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小孩,你別饞
過了臘八就是年」
目前已進入臘月啦
明天就是農曆的「臘八節」
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了
每年到了這個時候
家家戶戶都會醃上臘八蒜、煮上臘八粥
然後開始著手購置各色年貨
越來越有年味了
那你真正的了解臘八節嗎
臘八節,俗稱「臘八」,即農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吉祥的傳統,一些地區有喝臘八粥的習俗。相傳這一天還是佛祖釋迦牟尼成道之日,稱為「法寶節」,是佛教盛大的節日之一。
臘八節的由來
何故歲終之月稱「臘」的含義有三:一曰「臘者,接也」,寓有新舊交替的意思(《隋書·禮儀志》記載);二曰「臘者同獵」,指田獵獲取禽獸好祭祖祭神,「臘」從「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臘者,逐疫迎春」,臘八節又謂之「佛成道節」,亦名「成道會」,實際上可以說是十二月初八為臘日之由來。
自上古起,臘八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包括門神、戶神、宅神、灶神、井神) 的祭祀儀式,祈求豐收和吉祥。據《祀記·郊特牲》記載,臘祭是「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夏代稱臘日為「嘉平」,商代為「清祀」,周代為「大蜡」;因在十二月舉行,故稱該月為臘月,稱臘祭這一天為臘日。
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到了清朝,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並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
「臘八粥」逐漸演變成為尋常百姓家的食品。增加了桂圓、蓮子、百合、枸杞、冰糖、紫米、香米、薏仁米等食材,名稱也由原來的「七寶粥」變成了「八寶粥」。
中國華北大部分地區在臘月初八這天有用醋泡蒜的習俗,叫「臘八蒜」。據老人講,臘八蒜的蒜字,和「算」字同音,這是各家商號要在這天攏帳,把這一年的收支算出來,可以看出盈虧,「臘八算」就是這麼回事。
人們說:臘八這天泡製的蒜,年三十開瓶,顏色越綠說明你家來年的財運就越好。
臘八面流行於陝西關中地區。陝西渭北一帶的人們,臘八不吃臘八粥,而是吃臘八面,用各種果品、蔬菜做成臊子,把麵條揉擀、抻長、煮熟,全家人一起香香地吃。
臘八這天家家戶戶煮麵敬神,許願祈福,期望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陝南一帶,臘八天一亮,人們就將八寶粥熬好舀半碗端著,再拿一把乾淨的洗鍋刷子,去房前屋後餵果樹,就算是果樹吃了香甜的臘八粥。據長輩講,吃了臘八粥的果樹,來年掛果滿枝頭。
臘八飯一般用扁豆、黃豆、紅豆、蠶豆、黑豆、大米、土豆煮粥,再加上用麥麵或蕎麥麵切成菱形柳葉片的「麥穗子」,或者是做成小圓蛋的「雀兒頭」,出鍋之前再入蔥花油。
每年臘八前後,安徽黟縣宏村家家戶戶都要用上等小黃豆做成豆腐,置冬日溫和的太陽下慢慢烤曬,最終成為獨特的風味小吃——「臘八豆腐」。
成品的「臘八豆腐」色澤黃潤如玉,入口鬆軟。農家平時用草繩將「臘八豆腐」懸掛在通風處晾著,一般三個月都不變質。
在黟縣民間還有「當你把臘八豆腐放在嘴裡吃時,巴掌打到嘴上都捨不得放」的說法。
然而在咱們青海,西寧人在臘八節這天不怎么喝粥,而是吃麥仁飯。臘月初七晚上將新碾的麥仁,與牛羊肉同煮,加上青鹽、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經一夜文火煮熬,到臘八才吃。
青海傳說中說,農曆十二月八日是釋迦牟尼的成道之日,成道前有牧羊女獻乳糜,用香谷及果實造粥供佛,那粥就是麥仁粥,成了後來青海的「臘八粥」。後人根據這種做法,在青海人的飲食裡造了這味飲食。也開始在餐館裡流行。
看到這裡
小編唯一能肯定的是
你餓了
不管怎麼樣
今年的臘八節
你打算吃啥?
PS: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
趕快來關注吧,FM107.5青海經濟廣播,你的陽光調頻。
『1075陽光調頻丨FM1075 AM1143 』
『小編丨彭揚』
『來源|青海經濟廣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