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練瑜伽怎麼把胸椎練直了?細談瑜伽課的「思維革新」

2020-10-29 108文化傳媒

編者按

不同的角色,往往綁定著特有的思維,而具備健身、普拉提、瑜伽跨領域經驗的董超老師認為,你可以往這些角色後面站一點,觀察、評估,最終實現服務於「人」的目標。這次訪談我已經盡力精簡,還是有點長度,但相信你會發現它挺有意思——

Q=108文化傳媒

A=董超

「我在一線瑜伽培訓中,看所有人的片子,後彎練得好的,胸椎幾乎沒有人還有自然曲度,全是直的」

Q:因為練習瑜伽不當,導致胸椎曲度變直,我聽不止一位資深瑜伽老師提起過。究其原因,一部分是因為很流行的後彎練習。您是否見到過這種情況?基於自身的經歷,您認為怎樣才能保證安全的體式練習?

A:我最開始練健美,是一名健身教練,那時候健身教練看不上瑜伽老師。

那時候健身教練認為,瑜伽老師不懂解剖學,不懂運動力學,也不懂肌肉收縮。當時傳統瑜伽培訓裡,不講這些。而瑜伽老師認為,健身教練很笨重,練了一身死肌肉,一點兒都不靈活。這兩種角色是不兼容的,像兩個世界的人一樣。

普拉提教練呢,認為瑜伽老師沒有控制,沒有「核心」。

現在狀況已經好很多了,以前基本是這樣的聲音。

我是2007年開始練瑜伽的,系統練習是最近10年的事。現在基本不練健美了,主要練瑜伽,教普拉提、空中瑜伽這些課比較多。我們開過一個工作室,做普拉提康復訓練,結合美式整脊,因為我受過系統的美式脊椎矯正訓練,還有當時廈門很厲害的一個整脊的醫生,我們一起合作。幾年下來,積累了很多案例,那時候主要的客戶就是瑜伽老師,還有受傷的瑜伽會員。

如果你練了幾年瑜伽,建議去拍張X光片,如果片子上看身體結構很好,說明你練得對。如果脊椎生理彎曲不對、骨骼位置不對,你體式練得再好,我覺得沒意義。

具體來說,怎樣評估一個後彎的體式?現在我在一線瑜伽培訓中,看所有人的片子,後彎練得好的,胸椎幾乎沒有人還有自然曲度,全是直的。

正常脊柱生理曲度


因過度練習後彎體式,生理曲度消失的胸椎(董超老師提供)


講到後彎,首先要涉及柔軟度的問題。比如對於腳碰頭的動作,有人天生柔軟,第一次就可以做到,只需老師稍微輔助一下。就像有人產後自然瘦回來,並沒有鍛鍊,因為基因裡寫著呢。

但是天生柔軟的人,有一個缺失,她不會有力量,練力量很辛苦。反正她後彎很容易,那老師就一直給她拍後彎的照片,來宣傳自己,結果就是越掰,她後彎越深,老師還鼓勵她,你還能再深一點!一直在開發這些,到一個點就傷了,胸椎會變直。讓她做手倒立,力量不足,就彎成個「香蕉」。

她需要認識到,自己天生柔軟,應該加強的是力量。這種人怎麼練力量,她都不會緊的。我這裡的老師就有這種人,我說你不用練後彎,去練力量,兩年以後,她柔韌度還更好了,因為具備力量之後,動作有控制,延展度更好。

所以我們作為老師,做評估的時候,要看到一個人身體特質的大方向,是真的軟,還是真的緊。

有些人還不是肌肉緊,是神經緊張,跟生活中的壓力、心事有關。我們私教課,也教人聊天的。有一次我在北京帶私教,那個學員說自己肩膀緊,我看她眉頭緊鎖,心事很重,就跟她聊天。她當時心事就是,自己開了一個館,結果一個很信任的教練在旁邊又開了個館,帶走了不少會員。我說你放下,因果都是一樣的,那人這樣對你,將來她手下的人也會這樣對她的。聊了一會兒,這個學員哭了一場,然後一練,肩就不緊了。

這是心裡有事,導致肌肉的變化,有人是這種緊。再排除天生的緊,然後我們要考慮,怎樣去訓練學員肌肉的力量,讓身體獲得適宜的「穩定度」和「活動度」。作為一個老師,要有這些思維,不是一上來就讓人拉、讓人練。我在培訓中,根本不允許老師去壓別人、推別人的胸椎。

大的思維框架有了,再學習面對不同的人,具體怎樣練。

「天生並不柔軟,你這輩子只能做到這麼深。要是成年以後開始練,後彎做到一般就夠了」

Q:推胸椎,這是一個老問題。我在微博上看到好多這樣的課堂,老師讓兩兩一組,互相去推,簡直是一種信息的泥石流。問題是,要理解咱不能推胸椎,需要學員具備系統的解剖學知識,甚至讀了運動科學學位才能實現嗎?

A:這類問題,能有初中文化,一個上午我都能給他講明白了。

*怎樣才能練好後彎體式(獲得適宜自己的脊椎活動度),同時保持脊椎生理曲度?這是董超老師的視頻講解

視頻中主要知識點

後彎第一個點,骨盆往前推,

如果此時腰部感覺「頂」,產生不適,

意味著大腿內側、骨盆底肌等相關肌肉無力;

後彎第二個點,吸氣吸到後背上,

保持胸曲,鎖骨向兩側打開,脊椎向上。

我們要先把基礎力量練好,

而不是沒有力量,卻在後彎中去頂脊椎。

這樣胸椎很容易直起來。


我會跟會員講,做後彎的時候,要保持胸曲,胸椎往後推。為什麼胸椎往後推,還能完成後彎,這就需要膈肌的力量。此時膈肌是往下、往四周推的,它會推開肋骨,而肋骨連接著胸椎,所以會把胸椎延展出去,這樣才具備後彎的能力。後彎練的是膈肌的力量,身體前側也要有離心的、整個鏈條的力量(不只是啟動大腿前側)。


是這樣練後彎,同時還要參考你飲食的狀況,吃碳水多還是吃肉多,包括天氣因素、睡眠因素(沒睡好導致神經緊張)……在膈肌帶動下,你的呼吸狀態達到很好,練出來就是健康的。

一個老師學的是什麼?要教學員怎麼呼吸,練好了呼吸,就練了後彎。練吸氣功能最好的動作,我建議很多人練深蹲。深蹲動作中,練呼吸和膈肌是非常好的。

現在我教後彎的時候,比如做上犬式或眼鏡蛇式,練習者的胸椎必須能向後推我的手(再次強調,不是我推她),身體前側離心的力量能向前。如果一個人脊柱的靈活度不夠,吸氣也不夠深,胸椎不能向後推,就不能練很深的後彎。還練的話,胸椎就直了。

如果一個人天生柔軟,後天又練出了力量,可以做深一點的後彎。天生並不柔軟,你這輩子只能做到這麼深。要是成年以後開始練,後彎做到一般就夠了,因為骨骼已經開始鈣化、定形,不要再挑戰了。

我們老師在教學當中,要學好這些相關的知識和方法,從骨骼排列,運動力學,到呼吸的解剖學……具備了這些知識和能力,好好跟學員解釋,大多能夠理解的。

不過在現實中,你為了拍宣傳照,胸椎向前頂一兩次,頂就頂吧。為了舞臺,為了比賽,表演者和運動員都會這樣做,但那不是普通人為了保持身體健康而做的,人家是為了獎牌的。任何極限的訓練,都不是一般人群的練習,瑜伽老師對此要有一個評估。

「單靠冥想,你是想不上去的,必須遵循力量訓練的邏輯」

Q:在普通會員的角度,健康的脊柱運動有哪些指標呢?

A:脊椎的靈活性、延展度,具備正常的生理彎曲。

你練得急了,就會傷害脊椎生理曲度。曲度沒了,靈活度、延展度就沒有了。

特別是頸曲,現在的人因為低頭看手機,包括我的頸椎,都沒有那麼好的曲度了。所以我不練頭倒立、肩倒立,一起練的時候我也能倒,但平時只會練手倒立。

肌肉力量對於這些指標都是不可或缺的。在瑜伽培訓裡,我先講的是骨骼結構、用力方向、手感、意識,然後才講肌肉,但我們都能理解,動作離不開肌肉,chaturanga(四柱支撐)必須有伏地挺身的力量,你背闊肌沒力,空中瑜伽你怎麼上去呢?


因為有練健身、普拉提的經驗,我講肌肉比較有優勢。單靠冥想,你是想不上去的,必須遵循力量訓練的邏輯,科學地安排訓練計劃。

力量除了保證你的動作有控制,也確保你的生理曲度能拉回來。人需要強大的前鋸肌、核心力量來維持胸曲。就像你掰一根鋼筋,沒有回彈的力量就不行了。

「我剛開始做空中瑜伽培訓,經常有人投訴我。因為我課上說『核心收緊』」

Q:具備了健身、普拉提、瑜伽的跨領域經驗,您很清楚,這些體系的動作要求各有不同。怎樣看待這些差異呢?

A:眾所周知,瑜伽裡的很多體式,放到健身、普拉提裡面是不允許做的,但瑜伽裡面可以做。

我訓練的態度是,沒有人做不了的動作,只有適不適合你做的動作。像我以前學健身的時候,臥推這個動作,槓鈴不能碰胸,碰胸你就沒有證兒,但我們訓練的時候都是碰胸的。只是有些基礎會員不能碰胸,長期練的話,是可以碰胸的,不能一概而論。

現在很多培訓,是一竹竿打翻一船人,思維綁架的方式。比如傳統的說法,告訴你「腹部柔軟」,我親耳聽過瑜伽老師跟女學員說,你不能練太多的腹肌、核心,對你的子宮不好。


一般的健身私教,如果女學員來例假,我們確實不約她練,但就平常練核心的女會員來說,子宮狀況都很好,好多都生了孩子,還有生兩個的,這怎麼說?所以「練核心對子宮不好」這個說法沒有依據,沒有醫學報告支持。

其實在健身領域,包括運動員、普拉提練習者都練核心,當年只有瑜伽不練核心。我剛開始做空中瑜伽培訓,經常有人投訴我。因為我課上說「核心收緊」,那些瑜伽老師去投訴說,我是來學瑜伽的,不是來學健身和普拉提的。她們認為你說「收緊核心」,就是普拉提了。


後來我看Kinki老師教,說咱們海底輪收緊,臍輪用力……瑜伽老師非常喜歡聽,我就學會了,也這麼講。然後又有人問了,老師,我的臍輪沒力怎麼辦啊?我說,練核心。

如果當時不改教學語言,有些學生不接受,但實際意思是一樣的。傳統瑜伽教學不講這些概念,就告訴你說,我這個體系就是這樣的,不允許你去健身。而且同樣是瑜伽,不同體系相互也不承認。

現在狀況好一點,我再說核心,很多瑜伽老師已經有這個意識了。而且我聽說有些傳統瑜伽體系,也開始說「腹部微微收緊」了,不再說腹部完全放鬆。

簡單說,我不認可思維綁架的方式。我們還鼓勵學員,在這裡學習完以後,去其他地方學習。如果你有5萬塊錢,也不用去5個地方學瑜伽,下一個1萬塊錢你可以學普拉提,再一個1萬塊錢可以學營養學,再一個1萬塊錢可以去學健身,或者更精深的解剖學……


不用一直在我們這兒學,世界是很大的,你可以從多個不同的知識角度,去豐富你的職業教學。你要學瑜伽哲學層面的知識,我們這個體系幫不了你,我們只能教你如何達到脊柱的健康,或者從解剖學的角度理解呼吸,理解骨骼肌肉,每一個手法的依據是什麼,這一類的知識。

「這樣練出的身材沒那麼修長。她的內核心早就不會收緊了」

Q:說起腹部柔軟,女性比較容易接受,男性一般還是更想要有力量……

A:我一直倡導的是,男性適合練瑜伽,因為男性不練核心,也比女性有力氣。而對於女性,我說你就練到男性不練就有的那種核心力量。

男性倒可以多練練腹部柔軟,特別健身的男性要學習腹部放鬆,他們表層肌肉太有力量了,我要告訴他表層肌肉放鬆,內在收緊。我經常對男性朋友說,你已經很緊了,不要再擼鐵了,練練瑜伽,對關節、脊椎比較好,對交感神經系統、副交感神經系統的平衡也好。

很多女生核心沒有力量,拜日式練得多,肩膀就會借力多,我說你練的倒立全都卡在脊椎上呢。有時候見到腹部特別鬆軟的女生,她從小體育課都不上,參加工作一坐就是一天,如果你還告訴她「腹部柔軟、大腿前側用力」,這樣練出的身材沒那麼修長。她的內核心早就不會收緊了。所以不能一刀切地說「腹部柔軟」。

現在不論男性還是女性,大家都想要瘦。其實男性練瑜伽,只要練得對路,瘦得比女性快多了,效果比跑步還好。


就我來說,正因為之前練過力量,練瑜伽的時候身體空間感很好,關節也舒服,所以現在練習瑜伽很多。

「身體功能足夠的話,不用『磨』一個動作,看一眼就會了」

Q:按照流行的說法,那些具備相當難度的倒立體式,您都已經「解鎖」了。您怎樣看待「解鎖」高難度體式這件事呢?

A:有些培訓老師的思維,造就了那種追求挑戰難度係數的觀念。其實當你意識到,以自己一個成年人的骨骼狀況,永遠不能完成某些動作的時候,就停留在這個適宜的限度內,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就行了。

在人體測量學的意義上,人與人的骨骼長短比例不同,有人腿長,有人腿短,面對同樣的體式,做法應該是不一樣的,甚至能不能做都是問題。還有人種問題,髂骨和骶骨的結構差異等等。在髂骨和骶骨這方面,每年運動科學領域都會有最新研究資料,探討應該怎樣練習才科學,對這方面貢獻最大的是脊骨神經醫學。

我一直和學員講,今天瑜伽應該是什麼樣?傳統是好的,但是你要加上科學評估和今天的審美,讓這件事越來越好地傳承下去。

現在是融合的時代。

實際教學當中,我不會建議大家去「解鎖」什麼體式。身體功能足夠的話,不用「磨」一個動作,看一眼就會了。比如一些手臂平衡體式,我說只要你做好伏地挺身,相關部位的力量具備,那體式就能做了,不用「死磕」這個體式。

《刻意練習》一書中有個例子:一個老師問孩子,你天天在這兒彈鋼琴,彈對了幾次啊?小孩說,我不知道哦。我很努力在彈,為什麼還是彈不好?


好多瑜伽老師說,我天天練拜日式,很努力,為什麼手倒立出不來?因為你一次沒拜對,呼吸沒練夠,伏地挺身都沒做好。單純在拜日式裡面磨,效率很低,磨出來的沒幾個,但那不是你。

「一個成功的教練,要具備兩種模型,或者說必須兩項精通」

Q:正如老師前面談到的,用今天的科學視角來看,呼吸和解剖學、運動學是密不可分的。而在實際教學當中,幫人重新找回正確的呼吸模式,重新「找到」呼吸的感受,已經是瑜伽對於今天的人們極具價值的功用了,可是走進瑜伽館的人千差萬別,有人是衝著減壓來的,有人是想著要「雕塑肌肉線條」……對此您如何調整自己的教學呢?

A:這是兩個層面,一種是專業上的真實,一種是市場的需要。

我舉個舞蹈的例子:舞蹈專業裡面不談太多肌肉力量,而是會用到意象。舞蹈老師會引導學生想像,比如跳個古典舞,你要想像古人是怎樣生活的。這種形式落地到商業當中,小白學不會。


走進瑜伽課堂的小白,我可以先讓他接觸身體運動的知識,他學得會,能續課。可能有些會員喜歡打坐,那就可以往專業上、深一點來說,總之頻道對得上。老師得有這方面的素質。

一個練健美的男會員來上課,說我就想把肱二頭肌「練酸」,我就先跟他講肌肉。一個會員想練胸大肌,我就先跟他聊胸大肌。一個會員已經練過瑜伽,對呼吸等方面有意識,那我們就聊這些。

一個合格的老師,需要學好各方面理論知識,自己要練對——因為老師不是會員,我現在也不練太多肌肉——同時在教學當中靈活應用,做合理的安排。這畢竟是一個服務行業。

以前我分享過,說每一個專項教練,都有特定的思維模型。現在一個成功的教練,要具備兩種模型,或者說必須兩項精通,比如學瑜伽之後,學個普拉提或者健身。因為你是站在客戶的角度制定訓練計劃,而不是你自己的角度。

如果我自己是練健美的,天天練腿,所有會員都跟著我練腿;我是教普拉提的,自己不練瑜伽,就認為瑜伽不好;我是瑜伽老師,我的老師告訴我不能練健身,所有練健身的都是不對的,來個會員專門想練胸大肌,就說不能練胸大肌……這可不行。

我現在的教學中,不會站在健身教練、普拉提教練的角度,也不會站在瑜伽老師的角度,我會站在這幾種角色後面一點,去評估你在練什麼,這個體系裡面沒有的、而你又需要,我怎樣從別的體系借鑑過來,讓你的練習更有效益。僅此而已。


Q:關於思維模型,似乎很少有人在講,可否展開闡述一下?

A:其實說到底,這會回到思維訓練——


我們的大腦相當於一個「透鏡」,會對現實世界進行建模。觀測到的結果,都只是大腦呈現的一個模型。


建議大家多摸骨頭,在大腦裡把骨骼模型建摸出來,去尋找骨骼本身的運動軌跡,在胚胎裡形成的模型。這是最真實的,也相當於自己重新生長一次。


未來私教新時代,是這種意識和手法的結合,首先你要相信,去慢慢建構自己的認知模型。每種技術都有自己的模型,完成訓練或者解決疼痛,可以有多種方法,看哪種更適合自己,或者會員更易接受、更加喜歡。


健身、普拉提、瑜伽/空中瑜伽、舞蹈、武術、氣功……每個學科都有自己的理論模型。如果教練只會一種,上課的時候,就只會帶著自己會的理論模型服務會員。


比如很多女生跟腱不長,骨骼比例不是很好,遇到一位只懂器械的教練,8~12次課練的大多是腿,最後效果不是會員心裡想要的,我聽過很多這種反饋。那就要在肌肉力量和柔韌、整體評估上做考慮,不是簡單上完課、拉伸10分鐘能解決的。就是說,融合健身、瑜伽、普拉提、舞蹈等多種元素,給會員安排計劃。


反之,很多女生天生很軟,還在天天練瑜伽,沒有控制、拉伸太多,瑜伽老師是不是建議她,先去練一練力量器械?這個問題,兩個圈子打了太多年。原因就是不願意去了解對方的體系,在給會員上課的時候,是按照自己喜歡的項目帶會員練,並不是會員身體或內心想要的。


不是說要一個老師啥都學會,但要理解每個項目的好處,至少精通兩種,學會轉介其他專業領域教練或者康復師。會員的要求是多變的,很多會員是隔半年心裡就會喜歡另一種運動,通常具有多種面相。


如果學科知識面廣,對各類言論就不會偏聽偏信,面對待解決的問題,就有多種可以使用的思維工具。現代的教練不能只懂一個學科。做為一名老師,專業的從業者,要具備多元思維模型,掌握不同學科看待訓練的思維方式。那麼,思考訓練的整體性,就是絕佳的思維訓練。

後記


關於「腹部柔軟」,再補充一點內容。

如董超老師所說,身體天生柔軟,加上長期久坐腹部無力的練習者,需要有意識地加強腹部核心的力量,這對於保證身體穩定性和練習的安全性,都是至關重要的;而長期健身的男士,或是核心肌群過硬、過緊的練習者,則需要學會適時、主動地放鬆,甚至儘量讓「腹部柔軟」一些。

一個功能平衡、運作良好的核心肌肉系統,除了要有肌肉收縮的能力,也不能缺乏肌肉放鬆的能力,如此,它才能夠在該啟動力量的時候有力,該放鬆下來的時候柔軟。訪談中「練核心對子宮不好」的說法,正是由於未能正確認識「何謂好的核心力量練習」,而後直接「一棒子全打死」。

長期過度啟動腹肌和收緊盆底肌的練習,確實可能會帶來新的問題,不僅影響肌肉功能的正常發揮,還可能會給本就積蓄很多緊張的腹部,帶來更多壓力,導致身體胃腸內環境的不平衡和交感神經過度運作,而這裡,也是「緩慢深長的瑜伽呼吸」能夠且需要去發揮其獨特效用的地方。(Aries Lv)


董超

Kfly 空中瑜伽培訓總導師

Kyoga.PTPC 瑜伽培訓導師

李欣普拉提M0 M1課程導師

MYU訓練館技術總監

2013全國優秀普拉提教練、冠軍

2006年海南省健身先生、亞軍

IWF健身大會講師

亞洲普拉提運動科學大會講師

相關焦點

  • 練瑜伽前 & 練瑜伽後...
    在瑜伽人的眼裡世界上只有2種人,練瑜伽的和不練瑜伽的。因為練和不練,完全就是兩碼事,瑜伽前瑜伽後就是兩個人!下班趕緊去上瑜伽課瑜伽後怎麼吃體重還是差不多瑜伽不僅僅是一種能讓你開心的運動那麼簡單,不僅僅是能讓你外在變美那麼簡單,它有著深厚的哲學思想,讓你在練習中慢慢感悟,並用於生活中。
  • 從練瑜伽談起
    教室並不大,木質地板,進去的時候大家都趴在瑜伽墊上,伴隨著舒緩的輕音樂在老師123的指令下努力地伸展著或堅持著某個動作,有的大汗淋漓,有的要緊牙關。實話說,由於沒有開空調,空氣中透著一股汗味,不是很好聞,來練瑜伽的女孩有身材比較肥胖的中年婦女,也有身材保持著不錯的比較年輕的女孩,年齡層我預估在27-50之間,話說這個年齡的女人是最易在生活裡折騰的人,因為這個年齡段是給人危機感的同時又給人以希望的年齡,都還想奮力一搏。
  • 練瑜伽,如何編排一節屬於自己的瑜伽課呢?
    瑜伽序列編排是一門需要反覆琢磨的藝術有好奇過一節課的編排套路嗎?想過自己去編排一節課嗎?【主題】首先,確定你這節課想練什麼主題,可以針對背部,臀部,腿部,手臂等主題,又或調理肩頸,腰部,坐骨神經痛,膝蓋保養等,也可想攻克某個體式,後彎,劈叉,平衡系列等,然後再進行安排。
  • 練瑜伽的女孩子,到底都在想什麼?
    練瑜伽的女孩到底在想什麼?每天都可以練瑜伽、瑜伽、瑜伽……,還有什麼令你開心的事?體式那麼難,你是怎麼做到的練瑜伽讓你學到了什麼
  • 我,練了一年多瑜伽,一斤沒瘦倒長了8斤,瑜伽到底能不能減重?
    我,練了一年多瑜伽,一斤沒瘦倒長了8斤,瑜伽到底能不能減重?這是一個粉絲私信聊天時提到的一個問題,覺得挺有意思,所以和大家分享一下。聽說瑜伽可以延緩衰老,緊緻皮膚,增強體質,所以選擇了瑜伽。從練瑜伽到現在開始差不多快一年了,她是跟的瑜伽大課,練習的也算努力,基本保持在每個星期5練左右,最低也不會低於3到4練。
  • 練瑜伽的vs不練瑜伽的,變化太驚人啦
    在瑜伽人的眼中這世界上只有兩類人練瑜伽的vs不練瑜伽的因為練和不練練瑜伽之前練瑜伽後工作效率提高做事更細心、果決因為下班後還要趕緊去上瑜伽課
  • 哪幾個瞬間,暴露了你是練瑜伽的?
    瑜伽久了你會發現「瑜伽」這事兒根本藏不住在日常生活中的細微末節裡5,別人朋友不是曬包就是炫富,你不是曬練習就是炫腹,就是如此「與眾不同」。就連頭像和微信名稱無處可見瑜伽的影子。7,有著與同齡人不相符的身材氣質,都說從什麼時候開始練瑜伽,特別是那些練瑜伽時間特別久的,你會猜不到她的年齡。
  • 瑜伽自己練就好了,一定要跟著瑜伽老師練習?
    學習瑜伽當然也是,自己學、自己翻書、自己找視頻,頂多只能學個形狀,但就和學遊泳一樣,剛開始怎麼練幾乎是怎麼進步,但過不久一定會停滯許多動作看起來簡單,但練習瑜伽不只是擺動作那麼簡單,還有許多的動作細節和呼吸,有些細到用看得根本看不出來,平常的姿勢不良都會造成腰酸背痛肩頸不適,更何況把重量加上去,維持平時的習慣去運動,雖然可能肌肉會長、體脂會掉,甚至某些運動能力會變好,但會加劇你原有不良習慣所帶來的影響,增加受傷的風險,而一次次的受傷所承擔的醫療費用,或許早就超過原本要負擔的瑜伽課的收費。
  • 練瑜伽,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瑜伽風格?
    在後者中,老師一次給習練者一些體式,以在墊子上一遍又一遍地重複。學生在教室中重複自己的練習,直到老師認為適合給他們更多的體式。練習下一組不僅僅是要正確地調整對齊方式並打開或加強身體,還在於老師看到學生在練習時突破思維障礙
  • 瑜伽只適合女性?錯,男人練瑜伽的8個好處,能說服你嘗試練習嗎
    隨著瑜伽在世界越來越多地方傳播,已經被認為是一種「運動」,並且主要是一種女性運動,這是有原因的。你往瑜伽室看了嗎?瑜伽課堂上都是女人,來上瑜伽課的男性真是鳳毛麟角。難怪不少人認為瑜伽是女性運動!最後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周圍沒有練習瑜伽的男性朋友,所以自己更不會練了。男性朋友們,以上三個是你不練瑜伽的原因嗎?如果不是,又是什麼呢?
  • 練瑜伽最易犯的錯誤,最後一個可能讓你的瑜伽白練了
    初練瑜伽或有心投入瑜伽工作的夥伴常有些疑問,包括飲食、練習、情緒等方面,以下就是5個瑜伽常見問題的解答。一、必須吃素才能練瑜伽嗎?瑜伽的哲學裡第一條守則就是「不害(ahimsa)」,代表不傷害自己也不傷害他人,有些人將這個解讀為不能吃葷,這在瑜伽界也是一項很大的爭議– 是否吃素是每個人應該為自己所做的決定,如果你正在考慮成為一名素食主義者,切記除了要考量自己的身體狀況外,也要考量自己的決定會為自己周遭的人帶來的影響;你不可以強迫他成為素食主義者– 這樣侵略性的行為絕對不是「不害」的表現。
  • 男士瑜伽怎麼練,這些體式讓你力量感爆棚
    波姐語錄:男士瑜伽怎麼練,這些體式讓你力量感爆棚瑜伽可不是女性的特權,男性也能夠通過瑜伽練出陽剛之美,讓自己的身材變得更加完美。給各位男性介紹一套適合男性練習的瑜伽體式,通過拉伸韌帶,讓肌肉得到放鬆和舒展,讓你的肌肉線條變得柔和而富有力量感,同時不同的體式能夠有針對性練習身體各部位的肌肉,讓你想練哪裡練哪裡。Tip1:熱身階段相信熱愛運動的男性們一定知道運動熱身的重要性,我們不妨通過練習幾組簡單的瑜伽體式拉伸韌帶,不僅能夠達到熱身的效果,還能夠初步了解瑜伽練習的技巧。
  • 初學者練瑜伽,怎麼入門?
    每個人都可以練習瑜伽,入門非常容易。第一,練習沉思和呼吸。瑜珈在冥想的時候採用腹式呼吸,吸氣,腹部隆起,呼氣,腹部貼向脊柱。呼氣時,要注意身體的變化。第二,練習初級日光浴熱身。總共12個儀式,打開你的身體,在練習中避免受傷。隨後,可進行初級瑜伽體式練習。樹型,摩天型,風吹型,鳥王型,犬型,騎馬型,坐角型,束角型,蛙型,橋型等體式。運動時,注意身體的收束,激活全身肌肉,以達到更好的運動效果。瑜珈要堅持入門,堅持練習總會有效果,入門也是如此。
  • 第一次練瑜伽後,他們這樣描述瑜伽......
    說到瑜伽,不知道喜歡瑜伽的你,還記得自己是在多少歲開始練瑜伽的嗎?,是媽媽帶她去上的瑜伽課,對她來說這是一次非常難忘的經歷。,受她們的影響,Lamise很小的時候,就跟著爸媽一起練瑜伽。她說,「練瑜伽後,作息正常了,身材變好了,瑜伽真的改變了她的生活。」
  • 瑜伽課後常做這6件事,會讓你的練習事半功倍
    這句話放在瑜伽學習中同樣受用。很多人練瑜伽,認為只要在課堂上做好每個體式,下了瑜伽課後,就等於結束了一天的課程。可一下瑜伽課後,就開始放飛自我,無論是站、坐、躺等,不知不覺就忘乎所以,怎麼舒服怎麼來。,站姿、坐姿、跪姿,還是躺著、趴著等,都請儘量採用正確的身體姿勢,身正則脈直,脈直則氣順,氣順則人通,人通則不痛。
  • 練瑜伽為何要冥想?冥想到底是怎麼起作用的?
    當新的學生來到瑜伽課上所以,瑜伽老師有責任循序漸進地幫助他們感受內在的身體,如何保持體式。練瑜伽的身體,覺知和呼吸同行。根據傳統瑜伽,如果你去觀察你的念頭,就會發現雜念很多。比控制身體和呼吸難多了。
  • 平時對你愛答不理,練瑜伽其實都是為了你
    最近幾個星期老婆開始練瑜伽,我很納悶,你不是已經很瘦了嗎?怎麼…老婆淡定地說:我都是為了你好!!!今天終於知道她的良苦用心......瑜伽的種類很多,流派也很多,比如: 哈達瑜伽、智慧瑜伽等,動作也很多,有很多初學瑜伽的朋友不知道如何練習瑜伽,那麼要怎麼辦呢?
  • 不想練瑜伽的藉口,堪比「男女朋友分手」
    不想練瑜伽的藉口有很多!其實不想練瑜伽的真正原因是:就是想偷懶!不是別人比你的時間多隻不過他們把追劇,刷朋友圈逛淘寶的時間花在了瑜伽上因為瑜伽能讓你更好的生活堅持練瑜伽
  • 練瑜伽的8個階段,你練到哪一級了?
    這恰巧與練習瑜伽有著異曲同工之處!練瑜伽就如同跟瑜伽談了場戀愛,如果把這個過程分為9個階段,你覺得現在自己已經「修煉」到第幾個階段?第一次接觸瑜伽,覺得瑜伽體式超酷炫,而且瑜伽也分好多流派,恨不得每個老師、每節瑜伽課都嘗試一遍。
  • 練瑜伽那麼久,這些常識你可能還不知道
    通常,健身房的瑜伽課主要側重於身體方面的練習,而希望更深入了解瑜伽的人則更適合在專門的瑜伽工作室練習。在瑜伽中,姿勢是恆定的,儘管姿勢本身不會改變,但您與它們的關係會改變。所以練習中你永遠不會感到無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