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寧王朱宸濠之亂後,明武宗會如何處置寧王一脈宗室?

2020-12-22 樓哥看歷史

前言:發生在明武宗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的寧王朱宸濠之亂,是明代最後一次親王舉兵謀反。近百年前的明宣宗時代曾發生了漢王之亂,當時平叛之後,漢王及其諸子均被廢為庶人。但寧王一脈自始祖寧獻王朱權於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受封以來,立國已近130年。期間宗室繁衍,支脈甚多,朝廷顯然不可能對人數眾多的寧府宗室實行無差別處置。今天筆者就來梳理一下寧府宗室在朱宸濠之亂後的不同結局。

寧王府和朝廷的矛盾

寧府的首封親王寧獻王朱權之所以被封為寧王,是因為他的封國在大寧(大致在今內蒙古寧城縣附近)。在時任燕王的明成祖朱棣發動的靖難戰爭中,寧王作為合作夥伴,得到了事成之後中分天下的承諾。當然以「善謀」著稱的朱權顯然不會將此承諾當真,因此朱棣登基之後,寧王求國杭州,以表示自己無心政事只求富貴的心意。但由於杭州過於靠近南京,朱棣依然無法安心,最終寧王只能遷國江西南昌。而朱權原本的營州三護衛也被朱棣留在了北方,只在南昌當地重新給寧王組建了一護衛。

朱棣此舉擺明了是對朱權的猜忌,此後寧王一心求道,這才為自己換來了善終。而到了明英宗天順二年,朝廷再次找個藉口將這僅剩的寧王一護衛也予以削除。再加上錦衣衛指揮同知逯杲誣陷弋陽王朱奠壏私通其母,明英宗竟然就此下旨將弋陽王賜死。因此對於朝廷,整個寧王一脈始終都心懷不滿。

正統十三年(公元1448年)朱權去世,享年71歲。由於世子朱盤烒早逝,最後由世孫朱奠培襲封寧王。弘治四年(公元1491年)朱奠培去世,享年74歲。由於並無嫡子,由庶長子上高王朱覲鈞襲封寧王。弘治十年(公元1497年)朱覲鈞去世,享年49歲。朱覲鈞同樣並無嫡子,由庶長子上高王朱宸濠襲封寧王。

寧王朱宸濠極有野心,他通過行賄於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恢復了被廢除多年的寧王護衛。並且在陰謀敗露後,於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起兵謀反,最終被贛南巡撫王守仁所平定。

王守仁畫像

寧王府宗室情況簡介

寧獻王朱權共5子:

長子追封寧惠王朱盤烒次子臨川庶人朱盤燁(天順五年以罪降為庶人)第三子宜春安簡王朱盤烑第四子新昌安僖王朱盤炷(無子國除)第五子信豐悼惠王朱盤(無子國除)。追封寧惠王朱盤烒共5子:

長子寧靖王朱奠培次子瑞昌恭僖王朱奠墠第三子樂安昭定王朱奠壘第四子石城恭靖王朱奠堵(弘治十二年時任石城王朱宸浮以罪革爵)第五子弋陽王朱奠壏。寧靖王朱奠培共3子:

長子寧康王朱覲鈞次子鍾陵庶人朱覲錐(弘治十八年以罪降為庶人)第三子建安王朱覲鋉。寧康王朱覲鈞1子,即寧王朱宸濠。

寧王朱宸濠共4子,尚未受封。

周星馳電影《唐伯虎點秋香》中的寧王

敲小黑板劃重點,寧王之亂時寧府剩餘宗室:寧獻王一脈:宜春王朱拱樤(首封宜春玄孫)追封寧惠王一脈:瑞昌王朱拱栟(首封瑞昌王曾孫)、樂安王朱宸湔(首封樂安王嫡長孫)、弋陽王朱宸汭(首封弋陽王之孫)寧靖王一脈:建安王朱覲鋉寧王府宗室下場

朱宸濠叛亂失敗後,寧王妃婁氏自盡。44歲的朱宸濠及諸子被押赴北京後明正典刑,寧國除封。宜春王朱拱樤、瑞昌王朱拱栟參與叛亂,兵敗被擒後均被押赴北京處決,其子送鳳陽高牆監禁,宜春國、瑞昌國均遭除國。而沒有參與叛亂的樂安王朱宸湔、弋陽王朱宸汭和建安王朱覲鋉則沒有受到追究。

寧國除封后,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由新任弋陽王朱拱樻兼暫理寧府事。嘉靖三十年(公元1552年)朱拱樻去世後,由時任樂安王朱拱欏兼暫理寧府事。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朱拱欏去世後不再設寧府宗理,改由建安、樂安、弋陽三國分理寧府八支封國府事。

我們前面說到寧府宗室眾多,雖然宜春王和瑞昌王因參與叛亂而被處死除國,但宜春國昌和瑞昌國還有許多未曾參與叛亂的宗室,這些人也需要對其進行後續管理。

明武宗朱厚照畫像

結語:寧王朱宸濠之亂,給當時的江南地區帶來了巨大的社會災難與混亂。而明武宗不顧寧王已經就擒,堅持御駕繼續南下的行為,直接導致了其後來在清江浦落水,並由此駕崩。可以說明世宗嘉靖帝的上臺,最應該感謝的便是這位寧王朱宸濠。

相關焦點

  • 寧王朱宸濠起兵條件並不差,為何僅過43天,就被王陽明平定
    宗室的勢力,往往會威脅到皇權,所以皇帝只有不斷集中皇權,才可以打壓宗室勢力。歷史上宗室叛亂的例子很多,比如西漢的七國之亂、西晉的八王之亂等等,而在明朝,最為著名的就是朱棣發動的「靖難之役」。 也正是因為朱棣以地方勢力,成功戰勝中央勢力,最終奪得皇位,這給明朝藩王樹立了一個典型。
  • 寧王造反之後寧藩被廢,朱宸濠兒子和寧藩各支系的下場如何?
    現江西南昌的明藩王墓仍然有人祭拜看護,這些人就是寧藩後裔,也就是說寧王之亂雖然至寧藩被革除,但寧王系子孫並未遭遇清洗。禍首朱宸濠被俘後處死,並焚屍揚灰,寧王諸子伏誅,除正妃投河自盡外,其餘妾室或被迫改嫁,或不明下落。寧國被除後,由三王分治封土,寧藩正宗算是終結,但寧藩還有宗支旁系的封土,並不是全受株連。
  • 寧王朱宸濠起兵十萬造反,王陽明如何大破朱宸濠?
    朱宸濠(1479年-1520年),安徽鳳陽人。明朝宗室,明太祖朱元璋六世孫,寧王朱權第四代繼承人,寧康王朱覲鈞庶子。朱宸濠初封上高郡王。弘治十年(1497年),襲封寧王。正德二年(1507年),賄賂近臣劉瑾、錢寧、伶人臧賢等人,恢復寧王護衛,畜養亡命之徒,強奪官民,劫掠商賈,密謀起兵。企圖以子入嗣明武宗,謀奪皇位。太監張忠、御史蕭淮等告發後,明武宗收繳護衛,勒令還田。
  • 王守仁、朱厚照與朱宸濠之間的「太極拳」
    王守仁,別號陽明,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學家等;明武宗朱厚照,明太祖朱元璋八世孫,明朝第十位皇帝;朱宸濠,明太祖朱元璋六世孫,襲封寧王,這三人怎麼到一塊兒打起了「太極拳」的呢!因為「寧王之亂」,三人扮演了不同的角色,推演出了一場明代官場的滑稽戲。
  • 寧王朱宸濠心懷異志,唐伯虎避禍裝傻
    朱權是朱元璋的第十七個兒子,是第一代的寧王,他死之後,他的孫子朱奠培繼承了王位,朱奠培的繼承人是他的孫子朱宸濠。朱宸濠繼承王位的時候,寧王府的護衛已經被朝廷收回。收回的原因,與朱奠培的過錯有關。朱宸濠遠在南昌,卻十分關心北京的事情。朱宸濠有個特點,就是喜歡聽到關於朝政的負面消息,如果誰在他面前說明武宗的好話,說國家管理得好,他反而會生氣。明武宗的兩個缺點都讓朱宸濠動心,讓他生出非分之想。第一,明武宗是一個荒唐皇帝,不務正業。第二,明武宗一直沒有自己的兒子。明武宗沒有兒子,有人提議在皇室宗親之中尋找一個賢明的後代,立為皇儲。
  • 明朝生死一戰:當初寧王十萬大軍,鄱陽一戰敗給王陽明的散兵遊勇
    在明朝,江西是一個神奇的省份。明朝前期的政壇幾乎被江西官員壟斷,同時這裡也爆發了兩次決定明朝生死存亡的水戰。一次是明太祖朱元璋對戰陳友諒,火燒了陳友諒的鐵索連船;另一次則是將軍王陽明對戰朱宸濠,火燒了朱宸濠的鐵索連船。
  • 王陽明用上兵伐謀,如何一步步讓寧王朱宸濠上套?不愧是心學大師
    明朝正德十四年,寧王朱宸濠發動了叛亂,這位寧王朱宸濠便是當年手握朵顏三衛,幫助朱棣奪取政權的寧王朱權的後代。當初朱棣要分一半江山給朱權,可是後來食言了。估摸著朱權他們家世代流傳著這一怨言。因此朱宸濠想要給自己的老祖宗爭取一點所謂的公平,於是在江西發動了叛亂。當時王守仁已經格完了竹子,這思路完全開闊了,也就是所謂的悟道了。
  • 朱宸濠經營十年謀反,卻被王守仁輕鬆擊敗,但其卻未得到應有獎賞
    王陽明是明代著名的文武通才,在文方面,他是心學大師,是宋明理學家的代表人物之一,還是心學的集大成者,他的「致良知」哲學學說在後世影響極大,有《王文成公全書》傳世;在武的方面,他接連平定了南贛、兩廣的盜亂,特別是平定朱宸濠之亂,使他名聲大振,他是文人出身,卻能以少勝多,在四十三天內平定了已準備了十年的寧王叛亂。平亂之後,他獲封新建縣伯,成為明代憑藉軍功封爵的三位文臣(王陽明、王驥、王越)之一。
  • 大明生死戰:寧王十八萬雄兵,竟敗給了王陽明的散兵遊勇?
    作者:傅晏 江西有時會被網友調侃為最容易被人遺忘的省份。在明朝歷史上,江西確是一個傲嬌的存在。不僅是因為明朝前期的政壇幾乎被江西籍的高官「壟斷」,決定明朝生死存亡的兩場大水戰,也都發生在鄱陽湖。武宗皇帝朱厚照在朝時期,各地大小匪患屢屢出現,所以這種類型的奏疏就很有不痛不癢、無關緊要的意思。瞞報皇帝是掉腦袋的事,而敢明面上和寧王作對,肯定是立即掉腦袋的事——這在十四日寧府的壽宴上已經由孫都御史等同行身體力行。
  • 王陽明自募兵馬,生擒寧王朱宸濠,為何對寧王妃的態度卻截然不同
    王陽明,是明代心學的集大成者,他生而不凡,但又屢遭磨難,但自從「龍場悟道」,創建心學後,王陽明做事做人有如神助;從龍場再次出山後,他剿滅南贛盜賊,平定寧王之亂,以及晚年平定思田、諸瑤叛亂,好像毫不費力一般,就輕鬆完成了。而且王陽明做人做事的觀點,有時也耐人琢磨,比如王陽明自募兵馬,生擒了寧王朱宸濠,但他對寧王妃的態度卻又截然不同。
  • 現存最早古琴譜出自寧王之手
    歷史的長河裡無數諸王灰飛煙滅,同樣也沒能讓寧王朱權坐上皇帝的寶座,然而跌宕起伏的政治生涯卻成就了他在文化上的一番作為。朱權71年的人生中,46年都是在南昌度過,寧王府在南昌開府後,成為宗室大藩,朱權和他的子孫在南昌這片文化的沃土上縱橫馳騁,對於江西乃至整個中國的書畫、戲劇、文學、音律都遺存下一筆筆豐厚的財富。
  • 一介書生王守仁,史稱明朝十大名將,手中無兵如何擊敗十萬大軍?
    但是二十二歲後多次科考卻仍然不中狀元,他的父親安慰此次不中,下次也會中。但是王守仁笑了笑說道:「你們覺得不中狀元是恥辱,但是我卻不會因為不中狀元而苦惱。」被貶參悟道理弘治十二年,二十八歲的王守仁因參加禮部會試成績出色,上朝參與西北邊疆防備軍事,被受刑部主事。
  • 小國記 257 【朱宸濠皇帝】
    明朝宗室,明太祖朱元璋五世孫,明太祖第十七子寧王朱權第四代繼承人,寧王朱覲鈞的庶子。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封王,其封地最初在長城喜峰口外(今內蒙寧城西邊)。當年燕王朱棣決定起兵造反,推翻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統治時,曾向朱權借朵顏三衛,承諾「事成,當中分天下」。明成祖朱棣登基皇帝位之後,自食其言。於明永樂元年(1403年)二月,改寧王封地於南昌,以江西布政司官署為歷代寧王官邸。
  • 寧王朱宸濠造反,是不是為了報祖先被朱棣「欺騙」之仇?
    當時天下公認,最英勇善戰的是燕王朱棣,最精通謀略的則是寧王朱權。朱元璋去世後,皇太孫朱允炆即位,稱建文帝。建文帝擔憂藩王手握重兵,勢力太大,下令削藩,朱棣不滿,以「奉天靖難」為名起兵造反,因兵力不足,看中了寧王手下精銳的朵顏三衛,想要收為己用。
  • 寧王起兵造反被王陽明抓住,明武宗卻讓放人,要自己親自抓才行
    寧王起兵造反,明武宗朱厚照御駕親徵,還在路上的時候就得到捷報已經平叛,武宗:這怎麼行,把寧王放了,我必須要和他單挑。當年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時,為了爭取寧王朱權的支持,承諾大功告成後讓出一半的江山給寧王。寧王朱權信以為真,屁顛屁顛的跟著朱棣造反。
  • 唐伯虎用絕招,拒絕寧王朱宸濠要求做軍師
    明代四大才子之一的唐伯虎,畫畫是一絕,當時的寧王朱宸濠的妃子婁妃愛好書畫,為取悅婁妃,寧王朱宸濠把唐伯虎請來教導婁妃學畫畫。婁妃是江西上饒人,名字叫做素珍,是成都訓導、理學家婁諒之女。自幼秉性聰穎,博學多才,能詩善畫,且頗有政治見地。
  • 寧王經歷了四代,寧藩王世系
    但他在正統二年先寧王去世,未能襲爵,諡曰「惠」。1448年朱權病故,諡號「獻王」。這個第一代寧王也就是南昌王死後埋葬在他於正統七年(1442)即請敕營建的新建縣緱嶺生壙中,墓前原有南極長生宮,前有南極殿,左有泰元殿和衝霄樓,右有旋璣殿和凌江樓。宮前有醉仙亭和一對6.9米高的八稜形華表,上刻道家符篆。宮後墓室隱於山中。
  • 朱宸濠「集兵號十萬」,欲取南京,為何僅過43天就失敗了
    明正德二年(1507年),早就心懷異志的寧王朱宸濠開始密謀造反,他先是利用錢財賄賂了當時春風得意的大宦官「劉瑾」。打算借著劉瑾在司禮監以及團營中的地位來恢復明初藩王所具有的「護衛」權。可是由於劉瑾貪汙腐敗被明武宗朱厚照抓了小辮子,於正德五年(1510年)被誅,所以朱宸濠的這個計劃並沒有實現。但朱宸濠並沒有放棄,依舊是採用「賄賂」的手段勾結了錢寧等另外幾個明武宗寵臣,並順利的通過錢寧等人拿回了「護衛權」。
  • 被歷史愛好者一致吐槽的明武宗,真的是一事無成的昏君嗎?
    那麼明武宗當真就是一事無成荒淫彌亂嗎?其實並非如此,下面就讓我們來認識下這位明朝頑皮皇帝朱厚照02明武宗負面形象荒淫無度建豹房明武宗最被史學界指責的就是在紫禁城之外建立「豹房」。在明朝宦官的影響力極大,明武宗受到以劉瑾為首的「八虎」(劉瑾、張永、馬永成、高鳳等人)的蠱惑建立豹房以供其娛樂。整個宮殿共斥資24萬餘兩,共房屋200餘間,內設妓院、校場、佛寺,並有很多動物在其中。朱厚照還並不是僅僅把其當作偶爾遊玩的場所,他選擇了常駐豹房,真真實實的成為了武宗的居住和處理朝政的地方。這也引起了當時文武百官的極力反對。有趣的是最終明武宗朱厚照也駕崩於豹房,年僅31歲。
  • 如何用思想平定明朝的宸濠之亂?
    王陽明曾利用「心學」中的「心理學」思想平定了明朝宸濠之亂,並創下不世之功…… 1519年8月20日,明代大儒王陽明利用"心學"中的「心理學」思想平定了「宸濠之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