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存最早古琴譜出自寧王之手

2021-01-09 中國江西網

  朱權編寫的古琴曲集《神奇秘譜》

  寧王朱權墓

  在上周結束的市「兩會」和剛剛召開的省「兩會」上,政協委員劉強華的一個關於重建寧王府的提案,再次掀開了南昌人關於寧王府的記憶。

  歷史的長河裡無數諸王灰飛煙滅,同樣也沒能讓寧王朱權坐上皇帝的寶座,然而跌宕起伏的政治生涯卻成就了他在文化上的一番作為。朱權71年的人生中,46年都是在南昌度過,寧王府在南昌開府後,成為宗室大藩,朱權和他的子孫在南昌這片文化的沃土上縱橫馳騁,對於江西乃至整個中國的書畫、戲劇、文學、音律都遺存下一筆筆豐厚的財富。

  朱耷兒時生活在寧王府

  「我之所以提出重建寧王府的建議,是希望南昌能夠豐富滕王閣景區的建設。」歷史上的寧王府位於滕王閣景區的協調區,如今的省歌舞團院內。劉強華是南昌市規劃局建築規劃處處長,在滕王閣景區的開發中,她認為僅這座樓閣讓景區太過單一,而她一直在尋找周邊可修復的歷史建築。「滕王閣作為南昌的城市名片,沒有展現出其所蘊含的深厚文化底蘊,也沒有發揮其應有的城市品牌效應。」

  「南昌的歷史建築很多,歷史文化名人也很多,但他們都沒有形成聯繫。」劉強華說,她在挖掘南昌歷史名人的遺蹟時,寧王這一家子最讓她移不開眼球。「寧王朱權和他的好幾代後人在文化界的地位都很高,其中也包括八大山人朱耷,朱耷兒時就生活在寧王府,」劉強華循著朱耷的足跡,嗅到了讓她越來越興奮的蛛絲馬跡,「隨著家族敗落,他前往奉新出家,而後,他又帶著他的母親隱居在繩金塔,期間他還在梅嶺的洪崖丹井待過一陣子,最後才去了梅湖。寧王這一家子,幾乎能把南昌這一時期的歷史全部串起來。」

  找到寧王府,就找到了串聯南昌各大歷史景點的根源,這讓劉強華在省市政協會議上都提出了重建寧王府的建議,希望再現桂殿蘭宮之氣勢。

  現存最早古琴譜出自寧王之手

  「我對於寧王朱權的認識,始於古琴。」劉強華介紹,她是個古琴愛好者,而她學習古琴的過程中發現,我國現存最早的古琴曲譜集《神奇秘譜》,正是出自這位退隱南昌的明代寧王朱權之手。

  早在50年前,新建縣石埠璜源村發現了朱權最後的歸息之所,考古部門在挖掘這座古墓時發現,一把古琴躺在朱權的棺槨邊,靜臥數百年。這足以見證朱權對音律的鐘愛。

  朱權在擺脫了王權之爭的勾心鬥角後,退隱南昌,在這裡,他才算是找到了真正的自己。鼓琴、弄笛、學道、讀書、品茶、下棋,中國文化領域的歷史上不能忽略他濃墨重彩的痕跡,而其中,要數在音律界的地位最高。

  朱權用了12年的時間,搜集各名家古曲,並對名家琴譜詳加校正,最終編選出了這部中國歷史上留存至今年代最早的琴譜專輯。如今,江西古琴界的學者都把其視作寶典,其記錄的久已絕唱的古代名曲,在中國古琴文化中的地位不可替代。

  形成明代江西獨具特色的藩府刻書

  除了音律,朱權還非常喜歡戲劇。隱退南昌後的朱權是名十足的「票友」,不僅愛看戲,他還是明初重要的雜劇作家之一,他一生寫有12種雜劇。不過,保留至今的朱權所著劇本僅有兩部:《私奔相如》和《獨步太羅》。「在他的筆下,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很有意思。出奔時是卓文君駕車,司馬相如坐車,這反映出他強烈的男尊女卑意識。」劉強華說。

  朱權博古好學,無書不讀。轉封南昌後,朱權常與一些文人學士往來,探討古琴、茶道、戲劇等,熱心刊布善本書籍。他在扶持文化、獎掖文人方面用功甚巨,被史學家視為「弘獎風流、增益標勝」。

  因他好與文人雅士來往,所以推動了江西文人刻書之風盛極一時,他主持刊刻的書籍多達137種,包括史學、文學、兵書、地理、音樂、醫學、戲曲、琴譜、棋譜等,產生了眾多享譽後世的名家精品。明代江西的藩府刻書,以朱權最多。在朱權的帶領下,江西其他藩王也開始競相刻書,形成了明代江西獨具特色的藩府刻書。

  「靖難之役」後改封於南昌

  記者查閱《明史》、《明實錄》等史料發現,寧王朱權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他自幼聰明好學、稟賦特高,13歲時就冊封寧王。2年後,朱元璋為了防禦蒙古,讓朱權到北方邊境的軍事重鎮大寧(今內蒙古赤峰市寧城縣)就藩。年僅15歲的他,擁有大小城池幾十座,甲兵八萬人,革車六千輛,所屬的朵顏三衛騎兵驍勇善戰。寧王朱權雄視漠北,多次出塞作戰,以長於謀略著稱,在當時有「燕王善戰、寧王善謀」的說法。

  朱元璋死後,皇孫朱允炆即位,是為建文帝。朱元璋四子燕王朱棣為奪取天下,於建文元年(1399年)發動了長達四年的「靖難之役」。朱棣起兵前,率兵至大寧,朱權準他入城見面,但朱棣暗中派人結交朵顏三衛首領及大寧駐軍。最後,朱棣趁朱權出城為他送行時出伏兵挾持朱權,逼迫他一同起事,並許諾攻下南京後,與朱權分天下而治。最後,朱棣收納大寧諸軍及朵顏三衛騎兵為己用,實力大增。

  朱棣奪取政權後,隻字不提分治天下,反而剝奪了朱權的兵權。朱權希望能改封至江蘇蘇州和浙江錢塘等地,但都被拒絕,最後遷至江西南昌。朱權到了南昌後,朱棣對他還是有所猜忌,對他嚴加監視。朱權為求自保,只好遠離政治,才25歲的他改而研習黃老之術,「構精廬一區,鼓琴讀書其間」,藉此逃避殺戮。

  寧藩歷經四代被廢除

  明代寧藩襲封寧王的共有四代,除朱權外還有朱奠培、朱覲鈞以及朱宸濠。說起末代寧王朱宸濠,很多人並不熟悉,其實他就是影視作品《唐伯虎點秋香》、《機靈小不懂》中寧王的原型。

  從朱權開始,歷代寧王與朝廷之間均是矛盾重重,到了朱宸濠這一代,他一直為朱權的遭遇深感不平,因此心懷異志。正德十四年(1519年),武帝朱厚照西巡歸來後,又欲下江南,並週遊天下,為了諫阻南巡,惹起一場朝臣大請願。於是,懷有野心的寧王朱宸濠藉口武宗荒淫無道,興兵集眾號稱十萬,並發檄各地,指斥朝廷。朱宸濠接連攻陷九江、南康,隨後率領六萬軍隊自九江沿江而下攻打安慶、窺伺南京。

  朱宸濠起兵後很快就遇上了對手,當時任職贛南巡撫、右僉都御史的王守仁(即王陽明)會同吉安知府伍文定等各地軍兵迅速平定了叛亂,朱宸濠也被王守仁俘獲,「宸濠之亂」僅僅持續了35天。自此,歷經四代的寧藩被廢除。

  朱宸濠在南昌還留下了一段悲壯而悽美的愛情故事,他的妻子婁妃又名素珍,為人賢明、能詩作文、又工書法,很得朱宸濠的寵幸。寧王朱宸濠想要謀反時,婁妃曾多次泣諫勸阻。朱宸濠兵敗後,婁妃在臨死前將無限的悲哀留在自己用血淚寫成的《西江絕筆》之中:「畫虎屠龍嘆舊圖,血書才了鳳眼枯。迄今十丈鄱湖水,流盡當年淚點無。」隨後告別眾人投贛江自盡。後王守仁為了表彰婁妃的義烈和賢德,在南昌城邊、贛江南岸修築了一座婁妃墓,不少文人騷客也曾在此題詩留念。

  唐伯虎曾裝瘋寧王府

  中國的歇後語裡有這麼一句,唐伯虎進寧王府——裝瘋賣傻,這裡的寧王,說的正是四代寧王朱宸濠。

  寧王朱宸濠對婁妃恩寵有加,正德九年(1514年),為了表達對婁妃的寵愛,朱宸濠特意派人前往蘇州,把素有「江南四大才子之首」之稱的唐伯虎請來南昌做婁妃的老師。唐伯虎到達南昌後,直接被「軟禁」在南湖之畔的杏花樓,即為如今的水觀音亭。據《州藝苑卮言》中記載,在朱宸濠謀反前,唐伯虎已經看出了其中的端倪,為了免受牽連,他便裝瘋賣傻,藉此脫身。

  如今寧王府早已不再,再看婁妃的「梳妝檯」,白牆黛瓦,花梁朱柱,周邊湖水環繞,清風徐徐,一派古典、雅稚、小巧的和諧風景,在喧囂繁華的鬧市中,留存一番格外的輕巧恬靜,又有誰能聯想到這背後的歷史沉浮。

  記者 蔣雅楠 賈明 文 馬悅 圖

相關焦點

  • 「老王說隴史」現存年代最早的紙畫出土於玉門,距今已有1600多年
    現存年代最早的紙畫出土於玉門,距今已有1600多年玉門出土的千年古畫 資料圖片河西走廊古墓的發現這要從一次搶救性考古發掘說起遠遠早於隋代《春遊圖》當年的考古發掘報告認為,這張棺板畫應該是甘肅年代最早的紙畫。而《敦煌研究》雜誌的文章則認為,這幅距今1600多年的紙畫是目前國內發現年代最早的紙畫,見證了中國繪畫的發展。在這之前,中國最早的紙張繪畫是隋代展子虔的《遊春圖》。
  • 古往今來山西人 ▏山西建築熠熠生輝,出自哪些能工巧匠之手?
    古往今來山西人 ▏山西建築熠熠生輝,出自哪些能工巧匠之手?應縣木塔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木塔,也是世界上現存最高的古代木構建築。這座巨塔,頂天立地,雄偉壯觀,玲瓏剔透,近觀給人的視覺印象非常高大,站在塔前就能領略到了木塔的鬼斧神工。據專家統計,木塔共使用54種240組不同形式的鬥拱,是我國古代建築中使用鬥拱最多的塔,堪稱「鬥拱博物館」。
  • 我國現存最早的墓碑——平邑麃孝禹碑
    平邑麃孝禹碑,出土於平邑縣原平邑集附近,現藏於山東省博物館,是迄今我國現存最早的墓碑。又稱麃孝禹刻石、河平刻石。
  • 現存最早《公羊傳》等150部古籍重慶展出
    本文轉自【中國網】;現存最早且完整的《公羊傳》註疏合刻本等150部珍貴古籍近日在重慶圖書館開展。這些展出的珍貴古籍包括:現存最早且完整的《公羊傳》註疏合刻本、鈐有明代皇后印章的《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我國古代顏色最多的套版印刷書籍清代盧坤輯《杜工部集》、唐寫本《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南宋刻本《名公增修標註隋書詳節》等。其中,展品中元刻本《監本附音春秋公羊註疏》是《公羊傳》現存最早且完整的註疏合刻本。
  • 中國現存最早的皇家園林晉祠公園 牡丹花開正豔
    中新網太原4月30日電 (楊傑英 楊潤德)「五一」小長假到來之際,中國現存最早的皇家園林——晉祠公園內牡丹競相綻放,國色天香、嬌豔動人的花海,引得眾多市民前往觀賞、拍照留念。晉祠公園內牡丹競相綻放。 據晉祠公園工作人員介紹,「二喬」別名洛陽錦、二色紅,是牡丹名品種之一,出自洛陽,中花品種,是洛陽牡丹的傳統珍品,在複色系中排名第一。晉祠公園內牡丹競相綻放。 晉源區新聞中心供圖   「五一」小長假期間,晉祠牡丹將進入盛開期,遊人可盡享花海春光。
  • 寧王朱權手握朵顏三衛騎兵靖難之役後卻失去權力封於南昌
    明朝時期有最著名的靖難之役,燕王朱棣起兵反抗,揮師南下,最後取得了內戰的勝利,成功登帝,而在這戰役中有一個重要角色,就是朱元璋的第十七子寧王朱權。因為戰役期間需要大量的軍隊和戰士,而寧王所屬朵顏三衛騎兵都驍勇善戰,而且朱權也是以善於謀略著稱。
  • 170年前的中國人肖像史,中國現存最早的照片!
    由法國海關總檢查長于勒埃及爾所拍,被認為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照片。1860-1870,兩個南方女子正在梳妝。當時的女子常於腦後梳圓髻,講究光潔,在髻上橫插一把精緻的小木梳。義大利傳教士南懷謙拍攝的晚清一對夫妻。1872年,中國留美幼童,也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官派留學生。
  • 上海這些經典建築,出自中國建築師之手
    這就常常會給人一種錯覺:難道上海的經典老建築全都出自外國人之手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鄭時齡表示:上海的很多老建築出自於中國建築師之手他們和外國建築師一樣佔據了魔都建築界的半壁江山下面請一起去看一看在上海,那些凝結著中國人設計才華的經典建築吧!
  • 《神農本草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本草專著
    《神農本草經》是漢以前藥學知識的第一次大總結,代表了秦漢兩代的藥學成就,是我國現存最早的本草學專著,被奉為中醫四大經典之一。 2.所載藥性理論和藥物功用,奠定了中藥學的基礎,對中藥學的發展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3.首創藥物按三品分類法,成為後世藥物按功效分類的先驅。
  • 寧王朱宸濠造反,是不是為了報祖先被朱棣「欺騙」之仇?
    朱棣的封地在北平,朱權的封地則在大寧,地處長城關隘喜峰口以外,東連遼左,西接宣府,與北元接壤,是對抗蒙古的第一線,戰略地位極為重要,因此寧王手握重兵,有甲兵八萬,戰車六千,因轄地有蒙古人聚居,寧王手下也有大量精銳的蒙古騎兵,稱為朵顏三衛,寧王是軍事實力最強大的藩王。
  • Design Re-find 設計再發現美學之旅第②輯:尋憶中國現存最早的皇家園林 ‐晉祠
    2016.9.20-9.23由中國創意先鋒山西同學會主辦的為期4天的 Design Re-find 設計·再發現 - 中國創意設計先鋒山西文化體驗之旅圓滿成功
  • 寧波現存最早的電話號碼簿,竟然這麼潮!
    寧波現存最早的電話號碼簿,竟然這麼潮!br/>▲四明電話公司沿革(部分)011926年版的《電話號簿》為有據可考的現存寧波最早的一本公開出版的電話號簿封面右上角印有「本簿按號分送不取分文如再索者每本繳費大洋壹角」字樣,封三中間則印有「版權所有不得翻印」,說明當時的電話號碼本雖是免費分送不贏利
  • 胸有成竹、令人噴飯,原來都出自蘇軾之手!
    蘇軾,眾所周知的宋代大文豪,除了是段子手、吃貨、技術宅外,還是成語的高產量貢獻者,很多耳熟能詳的成語,均出自他之手! 趙孟頫 繪《蘇軾像》 出自蘇軾的《赤壁賦》:「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形容資源非常豐富。
  • 千佛石塔——我國現存最早的樓閣式佛塔
    它是我國現存最早的樓閣式佛塔,對於研究北朝時期我國佛教、造塔以及雕刻藝術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塔身、塔剎數十年身首異處 。而時至今日,在崇福寺只能見到沒有了塔身的塔剎,崇福寺工作人員、文物研究專家孫學瑞從1984年起保管塔剎,與塔剎結下了不解之緣。孫學瑞年輕時住在朔城區西街,與他同住一條街的有一丁氏家族。在當地,丁氏家族是有著極高文化素養的大戶人家。
  • 現存最早的「綜合性」本草著作:《本草經集注》
    現存最早的綜合性本草是《本草經集注》 ,它的作者是陶弘景。 成書年代大約為梁代(約公元500年)。 該書以《神農本草經》為基礎,又從《名醫別錄》中選取365種藥物,加上陶氏自注而成。全書7卷,共載藥730種。
  • 現存最早的自貢地圖
    繪製於清同治年間    《自流井小溪圖》載於清同治十一年(1872)刊刻的《富順縣誌·星野志》中,迄今已有147年的歷史,是現存最早的自貢地圖。      刊載地圖的同治版《富順縣誌》是清代富順縣第五部縣誌,由雲南籍知縣羅廷權於同治六年(1867)設局倡修,並聘請縣人呂上珍擔任纂修主筆。
  • 現存刊刻時間最早的王安石文集再現三卷孤本
    永樂拍賣供圖中新網北京11月28日電 (記者 馬海燕)現存刊刻時間最早的王安石文集——宋龍舒郡本《王文公文集》再現三卷孤本。這三卷孤本28日亮相永樂拍賣預展。王安石是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儘管生前著作等身,但他未曾親自編纂自己的詩文作品。1086年去世後,其門生、長孫、曾孫等先後數次編撰其遺文。
  • 全明星竟成寧王退役之戰,WXZ生日祝福,寧王未現身。寧王列傳
    誰能想到全明星賽竟是寧王最後一次上場打比賽,難怪最後在舞臺上時顯得那麼落寞。這一起網友早有預料,投票選英雄時候,故意讓金咕咕選了露露,上一次金亞聖也是用露露打退役一人。今天IG的老闆王公子過生日,IG所有的隊員都發出祝福,只有寧王沒有現身。這也算是變相石錘寧王退役了吧。
  • 介紹我國現存的最早的碑刻——泰山刻石
    在泰山之巔,立石刻碑,這是歷史上一次破天荒的壯舉。在登泰山之前,他先上鄒縣嶧山,立嶧山刻石;之後又至琅琊,立琅琊刻石。公元前218年東巡之罘,立之罘刻石和東觀刻石。公元前210年又南巡至會稽,立會稽刻石。除《嶧山刻石》外,其它六種刻石的全文在《史記》上都有記載。而這些刻石流傳下來的,卻只有殘損的《琅玡刻石》和《泰山刻石》兩種。
  • 【讀書時間】我國現存最早的醫史傳記——《醫說》
    張杲所著的《醫說》是我國現存最早的醫史傳記,也是第一部較完整的新安醫學著作,影響頗大。張杲有一個理想,就是把南宋以前各類文史著作和其他雜著中鉤稽醫學典故及傳說,收滿1000條,加以整理成書,傳於後世。因此,張杲一方面從事臨床診治工作,一方面從事醫學史料和禁方秘方的搜集整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