我其誰的擔當意識和不畏艱難的鬥爭精神。
中國歷史上亙古未有的偉大跨越
生活富足、國泰民安是千百年來中國人的美好憧憬;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是馬克思主義者孜孜以求的遠大理想;民族復興、屹立世界民族之林是近代以來中華兒女的共同心聲。完成「十三五」規劃的目標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使中華民族前所未有地接近這些美好目標,前所未有地具備了進一步實現這些目標的信心和能力。
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歷史性得到解決。國家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躍上新的大臺階。經濟總量佔世界經濟比重從2015年的15.5%上升到2019年的16.3%,成為世界經濟的「穩定器」、「壓艙石」。在嚴峻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前,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發展,中國將是今年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社會協調發展和民生事業方面取得長足進步。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進一步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昌盛,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國防和軍隊建設水平大幅提升,國家安全全面加強,社會保持和諧穩定。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經過長期探索和積累,中國走出一條獨特發展道路,形成一整套適合國情的制度體系。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過程中,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更加完備,治理能力不斷提高,為創造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蹟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蹟提供了有力保證,在實踐中顯示出強大優勢和生命力。
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精神面貌發生重大改觀。隨著綜合國力的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的認同度和自信心不斷增強,社會心態變得更為理性、包容、務實,愛國、創新、奮鬥成為時代最強音。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寶貴經驗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實踐,一方面傳承黨領導社會革命的優良傳統,另一方面展現出鮮明的時代特色、實踐特色,生動詮釋了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豐富發展了黨領導社會革命的基本經驗。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強化「四個意識」、「兩個維護」,增強黨的團結統一,確保全黨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與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對於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大事項,習近平總書記親自動員、親自部署、親自指揮、親自督戰,發揮領航掌舵、舉旗定向作用。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建立健全黨的領導制度體系,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提供組織保障。全面從嚴治黨,堅決清除侵害黨的健康肌體的毒瘤,黨在自我革命中得到鍛造。這些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各項政策得以順利實施的重要政治保證。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順應民心、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戰略舉措,是新時代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實際行動。無論是脫貧攻堅的政策,還是保障民生的政策,無不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人民至上的執政理念。在堅持問需於民的同時,堅持問計於民,上下齊心探索破解難題的路徑。更重要的是,注意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凝聚起億萬民眾的磅礴偉力,把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變成「人民戰」,各方參與的「協同戰」。
堅持以改革為動力。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階段,正值我國改革進入「深水區」。改革能否深化並達到預期目標,直接影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成效。黨中央緊緊扭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個戰略目標,著力增強改革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著力抓好重大制度創新,啃下不少硬骨頭,闖過不少激流險灘,改革呈現全面發力、多點突破、蹄疾步穩、縱深推進的局面,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注入強大動能。
堅持精準務實施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著眼於全面,實施時突出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精準發力。把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汙染防治確定為三大攻堅戰。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過程中,弘揚實事求是、求真務實作風,反對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確保發展成果能夠得到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意味著黨領導的新時代社會革命的第一場戰役圓滿收官,同時意味著2035年基本實現現代化這一新戰役即將全面打響。新時代社會革命必將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向縱深推進,取得更大的歷史成就,創造更有價值的歷史經驗。
(作者為中共上海市委黨校副校長、教授,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