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有滿腔熱血,卻是報國無門:記明代宗室鍾陵王朱覲錐的悲慘際遇

2020-12-16 樓哥看歷史

前言:明代宗室,在太祖朱元璋洪武朝時期,遵循親王守邊的原則,為大明王朝邊疆的穩定立下過汗馬功勞。皇太孫朱允炆繼位之後開始削藩,最終逼反了燕王朱棣。而朱棣在靖難成功之後雖然打著遵守「洪武舊制」的幌子,但依然千方百計尋找機會削除藩王的力量。

到了「好聖孫」宣宗朱瞻基繼位,這位「蟋蟀天子」雖然放棄了安南和奴兒幹都司,但對於藩王們卻毫不手軟。在宣宗不顧臉面的削藩手段之下,困擾大明皇室的藩王問題終於在宣德朝被徹底解決。自此以後,大明宗室就是戍守邊疆的豪傑,變成了混吃等死的廢物。

縱然如此,宗室之中依然有熱血之士渴望為國效力。只可惜,他們的一腔熱血,換來的卻是朝廷的猜忌,甚至最終為自己帶來了滅頂之災。

由一次火災引發的宗室自薦

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10月13日晚,當朝皇帝明孝宗朱佑樘的祖母:聖慈仁壽太皇太后周氏所居住的清寧宮發生火災。皇宮失火,一向被認為是皇帝失德,因此孝宗在12月21日下詔大赦天下。其中有一條,是要求天下舉保將材,為朝廷所用。

一武備以將領為先,近年累行天下舉保將材,舉到者少。詔書到日不分軍民職官人等,但有諳曉韜略、熟閒弓馬、勇力過人堪為將官者, 巡撫巡按官訪取試驗,以禮起送,兵部再考擢用。《明孝宗實錄卷一百四十五》

演員何賽飛飾演的太皇太后周氏

詔書頒布之後,引來了一位朝廷絕沒有想到的人物毛遂自薦。寧王府鍾陵王朱覲錐向朝廷上章,自陳「驍勇善騎射,熟於韜略,願備將帥之選,以身報國。」孝宗朝時已是明代中葉,武備廢弛,屢遭夷人犯邊,朝廷束手無策。但饒是如此,鍾陵王身為宗室而能有如此血性,朝廷感到的卻不是高興而是恐懼。

收到鍾陵王的奏章之後,上到皇帝,下到官員,無不如臨大敵。兵部尚書馬文升上奏稱詔書中只提到選材對象是指「軍民職官人等」,宗室並不在範圍內。況且騎射弓馬不登大雅之堂,不是宗室該學習的。隨即進一步認為鍾陵王無緣無故上章自薦,朝廷要小心他有不臣之心。請皇帝下旨,讓寧王約束鍾陵王多讀書,少習武。同時要求寧王密切關注鍾陵王的動向,如有異常,需即刻稟報朝廷處置。

臣愚以為詔書所舉將材,宗室不與。況弓馬末技,非王者所宜親。今鍾陵王無故自薦,疑為下人從臾,或生異圖。朝廷親親,宜早為之所。乞降敕遣人齎諭寧王嚴戒鍾陵王,令讀書親近儒生,以漢之東平、河間為法,與國鹹休。倘有不悛,亦宜密以上聞,毋致後悔。《明孝宗實錄卷一百五十九》

孝宗當然舉雙手贊成馬文升的意見,可憐鍾陵王朱覲錐空有一腔熱血,卻是報國無門。「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上曰:祖宗定製宗室不與政事,況徵伐乎?鍾陵王意欲效勞,義不可許。《明孝宗實錄卷一百五十九》

寧王一脈與朝廷的恩怨

鍾陵王朱覲錐,寧靖王朱奠培庶第三子,天順八年七月由憲宗朱見深賜名。其祖父為寧莊惠世子朱盤烒,曾祖父就是大名鼎鼎的寧獻王朱權。從輩分上來算,他和明英宗朱祁鎮輩分相同,皇帝朱祐樘該尊稱他一聲叔祖。成化九年九月,朱覲錐受封為鍾陵王。

孝宗登基之後,鍾陵王在弘治九年的時候因為「濫收妾媵,醜聲外彰。餓死幼男,有失父道。」的罪名,被革去三分之一的歲祿。這次看到詔書上章自薦,未嘗不是想將功補過,給皇帝留個好印象。

電視劇《大航海》中寧王和燕王

可惜這位鍾陵王可能過於好武不怎麼讀書,他應該想一想從自己曾祖父朱權開始,寧王一脈與朝廷之間就始終恩怨糾纏。當初朱棣起兵靖難,多虧了寧王護衛相助,可以說朱棣的江山有寧王一半的功勞。但是靖難成功之後,朱棣既沒有遵守「共分天下」的諾言,對於寧王提出想改封國到杭州的要求也一口拒絕。最終朱權只能悻悻然遷國南昌,而威震天下的寧王三護衛也被朱棣乘機留在了北方,只用毫無戰鬥力南昌衛敷衍成為新的寧王護衛。

但即使是這樣被「閹割」過的寧王護衛,朝廷依然視其為眼中釘肉中刺。明英宗天順二年的時候,朝廷以王府護衛官校經常引誘寧王犯法為藉口,將寧王護衛削除。到了孝宗弘治八年的時候,鍾陵王長兄寧王朱覲鈞向朝廷請求恢復寧王護衛,被皇帝一口回絕。

弘治八年九月戊戌,寧王覲鈞奏乞調南昌左衛仍為本府護衛。上曰:「王府護衛,皇祖改調自有定製,已經歲久,今豈可輕變?」不允。《明孝宗實錄卷一百四》

據此可見,朝廷一直對寧王一脈心存戒心,因此才會在鍾陵王上言自薦之時如臨大敵。對於孝宗來說,寧府先是由寧王出面請求恢復其護衛。一計不成之後,又讓弟弟鍾陵王出馬請求帶兵,他們到底想幹什麼?

鍾陵王的結局

弘治十八年四月,突然一道旨意從天而降,鍾陵王朱覲錐連同其子鎮國將軍朱宸湤一起被降為庶人。朱覲錐的罪名是「縱慾亂常、欺汙子妾、致死人命、私置軍器」。朱宸湤的罪名是「不諫父惡、私通宮人」

筆者在以前的文章中曾經針對皇帝如何處理宗室犯罪,做出過許多剖析。像鍾陵王這樣的罪名,如果沒有「私置軍器」這一條,最嚴重的懲處不過是革爵,過個幾年寧王上奏求個情就能復爵。而其子朱宸湤最多也就是革去三分之二的歲祿,或者戴民巾閒住。

(弘治十八年四月)己未,降寧府鍾陵王覲錐及其子鎮國將軍宸湤俱為庶人,送鳳陽看守祖陵。《明孝宗實錄卷二百二十三》

可惜正是有了「私置軍器」這條罪名,再加上皇帝心中一直記著當年朱覲錐上章自薦這檔子事,終於趁此機會將鍾陵王這一脈徹底斬草除根。順便再多說一句,一個月以後,孝宗皇帝就駕崩了,你說這事巧不巧。

明孝宗畫像

結語:雖然明朝的宗室一致被認為百無一用,其實他們的人生也很悲哀。他們一出生就能看到自己的天花板,但凡稍有振作之心,難免就會像鍾陵王朱覲錐這樣反遭迫害打壓,他們又能怎麼辦呢?甚至於到了崇禎九年,天下已經亂成了一鍋粥,末代皇帝朱由檢依然毫不猶豫地把主動起兵勤王的唐王朱聿鍵廢為庶人。但凡朝廷能適當恢復宗室戍守邊疆的職責,大明天下會不會多續命一段時間呢?

相關焦點

  • 明朝寧王朱宸濠之亂後,明武宗會如何處置寧王一脈宗室?
    前言:發生在明武宗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的寧王朱宸濠之亂,是明代最後一次親王舉兵謀反。近百年前的明宣宗時代曾發生了漢王之亂,當時平叛之後,漢王及其諸子均被廢為庶人。但寧王一脈自始祖寧獻王朱權於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受封以來,立國已近130年。
  • 國破家何在,清初的明代宗室的生存處境是怎樣
    這樣的政策和號召,對於當時惶惶不可終日的明室宗親來說,不啻於天籟,再加上清軍入關打的是為了崇禎皇帝報仇的旗號,所以很多明朝宗室懸著的心就放了下來。但殊不知命運的絞索也就此牢牢套在他們的脖子上,逐漸收緊,直到康熙三十八年,倖存的前明主要宗室在北京被屠戮一空,明朝遺宗的悲慘歷史就此才徹底翻過了這一頁。
  • 大明王朝16帝,誰對宗室親王、郡王最為嚴苛?居然是這位「聖君」
    前言:大明王朝276年,冊封了數以千計的親王、郡王以及不計其數的宗室將軍和中尉。對於這些龍子龍孫,明太祖朱元璋特設宗人府對其進行管理。凡是宗室犯罪,地方官一律不得幹涉,也就是說《大明律》是不適用這些天皇貴胄的。朱家子孫如果犯法,輕則爵位遞降,重則廢為庶人。除了極端個別的例子,一般不予處死。
  • 生不逢時,十大報國無門的巴西球員
    而在90年代中期到21世紀第一個十年,頂級球員的井噴,讓許多今天看來肯定可以成為巴西國家隊成員的球員,只能感嘆報國無門。魚眼體育就將這些球員做一盤點,如有遺漏,請幫忙補充。10.阿萊士作為一名天生的左撇子球員,阿萊士早在九十年代末期就展現出出眾的才華。無論是在如日中天的帕爾梅拉斯,還是在攻擊力強勁的克盧塞羅他都是球隊中場的靈魂。
  • 報國造句和解釋_報國的例句有哪些-小孩子點讀
    報國(bào guó)。反義詞有:叛國。 [徐遲《牡丹》:「他(李印光)認為他看得很清楚,熱血沸騰的愛國之情雖不是沒有,殺敵報國卻不是時候。」] 報國參考例句: 1、樹百年報國志,做世紀棟梁才。 2、富貴倘來君莫問,丹心報國是男兒。
  • 報國造句和解釋_報國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報國(bào guó)。反義詞有:叛國。為國家盡忠效力。[徐遲《牡丹》:「他(李印光)認為他看得很清楚,熱血沸騰的愛國之情雖不是沒有,殺敵報國卻不是時候。」]報國參考例句:1、樹百年報國志,做世紀棟梁才。2、富貴倘來君莫問,丹心報國是男兒。3、白首自知疏報國,尚憑精意祝爐燻。
  • 廣州恆大U16天才球員再次「報國無門」
    但很遺憾的是,恆大U16天才球員王世傑再次「報國無門」。今年國少多次集訓,哪怕一次他都沒被選中。到底是個子太矮,還是其他的原因導致王世傑落選,但在球迷不斷的發問中,至今沒有得到一個明確的答覆。廣州恆大U16天才球員王世傑再次「報國無門」。但願在不遠的將來,他能實現自己的夢想——為國出戰。
  • 安定王朱尚炌:膽大妄為的謀逆者,記明代第一個造反的宗室郡王
    在他老人家看來,周朝以分封而享國八百年,而那些宗室孱弱的王朝無不面對權臣和叛亂時束手無策。比如被趙高殺害的秦二世胡亥,被宇文化及篡弒的隋煬帝楊廣。而王莽之於西漢,曹丕之於東漢,司馬炎之於曹魏,劉裕之於東晉,對宗室的苛待,最終導致王朝易主時無人援手。
  • 辛棄疾極度悲涼的一首詞,英雄垂淚,一句詞便說盡一生的報國無門
    然而時代毀滅了他收復失地的夢,報國無門,辛棄疾積鬱的情緒在登臨健康賞心亭,登高臨遠,所有的無奈紛紛噴薄而出,「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似乎說盡了他一生的報國無門,,同時這首詞又成為一首最負盛名的千古登高或者登樓名作之一。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楚天千裡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
  • 陸遊的3首愛國絕句,一輩子報國無門才能寫出這樣詩,讀罷淚目!
    陸遊陸遊愛國毋庸置疑,他一生報國無門,卻至死不忘收復中原。他常常在詩詞裡抒發他的愛國情緒,這種情緒非常感人。今天我們就來讀陸遊的3首愛國絕句,一輩子報國無門才能寫出這樣詩,讀罷淚目!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很小很小的時候意外看到的,我也不知道這首詩為什麼給那時小小的我那麼大的震撼。有情有義,所以感動。我記得的詩不算少,但這一首,可以說是一眼就印在我腦海裡了。其餘的都還是要多讀幾遍才記得。沒經歷過一輩子報國無門,絕對寫不出這樣的詩。陸遊愛國,一生致力於抗金鬥爭,一直希望能收復中原,從未改變初衷。直到他離世的時候他仍未能見到這個畫面。
  • 綠茵世界的既生瑜何生亮,克雷斯波拿巴蒂無奈,埃爾伯報國無門
    綠茵世界的既生瑜何生亮,克雷斯波拿巴蒂無奈,埃爾伯報國無門英雄自有英雄的身手,英雄也自有英雄的無奈。而在那些讓人扼腕嘆息的無奈之事中,既生瑜何生亮,大抵是英雄們最為無奈之事了。原因無他,純粹只是因為他的競爭對手巴蒂斯圖塔太過強大而已。巔峰時期的巴蒂,頭球、遠射、搶點樣樣精通,幾乎就是無懈可擊的完美存在,絕對無愧於「戰神」的偌大名頭。克雷斯波雖然強大,可平心而論,比起巴蒂斯圖塔他還是要略遜一籌的。於是,坐在替補席上坐觀成敗,就成為了克雷斯波的宿命。如果說,純粹因為實力使然,那麼克雷斯波恐怕也不至於那麼遺憾。
  • 寧澤濤25歲生日發聲,做內心強大的人,如今卻報國無門!
    這位曾經的中國自由式的王者,卻要面臨報國無門的尷尬狀況。還記得他去年生日時微博上的那句「有你們做後盾,讓我堅信在這個世界上,除了利益和權謀,還有一種精神叫做壯志雄心!」不禁讓一眾粉絲心酸。這樣的一番話雖然表達了自己報國無門的無奈之情,但是也看得出他還是想靠自己的努力再次得到國家隊的徵召。
  • 她報國無門入籍荷蘭,成一姐抗衡國羽,嫁外籍隊友,卻拒絕執教
    不過,也有報國無門無奈入籍他國的,姚潔就是這樣一個例子。雖然姚潔這個名字在中國名不見經傳,但在荷蘭卻是家喻戶曉,曾是響噹噹的羽壇「一姐」,喜歡她的觀眾還為其送上了「荷蘭羽毛球皇后」的稱號。但其實姚潔原籍是湖北武漢,早期還是中國國家羽毛球隊的一員。
  • 岑參寫給杜甫的詩:道盡心事,吐露報國無門的心酸,令人同情不已
    聖朝無闕事,自覺諫書稀。上朝的時候我們一起登上紅色的臺階,分別在不同的地方辦公,你我中間相隔紫微。早晨也是跟著皇帝的儀仗入朝,晚上更是帶著御爐的香氣回到家中。看著頭髮上新增的白髮,感嘆春花即將凋落的悲傷,抬頭仰望著天空,很是羨慕那高飛的鳥兒。聖明的君主應該不會做錯事,規諫皇帝的奏章也變得日見稀微了。
  • 抗美援朝老兵謝伴:一代五口皆從軍,滿腔熱血為報國
    謝伴家人供圖一代五口皆從軍 滿腔熱血為報國在那個風雨如晦的年代,感黨恩,跟黨走,這是翻身窮人最樸素的想法,參軍入黨,是那個年代最光榮的事。上世紀四五十年代,謝伴與弟弟謝健、陳光岱與弟弟陳澤琦、弟媳丁文先後參軍入伍。
  • 明代寶慶府江川王家族:第一個實現「兄終弟及」的宗室郡王
    趙昀是宋太祖趙匡胤之子趙德昭十世孫,其父趙希瓐只是山陰縣的一個小官,說是宗室,其實與平民無異。嘉定十四年(公元1221年),趙昀被選為當朝皇帝寧宗趙擴的弟弟沂王趙抦的嗣子。從一無所有的平民,到大宋親王的繼承人,趙昀的人生本來已經開了掛。嘉定十七年(公元1224年),寧宗駕崩。沒想到權臣史彌遠假傳遺詔,廢太子趙竑為濟王,而立趙昀為皇帝。
  • 明朝的宗室困局與北疆危機——以嘉靖朝朱充灼叛亂為例
    然而,伴隨著明代歷史的演進,屯政制度不斷遭到破壞,宗室制度亦逐漸趨於畸形,邊軍日頹,宗室日困,嘉靖朝爆發了全面的北疆危機嘉靖二十四年的大同朱充灼叛亂,既是北疆危機下沿邊宗室問題日益加劇的縮影,也是宗室弊病積重難返時北疆危機愈益嚴峻的寫照。
  • 替補OR放逐,阿根廷門將位置現隱患,實力球星報國無門
    羅梅羅是一位典型的大賽型門將,14年世界盃阿根廷殺入決賽,羅梅羅在門線上的發揮至關重要。不過自打他加盟曼聯後,他在俱樂部的出場時間就急劇下滑,而這也影響了他在國家隊的表現以及地位。如今已經33歲的羅梅羅不再年輕,這位靠反應吃飯的門將在狀態上註定會有一個較大的滑坡,所以未來的阿根廷註定是不能靠這位昔日的功勳了。
  • 清朝後期開放宗室科舉制度,出現一批清宗室進士
    有清一代,準許宗室參加科舉的諭令時行時止,有所反覆。康熙乾隆時期都曾開放宗室科舉又停止,反覆不定。而乾隆十七年停止宗室科試後,嘉慶帝將宗室科舉定為永久的制度。同治、光緒兩朝也遵循著嘉慶帝定下的規矩,著重強調宗室應試的各種紀律,不對宗室應試稍有寬鬆。如宗室貢生崑岡,因撤卷未完,無憑與原中之卷核對,因此令與滿漢貢士複試時,隨同補行複試,以符合定製。
  • 明代漢服之比甲與大衫
    比甲即馬甲,是一總無袖、無領地對襟馬甲。其樣式,古代的較後來的馬甲為長。據傳產生於元代,初為皇帝所服,後才普及於民間,轉而成為一般婦女的服飾。《元史·世祖後察必傳》:「(後)又制一衣,前有裳無衽,後長倍於前,亦無領袖,綴以兩袢,名曰比甲,以便弓馬,時皆做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