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姑親姨不親,舅遠叔叔近」究竟是為什麼?有道理嗎?

2020-12-22 老胡說三農

農村的俗語非常多,關於俗語的來歷並沒有統一的說法。有人說,俗語是勞動人民從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驗;也有人說,俗語是某些人根據自己而不是別人的體會憑空杜撰出來的「經驗」。總之,對於「俗語」這種現象的存在,也可謂是眾說紛紜。

其實,我個人認為,農村「俗語」既有大部分人的生產、生活經驗總結的成分,也有個別人依據自己的體會憑空杜撰出來的成分,因此,俗語應該屬於一種「大雜燴」。

比如,「姑親姨不親,舅遠叔叔近」這句俗語就應該是個別人依據自己的體會憑空杜撰出來的。

下面,我們先來看看這句俗語究竟是什麼意思。

一、姑親姨不親

姑姑是父親的姐妹,而姨媽則是母親的姐妹。如果從血緣關係上來講,是不分誰遠誰近的,因此,也就不存在誰親誰不親的問題。然而,在個別人的心目中,總認為姑姑比姨媽親近。於是,便總結出了這麼一句俗語出來。

二、舅遠叔叔近

舅舅是母親的兄弟,而叔叔或伯父則是父親的兄弟。如果從血緣關係上來講,也是不分誰遠誰近的,因此,也同樣是不存在誰更疏遠一些,誰更親近一些的問題。然而,在個別人的心目中,總認為叔叔或伯父比舅舅更親近一些。於是,便也總結出了這麼一句俗語出來。

那麼,為什麼個別人會存在「姑親姨不親,舅遠叔叔近」這種感覺呢?

其實,存有這種感覺的人都是被一種「假象」所迷惑了。但這種「假象」卻是真實存在的。

姑姑是父親的姐妹,也就是說父親的家是姑姑的娘家,也是姑姑從小長大的家。基於這種原因,姑姑就會與父親常來常往,姑姑去娘家的頻率會很高。比如以前我奶奶活著的時候,我姑姑幾乎每隔半個月就會來我家看望我奶奶一次,而在看望我奶奶的時候,也基本上都是要見我的。因此,我與姑姑接觸的機會就會很多,所以,從心理上來講,似乎姑姑比姨媽更親近一些。

而姨媽呢?因為姨媽是母親的姐妹,自己家裡並不是姨媽的娘家,因此,姨媽來自己家裡的機會就少很多,因此,與自己接觸的機會也會少很多。一旦接觸的機會少了,自己與姨媽的關係就會感覺有些疏遠,從心理上來講,也就不那麼親近了。

那舅舅呢?因為舅舅是母親的兄弟,他們有他們自己的家庭,除了母親經常去他們家裡走動之外,他們是很少能夠來自己家裡走動的。在這種情況下,自己與舅舅見面的機會就會少很多。從而會感覺與舅舅的關係有些生分。

而叔叔、伯父是自己父親的兄弟,儘管他們已經分家居住,但對於農村來說,家庭與家庭之間都相距不遠,自己與叔叔和伯父見面的機會就非常多,從而拉近了自己與叔叔和伯父之間的距離,因此,就會有親近的感覺。

不過,這些都僅僅是「感覺」而已,是沒有任何道理的。嚴格意義上來講,姑姑、姨媽、舅舅、叔叔、伯父與自己都一樣親,因為他們與自己的親緣關係是等距離的,從情理上來講是不分伯仲的,所以,是不存在誰親誰不親的問題的。假若自己經常與姨媽和舅舅接觸的話,就肯定會感覺姨媽和舅舅比姑姑、叔叔、伯父更親近一些,反之,亦然。因此,這句俗語從理論上來講,是根本站不住腳的。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老話:「姑不接,姨不送」,指的是什麼?有沒有道理?
    婚嫁,是人生中的大事之一,尤其在農村,更是熱鬧非常,現在正值國慶長假,想必這時候結婚的人一定是非常多了。關於結婚,農村俗語老話有這麼一句:「姑不接,姨不送」,那麼這句話接是接什麼,送又是送什麼呢?這句話有沒有道理?咱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在以前農村諸事都有著比較多的規矩,特別是一些喜事上面規矩就更多了,今天要說的「姑不接,姨不送」,就是結婚時的一個規矩了。
  • 農村俗語:「遠搬家窮三年,近搬家窮三天」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很多事情都很講究,尤其是蓋房子、搬新家,基本上都需要提前一個月或者半個月看個黃道吉日。據農村老人說,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這些都關係到家人或後代的運勢。這不就有這麼一句俗話:「遠搬家窮三年,近搬家窮三天」。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句話是啥意思。
  • 農村俗語:「大門對陽臺,破敗不聚財」究竟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建造房屋時會有許多講究或規矩。比如,在我們這裡,房子是不能建造在山頂上的。據老年人講,建造在山頂上的房子整天被四面八方的風吹著,縱使房屋的主人再有財富,也是會被「吹跑的」。因此,農村人都是非常忌諱將房子建造在山頂上的。
  • 農村俗語丨遠搬家窮三年,近搬家窮三天,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遠搬家窮三年,近搬家窮三天」是啥意思?有道理嗎?這句話放在以前,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過去,大多數人都很窮。搬家要耗費財力、人力,所消耗的費用,窮人是難以承受的。說白了,還是因為太窮。如今,這樣的說法就設有意義了,雖然搬家要一筆費用,但不會因搬家而至窮。
  • 農村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狀火」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狀火」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在農村裡,留下來了很多的農村俗語,這些農村俗語都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智慧,而且字字珠璣,句句屬心。這農村俗語又分為很多種,有涉及生活的、有關於健康的、有了解氣象的、還有關於為人處世的。因此來說,這些農村俗語也是五花八門,各種原因都有,這對於我們後人來說自然有很大的幫助。而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關於老人和少年健康的農村俗語。而老祖宗認為,老人是以後是否要長壽,少年知否以後會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這和自身的養生是差不多的。
  • 農村俗語:「芒種雨綿綿,伏裡要旱田」,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芒種雨綿綿,伏裡要旱田」,什麼意思?有道理嗎?明天就是芒種節氣了,所謂芒種芒種農家忙種田,現在也正是農村插秧時節。芒種作為24節氣之一,是夏季第三節氣,芒種的芒是「有芒的麥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種」的含義。
  • 農村俗語:「七十三,八十四,是老人的坎兒年」,有什麼道理嗎?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農村俗語:「七十三,八十四,是老人的坎兒年」,有什麼道理嗎?根據我們的觀察就發現,人一旦來到一定的年紀,就會開始對自己的身體百般呵護,他們變得珍惜自己的身體,生怕健康出了什麼問題。於是在農村就流傳著一句俗語,「七十三,八十四,是老人的坎兒年」,我們從這句話的字面去理解,想要表達的意思就是,對那些老人家而言,七十三歲還有八十四歲都是一道坎,所以就被稱作是「坎兒年」。只要是家裡有老人家的年齡在七十三或是八十四,不管是作為子女,就會擔心父母過不了這個坎,作為老人更是為自己擔憂。
  • 俗語「哥走侄不親,姐去門檻斷,兄死叔就嫂」,何意?有道理嗎?
    文/當年一木在農村生活過的人,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農村人經常愛說一些土話、老話,也就是我們說的「俗語」,這種俗語往往簡單直白又有趣,聽起來還很有道理。農村人雖然文化水平不高,但是他們在日常生活方面的知識,還是很豐富的。
  • 農村俗語「一喪三年緊,一婚窮十年」是什麼意思呢?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一喪三年緊,一婚窮十年」是什麼意思呢?有道理嗎?從小在農村長大,在農村人的眼中,紅白公事都是很重要的事情。如果有人請你喝酒,你可以找藉口不去,但是如果有的人家中有人去世,別人來找你幫忙,人家已經找上門來了,那麼你是不可拒絕的,否則以後你的家中有事了,別人也不會來幫忙。在農村結婚也是一樣的道理,人家找你幫忙是看重你,畢竟誰家都會有婚嫁喪娶這樣的事,互幫互助既顯得熱鬧,還顯示這家人的人緣好,大家都來幫忙。
  • 農村俗語:「門前不栽竹,房後不栽樹」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門前不栽竹,房後不栽樹」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農村俗語是老祖宗留下來的生活經驗,對人們的生活有實際指導意義。特別是在農村裡,一些息息相關的事情自然離不開農村俗語。而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這句關於生活的農村俗語:「門前不栽竹,房後不栽樹」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農村俗語:「門前不栽竹,房後不栽樹」是什麼意思:老祖宗們蓋房子是非常有講究的,由於蓋房子是一輩子的大事,所以老祖宗在建設房屋的時候,必經過一番的考量。而古時候一些仔細的人,在選擇房屋的住址時,也要經過「高人」指點才能破土動工。
  • 農村俗語:「窮養兔子,富養蜂」,有什麼道理嗎
    農村俗語:「窮養兔子,富養蜂」,有什麼道理嗎?農村俗語:「窮養兔子,富養蜂」,這跟另外一句俗語:窮養兒子,富養女的俗語差不多,意思是蜜蜂養要留足蜜,不可貪心,這樣才能把蜜蜂養好,所以叫富養蜜蜂。很多人聽到這句俗語,就以為是窮人養兔子,富人養蜂的意思,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片面的看法,窮養兔子和富養蜂,這中間沒有一個人字在裡面,所以說這是根據兔子和蜂的生活習性來總結出來的經驗。為什麼這麼說呢?主要是以下幾個原因!
  • 農村俗語說:「十羊九不全,一全坐殿堂」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這句俗語裡的「羊」並不是指真正的「動物羊」!而是指人的屬相,即屬羊的人。不知你是否聽說過這樣一句話:待宰的羔羊!因為「動物羊」大多都逃不過待宰的命運,所以,人們經常聯想到屬羊的人,認為屬羊的大部分人的命運也不會太好,會孤孤單單的過完半生。
  • 農村俗語「靚女嫁賴漢,好男無好妻」有道理嗎?為什麼?
    農村俗語中,有許多是老百姓依據對生活的細心觀察,然後總結出來的。因此,並不一定全面周到,比如農村俗語「靚女嫁賴漢,好男無好妻」,聽起來就似乎有一點偏面了,不應該是全部,而只能是部分吧,可是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那麼,事實果真如此嗎?為什麼呢?
  • 農村俗語「門前不栽竹,屋後不種樹」,這是為何呢?有道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門前不栽竹,屋後不種樹」,這是為何呢?有道理嗎?農村的很多俗語和老話,之所以能夠流傳至今,也是由於其中蘊含著一定的道理。有的俗語直到現在依然發揮著很重要的作用,所以也被叫做十句俗語九句真。
  • 農村俗語:「花旺人不旺」,這句老話有道理嗎?家裡不能養花?
    導讀:農村俗語:「花旺人不旺」,這句老話有道理嗎?家裡不能養花?在農村流傳著很多的俗語老話,有的一直到今天還被廣泛地使用,就像平時做錯一些事情之後,就會被人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雖然說並非所有的老話都有道理,但作為多年的經驗積累,很多俗語還是頗有道理存在的。所以也被稱之為「十句俗語九句真」,但也有一些俗語老話是比較荒誕的,並沒有什麼科學依據,只不過是一些訛傳,在農村有句老話叫做「花旺人不旺」,這句老話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正月打雷,遍地出賊」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大家都知道,農村流傳著很多俗語,在今天看來似乎大家都不在意,認為沒有什麼道理可言,是迷信,但卻是老一輩人的經驗所得,不能完全相信,但也不能完全不信。今年我們就來看看農村俗語「正月打雷,遍地出賊」是什麼意思,包含著哪些道理。
  • 農村俗語「人窮斷六親」,過得不好,親戚都不能走嗎,你怎麼看?
    在農村,至今流傳著許多俗語,並且時常用這些俗語來評論某種現象,雖然有些偏頗,卻也說出了一定的實情;「人窮斷六親」,就是這樣的一個俗語,有些誇張,卻也反映了一定的現實,說出了人性。那麼,人窮,果真就會斷六親,連親戚都不能走了嗎?
  • 冬季來臨,農村俗語「春不撿雞,冬不撿兔」,說的有道理嗎?
    導讀:冬季來臨,農村俗語「春不撿雞,冬不撿兔」,說的有道理嗎?隨著節氣的更迭,天氣出現了明顯的改變,氣溫的下降,讓人不由自主的會多穿上一些衣物。農村俗語也有很多關於冬天的,其中就有一句:春不撿雞,冬不撿兔,這是為什麼呢?這句俗語也是一句典型的老話,也是多年經驗積累演變而來,其中也是具有一定的道理的,對於這些莫名其妙的死去的野雞或者是野兔,是不能夠隨隨便便的撿回去吃的。尤其是在春季和冬季的時候,這兩個季節分別針對的是春季的雞和冬季的兔,這是什麼緣由呢?
  • 農村俗語:「妻子顴骨高,殺夫不用刀」,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農村俗語:「妻子顴骨高,殺夫不用刀」,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在農村裡,人們的生活是離不開農村俗語的。有一些俗語雖然聽起來很直白,但是這話糙理不糙俗語卻是有很深的道理的,因為老祖宗不可能無緣無故留下俗語。
  • 農村俗語:男不三,女不四,五十虛,六十足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文/隨風飄散農村俗語:男不三,女不四,五十虛,六十足是啥意思?有道理嗎相信很多人都應該知道農村這裡有著非常多的俗語吧,這些俗語涉及的領域非常多,有關於天氣的,有關於教育的,還有關於身體健康的,但是現在因為社會的發展,這些俗語已經開始漸漸的被農民遺忘了,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句農村的俗語吧。這個俗語就是男不三,女不四,五十虛,六十足。這句是俗語是什麼意思呢?