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73新聞報導,轉載請註明出處】
在不久前剛剛推出的《使命召喚 現代戰爭2重製版》裡面,有一個彩蛋性質的獎盃,是玩家在訓練基地第一次見到前來視察工作的謝菲爾德將軍時,如果選擇剛見面就一槍斃了他,除了會「game over」以外,還會解鎖獎盃「偏執先知」,等於是讓曾經玩過原版的玩家對如今屏幕前的自己進行了一次關鍵情節「劇透」。
一槍解千愁,去死吧老謝!
對比iw與玩家之間這份關於情懷的相互調侃,頑皮狗當下遭遇到的劇透情況則完全可以用「慘案」來形容——原本因為疫情爆發而不得不再次延期發售《美國末日2》已經夠鬧心了,誰知更糟糕的居然還在後面,那就是本作重中之重的劇情部分,居然一夜之間就以實機畫面和文字描述形式出現在了網際網路上,很多玩家在日常瀏覽時不幸中招,還有人則懷揣著或是好奇或是惡作劇的心態,在平臺刪除相關內容前四處收集整理加以備份,一邊拿去與人私下交流,一邊等待時機進行二次傳播。
當大家忙於刪帖,退群,卸載app,暫時關閉營銷號內容推送這一通折騰過後,近年來愈發困擾玩家的劇透問題再一次浮出水面,掀起無數浪花。
與劇透一起到來的,是玩家們的憤怒
一、被侮辱的與被損害的
而那些沒有玩過初代《美國末日》的玩家,或許還不太理解為什麼突如其來的劇透會造成目前如此程度的損害,而這還要從遊戲本身說起。
儘管有頑皮狗的金字招牌背書,但是初代《美國末日》發售之前,並沒有被玩家們特別看好(順便一提,和它同年發售,並最終爭奪年度遊戲殊榮的是《GTA5》),一來末世生存+喪屍已經太過主流,二來頑皮狗經由《神秘海域》而成名,渲染華麗麗(必須是用兩個「麗」字才夠配得上的那種華麗)大場景風光片的本事,到了《美國末日》中似乎突然就不在線了,藍領大叔和蹭艾倫·佩吉長相做出建模的蘿莉能有多大發揮空間?
結果呢,這款遊戲成不僅為了遊戲歷史上又一座互動藝術的裡程碑,結尾處喬爾「只願救一人,不救全世界」的選擇,以及艾莉諱莫如深的微妙表情,組成了一個開放式結局最豐富細膩的解讀空間,劇情,說到底就是人物命運的最終走向,便成為了2代裡等待玩家揭曉的最大懸念。
雖然沒有《生化危機4》那麼誇張,但是連賣代送都算上,索尼對於《美國末日》的重複上架次數也著實不少了
正因為如此,這次嚴重劇透目前看來才會造成的如下三方面影響:其一是遊戲銷量,劇情是《美國末日》初代封神的關鍵,最後一次因為疫情爆發而不得不被迫延期,也是因為廠商不希望因為物流部分中斷,導致實體版玩家(在國外,實體版通常在3A大作上佔據較大銷量比重)被準時進入遊戲的數字版玩家所劇透,從而喪失掉體驗上的新鮮感和購買慾。目前,一些不幸被《美國末日2》劇透所襲擊的預購用戶,便因為對劇情走向和結局感到強烈不滿,紛紛宣稱要退款,也算是印證了官方的擔憂。
其二,《美國末日2》發售前已經很難再基於遊戲故事上的懸念營造,去進行任何廣告投放,畢竟越多的宣發只會加劇刺激消費者按耐不住的好奇心,導致結果都是劇透內容搜索量上升,讓遊戲內容進一步暴露的風險加大。
《美國末日2》最初公布時,也使用了類似「開局一張圖」的宣發方案,看似啥也沒說,實則懸念密布,結果現在被破功了
其三,《美國末日2》開發周期曠日持久,堪稱頑皮狗畢其功於一役之大作,更是索尼戰略上連接兩個主機世代的旗艦級獨佔作品,這樣「戰術憋大招」本就已經讓玩家感到有些失去耐心,加上今年以來面對微軟咄咄逼人的次世代主機宣發攻勢,以及任天堂NS「我也不是故意的,但《動森》就是成了全球爆款你說氣不氣」的神操作,索尼明顯缺乏亮點,劇透爆出第二天,索尼便立刻將發售日定為6月19日,已經算是出於商業銷售和疫情走勢的一項折中考慮,到時候究竟是亡羊補牢,還是否極泰來,恐怕只有所有關心本作的玩家真正玩到親手見證遊戲結局後,才能見分曉了。
二、魔高一尺,能否道高一丈
去年,同樣也是這個時間,我國社交網絡上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反劇透」活動,反劇透所要保護的作品,是《復仇者聯盟4》。這波反劇透達到最高潮時,也有一些頭腦保持清醒,大概率也沒有從熱度中恰到錢錢(和上文的「華麗麗」的一樣,依然是使用疊詞,強調「錢錢君」與生俱來的可愛)的影評人表示,對於一部從商業運作就不難判斷出劇情走向的爆米花影片來說,對劇透的全網抵制似乎有點魔怔了,並且營銷號各種「揣著明白裝糊塗」的造勢,也讓很多別說是漫畫原作,就是對MCU也一知半解的觀者被裹挾其中。最後熱度退去,大家似乎才明白過來是怎麼一回事——原來所謂「反劇透」,其實被片方巧妙利用成為了一種效果極佳的宣發工具。
不得不承認,MCU與其說是系列電影,不如說是一個文化序列,上面布滿了對明星虛妄的追捧與漫改故事返老傳統的神話
從這點上來看,遊戲廠商採用的反劇透方式還是有些太過「老實人」了。不少日系遊戲的PS4版,都會在到達特定故事階段起從系統上關閉錄像和截圖功能,以《超級機器人大戰》為例,往往是玩家剛玩了幾話,就發現不能截圖錄像了,這倒不是出於對劇情的保護。
而是「戰鬥動畫」演出作為《機戰》系列的最大賣點,看這些演出本身就是玩家購入並遊玩遊戲的重要動力,一旦完整實機影像擴散,會直接造成那部分專注欣賞戰鬥動畫的玩家退場。客觀上講,在當前各種攝錄技術面前,這種系統設置層面的防護手段,頂多就是給想要截圖保存的玩家帶來一些操作不便,順便給版權方一個交代罷了。
ATULS在《女神異聞錄5》上的做法則顯得要更加與時俱進,針對遊戲直播產業,廠商直接發布了限時禁令,不允許各大up主在直播平臺上直播涉及遊戲流程到一定階段後的內容,在我國,因為《女神異聞錄5》走紅多少也和雲玩家把本作當成番劇觀看並積極討論有關,這一不具強制效力的禁令反而引發了玩家和雲玩家之間,玩家和「管你官方什麼禁令,老子就是要趁著熱度直播」的up之間,爆發了一些小規模口水戰。
當單方面去強制不起作用時,在開發階段就牢牢握住作品內容相關的發布權和解釋權,看上去無疑就成了一種更加高級的做法。例如新版《戰神》就先把奎爺「轉世」到了北歐的新旅程大致規劃好,然後再把完整內容拆分開,明確告訴玩家未來要用多部曲講完這個故事,如此一來,在能夠保證單部作品可玩性的情況下(事實證明也確實做到了),即便出現劇透,玩家得到的單部作品信息也不足以讓整個遊戲體驗造成太大影響。
《戰神》最大的懸念,無非就是「孩子是誰?以及孩子是誰的?」
而《FF7RE》作為按理說根本不存在懸念的重製版遊戲,製作人野村哲也卻依然發揮自己擅長挖劇情坑的過人天賦,通過重製版裡各種明示暗示表達出劇情走向會與原版出現時間線錯位——以前發生過的,不代表之後還會重演,同時分章節售賣也成了抵擋劇透的無形屏障。
更狠的自然當屬小島秀夫老師,肯·列文這類由本人構築世界觀自己寫劇本的「文豪」製作人,他們的遊戲懸念套著伏筆,暗示下又藏著多意化,對一句關鍵臺詞的不同理解,便有可能推導出完全不同的表達,因此就算被劇透了結局,聽者也難免要習慣性問上一句「確定嗎?」——要不人家怎麼被稱為大師呢。
三、當我急忙趕到現場時,劇透內容已經被刪除了
每當有遊戲大作或者熱門電影遭遇到劇透危機時,考慮到其背後強大的廠商後盾,其真實損失往往不像大家想像中那般萬劫不復,比如《美國末日2》劇情信息被洩露到網上不到12小時,SIE方面就已經通知各大媒體和主要視頻平臺,立刻撤下相關內容,像索尼剛剛重金入股的B站,自然也是白茫茫一片真乾淨,讓很多「全副武裝」準備與雲玩家和劇透者大幹一場的玩家們一時間居然找不到集火目標。
好奇心和搞個大新聞是所有劇透參與者的共享體驗,當各大媒體出於職業道德或者廠商指示,基本站在了反劇透陣營。《美國末日2》這次劇透不出意外引發了玩家對雲玩家的鄙視鏈,全平臺玩家對獨佔遊戲愛好者的幸災樂禍,以及渴望儘早了解劇情者因為晚來一步結果全網搜索而不得的焦急。
這裡面讓我比較在意的,是那些喊著自己不幸被頑皮狗「餵屎」,受到劇透傷害,並認為結局難以接受而想要退款的玩家。對於他們來說,事先知道結局對於購買一款遊戲有著多大的決策幹擾。劇情在《美國末日2》所佔的比重之高,無疑冠絕當下業界頂尖3A遊戲,但是令我感到困惑的,是這些玩家似乎還沒玩到遊戲,也沒有出現劇透事件之前,就已經對於劇情有著自己比較明確的預期,所以當看到實際劇情走向與預期產生較大衝突時,才會觸發要捨棄整個遊戲的操作。
遊戲發展到如今這個高度,除了市場規模和硬體技術均大幅進步以外,對負面情緒的探討,讓玩家通過遊戲感受到悲傷,也都成為了遊戲中情感表達的一部分。與《美國末日》同一年發售的《GTA5》裡,主角三人組快意恩仇,盡享人生繁華的大團圓以外,還同樣存在小富和麥克聯手殺死老崔,或者小富背刺「授業恩師」麥克,然後又被老崔唾棄的結局。
儘管我們都清楚知道,後面兩個更像是現實中三人最有可能迎接的宿命,但在遊戲裡,大部分玩家卻還是選擇了皆大歡喜。《GTA5》殘酷中帶有強烈的諷刺,殺人放火的同時也有戲謔的一面,三人攜手未嘗不是一種可能(更何況誰也不願意通關後繼續遊戲時卻少了一個人)。而對於《美國末日2》而言,我實在想不出遊戲中那個後啟示錄世界還能出現什麼哪怕看起來像是希望的東西,也許艾莉本身,就代表著一種希望吧?
結語
自帶流量的《美國末日2》,經過這場劇透風波後,無疑將會成為所有人目光劇集之所在,從索尼確定發售日期可以看出,一些玩家所猜測的,頑皮狗會因為透劇修改結局的做法基本上不存在操作空間。所以,我希望無論你是已經不幸被劇透,在沒來得及做出反應前就已經屏蔽了類似信息,還是純粹就想看熱鬧,都不煩把這份心態暫時保存,留待遊戲正式發售後,大家用對等的遊戲實際信息,來闡述自己的觀點。
【17173新聞寫手團隊招募啟事】
如果你每天都在關注全球遊戲動態,還有很多想法不吐不快,那麼歡迎加入17173新聞創作團隊!
你將獲得競爭力的稿酬,有機會搶先試玩新遊,並和小夥伴們一起瘋狂吐槽!
有意者請加群:697308043 或掃碼以下二維碼進群↓
【編輯:鐵士代諾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