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王羲之行草千字文,美哭了!

2021-02-08 書法道

劉慶來集王羲之行草千字文























集大成者成大器

慶來小弟的新作《集王羲之行草千字文》即將付梓,邀我寫篇文字放在前面,而且希望我能夠說點自己的真實想法。我覺得,寫在書作前面的話,其正確使命是把精彩而高卓的陽春白雪推介給熱愛書法藝術或更大範圍內的人群,因此,對我讚賞的書家及其作品,非但不能推託,還要抱守真誠,架好這座溝通作者與讀者心靈的橋梁。

書法集字自古有之,唐代懷仁和尚可謂傑出代表。當時,懷仁和尚以帝王能為玄奘撰寫序文而深感榮幸,加上他對王羲之書法十分仰慕,於是,他就立下集書聖書法藝術與帝王文章合璧於一體的宏願。爾後,懷仁和尚設法收集移拓書聖王羲之的墨蹟,歷時二十四載,集王羲之行書《聖教序》大功告成,遂使「逸少真跡,鹹萃其中」,成為集字書法之經典。自此碑以後,效法懷仁和尚集諸名家書法為碑刻者不斷出現,主要有《興福寺碑》、《永仙觀碑》、《金剛經》、《沙林寺弘覺禪師斷碑》等佳作,但仍以懷仁所集《聖教序》最為成功。所以說,集字也是一門學問,無論是過去的徒手描摹、移拓,還是如今的電腦技術的應用,要想做到剪裁得體、形神兼備,必須是諳熟書法技藝的有心者方可為之。

慶來小弟效法古人,運用電腦技術集成的這本《千字文》,以王羲之行書為主,輔以草書,從高處著眼,大處立意,又認真於絲毫,細緻於微末。風格高古,樸實典雅,剪裁得體,位置天然、章法秩理、渾然天成。既無粗野之瑕疵,也無造作之匠氣,其情、其境、其意、其趣,耐人體悟,讓人遐思,如聆美樂,繞梁不去。

應該說,這是一部傳統與現代、藝術與技術的結撰之作,也是一部回歸歷史、重塑經典的集大成之作。從歷史角度審視,《千字文》是我國較早的字書之一,相傳,梁武帝非常重視對王子的書法教育,他藏有許多王羲之的書品,便讓人從中挑出一千個無重複的字,製成臨摹紙片,每紙一字,然後一字一字地教學,但雜亂難記。梁武帝尋思,若是將這一千字編撰成一篇文章,豈不妙哉。於是,他召來自己最信賴的文學侍從員外散騎侍郎周興嗣,講了自己的想法。 周興嗣經過苦思冥想,終將這一千個零亂的單字編撰成一篇內涵豐富的四言韻書《千字文》。梁武帝讀後,拍案叫絕,即令刊之於世,方使《千字文》流傳至今。可是,當時用於書法教學的臨摹紙片選用了王羲之書寫的哪些字體,我們卻無緣相見,實為書壇憾事。慶來小弟能夠跨越時空,大膽運用現代技術集成此帖,再現了梁武帝時期用於書法教學的大王書體風貌,這既是對中國書法寶藏的保護與充實,也是對大王傳世碑帖的繼承和發展。其文獻價值和學術價值是毋庸置疑的。從教學方面評價,自南北朝以來,學書由大王取法者代不乏人,至今,《蘭亭序》、《十七帖》、《聖教序》仍是我們學習行草書的必修之課。這本字帖的出現,又為我們學習王羲之書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工具和教材。因為,這本字帖在著眼涵蓋王羲之書法筆劃的特異性與組字結構的廣泛性的同時,還特別關注了當代書家在行草書創作上的書寫習慣。雖然,在字體選擇、章法佈勢上融入了作者本人對行草創作的一些認識和想法,但是,這本字帖的問世,其實用價值、研究價值同樣是毋庸置疑的。

慶來小弟能夠取得這樣的成果,我覺得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主要取決於他在技與藝兩方面執著的追求和不懈的努力。我第一次見到慶來小弟的幾件集字作品,是在五年前的《書法導報》上,雖然當時還不太成熟,但他已經找到傳統藝術與現代技術的結合點,已經找到現代技術服務於傳統藝術的切入點。當時有人不理解他的行徑,也有人認定他的追求存在著「方向道路上的錯誤」,但他無所縈懷,我行我素,堅持而不動搖。歷盡艱辛,精益求精,終結碩果。我為之自豪,為之感動。

慶來小弟是名有才華,有思想,刻苦用功的年青書法家,我深信,集大成者必成大器,假以時日,必將取得更大的成就。

是為序

旭  宇

歲次丙戌三月於六德軒

(來源:書法空間)

相關焦點

  • 集字王羲之行草千字文欣賞,字體古厚雋秀,結體樸實典雅,真書法
    行草書法的起源及行書創的運筆技法簡述:行草起源於秦末漢初,距今約2200年。這是較為流行的說法。行草源於篆隸,篆隸的快寫便是草,這是無須懷疑的,這在考古界、文化界、書法界早有定論。這裡說的今草就是我所說的行草。如「夜」字的行草寫法,完全出自於篆書的結體,熟悉書法的人自會明白。行草書寫毛筆在紙上運行要留下痕跡,這痕跡就是漢字的點畫。用同樣的一支毛筆,由差此外人來寫相同的一個字,結果是一人一面。其緣故緣由是由於每小我私人的運筆發力要領差別。
  • 文徵明最巔峰的行書作品,這字不輸王羲之《蘭亭序》!
    文徵明《獨樂園記》雄強風格是指強調書法的陽剛之美,筆勢豪放、灑脫,給人一種氣壯山河的氣概,雄強風格的代表有黃庭堅的《松風閣詩帖》、顏真卿的《祭侄文稿》、以及米芾的《虹縣詩帖》,給人一種傲立海岸的千仞絕壁
  • 王羲之蘭亭序集字行書春聯32幅
    王羲之蘭亭序集字七言行書春聯欣賞,灑金紅宣紙版書法春聯32幅。
  • 252集王羲之行書教學視頻,純乾貨!|王羲之|行書|蘭亭序|筆法|書法|...
    王羲之確立了書法藝術的獨立品格,使書法具有了「以形寫神」的表達功能,因此,王羲之書法成為了後世各代取法的源頭活水。今天,書法功課特意整理了這套王羲之行書教程合集,就是為了讓你精確學習王羲之書法的字法、筆法、章法▼點圖查看,購買▼點圖查看具體內容,購買《蘭亭集序》的筆姿變化多端,筆力勁健,而內涵深邃,正、側鋒互用,側、圓筆相生相發,成了天下法書的度世金針。
  • 252集王羲之行書教學視頻,純乾貨!
    王羲之確立了書法藝術的獨立品格,使書法具有了「以形寫神」的表達功能,因此,王羲之書法成為了後世各代取法的源頭活水。 今天,書法功課特意整理了這套王羲之行書教程合集,就是為了讓你精確學習王羲之書法的字法、筆法、章法 ▼點圖查看,購買 ▼點圖查看具體內容,購買 《蘭亭集序》的筆姿變化多端,筆力勁健,而內涵深邃
  • 學生練書法,為什麼不要多練王羲之的字?
    王羲之是書聖,他的書法享譽中外。如果我們以王羲之比較經典的字帖,比如《蘭亭序》和《聖教序》為例來進行觀察的話,就會發現王羲之被稱為書聖,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他的字「千字千面」,各個不同!最為人稱道的就是王羲之在《蘭亭序》中寫的21個「之」字各各不同,引起後人極大的興趣和讚譽。
  • 王羲之《蘭亭集序》鑑賞
    大家把詩匯集起來,公推此次聚會的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寫一序文,記錄這次雅集,於是,王羲之乘著酒興,用鼠須筆,在蠶紙上,即席揮灑,心手雙暢,寫下了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的被後人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
  • 王羲之這50餘字,被宋徽宗畢生珍藏,乃是書法界的「至寶」!
    草書其實曾經是魏晉時期日常交流的主要書體,作為士大夫階層的讀書人,在寫書信的時候,往往以草書寫就,我們如今看到了許多晉人的信札,多數是以草書或者行草寫成的。這是王羲之為數不多存世的草書作品,如果說《蘭亭集序》乃是王羲之行書筆法的重要載體的話,那麼這本《遠宦帖》則是學習王羲之草書的《開山之作》。
  • 王羲之行書《蘭亭集序》真跡高清字帖欣賞
    提示:請點上方↑硬筆書法作品 免費訂閱關注《硬筆書法作品》 鋼筆字帖精選《蘭亭集序》是中國晉代(公元353年),書聖王羲之在浙江紹興蘭渚山下以文會友
  • 顏真卿憑這幅字,完全超越了王羲之,是書法史上另一位「書聖」!
    縱觀整個書法史,影響力最大的莫過於王羲之,但是若是找出第二個人來比肩王羲之的話,這個人一定是顏真卿莫屬!顏真卿在中國書法史上的地位是偉大的,其書品與人品千古傳誦,唐人之後,幾乎無人不受顏真卿的影響,其影響力也曾一度超越了王羲之!
  • 此文將「篆隸楷行草」的區別講明白了!
    就篆書的藝術而言鐘鼎文、石鼓文結構奇古,融入了先民質樸的美,更受後人所喜愛。周宣王時的《毛公鼎》上共有32行,497字的銘文,是金文作品中的佼佼者。此外,《大盂鼎》、《散氏盤》也是金文中的上乘之作。「破草」是現代書家中最常見的,它的特點是點劃結體,使轉和用筆,多為從古到今各書家中的結體演變成自己風格,王羲之書體中學一些,王鐸法帖中取一些,祝允明、孫過庭等等歷代名家中取其長處,集自己之品貌,任意發揮,灑脫自如,這種寫法和今草相似。行草有「草行」之說,書體中帶有許多楷法,即近於草書的行書。
  • 用王羲之書法「集字」春聯,書寫濃鬱的文化墨香
    用王羲之書法「集字」春聯,書寫濃鬱的文化墨香!新年將近,喜歡書法以及傳統文化的朋友將會在這段時間書寫鼠年春聯,來為自己和家人祈福。由於如今能夠靈活運用毛筆的人越來越少,要想用毛筆字真正寫好一副春聯的人其實不多。因此,為了能夠讓大家既有一個書寫內容,又有一點參考素材,今天我們特意從王羲之書法中「集字」完成了這10副新年春聯(見上圖及文後)。集字,也就是說從王羲之現有的字帖中節選部分字體而組合創作春聯。
  • 千遍行書千字文 一生心畫只酬勤
    元代趙孟頫曾一日書寫《千字文》十篇,達萬字以上;王羲之七世孫、隋末唐初的智永和尚,耗時三十年,書寫《千字文》八百篇,分贈到浙江的各個寺廟,在當時成為一個「爆炸性」新聞,被爭相傳頌。百川先生說到這時,站了起來,若有所思地舒緩地說:「但時至今日,智永千字文的書法原跡存世已經不足一二,堪稱國寶了。」
  • 王羲之書法《蘭亭集序》鑑賞
    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王羲之,有「書聖」之稱,代表作《蘭亭集序》《黃庭經》。《蘭亭集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在書法史上,他與其子王獻之合稱為「二王」。行書起源於楷書,是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書體,用筆簡潔,字體較放縱流動。
  • 甘肅天水集王羲之行書碑,堪比《懷仁集王聖教序》
    唐代高僧懷仁集王羲之書《聖教序》備受書史推崇,垂範千古。殊不知清代詩人宋琬集二王書杜甫《秦州雜詩》,因其詩書合一,同臻妙境,故世稱《二妙軒碑》,全稱《宋琬集二王書杜甫〈秦州雜詩〉碑》。書體以行書為主,間以正楷、行草、草書等。其書一筆直貫,數字相連,氣勢奔放;結字大小不一,或長或短,或平正或倚斜,皆隨字形而定;行字不求垂直勻稱,行距不求疏密劃一,體現一種錯落跌宕、變幻莫測、韻媚宛轉之風格;其筆意從容衍裕、氣象超然,有王羲之的豐潤勁健、靜逸端莊、古質含蓄,亦含王獻之的華美流暢、姿態活潑的妍麗書風。
  • 古人集字成家之路
    唐 · 懷仁《集王羲之〈三藏聖教序〉》(局部)  說到「集古字」,我們很容易想到在字帖店裡看到的大量集古字字帖。目前市面上,有一些集古字字帖、教材,如集《張遷碑》聯、集《孫過庭〈書譜〉》書唐詩宋詞,把古代的某些碑帖,集成短句、對聯、詩詞、文章等。  集字為書,古已有之。
  • 書法字帖 @ 王羲之-集王聖教序(附下載)
    《集王聖教序》全稱《大唐三藏聖教序》。懷仁集王羲之行書而成。唐·鹹亨三年(672)十二月建。行書。30行,行83~88字不等。
  • 揭秘王羲之《蘭亭集序》真跡的下落
    東晉穆帝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41人,宴聚於紹興市郊會稽山陰的蘭亭溪畔,26人賦詩41首,並聚詩成集,為《蘭亭集》,王羲之為之書寫序文手稿,曰《蘭亭集序》。序中記敘蘭亭周圍山水之美和聚會的歡樂之情,抒發作者對人之生死、修短隨化的感嘆。  王羲之生於303年,卒於361年,東晉琅琊(今山東臨沂)人。
  • 王羲之行書教學視頻合集,純乾貨!
    今天,書法功課特意整理了這套王羲之行書教程合集,就是為了讓你精確學習王羲之書法的字法、筆法、章法▼點圖查看,購買《蘭亭集序》的筆姿變化多端,筆力勁健,而內涵深邃,正、側鋒互用,側、圓筆相生相發,成了天下法書的度世金針。
  • 王鐸精品書法集字《千字文上篇》,筆法自然遒勁,結體疏朗流暢
    王鐸行草集字字帖《千字文》上篇欣賞:書者介紹:王鐸的書法上追"二王",尤以王獻之為主,此外廣泛涉獵魏晉唐宋諸名家,對《閣帖》的研究最為深入,師古臨帖是獨具特色。其書法獨具特色,世稱"神筆王鐸"。王鐸擅長行草,筆法大氣,勁健灑脫,淋漓痛快。他的墨跡傳世較多,不少法帖、尺牘、題詞均有刻石,其中最有名的是《擬山園帖》和《琅華館帖》。其書法在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深受歡迎。日本人對王鐸的書法極其欣賞,還因此衍發成一派別,稱為"明清調"。他的《擬山園帖》傳入日本,曾轟動一時,把王鐸列為第一流的書法家,稱"後王(王鐸)勝先王(王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