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西北湖應該算是一個CBD。多中心發展的好處就是交通不太擁堵

2020-12-14 作家李楠楓

今天晚上,在西北湖一家餐廳吃飯。這是我第一次在晚上到西北湖來吃飯。

西北湖的燈光還是很美的。燈光映在西湖的湖面上,感覺特別好。

西北湖算是武漢真正的CBD。雖然大家都說武漢沒有中心,但國廣、光谷、西北湖都可以算區域中心。

向武漢這種兩江四岸還有眾多湖泊的城市,就不太可能只有一個中心。向成都這種以天府廣場為中心,以餅狀發展的城市,才能出現真正的中心。

武漢多中心發展,給人的感覺就是,武漢好像哪裡都有不錯的地方,哪裡都有破爛的地方。也就是說,高大上的地方不集中。如果真的集中起來,那真的可以秒了杜拜。

但是,那樣就好嗎?交通擁堵得很厲害!有成都的前車之鑑在。成都現在也是楔形發展,不再是環形發展了。人多車多,扛不住的!

相關焦點

  • 湖北武漢這條次幹道 很熱鬧 有體育場汽車站 附近有美食
    新華路距離取水樓、西北湖也不遠,也算是一條金融街,一些銀行的湖北總部、分行設在這裡,例如建銀大廈,銀行追求穩固、久遠,為了顯示實力,我不會倒閉,你放心,也為了表示財力,品牌形象,建築往往比較時尚、高大、堅固,所以建設大道、新華路也有很多銀行的高樓,你遠遠看去覺得很都市,很香港,很紐約,很金融,很氣象,覺得武漢脫離了大縣城,日益邁向新一線。
  • 城市交通擁堵,上下班路上時間長,怎麼辦?
    大城市好,大城市也可能有大城市病,比如交通擁堵,不要說大城市,現在就是小城市,也出現擁堵,上下班花費時間長。據第一財經客戶端、搜狐、新財富雜誌、新浪財經客戶端12月5日報導,中國超過1000萬人正在承受超過60分鐘的極端通勤。
  • 武漢豪宅區曝光!漢口最多漢陽最少,光谷東成新晉富人區
    CDB這塊真不太好說,商務區變成住宅區,但是這邊的房價可不低,均價3萬多。配套也比較齊全,5條地鐵規劃、10個站點,含著13所學校、一個大型體育館、大型體育中心、4座主題公園……富豪指數不是隨便說說的! 代表樓盤:泛海國際蘭海園、CBD楚世家
  • 武漢—多中心環繞的中心中部特大城市,我國中部重要級命脈城市!
    講到武漢的建設模式,我想借著今天的話題來談談多中心的城市發展模式對於大城市的發展一直存在著很多的爭論,有的觀點會認為大城市需要急劇發展,而有另外一種非常流行的觀點就認為一個大城市發展應該多中心,很多人都喜歡多中心的城市發展模式,那麼多中心一定是好的嗎?
  • 武漢解封交通復甦信號明顯,早高峰擁堵指數上升7.87%
    藍鯨汽車4月8日訊 在武漢「解封」首日,高德地圖交通出行大數據顯示,路面上的車流、人流逐漸增多,早高峰京漢大道擁堵延時指數達2.08,再現百米「擁堵紅」,釋放出武漢交通復甦的積極信號。高德地圖交通大數據顯示,相較於解封前的4月7日,武漢市在4月8日解除離漢通道管控後,城市交通網絡被重新激活,早高峰(7時-9時)擁堵延時指數相較解封前一天上升了7.87%,部分路段出現了小範圍擁堵,其中京漢大道、黃浦大街、高新大道、古驛道、武漢大道(二環線北側)等路段成為武漢早高峰擁堵較為明顯的道路。
  • 報告:去年全國主要城市交通擁堵程度下降,南通交通最健康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戴姆勒可持續交通聯合研究中心等權威機構共同發布《2020年度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下稱《報告》)。《報告》首次對外發布「全國十大熱門上班路」榜單,其中北京市「龍域西一路-西二旗北路-後廠村路」駕車上班熱度最高,排名第一。
  • 東京多管齊下治理交通擁堵
    軌道交通換乘無縫對接完善的軌道交通系統,是東京解決道路擁堵的「法寶」。線路多和運載能力強,是東京軌道交通的一大特點。在東京,由幾十條城市輕軌和地鐵組成的立體軌道交通每天運送旅客2000萬人次,是北京的4倍,承擔了全部客運量的86%,遠遠高於紐約的54%、巴黎的37%和倫敦的35%。20條左右軌道線路,幾乎覆蓋東京的每個區域。
  • 武漢南三環擁堵增加,白沙洲公鐵大橋、南湖大道快速化能否疏解?
    隨著2020年4月8日武漢重啟,武漢開始逐漸恢復往日的喧囂。五一假期過後,南三環的車流量不斷增加,每天早上高峰期變得非常擁堵。從白沙洲大橋下來後,車速就變慢,平常只需要20分鐘的車程,變得需要1個小時,遇上雨天還會更慢。
  • 武漢終於重啟!百度地圖大數據顯示早高峰交通擁堵較上周同期提高29...
    百度地圖熱力圖顯示,4月8日8:32,武漢、武昌、漢口三大火車站均顯示橙色或紅色,人員較為密集,武漢天河國際機場相對於火車站暫未出現高密度人流量。據了解,今日將有276列旅客列車從武漢地區各站開往上海、深圳、成都等地,武漢天河機場進出港航班也達到200餘班,從百度地圖的熱力圖中可以直觀感受到武漢對外交通「重啟」後的交通及人員出行變化。
  • 武漢市武昌、漢陽、漢口三鎮劣勢變優勢:交通格局高、未來會更好
    本文探討的一個問題是:武漢市的交通問題。武漢市被長江、漢江分割。從直覺上來看,武漢市兩江三鎮原本會帶來交通上面的困難。但武漢市已經成功逆轉、擁堵指數在全國的範圍內也是比較低的。武漢市的武昌、漢陽、漢口三鎮的交通結構,其實已經從劣勢變優勢,採用多中心發展的模式,武漢的交通未來也可以更好。下面地圖表示了武漢市的武昌、漢陽、漢口三地的結構。
  • 武漢為什麼發展這麼迅速?真相被揭開,網友:人家不發展誰發展!
    當然現在武漢的整體實力算是中部地區最出色的城市了。那麼武漢為什麼發展得這麼迅速?真相被揭開,網友:人家不發展誰發展!從文化方面看,2019年,軍運會更是展示了武漢形象,激揚了城市自信,加速了武漢國際化進程。主要指標保持全國同類城市前列,預計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8%左右。
  • 百度地圖發布《2020年第2季度中國城市交通報告》 全國百城擁堵...
    (2020Q2全國百城交通擁堵排名TOP10【城市不分類】)從汽車保有量級劃分來看,汽車保有量大於300萬級的TOP10城市中,除武漢外的其他九座城市通勤高峰擁堵指數環比及同比均有大幅度上升。武漢因受疫情影響顯著,城市復工復產進度相對其他城市較緩,其通勤高峰擁堵指數同比2019Q2有所下降。
  • 交通擁堵評價指標爭議不斷 | 百度首推「城市交通擁堵六維特徵畫像」
    交通出行作為涉及到社會民生的基礎領域,是城市發展狀況的重要指標,受到城市管理部門、研究學者以及百姓等多層面的廣泛關注。以往,通過雷達、線圈、電警、卡口及視頻等多種方式採集的交通出行數據掌握在交管部門手裡,百姓只能通過廣播、電視及親身經歷,來感受城市的交通擁堵狀況。隨著大數據技術的廣泛應用,數據的獲取方式變得相對容易。
  • 武漢豪宅元年,從此與上海無「時差」嗎?
    武漢人一年的收入,買不到上海豪宅的一平米。但與武漢的普通住宅相比,武漢豪宅的價格多是普通住宅的兩倍。2017年,上海豪宅的門檻是單價10萬元。如果按照上海與武漢在2017年的GDP比值折算,武漢豪宅的門檻是單價5萬元。在武漢不放鬆限價的前提下,未來兩年,武漢豪宅中單價很少能破5萬元。
  • 廣州限牌3年交通擁堵指數仍大漲19% 專車平臺惹禍?
    不少市民在接受羊城晚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限牌的同時必須限外,僅靠限牌治理交通擁堵無異於「隔靴搔癢」。  A 廣州擁堵指數環比升19%  近幾個月來,廣州交通擁堵程度愈發嚴重。11日早上8時許,記者從中山大學到珠江新城,以往開車僅需要10多分鐘的車程,現在竟然耗時近一個小時。
  • 兩年摘掉兩頂「十大堵城」帽子 海信智能交通成「擁堵剋星」
    「貴陽有多堵?全國排第5」,這句順口溜在「中國十大堵城」之一的貴陽流傳甚廣。不過,在近日高德地圖聯合交通運輸部發布的《2017年度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中,貴陽的交通擁堵指數從全國第5一下子降到了全國第17,讓已經習慣了這句順口溜的貴陽市民大為吃驚。
  • 上海如何告別擁堵 慢行交通創新理念受推崇[圖]
    在《上海市交通發展白皮書(2013版)》中,我們找到了明確的目標——依託公共運輸,中心城內居民上下班平均出行時間在45分鐘以內,新城與中心城之間平均出行時間控制在60分鐘以內。中心城快速路尖峰時段擁堵裡程(運行車速低於20公裡/小時的路段長度)的比例控制在15%以內,平均運行車速高於40公裡/小時。
  • ...揭秘武漢交通「智慧大腦」 大數據賦能讓城市交通更「聰明」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記者 王舒嫻 廖逢倩 範慧瑾)武漢機動車保有量已達370萬,年均增長速度高達13%,全市在途車輛增加了12.8萬輛/日,每日在途機動車數量屢創新高。在這樣的情況下,是如何做到目前依舊不限牌、不限購的?
  • 萬眾矚目的武漢核心區,再不出手就晚了!
    核心區沒有土地供應,則會更進一步地提高核心區內,高品質物業的價格門檻,讓那些不想離開城市核心的人們,面臨著「買不買得到」和「買不買得起」的雙重考驗。因此,你會發現,北上廣深的樓市分化明顯,核心區與其他區域的差價一直都是好幾倍——差不多的品質,在武漢當前的核心區與非核心區地段比值,大約在3:1左右,這也是為什麼那麼多人搶購融創玖璽臺的動力所在,因為地段實在是太矜貴了。
  • 百度地圖2020Q1城市交通報告:全國城市道路交通擁堵水平普遍下降
    《報告》數據顯示,全國城市道路交通擁堵水平普遍出現季度環比下降,北京擁堵水平環比下降26.45%,武漢、東莞、重慶和天津的擁堵水平降幅緊隨其後。該報告由百度地圖聯合清華大學數據科學研究院交通大數據研究中心、同濟大學交通科學與技術研究院聯合編寫,藉助百度地圖交通擁堵評價工具套件,對城市擁堵現象進行監測、分析和評價,有效助力政府治理出行難、停車難等「城市病」,提升城市道路交通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