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發現一種蛋白質的缺乏可能是阿爾茨海默病的關鍵

2021-01-19 澎湃新聞

原創 UTHealth 阿爾茨海默病

休斯頓德克薩斯大學健康科學中心(UTHealth)的最新研究表明,大腦中缺乏一種能夠隨著年齡增長而保持組織健康的蛋白質與阿爾茨海默病有關。

《UTHealth》官網1月12日消息

根據發表在《分子精神病學》(Molecular Psychiatry)雜誌上的這篇論文,通過臨床幹預,早期發現白細胞介素33 (IL-33)的缺乏,可以幫助大腦以一種更健康的方式老化,預防退行性疾病。

研究於1月12日發表在《Molecular Psychiatry》(最新影響因子:12.384)雜誌上

研究結果表明,白細胞介素-33對清除大腦中的「垃圾」至關重要,可以使細胞在更長時間內保持健康,並有助於隨著時間的推移將損害降至最低。資深作者Yahuan Lou博士說,他是UTHealth牙科學院診斷與生物醫學系的教授。通訊作者JoãoL. de Quevedo博士是UTHealth麥戈文醫學院的精神病學和行為科學系的教授。

João L. de Quevedo, MD, PhD,(左)和Yahuan Lou, PhD

Lou說:「在大腦中,正常的神經元通過丟棄異常蛋白質來修復自身,這類似於清除垃圾。儘管人類的神經元從35歲到40歲左右開始老化,但即使隨著年齡的增長,繼續最大限度地減少器官中積累的『垃圾』或受損的DNA和蛋白質,可以使神經元保持健康和正常功能。」

在中年時期,大腦中的神經元會加速衰老,從而幹擾人體解毒或修復受損的DNA和蛋白質的能力。這被稱為氧化損傷。

Lou說:「沒有這些抗衰老過程,人類神經元在60至65歲時開始死亡或不再正常工作的比率會高得多。」

在大多數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的人中,症狀首先會出現在60多歲的年齡,而腦部疾病會慢慢破壞記憶和思維能力,最終破壞執行最簡單任務的能力。

德克薩斯大學健康科學中心

根據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的估計,2018年有570萬美國人患有阿爾茨海默病。這是65歲及65歲以上成年人的第五大死亡原因,也是所有成年人的第六大死亡原因。

研究作者說,IL-33分子的另一種作用是作為控制劑,並加速大腦中異常蛋白質的排出,這增加了先前對該分子重要性的解釋的研究。

正如Lou所描述的,新發現的機制是大腦中稱為「類淋巴系統」(glymphatic system)的「排汙」系統,該系統由圍繞靜脈的微小空間組成,這些空間消除了腦碎片。類淋巴系統的缺陷,即中樞神經系統的廢物清除途徑,將導致與人類阿爾茨海默病有關的異常蛋白質的積累。這項研究揭示了一種叫做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 4)的分子的重要性,水分子是大腦中的水「泵」,驅使水去除大腦中靠近血管的神經元周圍的廢物。但是,一旦敲除IL-33基因,就不再產生這些小的「泵」。

臨床應用和後續工作

Lou說,當這些機制被破壞時,大腦會加速衰老,從而導致阿爾茨海默病和死亡。由於此過程主要是從中年開始的,因此他建議從成年到老年之間,是檢查IL-33和其他相關生物標誌物(例如血液和尿中的那些)的水平的良好時機,以早期診斷阿爾茨海默病。一旦大腦處於退化狀態,扭轉這種損傷就太晚了。

這些篩查可以成為有或沒有退行性疾病史的患者的預防措施。

「對於未來的患者,其腦中廢物增加與IL-33水平降低成反比水平,則需要立即進行幹預。這可能包括將IL-33注入血腦屏障以增加類淋巴系統的循環,同時測試大腦中斑塊蛋白的排出是否有效。」

治療的目標是在大腦還年輕的時候保持其健康,以降低大腦退行性疾病的風險並減少大腦的衰老過程。

Lou說:「我們還無法治癒阿爾茨海默病,但是我們可以從一開始就阻止這種疾病的進展,甚至可以預防這種疾病。」

參考文獻

Source:The University of Texas Health Science Center at Houston

Researchers discover lack of a protein could be the key to Alzheimer’s disease

Reference:

Wu, J., Carlock, C., Shim, J. et al. Requirement of brain interleukin33 for aquaporin4 expression in astrocytes and glymphatic drainage of abnormal tau. Mol Psychiatry (2021). https://doi.org/10.1038/s41380-020-00992-0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阿爾茨海默病的關鍵可能是一種蛋白質的缺乏
    原標題:阿爾茨海默病的關鍵可能是一種蛋白質的缺乏   休斯頓德克薩斯大學健康科學中心(UTHealth)的最新研究表明,大腦中缺乏一種能夠隨著年齡增長而保持組織健康的蛋白質與阿爾茨海默病有關
  • 研究針對與阿爾茨海默病相關的基因
    原創 Bob Shepard 阿爾茨海默病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罕分校(University of Alabama at Birmingham)的研究人員正在追蹤一種可能在阿爾茨海默病發展過程中發揮作用的基因。
  • 這種「愛交際」的蛋白質,是如何掌控阿爾茨海默病起源線索的
    ,ECSIT蛋白如何決定與線粒體能量活動相關的蛋白質的行為,而線粒體的能量活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阿爾茨海默病的影響。「在了解病理學之前,我們需要先了解生物學」,ESRF領導此項阿爾茨海默病研究的科學家Montse Soler López解釋說。她斷言:「我們唯一能確定的是,阿爾茨海默病的最常見形式與衰老有關。」因此研究人員一直專注於身體隨著年齡增長而急劇退化的部分。例如,神經元是長壽細胞,這意味著它們不會像其他細胞那樣自我更新。
  • 研究發現:一常用藥增加阿爾茨海默病風險
    美媒稱,由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醫學院研究人員領導的一個科學家小組稱,治療過敏、感冒、高血壓和尿失禁等疾病的一類藥物,可能會增加認知能力下降的風險,尤其是增加老人罹患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研究人員稱,認知正常的研究對象在測量指標位於基線時,至少服用一種抗膽鹼能藥物,並被跟蹤達10年後,相較於沒有服用此類藥物的研究對象,出現輕度認知損傷的可能性就會增加47%。輕度認知損傷通常是阿爾茨海默病等痴呆症的前兆。
  • 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潛在線索-針對LANDO
    這項研究結果發表在8月14日的《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雜誌上。研究人員之前在小膠質細胞中發現了LANDO通路,小膠質細胞是大腦和中樞神經系統的主要免疫細胞。科學家們發現,當這一通路所需的基因被刪除時,阿爾茨海默病在小鼠模型中的進展會加速。研究人員還表明,LANDO可以預防神經炎症,這是阿爾茨海默病的特徵之一。
  • 阿爾茨海默病睡眠周期調節的線索找到了
    Louis)的研究人員表示,線索可能就在大腦蛋白質YKL-40中。在12月16日發表在《科學轉化醫學》(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雜誌上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報告說,YKL-40既受時鐘基因的調節,又參與清除大腦中潛在的阿爾茨海默病蛋白質堆積。此外,科學家發現,攜帶一種降低YKL-40水平的基因變異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比沒有這種基因變異的人維持認知能力的時間更長。
  • 新的檢測方法可以在症狀出現之前發現阿爾茨海默病的早期變化
    《ScienceDaily》12月1日消息在痴呆症和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病率和社會成本持續上升之際,這項突破是非常及時的,因為它能夠比目前的方法更早地發現這種疾病。這些發現對於測試治療這種毀滅性疾病的方法也很重要。阿爾茨海默病以腦組織的兩種病理變化為特徵。一種是tau蛋白,另一種是β-澱粉樣蛋白肽。
  • 酗酒可能會導致阿爾茨海默病,可能會在更年輕的時候發病且症狀很嚴重
    《醫學快訊》官網10月13日消息這項在紐約範恩斯坦醫學研究所(Feinstein Institutes for Medical Research)進行的研究建立在一個看似簡單的前提之上:過量飲酒對大腦有害。酗酒可能在一種正常的腦蛋白轉變為一種生物流氓的過程中扮演了一個潛在的角色,這種生物流氓在阿爾茨海默病中非常普遍。
  • 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阿爾茨海默病能活多久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把阿爾茨海默病的病程分為三個階段:早期、中期、晚期。如果在早期發現的早、幹預的早,這部分人主要是生活質量下降,但還能出來活動,延長到十來年也不少見。如果到了中期或者晚期,完全臥床,經檢查身體狀況大不如前,這部分人可能影響大,存活的時間就會短。 2.如果有阿爾茨海默病後不加於幹預,自然病程是8-10年,即從發現疾病到死亡,如果不幹預,可以生存8-10年左右。
  • 阿爾茨海默病中由表觀遺傳變化引起的記憶缺陷可以被逆轉
    在臨床前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了可能成為治療阿爾茨海默病關鍵靶點的新基因。這一發現可能為阿爾茨海默病的新療法鋪平道路。這篇論文於12月9日發表在《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雜誌上[1]。
  • 無症狀期阿爾茨海默病的預後血液檢測
    研究人員分析了來自阿姆斯特丹阿爾茨海默中心(Alzheimer Center Amsterdam)的SCD隊列的血液樣本。利用波鴻魯爾大學(Ruhr-Universität Bochum, RUB)開發的一種名為免疫紅外傳感器(Immuno-Infrared Sensor)的測試,他們識別了203名SCD隊列中在6年內患上了阿爾茨海默病(即臨床症狀)的22人。
  • 2020阿爾茨海默病協會國際會議前沿動態
    原標題:2020阿爾茨海默病協會國際會議前沿動態:腦腸軸理論有望促成AD研究領域全新突破自100多年前世界上第一例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被發現以來,科學家就沒有停止對其發病機制的探索。「最新研究發現,在阿爾茨海默病中的微生物組存在異常,而異常的微生物組將刺激外周炎性細胞的釋放並進入大腦,從而促進神經炎症。」美國阿爾茨海默病協會頒發的本特溫布拉德終身成就獎(2018)獲得者、美國克利夫蘭醫學中心教授傑弗裡庫明斯(Jeffrey Cummings)如此說道。
  • PNAS:科學家發現觸發阿爾茨海默氏症的分子
    2013年5月22日訊 /生物谷BIOON/--近日,研究人員已經查明催化引發阿爾茨海默氏病發病的分子,當一個蛋白質分子的基本結構改變時造成連鎖反應,導致大腦中的神經元死亡。劍橋大學化學系的科學家們第一次繪製出產生「異常」形式蛋白質的詳細途徑,「異常」形式蛋白質存在是神經退行性疾病如阿爾茨海默氏症的根源。
  • 蛋白質組學揭示與阿爾茨海默氏病相關神經細胞的能量代謝變化
    蛋白質組學揭示與阿爾茨海默氏病相關神經細胞的能量代謝變化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4/17 13:54:43 美國埃默裡大學醫學院Nicholas T. Seyfried和Erik C. B.
  • 腦成像可以預測阿爾茨海默病病情進展的快慢
    原創 Karolinska 阿爾茨海默病卡羅林斯卡學院(Karolinska Institutet)的研究人員通過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大腦中的tau蛋白成像可以預測病情進展的快慢。
  • 阿爾茨海默病怎麼治?
    因RSHWHO神經營養因子缺乏,β澱粉樣蛋白與神經元結合,這通路便被阻斷了。 阿爾茨海默病的本質特性已開始原形顯露。阿爾茨海默病怎麼治 阿爾茨海默症(AD)康復誤區 阿爾茨海默(AD)並不是不可逆轉的,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以往傳統理論所認定阿爾茨海默病發病原因及病理關鍵的認識是錯誤的;它們都只是結果,而非原因。
  • 研究人員使用先進的方法來研究蛋白質的結構和相互作用
    赴美醫療服務機構和生元國際了解到,化學教授麥可·格羅斯在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藝術與科學學院和醫學院的免疫學和內科的,和他的團隊正在專家足跡蛋白質——也就是說,使用先進的方法研究蛋白質的結構和相互作用在更大的分子。
  • ...發文,首次揭示小分子藥物識別阿爾茨海默病重要蛋白的結構基礎
    由於γ分泌酶是一種與阿爾茨海默病相關的蛋白複合物,這項工作為指導新療法的發現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在阿爾茨海默病的病理發生中,γ分泌酶已知能和其他酶一起,對澱粉樣蛋白的前體(APP)進行切割,產生β澱粉樣蛋白,後者則會聚集形成阿爾茨海默病的病理性蛋白沉積。  因此,開發γ分泌酶抑制劑(GSI)或活性調節劑(GSM),通過控制這種關鍵蛋白的切割活性來治療阿爾茨海默病,一度被人們寄予厚望。然而令人遺憾的是,過去這類嘗試在臨床試驗中遭遇失敗。
  • 《細胞》:阿爾茨海默病研究獲突破
    原創 奇點糕 奇點網 收錄於話題#阿爾茨海默病相關52#結構生物學1施一公課題組在阿爾茨海默病領域又取得重要進展。近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細胞》在線發表了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施一公課題組研究論文。
  • 研究人員發現了治療朊毒體病的新方法
    原創 袁波 阿爾茨海默病 朊毒體(英語:prion,又譯為普利昂、蛋白質侵染因子、毒朊、感染性蛋白質、普恩蛋白等)是一種具感染性的致病因子,能引發哺乳動物的傳染性海綿狀腦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