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為什麼與叔叔是仇人,與舅舅卻是親上加親呢?

2021-01-08 七彩論世

在古代當皇帝,可以掌握大權享受無數人豔羨的榮華富貴,穿上龍袍登上皇帝的寶座,這也是令無數人嚮往的。

由於古代皇帝的至尊無上,也是一門高危的職業,皇帝由於處理國家政事不僅日理萬機身心疲倦,而且要防止身邊的人,如皇帝的兄弟、叔叔、外戚、權臣、太監,甚至自己的老婆(如武則天)等奪走自己的權力,活著可謂是戰戰兢兢!

一 皇帝與叔叔很多時候是敵人

我們也看到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古代皇帝為了鞏固自己權力,一般都是重用舅舅,卻不重要自己的叔叔。雖然我們看來,叔叔與舅舅都是親戚,血緣關係,都是自家的人。但是在皇帝看來,叔叔卻是自己最大的敵人,舅舅卻是親上家親的親人。

而且,皇帝與叔叔爭奪皇位的事跡也是在歷史都是多次發生,比較有代表性就是靖難之役,建文帝打著「削藩」旗幟,想剝奪藩王,也就是自己叔叔的權力。可是,這一舉動卻是燕王朱棣造反的理由。朱棣藉此起兵,消滅了建文帝的勢力,奪走了侄子的皇位,自己當了皇帝。此外還有西漢的「七王之亂」,西晉的「八王之亂」……

二 權力,使皇帝與叔叔互相彼此爭鬥

為什麼在古代皇帝與叔叔在皇權權力面前,如同不共戴天的仇人與敵人一樣呢?在這裡,可以把皇位比喻成一塊肥肉,皇帝的叔叔,就是皇親,也就是父親的兄弟,也就是皇室的宗族成員,與皇帝同姓,自然有與皇帝爭奪皇位這一塊肥肉的資本。

從西漢開始,古代王朝的開國者為了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一直沿襲著皇子都會被封為親王的傳統。

皇子作為親王,不僅擁有廣袤的封地,也擁有一定權力,也獲得大臣的支持,積累的勢力也是很強大。雖然皇室成員的親王王爺與登基的皇帝都是有血緣關係,是叔伯的親屬關係,但是對皇位都是虎視眈眈,在勢力強大時候都是「六親不認」,推翻皇帝的皇位,自己取而代之。

可以看到,由於皇位權力爭奪的殘酷性與親王王爺的勢力太大,古代皇帝都是很忌憚自己的叔叔,不敢重用自己的叔叔為權臣,而且作為王爺親王的叔叔權力太大,都會想方設法剷除勢力。

三 舅舅,扶持皇帝的力量

但是皇帝的舅舅,也就是國戚就不同了。舅舅,是皇帝母親家族的力量,雖然也是親屬,但與皇帝不同姓,不是皇族的宗室成員,爭奪皇位權力的資格也比較小。如從秦始皇直到清遜帝溥儀的退位,在兩千多年歷史中,外戚篡位成功只有新朝的王莽一個人,可是由於名不正言不順,最終還是被漢朝宗室劉秀擊敗。

我們可以從皇子成長經歷來看,可以看到皇帝青睞舅舅的原因。在清朝以前,皇子基本上都是由生自己的妃子,也就是母親親自撫養,在成人加冠之後才被送出宮殿。這樣一來,必然使皇子與母親的關係非常要好。這也使想爭奪皇位的皇子或者太子,對於母親,以及母親家族勢力是非常青睞的。

而且,皇帝的舅舅也就是母親娘家的家族成員,都是依靠皇后(皇帝的母親)得勢的,皇后為了鞏固自己的皇后位置,必然會想方設法協助自己兒子,也就是皇子登基,這也必然依賴於自己家族力量。

就是因為這一層關係的存在,古代皇帝都是把舅舅當自己的人,因為畢竟是母親的親戚,與自己都是同一戰壕、生死一條戰線!這就是由於皇帝與舅舅雖然不如皇叔親,但由於都是同一利益集團,更加傾向於重用自己的舅舅。

四 國舅的勢力,也不能威脅皇帝

而且,皇帝也不擔心舅舅外戚的權力太大危及自己皇位的龍椅。皇帝的叔叔,也就是王爺親王的權力都來源於宗室,如同播種在土地裡的種子生長為大樹,勢力太大根深蒂固,剷除王爺勢力是比較困難。

但是,外戚的勢力如同外來嫁植的大樹,一切都是依賴於皇后的力量,依附也是皇帝本人,很容易連根拔起。皇帝要剷除外戚權臣的勢力,只需要一紙詔書就可以,比幹掉叔伯的王爺輕鬆多了。東漢末年,外戚幹政現象是非常激烈,但也只限於皇后與太后之間,很少觸及皇權。

如我們看到,在漢朝外戚輔助皇帝,甚至外戚專政的現象是層出不窮的。漢朝皇帝與母親的關係,與母親娘家關係都是如同甜蜜,都給自己的舅舅封以高官,以培育支持自己皇位的勢力。如衛子夫被漢武帝臨幸之後,弟弟衛青與漢武帝關係也非常密切,得到了皇帝的封賞。在衛子夫被立為皇后之後,衛青也成了名副其實的「國舅爺」。

再比如唐朝初期的權臣長孫無忌,也是一名國舅爺,妹妹長孫皇后,就是唐朝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

五 結語

因此,所謂「最是無情帝王家」,在皇位權力面前,皇帝與叔叔雖然是親戚,卻都是不共戴天的仇敵。但是皇帝對國舅,卻是有一種親上加親的感情。所謂血緣的親屬關係,在權力鬥爭面前也是殘酷無情!

相關焦點

  • 中國古代皇帝為什麼寧願重用自己的舅舅,而不是自己的叔叔?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一共存在著數百個大大小小的皇帝,構成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歷史。在這些皇帝中,很多人都喜歡重用自己的舅舅,特別是那些年幼登基的小皇帝,往往都是利用自己的舅舅來穩定自己的政權,而不是重用自己的叔叔,這到底是為什麼呢?第一個原因:利益關係上,舅舅比叔叔更親。
  • 古代皇帝為何信任舅舅卻猜忌叔叔?是因為叔叔面相不好嗎?並不是
    古代的皇帝的確非常願意重用舅舅而不用叔叔,原因很簡單,因為如果動用叔叔,保不齊第二天皇帝就不是自己了。你只認我做娘舅之親……你便叫我做阿舅,我便認你做外甥。那麼這個時候,這個兒子會不會對自己的叔叔有所忌憚?答案是肯定的,如果這個兒子沒心沒肺,和自己的這幾個叔叔玩得很開,保不齊某一天給自己的這幾個叔叔其中一個人一大部分權力之後,整個帝國也就垮臺了。第二天的時候,自己人頭落地,叔叔們其中之一也有可能會順利登位,成為下一輪的皇帝。為什麼不用防範舅舅呢?
  • 為何古代皇帝大多數相信舅舅,卻不相信叔叔?皇權下的多疑
    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歷史的國家,五千年的歷史之中出現過很多的朝代,但是眾多的朝代之中,歷朝歷代都有一個不約而同的規律,所有的皇帝沒有一個人相信自己的叔叔,反而經常相信自己的舅舅,這就造成了中國歷史上很多朝代外戚成了最大的一個弊端,這其中就包括漢朝,那麼我們不禁就有些疑問了,為什麼古代的眾多皇帝之中,都不願意相信自己的叔叔,反而更加願意相信自己的舅舅呢
  • 古代的皇帝們,為何寧可重用外來的舅舅,也不願重用一家的叔叔?
    古代大部分皇帝喜歡在登基後重用自己的舅舅,壓迫自己的舅舅。按理說,舅舅屬於母親的家族,與皇帝本人沒有直接的血緣關係,叔叔是父親的家人,因此與皇帝本人有直接的親密關係。那麼,古代皇帝為什麼不重用舅舅,不願意重用舅舅呢?對這個問題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接著看下面。以下是我個人的看法。不同意見的朋友可以在評論區留言。謝謝大家。本文開始前,筆者先簡單列舉了幾個例子。
  • 為什麼古代的所有長輩親屬中,除父母外,就數舅舅最重要
    (網絡配圖)那麼,為什么舅舅在古人的長輩親屬中,具有這麼重要的作用呢?為什麼說統治階級的思想,就是被統治階級的思想呢?因為被統治階級很少有受教育的機會,因此也很少形成自己獨立的判斷。這句話也就說明,民間形成的長輩親屬中,「舅舅最重要」的判斷,是從皇親貴族那裡學來的。也就是說,因為在皇親貴族那裡,舅舅最重要,因此在民間老百姓那裡,也就覺得舅舅最重要。
  • 同樣是皇親國戚,為何封建帝王總是重用舅舅,忌憚叔叔?
    前言:在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歷史中,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那就是帝王大多願意重用自己的舅舅,而對同宗的叔叔多加忌憚,尤其是那些年紀尚小就被架上皇位的小皇帝,大多利用自己的舅舅來輔佐自己穩定政權。那麼同樣是皇親國戚,叔叔究竟比舅舅差在哪裡呢?
  • 歷史上的皇帝為什麼重用國舅爺,而不是重用自己的叔叔?
    中國古代封建君主專制的社會,在皇帝冊立太子之後,就會打發自己其他的兒子去外地就藩,沒有皇帝的旨意不能隨意回京,免於眾子奪嫡之亂,為下一任的繼任者鋪平即位之路。歷史上的帝王,大多數都是信任重用自己的舅舅,而極少重用自己的親叔叔,這是為什麼呢?從血緣關係上來說,皇帝和自己的親叔叔,那是有直系血緣關係的。從繼任順位來說,若是皇帝有什麼不測,親叔叔完全有可能會取而代之。
  • 在古代被皇帝賜死時,為何還要謝主隆恩呢?
    但有朋友會覺得很奇怪了,既然皇帝都要殺你了,為什麼還要對皇帝謝恩呢?在古代,對於犯了死罪的人,被皇帝賜死的話,那屬於皇帝幹預司法,法外開恩的行為。儘管被賜死的人本不想死。但總比皇帝下旨投入監獄,然後嚴刑拷打,最後判死刑,在午門行刑,被當眾斬首、斬腰、甚至凌遲。要是這樣的死罪方式,不用想,犯人肯定會選擇被皇帝賜死來的好些。
  • 教育辯論:「叔叔」和「舅舅」誰更親近?漢字分析,給你答案
    叔,原來的樣子 叔叔和舅舅誰更親? 那既然一個是父親的弟弟,一個是母親的兄弟,哪個更親呢? 從家族傳承上來講,我認為「叔叔"更親 咱們中國是一個注重家族文化傳承的國家,濃濃的家族文化伴隨著社會文化的發展。在古代隨著男性地位的逐步提升,孩子的姓氏也跟隨在了父親這邊,孩子是一個家族的傳承,是一個家族能夠組建延續的香火。而叔叔作為父親的弟弟,同樣也是這支香火的一部分。自己與叔叔也是同根同族。
  • 在農村,你認為舅舅親還是叔叔親?
    農村老話講「娘親舅大」,意思是在眾多親戚中,母親是最親近的人,舅舅說話最有分量,和自己關係比叔叔親,有人不解問到,那舅舅和叔叔差不多,那是舅舅親還是叔叔親呢?阿坤看到這裡,心裡不乏有些可笑,因為每個人的情況皆不同,不過阿坤認為,在大概率算法下,應該是舅舅要更親一些!阿坤有以下觀點,可以支持自己的言論。
  • 舅舅一家和叔叔一家同時來我家做客,怎麼安排他們位置?
    為什麼說這個問題不是問題呢?在農村,舅舅和叔叔到家裡來做客時,已形成了一種固有的習俗,根本用不著主人為安排座位而傷腦筋,他們自己會安排。特別是叔叔會主動安排座位,因為在舅舅面前,叔叔是主人,在安排座位問題上,叔叔可以作主,且大多數叔叔願意還主動作主。中國傳統習俗,座位分主和賓兩種位置,叔叔坐主人位置,舅舅坐賓客的位置。
  • 三次垂簾聽政,給五位皇帝當太后,這位太后為何要管皇帝叫叔叔?
    古代歷史上,許多朝代都有一個現象就是母壯主幼,這其實就是說當朝的皇帝繼位時,年紀尚小,而太后正值壯年。如果說太后是皇帝的親生母親,那就是利益共同體,雙方互相依靠。待到皇帝成年之後,將手中的權力移交給皇帝,實現權力交接。
  • 農村俗語:「姑親姨不親,舅遠叔叔近」究竟是為什麼?有道理嗎?
    二、舅遠叔叔近舅舅是母親的兄弟,而叔叔或伯父則是父親的兄弟。如果從血緣關係上來講,也是不分誰遠誰近的,因此,也同樣是不存在誰更疏遠一些,誰更親近一些的問題。然而,在個別人的心目中,總認為叔叔或伯父比舅舅更親近一些。於是,便也總結出了這麼一句俗語出來。
  • 在農村爹親叔大,娘親舅大,你認為到底是叔叔親還是舅舅親
    在農村爺親叔大,娘親舅大,到底是叔叔親還是舅舅親?其實從血緣來說,叔叔和舅舅都是一樣親,你身上流著你母親家族一半的血統,流著你父親家族一半的血統。要是想一定要分個遠近,那只能說是誰富誰親,你富了妮叔叔舅舅給你都親,你要窮了可能都不親。
  • 他是皇帝的親舅舅,卻無視倫常,看中自己嶽父的女人
    在我國古代社會上,大多數女子的地位都十分卑微,包括在古代皇宮中的女子,她們不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甚至不能隨便出門,她們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嫁人生孩子。所以在當時,最常見的就是一夫多妻制。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清朝時期,有一位大臣是皇帝的舅舅,卻看上嶽父的小妾,為了寵愛小妾,甚至不惜滅妻。這位大臣就是大名鼎鼎的的隆科多,他是康熙時期第三任皇后的親弟弟,所以皇子們都叫他「舅舅」。當初皇子們爭奪的時候,他極力幫助雍正登基,所以當雍正即位後對他非常尊敬。
  • 羅馬皇帝尼祿,是叔叔與侄女結婚生下的怪物
    一、叔叔與侄女生下的怪物登上了皇位 尼祿的母親小阿格裡皮娜是羅馬帝國第三任皇帝卡利古拉的妹妹。卡利古拉在位4年,29歲遇刺身亡,之後是其叔父克勞狄烏斯繼任第四任皇帝。 小阿格裡皮娜與第一任丈夫阿赫巴爾布斯(小阿格裡皮娜的表叔)生下了尼祿。
  • 羅馬皇帝——叔叔和侄女結婚生下的怪物
    一、叔叔與侄女生下的怪物登上了皇位 尼祿的母親小阿格裡皮娜是羅馬帝國第三任皇帝卡利古拉的妹妹。卡利古拉在位4年,29歲遇刺身亡,之後是其叔父克勞狄烏斯繼任第四任皇帝。 小阿格裡皮娜與第一任丈夫阿赫巴爾布斯(小阿格裡皮娜的表叔)生下了尼祿。
  • 執委媽媽、城裡叔叔和黨員舅舅伴成長
    該鎮創建「黨建+家庭教育+留守兒童關愛」新模式,「執委媽媽」、「城裡叔叔」和「黨員舅舅」與留守兒童及其監護人「結對子、認親戚」,共同呵護留守兒童健康成長。據了解,目前赫山區為每位留守兒童明確一名村級婦聯執委為「執委媽媽」,定期聯絡孩子及其監護人,反饋孩子學習生活情況和心理需求;明確一名村級黨員幹部為「黨員舅舅」,為孩子爭取各類幫扶、關愛資源;明確一名扶貧隊員或駐村幹部為「城裡叔叔」,帶領孩子到城裡開展活動,織就一張關愛服務網,為農村留守兒童健康成長創造更好環境。
  • 古代四大美男子之一的潘安,為什麼最終被夷三族?
    這潘安就是古代有名的美男子。關於潘安,古代最有名的一個典故就是,他每次駕車出行,走到大街上,連老太婆都會多看他一眼,拿水果扔他,回到家時,車裡都是滿滿的水果,就像進貨一樣。與潘安相反的是,同時代有個長得奇醜的叫張載的,每次駕車出門回來,都是滿滿的石頭。那麼潘安為什麼被夷三族呢?
  • 古代流行近親結婚,為什麼現代中國禁止,日本卻盛行?原因有三點
    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婚姻都是每個人一生之中最為重要的一件事。古代中國是禮儀之邦,「崇嫁娶之要」,婚姻在古代封建社會屬於宗族大事,所謂「陰陽交合」,在古代典籍中,婚姻甚至關乎天地運行大道。《禮記·昏義》說:「昏禮者,禮之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