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演化的過程中,「發明」擔任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不過,並不是所有的發明都會推動人類社會進步,都會讓人類的生活變得更美好,因為一些發明都是「雙刃劍」,雖然看起來似乎讓人類的生活得到了極大的改善,但是如果從長遠角度來看,很多發明都會讓人類,甚至是地球陷入到災難之中。
哪些發明不應該出現?
塑料,被認為是人類歷史上最糟糕的發明之一,如果時間可以倒流,或者是人類有機會發明出時光機器,可以回到塑料發明之前,那麼,或許未來人類會阻止塑料的發明,因為它的出現,已經讓地球生態環境變得越來越糟糕。
塑料是如何被發明出來的呢?其實這與人類進入工業時代有關。19上世紀,電力工業的發展讓市場對絕緣材料的需求量不斷增加,於是,產於東南亞的「蟲膠」就開始變得供不應求,因為「蟲膠」是純天然的,自然也就會導致它的產量無法滿足人類的長遠需求,再加上伴隨著市場行情不斷飛漲的價格,自然也就讓更多的人望而卻步了。
那麼,人類是否可以製造出絕緣材料來呢?很多科學家都開始著手進行廉價絕緣材料的研發,一位名叫貝克蘭的科學家成功了,在吸取前人經驗的基礎上,貝克蘭成功在1904年發明了一種硬塑料製品。
這種合成塑料的出現,讓人類不再依靠於天然的「蟲膠」,人類也正是進入到塑料時代,美國《時代》周刊甚至還曾經將貝克蘭稱作「塑料之父」,認為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發明之一。
從20世紀至今,塑料製品已經遍布人類生活的每個角落,它們價格低廉、美觀、輕便等諸多優勢,開始讓每年塑料製品的需求量都不斷加大,自然,也就會導致很多廢棄塑料製品的出現,它們如今也成為了生態環境中最大的隱患之一。
塑料汙染有多可怕?
之所以塑料會汙染環境,主要原因是因為它們很難降解,而且伴隨著人類的使用,塑料製品不僅汙染陸地,同時也汙染海洋,進入到地球的生物鏈之中。
研究者表示,塑料製品至少需要200-500年的時間,才可以在自然界中降解掉,特別是很多塑料瓶之類的,特別是那些標有「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塑料製品,它們需要降解的時間則要更久,即使是微生物,也很難將它們給分解掉,這樣一來,就會對自然環境造成極大的傷害。
通過數據顯示,大約每年都有800萬噸的塑料製品流入海洋之中,然後在海洋中形成垃圾帶,這些垃圾帶出現的地方,也都開始逐漸變成了「死亡區」。
同時,很多塑料製品被生物誤食,不僅會導致生物體內不斷積累塑料,同時,在食物鏈的作用下,這些塑料也會重新被人類吃進肚子裡。
早在2004年的時候,就有研究者指出,在海洋中堆積的「微塑料」,是最可怕的汙染源之一,因為它們未來很可能會入侵人類的大腦,讓人類的身體中「充滿塑料」。
什麼是微塑料?
在陸地上,伴隨著人類的汙染排放,導致大氣中出現了PM2.5,導致霧霾天氣的出現,對人類的健康影響極大。
而微塑料,則是海洋中出現的PM2.5,它們的直徑一般都小於5毫米,普遍都在幾微米左右,肉眼是很能發現的,它們要比普通的塑料製品危害更大。
微塑料是如何出現的呢?自然環境中的剝落,人為使用過程中的磨損等等,都是微塑料的來源之一,比方說當我們使用化妝品的時候,會產生很多的磨砂顆粒,這些顆粒肉眼很難看到,而且當我們清洗它們的時候,它們會漂浮在水面上進入到城市的汙水處理系統中,由於沒有辦法分解,就會進入到自然界之中。
澳洲的科學家們曾經進行過這樣的統計:用洗衣機清洗一件衣服,大約會產生1900多根纖維,這些細纖維日後也會成為微塑料之一,但是我們肉眼是看不到的,因為我們眼中洗衣機中的汙水,也就只是髒了的水而已。
當微塑料進入自然界後,它們首先會被低等生物吃掉,然後由於無法消化,當低等生物被肉食性動物吃掉後,就會實現轉移,積累到食物鏈上層的動物體內。
通過食物鏈的層層疊加演化,最終,處於食物鏈的位置越高,體內積累的微塑料等有害物質就越多,而人類作為食物鏈頂端的存在,自然人類的體內也就積累了更多的微塑料。
而更加可怕的一點是,這些微塑料如今也進入到嬰幼兒的身體之中。我們都知道,新生兒會使用奶瓶來喝奶進食,而奶瓶的主要材料,都是聚丙烯等,簡單來說,就是塑料奶瓶。
雖然宣稱無害的塑料奶瓶無論是嬰兒抓握,還是安全性的角度,都要比玻璃等其它材質的奶瓶更好,不過,它們也在不知不覺之間,讓微塑料進入到嬰幼兒體內。
通過實驗,研究者發現嬰兒每天通過喝奶,可能會喝下大約160萬個微塑料顆粒,而且如果衝泡奶粉的溫度太高了,也會導致更多的微塑料顆粒被釋放出來。
這是非常可怕的,這意味著,如今的人類從新生兒極端開始,就已經開始源源不斷在自己的身體中積累微塑料了。
研究者表示,如果人類不找到一個辦法去阻止微塑料的持續入侵,那麼當有一天微塑料入侵人類的大腦,那麼造成的損傷恐怕是無法估量的,人類文明可能也會因此而毀於一旦。
當然,如今微塑料在自然界中造成的可怕後果,已經非常嚴重了,所以,人類想要長期持續自己的文明,當務之急就是減少塑料汙染,儘快恢復地球的生態平衡,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